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商的股價持續下滑,與此同時,它仍在大肆宣傳近期收購一家供應商的交易,稱後者將大幅提升其收入

重點:

  • 中比能源稱,它去年底收購的一家陷入困境之電池材料供應商,在2021年前九個月的收入約爲其自身收入的四倍
  • 文件顯示,這家被收購公司的財務狀况仍然不穩定,其營運產生大量現金赤字

梁武仁

你再怎麽美化一個令人費解的决定,結果可能都是枉然。這正是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中比能源科技股份公司(CBAT.US)面臨的處境,它正努力給最近的一筆對自身弊大於利的收購交易貼上積極的標籤。儘管付出了種種努力,投資者仍然不爲所動。

在3月17日的公告中,這家鋰離子電池製造商大肆宣傳了浙江海創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出色業績。後者是一家陷入困境的電池材料供應商,去年第三季度被中比能源收購。

中比能源稱,海創去年前九個月收入共計9,790萬美元(62億元),大約是中比能源同期收入的四倍。海創在此期間毛利潤1,100萬美元,營運利潤420萬美元,而中比能源錄得了營業虧損。中比能源稱,今年的財報將納入海創的財務數據,預計這家新子公司的“出色業績”將大大提升這家在美上市的公司利潤。

但是雖然措辭浮誇,中比能源的股價在消息發布後的兩天下跌了6%,延續了去年6月份股價見頂之後的下跌趨勢。或許在閱讀了消息發布當天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份文件的詳細內容後,投資者感覺不那麽樂觀。

首先,這筆交易非同一般。中比能源在去年7月的一份三段式聲明中首次宣布該交易,並爲這筆收購交易付出了1.59億元。根據SEC的文件,被中比能源收購之前,海創60%的股權由浙江美都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包括CEO在內的幾名海創高管,持有該公司25%的股份,其餘股份由新時代集團浙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所有。

由於海創未按時向新時代集團支付土地使用權、廠房、設備等資產的費用,新時代集團向法院提出凍結美都墨烯所持有的60%的股權。美都墨烯是海創的擔保人。海創高管所持有的25%的股權也被凍結,因爲它們被用作海創欠浙江美都典當有限責任公司的違約債務的抵押。該公司似乎是美都墨烯的關聯公司。

一個名叫葉俊南的人成爲中間人,接管了大部分的凍結股份,解决了混亂的局面。中比能源先是以4,074萬元從葉俊南手中購買了海創21.56%的股份,他再利用這筆錢償還了海創高管欠浙江美都典當有限責任公司的債務。

中比能源隨後採取了多項措施解凍美都墨烯持有的60%的股權,包括向海創提供貸款,最終爲葉收購這些股份鋪平了道路。這些股份解凍之後,中比能源以1.18億美元從葉俊南那裏收購了這些股份。在此之後,海創欠葉俊南1.8億元,並同意在去年年底前還清。 

目前不清楚隸屬於中比能源的海創在手中沒有足够現金的情况下,打算如何償還對葉俊南的債務。中比能源可能已經提供了一些財務援助,該公司本周四公布2021年業績時可能會談到這一點。

救助計劃

簡而言之,中比能源精心設計的舉措,相當於對海創的救助,後者的財務數據在2020年急劇惡化。根據中比能源3月17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海創的收入在2020年下降了27%,其營運淨現金流變成了負數。在那一年,海創的主要客戶就是中比能源與另外一家公司(中比能源的前CEO是其董事會成員),但之後,雙方的業務往來似乎已經逐漸减少了。

在2020年,中比能源的流動負債也超過了流動資產,這意味著它的營運資金爲負數,其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岌岌可危。

海創的業務去年倒是有所恢復,1至9月的收入已經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收入。但它的業務仍然處於不穩定狀態。雖然收入有所增長,但與2020年同期相比,該公司的負現金流在這9個月裏實際上增加了,而用於投資的現金支出翻了兩番多。

現在,中比能源有責任幫助海創改善負現金流。但這也有問題,因它自身的財務狀况也不穩定。去年的頭九個月,它的營運現金流也爲負數,而且收購海創的錢已經遠遠超出了它2020年底持有的現金數量。

