Huang Hongsheng’s one last gambit, ten years in the making

內地車企正藉生死存亡之秋,爭取登陸資本市場是一條主要出路,創維汽車亦深明此理

重點

  • 創維汽車計劃在港推出電動車,主打電動出租車
  • 市場估計,創維準備明年在港上市

 

劉智恒

內地電動車企接連爆雷,先是10月時哪吒汽車要大手裁員瘦身,原CEO張勇突卸任,創始人方運舟再走上台前,高呼六大改革;這邊火頭未熄,另一邊廂的極越汽車更糟糕,CEO夏一平在上海總部被員工圍堵,向他追討欠薪及補回相關福利。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猜猜誰將是另一家威馬汽車時,創維汽車近日在港磨拳擦掌,為推出電動車作準備。創維汽車國際營銷中心總經理齊奎源透露,是次在港推出的Skyworth K型號,料首年銷售約100部。

相對電動車企動輒每月上萬的銷量,這個數目實在微不足道,然而有消息透露,香港推售主要是提升知名度,公司有意於2025年申港上市。

彩電大王要做汽車大亨

大家或許未聽過創維汽車,但說到創維電視,內地幾乎無人不識,創始人黃宏生更有「彩電大王」稱號,創維汽車就是這位傳奇創業家的「最後一擊」。

黃宏生於1988年創辦創維,力攻彩電市場,2000年成為中國三大彩電龍頭,同年於香港上市。正當他躊躇滿志時,卻因挪用公款,於2006年被判入獄6年,人生由頂峰跌至谷底。

雖然鎯鐺入獄,卻沒打沉黃宏生的鋼鐵意志,相反他在獄中不斷思索,出獄不久就決定進軍電動車市場。2010年在南京成立開沃汽車,翌年通過重組南京金龍而打入汽車市場,主打商用電動車。其後他看清乘用車才是大方向,2017年成立天美汽車,2021年以2,800萬元購入創維品牌。

然而黃宏生畢竟是外行人,沒有造車經驗,何況是電動車。好一段時間,創維汽車藉藉無聞,直至2023年,黃宏生一時的無心快語,將創維汽車推上風口浪尖。

事緣在一個車展發布會上,黃宏生說創維汽車的配置,可紓緩高血壓、提高免疫力,他本人的高血壓及糖尿病都治好了。他甚至宣稱開創維汽車,可延長壽命30年。黃宏生的言論讓市場非議,甚至質疑是否「虛假宣傳」。

面對老闆的失言,創維汽車員工馬上補鑊,急澄清說媒體斷章取義,黃宏生只是分享個人養生之道等等。公司說一套,市場的解讀又另一套,大家似乎並不買賬。

年銷量遲遲未達標

早前黃宏生又透露,已在電動車上投入100億元,未來還會再投300億元,爭取讓創維汽車進入全球十大。

理想歸理想,現實還是殘酷。電動車行業更是不折不扣的殺戳戰場,已倒台的威馬汽車就虧損了410億元,更別說蔚來(9866.HK; NIO.US)自2014年成立已來,共燒掉近900億元,黃宏生又能否在逆風中繼續奮戰?

電動車企要有盈利,首要是銷量可達規模效應,市場以特斯拉(TSLA.US)在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盈利為例,當時季度銷量達8.4萬輛;理想(2015.HK; LI.US)在取得盈利時,季度銷量也突破8萬輛。因此粗略預計,月銷量平均要在2.5萬輛才可說有利可圖。

長安汽車副總裁及深藍汽車CEO鄧承浩月前表示,電動車企毛利率要在15%,才能基本活下去。

按此分析,車企要做到年銷30萬輛,毛利率在15%水平以上,才可繼續在市場立足。

我們看看創維汽車銷量,根據SUV汽車網統計,2022年只銷售16,417輛,2023年銷量為18,630,今年首十一個月只有11,336輛,別說年銷30萬輛,就連2.5萬輛也有一段路程。至於創維汽車是否有毛利,公司未有透露,但以目前銷量,不出現毛虧已屬慶幸。

