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企業服務平台再度申請在港交所上市,但受到大額銷售、行政及研發開支拖累,公司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重點:

  • 新冠疫情去年重創中國中小企業,豬八戒股份的營收及毛利大幅倒退
  • 該公司為提升AI及大數據的技術水平,將持續增加研發投入,但換來的可能是較遲實現盈利

 

羅小芹

豬八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之路頗為轉折,最初於2015年決定不前往海外上市,並計劃在A股掛牌,但長達四年後才向中證監相關部門提交上市輔導備案,卻因為A股的上市時間表不明確,而且預計耗時較長,一直未有正式申請。去年10月14日,該公司轉移陣地,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申請,上市文件在今年4月14日失效後,隨即更新去年的財務數據,再接再厲第二度入表。

豬八戒是一家綜合型數字化企業服務平台,成立於2006年,由曾經從事媒體工作的朱明躍以500元創立,旗下擁有企業服務平台、智慧企業服務、產業服務及政府區域企業服務生態促進合作等四大業務板塊。

從搭建平台協助企業匹配人才,發展至為企業提供各類服務,甚至與地方政府合作,協助其搭建企業服務平台,以吸引及招攬企業服務商進駐當地產業園區,豬八戒的成長與不少科網企業走的賽道差別不大,但公司目前業務與軟件即服務(SaaS)高度契合,因此可以視它為SaaS概念股。

截至去年底,豬八戒累計註冊用戶數量為3,360萬名,其中企業僱主2,630萬名,服務商740萬名。據艾瑞諮詢報告顯示,以2021年的商品成交金額(GMV)計算,豬八戒在中國綜合型定制化企業服務電商市場排名第一,市佔率為25%。

疫情打擊客戶

該公司的GMV過去穩步上升,從2020年的54.8億元倍增至去年的113.9億元,成交客數分別為26萬名、33萬名及25.7萬名,平均客單價更從21,097元大增至44,328元。雖然 協助中小企通過人工智能(AI)尋找服務商的匹配服務,每次收費僅區區數萬元,但就是倚靠著這些數目龐大但預算不多的中小企,撐起公司逾半營收。以去年為例,該公司來自企業服務平台與智慧企業服務的收入,便佔整體收入達62.7%。

但是,對中小企的依賴,對豬八戒可說是一把「雙面刃」。在去年的新冠疫情期間,上海等商業城市曾經歷長時間封鎖,不少中小企業務嚴重受創,令該公司營收及毛利明顯倒退。由於成交客數大減,彌補不了單價增幅,去年營收按年大跌約三成至5.41億元,毛利更大跌32%至3.19億元。

反觀豬八戒的銷售、行政及研發等經營開支,近年佔營收比例一直維持高水平,以去年為例,它便佔了公司收入高達96%,導致公司遠未扭虧,過去三年已累計虧損8.62億元。即使扣除非營運相關的經調整累計虧損,也達到1.54億元。

不過,該公司預告,目前已進入業務發展階段中的「收獲期」,並預計未來的營銷和管理效率將繼續提高,因此相關開支佔收入的百分比將呈下降態勢。

續增研發開支

但值得留意的是,由於企業服務加快邁向AI及大數據時代,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豬八戒需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因此過去三年的研發開支累計達2.43億元,去年佔營收比例更達到15.3%,高於之前兩年的10%水平。公司明言未來會繼續增加研發活動,相關開支佔收入比重不會低於10%,以協助提升平台的匹配效率、開發SaaS工具、提升AI與大數據的分析能力,以洞察客戶需求。

截至去年底,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共316人,具備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及信息安全等專業知識的人員佔總數約17.1%,76.6%研發團隊成員取得學士學位或以上的學歷,反映公司願意維持研發投入,但換來的可能是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扭虧。

因此,和很多初創公司一樣,豬八戒主要依靠外部融資來維持營運。據悉,該公司自2015年起累計融資約26億元,獲得了IDG資本、重慶博恩科技、北京智融卓信和九江智科科技等機構「輸血」支持,以該公司發行總股份3.624億股、按去年11月最後一輪融資作價每股30.56元計算,其估值達110億元。

以去年的5.41億元收入計算,豬八戒的市銷率高達20.3倍,拋離同類公司明源雲(0909.HK)與微盟(2013.HK)的3.8倍與3.6倍。雖然在新冠疫情退卻後,中小企經營環境改善,有助該公司爭取更多收入,但除非該公司今年營收出現爆發式增長,或是願意以較低的估值上市,否則以其超高估值,恐怕不容易吸引投資者垂青。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六福第二季度銷售表現理想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財年第二季度銷售表現,截至9月底止,與首季度比較,整體零售值環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銷售升10%。 六福於香港、澳門及海外市場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均升13%;內地市場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銷售較首季上升10%,澳門上升15%,海外市場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場的黃金產品第二季度平均售價,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價首飾產品則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開市跌0.6%報25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從低位上升逾9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On-site slaughter of live fish for sauerkraut fish: Is this Jiumaojiu's salvation or a pitfall?

酸菜魚活魚現殺 是九毛九的救贖或陷阱?