爲了給收購海創提供資金,中比能源發行了新股,而且數量還不少。到去年9月,該公司通過出售新股籌集了約6,550萬美元,這對目前市值只有1億美元左右的該公司的現有股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稀釋。在此之前,中比能源的市值要高得多,這使得它的股價開始持續下跌,與當初交易宣布之前相比,它的市值縮水了三分之二。

隨著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環保汽車,中國的電動車電池市場蓬勃發展。這對寧德時代(300750.SZ)來說,是件大好事,該公司不僅是中國最大的電池製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電池製造商,它的市盈率高達110倍,市銷率也在20倍以上。

但與此同時,中國的電池市場競爭激烈,充斥著許多像中比能源這樣的小製造商。儘管市場巨大,而且還在進一步擴大,但中比能源的客戶規模看起來很小,去年前九個月,屈指可數的幾個客戶就佔到了其收入的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哪怕只是失去一個關鍵客戶,就會給它的收入造成巨大影響。

因此,不難看出中比能源爲何不再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根據其2020年的營收,該公司股票的市銷率不到3倍,只有寧德時代的零頭。之所以有如此差距,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爲中比能源是在美國上市,它對中國股票越來越不友好。而寧德時代是在深圳上市。中比能源沒有歷史市盈率,因爲它在2020年處於虧損狀態,而且尚未公布2021年的最終收益情况。

通過收購海創這樣的供應商,來實現更好的垂直整合,理論上可以爲中比能源帶來一些好處,比如穩定的原料供應。但與此同時,正如任何人都可以想像的那樣,把兩家財務上處於困境的公司合併在一起,只會創造一個更大的陷入困境的公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微盟折讓8.9%配股籌15億港元 無極資本成單一大股東

電商服務供應商微盟集團(2013.HK)周四宣布,配售6.88億股予無極資本,相當於擴大後股本約16%,配售價為每股2.26港元,較微盟上日收市價折讓8.9%,所得款項淨額約為15.6億港元。 微盟表示,所得款項淨額約30%將用於探索AI在SaaS中的整合及應用。30%用於擴大媒體渠道及加強精準營銷服務。10%用於海外業務發展,30%撥作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完成配售後,無極資本持股16%成公司最大單一股東,孫濤勇、方桐舒及游鳳椿組成的主要股東集團持股比例,則由8.1%降至6.8%。 微盟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2.61港元,升5.24%。年初至今累跌20.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J sells gold jewelry