出海發展尚在起步

車企另一出路或許是出海,精明如黃宏生怎會不知道。今年公司與沙特阿拉伯KAG集團簽署十年戰略合作,首階段五年,合作業務規劃達100億元。KAG經營範圍包括沙特皇室汽車交通運輸、新能源汽車、以及沙特市政85%地下水利業務。

創維汽車又與泰國出租車協會、陽光資本、風神汽車及Westpac Trust -Bank,在泰國合作開發新能源車品牌Fregata。另外,公司跟印尼嘉潤集團旗下的高科技公司Polytron簽合作協議,在印尼建立 KD(散件組裝)工廠,還共同研發符合印尼需求的新能源車產品。

黃宏生的海外部署頗為積極,但暫時處於初步階段,別說在海外銷售,連加工或生產也暫談不上,最終能否修成正果仍屬未知數。

黃宏生如何迎難而上?創維汽車的路又能走多遠?相信只有資本市場的助力,才能助車企對抗風高浪急的逆境,正如黃宏生曾說過:「汽車產業只有上市才能做大做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Baozun does e-commerce

寶尊三年首錄盈利 Gap今年擬增40門店

這家電子商務服務和品牌管理公司第四季度收入增長7.7%,並計劃今年在中國淨新增40家Gap服裝店 重點: 寶尊電商去年第四季度取得三年多以來的首次淨盈利,其品牌管理和電子商務服務業務錄得強勁增長 公司截至去年底在中國擁有152家Gap門店,並計劃2025年再淨新增40家門店 陽歌 寶尊電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的最新季度報告滿足了所有人的需求。公司營收繼續以可觀的速度增長,旗下的中國Gap網絡實現了同店銷售額增長,在當前消費者信心低迷的環境下,這是罕見的成績。最重要的是,公司還報告了三年多以來的首次季度盈利,並承諾2025年將「帶來變革」。 但投資者對此並不買賬,周四在最新財報公佈後,該股下跌12.7%,給原本看起來非常不錯的財報潑了一盆冷水。即使在這一輪拋售之後,該股在過去六個月里仍上漲了15%,似表明投資界對公司越來越有信心。 雅虎財經調查的七家分析機構中,有五家將寶尊評為「買入」,另外兩家則給予「持有」評級。但投資者對寶尊的評價並不高,其市銷率僅為0.17倍,相比之下,Gap Inc.(GAP.US)的市銷率為0.52倍,競爭對手零售商佐丹奴國際(0709.HK)的市銷率為0.63倍。當我們將寶尊電商與其他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這是寶尊的另一項主要業務)進行比較時,差距進一步拉大。國內競爭對手微盟集團(2013.HK)的市銷率為3.12倍,而美國巨頭賽富時(CMS.US)的市銷率為7.18倍。 要更好地理解投資者為何如此不看好寶尊電商,我們需要追溯該公司的歷史。它最初是一家為電子商務商家提供軟件服務的供應商,與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的生態系統關係緊密。直到今天,阿里巴巴仍然是其主要股東之一。但近年來,這塊業務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停滯。 不久前,公司引發媒體關注,它在2023年收購Gap的中國業務,邁出了進軍品牌管理的步伐。其後不久,公司還與Authentic Brands Group成立合資企業,將這家美國品牌所有者旗下的Hunter品牌引入亞洲市場。 進軍品牌管理行業的舉措最初引起了很多質疑,因它與寶尊電商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的核心服務相對距離遙遠。品牌管理業務最初也拖累了寶尊電商的整體業績,因為該公司關閉了許多Gap門店,並試圖重新定位該品牌,使其更具競爭力。這些努力似終取得了一些成果,品牌管理業務現在約佔寶尊電商收入的五分之一。 該公司第四季度總收入同比增長7.7%,從27.8億元增至30億元,是公司連續第二年實現全年收入增長,而2021年和2022年這個數字均出現了收縮。 訂單履約成本同比持平,而銷售和營銷成本增長了17%。 由於這兩個因素相互抵消,公司報告本季度盈利10萬元,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的首次淨盈利。董事會主席仇文彬表示,這一勢頭在2025年繼續保持,分析機構紛紛預測,公司今年將實現年度盈利,這將是自2020年以來的首次。 仇文彬在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2025年是我們戰略轉型的結合,為未來的增長奠定基礎。」他續稱:「我們加強了高級管理團隊,以推動下一階段的發展。」 Gap拓展版圖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瞭解公司的兩項主要業務,首先是較新的品牌管理業務,這業務在經歷了初期的收縮階段後,正步入增長模式。儘管寶尊電商表示,最近在上海和馬來西亞開設了首批Hunter實體店,但Gap品牌門店仍佔這塊業務的大部分。 品牌管理業務的產品銷售(主要來自Gap門店),第四季度同比增長17.3%,從上年同期的4.56億元增至5.35億元。 公司稱,去年下半年,新開了40家Gap門店,其中第四季度新開16家,截至2024年底,中國Gap門店總數達到152家。公司表示,計劃今年再開設50家新店,在關閉表現不佳的門店後,今年門店的淨增量將達到40家。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表示Gap門店在第四季度實現「低個位數的同店銷售額增長」,在當前許多零售商,都在報告銷售額下滑的經濟環境下,這一表現相當令人鼓舞。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進展是,公司正與加盟商合作,把店開到二線城市,這是許多品牌越來越多采用的策略,以便向中國較小城市拓展業務。 「我們在全年開設新門店的同時,也戰略性地關閉了一些表現不佳的門店,以優化線下門店網絡,使2024年成為結構升級的一年。」寶尊品牌管理的首席財務官Ken Huang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展望未來,我們計劃加快擴張步伐,優先考慮人流量大、銷售潛力最大的地點。」 Ken Huang還表示,繼最近在上海開設了一家Hunter門店後,公司正計劃將該品牌拓展到中國的其他市場,如北京、深圳和杭州。 在電子商務方面,公司表示其服務收入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長了9.3%,從上年同期的17.3億元增至18.9億元,主要得益於網店運營和營銷服務兩位數的增長。但由於消費者情緒疲軟,電商產品銷售額從上年同期的5.98億元下降4.3%至5.72億元,部分抵消了這一增長。 品牌管理業務的良好表現,加上電子商務服務業務的出色業績,抵消了電子商務產品銷售業務的疲軟,使寶尊電商的經營利潤從上年同期的640萬元增至7,320萬元。正如我們已經提到的,公司在經歷了三年多的虧損後,也重新實現了盈利。…