曾經的酸菜魚王者,如今正用「活魚現殺」賭一次重生,九毛九第三季數據顯示,情況正在好轉 重點: 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太二酸菜魚同店日均銷售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連續三季改善 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太二門店完成升級改造,公司計劃於年底前突破 200家    李世達 回望2020年在港交所敲鐘的那一天,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股價一路上攻,首日收漲近56%,當時許多人相信,這家以酸菜魚料理風靡全國的餐飲企業,將成為新的巨頭。 但五年後的畫風卻不是這樣,九毛九最新市值僅剩約29億港元,較巔峰近550億港元蒸發九成以上;股價從最高38.4港元跌至2港元上下,跌幅高達95%,被投資人戲稱「真的只值九毛九」。 轉折出現在2024年,收入雖增長1.47%至60.74億元,但淨利潤暴跌87%至5,580萬元,店鋪層面經營利潤7.48億元,同比下降超30%。 九毛九的高光與失速,其實都來自同一套邏輯。2015年公司將資源由西北菜轉向太二酸菜魚,以「單品極致+標準化複製」策略高歌猛進,靠效率與翻枱率打下全國市場。 這套打法在商場紅利時期確實奏效,小店型、低人力、高出餐,太二成了年輕人社交的代名詞。然而當酸菜魚賽道全面擴張、消費分級與品類分流並行,單一爆品反而成為風險。 高價預製菜 特別是近年來的預製菜爭議,讓太二陷入信任危機,社交平台上「七分鐘上菜」的影片一度發酵,加上公司推出預製酸菜魚包,更放大了「工業化」的形象反差,尤其酸菜魚是預製菜的一大品類,盒馬工坊430g賣11.8元,山姆會員店1.5kg賣59.8元,而七分鐘上菜的太二,最便宜一份也要約70元,被消費者歸類到「高價預製菜」的不利位置。 對此,九毛九選擇採取「鮮活」策略。今年3月起,公司推出「太二5.0鮮活模式」,強調「活魚、鮮雞、鮮牛」三鮮供應鏈,現殺現炒,並開放後廚,讓顧客可視化整個過程。餐廳設計全面改造,菜單加入熱炒與新品,滿足多人用餐場景;品牌調性也從「規矩文化」轉為「真心服務」,希望用體驗重建信任。 不過,業績難以立刻止跌回升。從數據看,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錄得收入27.53億元,同比下降10.1%;淨利潤為6,069.1萬元,同比下降16%。門店總數由771家降至729家,到第三季度末進一步縮減到686家。 太二仍為主要收入來源,上半年貢獻19.5億元,同比減少13.3%,翻枱率同比從3.8次降至3.1次。人均消費則從71元上升至73元。同店銷售額則按年跌19%至15.4億元。 到了第三季度,調整趨勢開始顯現。截至9月底,太二同店日均銷售額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連續三季收窄;翻枱率回升至3.3次;人均消費74元亦較上半年的73元有所增加。 「鮮活」之道 管理層指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門店實現同比正增長,顯示「太二5.0鮮活模式」逐步發揮效用。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門店完成升級,年底目標超200家,兩年內覆蓋全部餐廳。 強調「鮮活」意味著增加成本。公司曾透露,活魚損耗、冷鏈配送與新增人員使單店毛利率下降約1至2個百分點,但隨著集中採購與規模效益顯現,管理層預期中期毛利率有望回升。 餐飲市場快速變化,但不少餐飲品牌在上半年仍實現了逆勢增長。如小菜園(0999.HK)和綠茶集團(6831.HK),均實現收入和營利的雙雙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綠茶以中央廚房模式運營,去年也被爆出其「佛跳牆」使用預製菜,因而撤下「本店無預製菜,現點現做」的招牌。然而其出品融合多種菜系,經常推陳出新,加上採取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場,今年上半年收入錄得同比23.1%的增長,經調整淨利潤達2.51億元,增幅高達40.4%。顯示同一套標準不能應用在所有個案上。 目前九毛九市盈率約69倍,遠高於小菜園的17.9 倍與綠茶的11.9 倍。這一差距主要反映出九毛九盈利基數過低,股價大幅下滑的同時盈利也在快速萎縮,投資吸引力仍有限。 餐飲的本質是好吃、實惠、放心,能否把這三件事重新做到極致,決定未來的成長,使用「預製菜」與否其實並非成敗關鍵。講究「鮮活」而放棄效率,是讓九毛九重回增長曲線,還是陷入另一個增長陷阱,值得後續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舒適獲中證監批香港上市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已正式為樂舒適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計劃備案,標誌這家在非洲售賣紙尿褲及衛生巾的銷售商,跨過了IPO的一大門檻。據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樂舒適於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初步上市文件,並於8月作出更新。 文件顯示,公司今年前四個月實現營收1.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4億元增長15.5%。當期嬰兒紙尿褲貢獻71.8%銷售額,衛生巾佔比達18.5%。期內的利潤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萬元增至3,110萬元。 根據初步申請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場數據,按營收計,樂舒適佔非洲嬰兒紙尿褲市場17.2%份額,穩居市場第二大。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聚水潭首掛半日升24%

電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二在港股首日掛牌,高開24.2%報38港元,至中午休市報37.96港元,升24.05%。 公司公布,此次發售6,816.7萬股,發售價每股30.6港元,集資淨額19.4億港元。香港公開發售獲1,952倍超購,國際發售獲21.9倍超購。 成立於2014年的聚水潭,總部位於上海,據灼識諮詢,以2024年收入計算,聚水潭是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提供商,市場份額達到24.4%。 此次集資所得,將用於強化研發能力,加強銷售及營銷能力、戰略投資,以及一般營運用途。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