乘黃金熱申港上市 潮宏基瞄准海外市場

高附加值珠寶設計商中,這家公司正與老鋪黃金競逐投資者資金 重點: 潮宏基希望通過香港上市,複製老鋪黃金對投資者的強大吸引力 在本土及東南亞市場,這家公司押注其高附加值珠寶將,冀吸引傳統消費者及 “國潮”時尚客群   譚英 如果老鋪黃金(6181.HK)堪稱「中國金飾界的愛馬仕」,深交所上市的廣東潮宏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002345.SZ)則致力於打造金飾行業的沃爾瑪。 當前,積極籌備香港上市之際,潮宏基面向中端市場,打造潮流產品的廣角戰略正面臨考驗。公司屬於日趨壯大的滬深A股上市企業群體,這些企業通過赴港二次上市吸引海外投資者,旨在為全球擴張募集資金。 上周提交的初步上市申請文件顯示,潮宏基擬將部分上市募資用於開設20家海外門店(由香港國際總部統籌管理),以及新建三家國內旗艦店與一處生產基地。 此舉或使潮宏基與市場寵兒老鋪黃金展開投資者資金爭奪戰,後者憑借近期強勁股價表現,與泡泡瑪特、蜜雪冰城並稱香港資本市場的「三朵金花」。但因產品線更廣且增速較緩,潮宏基可能面臨更大挑戰。 潮宏基海外擴張與老鋪黃金形成呼應,後者去年在中國香港開設兩家門店,今年新增第三家及新加坡門店,完善2021年開設的首家中國澳門境外門店的佈局。自此,老鋪黃金港澳地區收入快速增長,去年達8.55億元(1.2億美元)。因「出海」較晚,去年在吉隆坡、曼谷設新店,柬埔寨開設兩家門店,潮宏基海外營收規模明顯偏少。 潮宏基A股近期表現優異,52周累計漲幅超過兩倍,助推其市盈率達45倍高位。不過,相較老鋪黃金股價去年5倍漲幅仍顯遜色。即便如此,老鋪黃金當前36倍市盈率仍低於潮宏基。 潮宏基全品類產品線涵蓋時尚導向的K金系列,以及因含金量多被視為投資品的傳統黃金飾品。前者毛利率通常顯著更高,盈利能力更強,後者毛利率則相對偏低。 然而,中國傳統黃金市場體量更大,凸顯消費者多偏好將購金視為投資。據潮宏基申請上市的文件披露,2024年中國傳統黃金飾品市場規模達5,242億元,為2,038億元時尚黃金市場規模的一倍多。雖然潮宏基在中國整體珠寶市場僅居第九,但在時尚黃金細分領域以1.4%市佔率位居首位。 對比老鋪黃金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激增251%至124億元、淨利潤近3倍躍升至22.7億元的亮眼表現,潮宏基財務數據相形見絀。 營收增速放緩 2024年,潮宏基營收同比增10.6%至65億元,主要源於佔門店主體的加盟網絡擴張。今年上半年增速回升至19.6%,營收達40億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48.6%的營收源自時尚珠寶,44.6%來自傳統黃金飾品,3%來自FION菲安妮手袋業務。公司去年利潤下滑42%至1.94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同比反彈45%至3.32億元。 老鋪黃金與潮宏基均深度參與金飾「國潮」風,該趨勢近年受年輕世代熱捧,他們視此類飾品為時尚宣言而非單純投資。核心差異在於,老鋪黃金將其「古法傳承」系列定位高端溢價產品,而潮宏基採取多元化策略,既佈局投資市場傳統黃金,也推出融合中日元素的潮流手鍊、手機吊墜等設計款。 金價逼近每盎司4,000美元的歷史高位,且52周漲幅超40%之際,兩家公司相較僅銷售投資型金飾的同行具備獨特優勢。 金價急漲時,中國消費者往往縮減購金支出,部分原因是價格高企及具不確定性。去年,主打投資金飾的周大福(1929.HK)、周生生(0116.HK)等傳統巨頭因此遭遇營收利潤雙雙銳減,與老鋪黃金及潮宏基的逆勢增長形成鮮明反差。 1996年,潮宏基創立於廣東汕頭,因長期專注按克拉計價的合金設計而被譽為“K金之王”。2006年,公司成為首家亮相巴塞爾國際鐘錶珠寶展的亞洲珠寶品牌,後於清華大學設立設計實驗室,更在汕頭創建珠寶博物館。 2019年,潮宏基推出融合明代花絲工藝的花絲糖果系列;2010年獲日本動漫形象哆啦A夢授權後,更以現代亞洲主題開闢新賽道。 如老鋪黃金,潮宏基主要通過實體門店銷售,1,542家零售網點遠超老鋪黃金大中華區(含港澳地區)的36家。不同在於,潮宏基1,337家為加盟店(上半年貢獻54.6%營收),直營店佔比27.3%,余下12.2%營收主要來自線上渠道。 潮宏基的業務增長或取決於其沃爾瑪模式在東南亞市場的成效,該地區黃金消費偏好與中國趨同,消費者同樣購金用於投資及抗通脹。去年6月公司接受採訪時稱,國內競爭白熱化,未來兩年將主攻東南亞市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富氫能配股集資1億元

氫能設備製造商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三公布,將以每股50.13元配售199.48萬股新股,集資金額約1億元。 配售價較公司周三收市價55.5港元折讓9.68%,配售股份將佔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約1.8%。 集資所得的72%資金,將用作支持集團業務的營運,包括支付薪金、社保,以及供應商款項;20%用於償還現有信貸融資,餘下8%用於投資中國及海外氫能項目。 國富氫能周四開市跌0.1%報55.45港元,公司股價較過去一年高位下跌6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edcaptain steps into IPO spotlight