簡訊:上美股份去年盈利增長近七成 下半年增速放緩

中國化妝品公司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2145.HK)周四公布,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62.1%至67.93億元,淨利7.81億元,同比增長69.42%,淨利增速較2023年的增長2.13倍顯著放緩。 公司主要收入來自化妝品生產與銷售,旗下品牌韓束去年貢獻收入55.9億元,同比增加80.9%,佔期內公司總收入82.3%,成長主要來自韓束品牌的整體升級,在各渠道收入快速增長。同時,公司的營銷及推廣開支為33.2億元,按年增長90%,全年增速較上半年的169.2%有所放緩。 去下半年,公司收入32.9億元,低於上半年的35.02億元,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下半年收入低於上半年的情況,與2023年下半年相比僅增長約26.3%,亦遠低於上半年的增長120.7%。 上美股份周五高開2.6%報45.7港元,至中午收市轉跌1.12%,報44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地商置轉盈為虧蝕42億元

經營商業地產的金地商置集團有限公司(0535)周四公布2024年業績,去年轉盈為虧蝕近42億元人民幣(下同),2023年有盈利8.3億元。公司收入132億元,按年減少24%。 收入減少主要是確認的物業銷售收入下跌43.7億元,而內地房地產市場持續不景氣,集團為若干附屬公司物業存貨減值5.6億元,同時也為應收賬款減值約4億元。 展望2025年,公司指出中國經濟應有4至6%的增長,預計房地產市場於今年有輕微復蘇。 金地商置開市跌0.4%至0.249港元,股份在過去一年已下跌近五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anzhun’s net profit jumped by 42.6% to 1.57 billion yuan last year