業績扭虧助攻 麥科田生物衝刺港股上市

在經歷多年虧損後,麥科田生物於2025年上半年首次實現盈利,反映出公司營運效率提升,以及核心業務的穩健擴張 重點: 麥科田的產品已遍及全球逾140個國家及地區,在多個細分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排名前列 在麥科田的三大業務中,微創介入的收入穩步提升,佔比逐步超五成    莫莉 2025年港股醫療板塊持續火熱,恒生醫療保健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上漲近一倍,顯示出市場對於港股生物醫藥充滿信心。在火熱的市場氛圍下,多家醫療企業爭相遞表赴港上市,9月11日,醫療器械企業深圳麥科田生物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由摩根士丹利和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麥科田成立於2011年,提供創新且全面的產品組合以滿足醫療機構內廣泛的臨床科室、病房和診所以及社區衛生中心、檢驗機構和家庭護理場景的臨床需求。公司業務主要專注於生命支持、微創介入和體外診斷三大板塊。 其中生命支持醫療器械主要用於重症監護室、手術室和急診室,以管理和護理重症患者,其產品主要包括藥物輸注產品、麻醉機、氣道管理產品、肺功能檢測產品等;微創介入產品主要用於消化系統包括胃腸道和肝膽道以及泌尿系統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可重復使用及一次性內窺鏡系統以及相關耗材;體外診斷設備和耗材等產品組合,涵蓋凝血、血型檢測、化學發光和分子診斷,包括供血栓彈力圖、常規凝血產品、全自動血型檢測儀等。 在多個細分領域,麥科田的市場佔有率排名前列。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以銷售額計,麥科田於2018年至2024年的各個年度在中國輸注工作站市場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在中國消化系統微創介入耗材市場排名第二,並且於2024年躋身中國血型檢測設備市場前五名。 截至2025年6月30日,麥科田已將超過50種生命支持產品、80種微創介入產品及210種體外診斷產品商業化。麥科田的產品已遍及全球逾140個國家及地區,在中國和英國各地戰略性地設立五個研發中心和六個生產中心。在中國,公司的產品已累計覆蓋超過6,000家醫院,包括約90%的三級甲等醫院,覆蓋31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 根據灼識咨詢的研究,麥科田所專注的醫療器械行業正保持快速增長,並展現出巨大的未來潛力。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到751億美元,中國達到人民幣557億元,麥科田核心布局的三大領域——生命支持、微創介入和體外診斷未來增長動力強勁。灼識咨詢預計,到2030年,全球生命支持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增至1097億美元,中國市場將增至932億元人民幣。 營收增長穩健 麥科田的財務數據顯示出良好的增長勢頭。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分別約為人民幣9.17億元、13.13億元、13.99億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達到7.87億元,同比增長15.31%。在此期間,毛利率方面也呈現持續改善趨勢,由2022年的43.7%逐年上升,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的52.9%。 在麥科田的三大業務中,微創介入的收入穩步提升,佔比逐步超五成。2025年上半年,生命支持產品收入3億元,佔比37.9%;微創介入收入4億元,佔比51.1%;體外診斷收入8,622萬元,佔比11%。其中,生命支持產品銷售的收入曾出現較大波動,2023年該板塊收入達到5.64億元,2024年卻同比減少12.4%至4.94億元。公司解釋,這是因為醫院為確保臨床供應充足,在上一個疫情年度期間進行提前採購,導致使用週期延長並於2024年減少採購。 公司於2025年上半年成功實現扭虧為盈,期內利潤達4,096.8萬元,較上年同期的虧損5,802.6萬元顯著改善。這一盈利能力的轉變主要得益於銷量增長、製造效率提升以及固定生產成本的有效攤薄。回顧過往業績,公司的淨虧損已從2022年的2.26億元收窄至2023年的6,450.8萬元,這主要源於產品組合的擴大和客戶需求增長所帶來的銷量提升。然而,受生命支持產品市場需求在2023年疫情高峰期後逐步回歸常態的影響,收入增速在2024年有所放緩,導致當年淨虧損增至9,661.7萬元。 麥科田背後有著豪華的投資者陣容。自2016年起,公司已進行多輪融資,投資者包括高瓴、深圳創新投集團等知名機構。根據招股書披露,高瓴實體持股20.79%,深圳創新投集團實體持股8.54%。2023年,麥科田最後一輪股份認購時的投後估值為82.45億元,以其2025年的盈利計算,其市盈率約為100倍,醫療器械行業龍頭邁瑞醫療(300760.SZ)的市盈率為32倍,前者有較大溢價。不過基於其2025年上半年扭虧為盈和核心業務在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建議投資者謹慎關注其長期成長價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