就業大潮來臨 看BOSS直聘能否抓住拐點

企業招聘穩步復蘇,帶動BOSS直聘業績顯著增長,面對今年的就業大潮,公司將迎來更大的機遇與挑戰 重點: 公司去年淨利潤增長42.6%至15.7億元 去年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增長25.3%至5,300萬    李世達 套一句電視劇裡的台詞,「風浪越大,魚越貴」,意指當環境越差,獲得的回報就越豐厚,人力資源行業似乎也是這樣的生意。近年內地經濟低迷,求職人數增加,也讓人力資源行業的「客戶」越來越多。但實際上,唯有當市道開始好轉,企業招聘需求增加,真正的效益才能顯現。 中國最大網上招聘平台BOSS直聘,近日就用一份亮眼的年度成績單,預告經濟復蘇的轉捩點即將到來。 BOSS直聘的母企看準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近日公布,去年度收入及盈利雙雙增長,年收入增長23.6%至73.6億元(10.2億美元),淨利潤更大增42.6%至15.7億元。截至去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資總額為147億元,較2023年底的129.1億元增加了13.8%。 其中,公司第四季收入按年增長15.4%至18.2億元,為連續六個季度保持雙位數增長;淨利潤則為按年增長34.1%至4.44億元。受到亮眼成績激勵,BOSS直聘美股在財報發布後漲幅逼近5%,或可視為當前的市場環境與公司的增長邏輯受到市場。 公司業績的增長,來自用戶的持續增加。2024年,公司平均月活躍用戶(MAU)達到5,300萬,按年增長25.3%,不過,去年第四季度MAU則從第三季的5,800萬下滑至5,270萬。儘管如此,若以第三季的數據比較,BOSS直聘的MAU量相當於智聯招聘、前程無憂及同道獵聘(6100.HK)等競爭對手的總和。 企業客戶帶動業績增長 求職者就像大海裡的魚,越是風高浪急,越是成群結隊。事實上,招聘網站賣的是求職者的履歷,付費的則是企業主。BOSS直聘的收入決定大部分來自企業的付費服務。 公司表示,去年全年,企業用戶的活躍度也顯著提升,付費企業客戶數達到610萬,同比上漲17.3%。企業客戶的線上招聘服務收入由2023年的58.9億元增加23.4%至2024年的72.7億元,是帶動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另外,向求職者提供的增值服務收入,也按年增長36.2%至8,57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BOSS直聘的營銷費用由2023年的19.9億元增加4.1%至2024年的20.7億元,主要由於僱員相關費用增加,部分被廣告及營銷費用減少所抵銷。截至去年底,BOSS直聘共有5,688名僱員,較2023年的5,346人增加342名增長6%,其中銷售和營銷人員佔比超一半。 接入DeepSeek 而在技術層面,BOSS直聘APP也已接入DeepSeek-R1,在APP中的一些場景中進行灰度測試。同時,産品上也採取自研模型「南北閣」提供服務。公司稱「南北閣」與DeepSeek的結合,能夠在保障用戶服務的同時,進一步降低成本。 在面對招聘端者的服務中,能夠利用AI在龐大的求職者數據庫中自主選擇和匹配,向僱主推薦候選求職者,並以具體的推薦理由提供參考,進階的服務則包含進一步與目標求職者溝通等。而針對求職者端,則提供「向AI提問」的交互模式,支持用戶用更自然的語言表達需求,獲取職位、就業相關信息及問題答案,同時也提供模擬面試功能。 瑞銀發表報告指出,今年以來企業招聘情緒正穩步復蘇,該行對公司近期表現持更正面看法,將今年首季及全年收入預測分別上調3.5%至0.4%,至按年增長12.2%及12.1%,維持「中性」評級,美股目標價從17美元上調至19.5美元。 從市盈率來看,目前BOSS直聘約為40倍,高於萬寶盛華(MAN.US)的19倍,顯示投資人頗為看好其未來的增長前景。不過,內地經濟是否如近期股市所反應的那般,迎來市場拐點,才是真正的考驗所在。 「就業難」問題一直是最受關注的社會議題,而今年將是「就業大年」。統計預測,今年夏天將有1,222萬名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市場是否有足夠的招聘需求相匹配,很快就會見真章。對招聘網站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持續增長的就業需求,與AI技術的日漸進步,BOSS直聘雖然在人力資源行業依然保持領先地位,但仍需繼續充分利用用戶優勢與技術優勢,以應對市場的改變與競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