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控股公司成和集團旗下的Chenghe Acquisition,表明不會投資總部或主要業務位於中國內地、香港或澳門的實體

重點︰

  • 這家有著中國背景的SPAC主攻金融科技,卻明言不會與主要在中國營運的企業合併
  • Chenghe Acquisition的管理層的背景幾乎全來自投行高盛,母公司去年已有另一隻SPAC上市,主攻大中華醫療保健業務

裴梓龍

最近,有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SPAC)完成1.15億美元(7.7億元)首次公開募股,錄得4倍超額申購,强勢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但是這家有著中國背景的SPAC,卻明言不會與位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或與在這些地區運營主要業務的任何實體進行初始業務合併,令投資者嘖嘖稱奇──爲何他們要排除這些如日方中的市場?

這家引起市場關注的SPAC是Chenghe Acquisition Co. (CHEAU.US),母公司爲投資控股公司成和集團。公司在招股時稱,會在任何業務、行業或地點追求業務合併目標,但打算專注於金融科技或技術驅動型金融服務公司,包括亞洲市場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雲和區塊鏈相關的公司。

SPAC在收購目標項目前,只是一家現金空殼公司,上市後通過增發股份收購私有公司,再讓對方上市。它的性質有如“借殼上市”,分別在借殼上市中的殼公司本身有業務,而SPAC則完全是空殼公司。

全球不少資金到潛力十足的中國市場尋求投資機會,Chenghe Acquisition卻表明不會收購主營業務在中國的任何實體,估計它看好的很可能是東南亞市場的金融科技企業,公司認爲併購這類公司可獲益於成和管理團隊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那我們就要看看這家成和集團的管理層是什麽來頭。

根據成和集團的官方網站顯示,公司是一家在新加坡和香港都有辦公室的投資控股公司,主要投資科技、通訊及媒體(TMT)、醫療和消費等新經濟行業,主席是曾擔任中國長城資産(國際)首席投資官及首席運營官的李琦,他亦曾任職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及中國證券主管,而李琦同時是Chenghe Acquisition的董事長

另有部署

至於Chenghe Acquisition的顧問委員會主席Ken Hitchner也曾在高盛工作,任職亞太區(日本以外)主席兼行政總裁;首席執行官王世斌同樣出身高盛亞洲,更曾在國家開發銀行工作,同時是香港數字資産交易所(HKbitEX)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業務官,在金融科技及數字資産有一定認知。

那爲什麽Chenghe Acquisition明言不會併購主營業務在中國的企業呢?原來成和集團早在去年1月已有另一家SPAC在美國上市,名爲HH&L Acquisition (HHLA.US),集資額更達4.14億美元,比Chenghe Acquisition高出2.6倍,更錄得10倍超額申購。這家公司已經將目標鎖定在大中華地區或亞洲市場的增長型全球醫療保健或相關業務,當中的管理層與Chenghe Acquisition也差不多,由Kenneth Hitchner擔任董事長,李崎則任職首席執行官。因此,Chenghe Acquisition不打算投資中國,並非因爲看淡中國經濟前景,而是早有其他部署。

然而兩者最不同的是,HH&L Acquisition中有一位相當厲害的人物,他叫方風雷,是這家SPAC的諮詢委員會主席,也是中國厚樸投資管理公司的創辦人兼董事長,而成和集團一直都有與厚樸投資合作。

方風雷是誰?他正是當年爲高盛打開中國大門的重要人物。

2004年,方風雷受命解决海南證券的危機,並引入了高盛,後來成立了高盛高華,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代 “投資銀行專家”,更曾被評爲 “中國資本市場最有影響的十人之一”,參與過中石油(0857.HK)與中海油(0883.HK)上市,以及中國聯通(0762.HK)、中石化(0386.HK)與寶鋼股份(600019.SH)等企業重組項目。

1993年,方風雷參與了籌建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 (中金國際),並出任副總裁,當時的董事長、同時被市場認爲是方風雷導師的,正是現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那時任職建設銀行(939.HK)行長的王岐山拉攏了摩根士丹利共同成立中金國際,協助中國金融改革踏出重要一步,而方風雷就是協助成立中金國際的重要一員。

高盛背景

回望成和集團,整個團隊與高盛有著密切關係,兩家已上市的SPAC早已各自鎖定不同地區的科技業務,估計成和是想令投資者明白兩家SPAC雖然淵源一樣,但目標卻不同。HH&L Acquisition的總部設在香港,主攻大中華市場醫療科技;Chenghe Acquisition總部位於新加坡,主攻中國以外亞洲市場的金融科技,讓投資者可以按各自喜好作出選擇。

亞太區金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根據畢馬威《2021年下半年金融科技動向》的數據,去年區內金融科技投資總額達275億美元,交易量達到破紀錄的1,165宗,當中以東南亞最爲活躍,主要因爲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銀行及商戶都需要不斷提升嵌入式金融服務、數字錢包及供應鏈金融服務能力。

由此可以推斷,成和成立Chenghe Acquisition,正是因爲看好東南亞快速增長的金融科技行業,加上區內國家也能受惠中國的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相信未來“錢途無限”。

至於Chenghe Acquisition的管理層最終會看上那家金融科技公司,投資者只能相信 “高盛門徒” 的眼光了。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諾亞控股上季純利大增62.6%

財富管理公司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億元(約8,890萬美元),按年下跌7.4%,淨利潤達2.18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2.6%,經營利潤1.719億元,則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註冊客戶數為466 ,153人,同比增長1.3%;活躍交易客戶數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產品分銷規模達170億元,年增19.1%,其中海外產品分銷86億元,增11.2%。資產管理規模維持穩定,截至9月30 日合約管理資產為1,435億元。關聯公司投資權益變動的公允價值增加,則帶動公司淨利潤增長。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減少、保險產品分銷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國經紀交易商牌照,亦開始在各業務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術,以改善獲客能力、提高效率,進一步強化全球布局與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強健的資產負債表為未來投資提供堅實基礎。 諾亞控股港股周三早盤無漲跌,至中午休市報17.99港元,該股過去6個月累升約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萬國數據押注AI新周期 在擴張與去槓桿之間找平衡

人工智能點燃中國數據中心新一輪建設潮,萬國數據一邊把資產注入REITs回血、一邊搶搭AI算力快車,但這樣的平衡能否持續 重點: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億元,按年增長10.2% 資產注入C-REIT帶來13.69億元終止合併收益,期內錄得淨利潤7.29億元   李世達 對中國數據中心產業而言,2025 年很可能會被視為一個分水嶺:一方面,人工智能訓練與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輪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國首批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讓這個向來高槓桿、重資產的行業出現新的財務工具。 這就是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 Holdings Ltd.(GDS.US; 9698.HK)的寫照,既受惠於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設,也受制於多年積累的財務壓力。 根據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報,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萬國數據錄得28.87億元(4.06億美元)收入,按年增長10.2%,連續第二季維持雙位數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個月新簽訂單達7.5萬平方米,相當於約240兆瓦的新增裝機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約65%與人工智能相關。 新訂單增速放緩 這顯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驅動新一輪算力投資,但企業本身其實並未完全掌控節奏。管理層在說明會中坦言,第二季之後的新訂單步伐較前期緩慢,這意味著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會延續今年的強度。此外,續約談判仍令單位收入每月下降約3%至4%,反映出人工智能需求雖強,但傳統互聯網業務的降價壓力並未消失。 儘管萬國數據享受到人工智能點燃的需求紅利,但供給側過去幾年的高速擴張,使得承載人工智能的空間不再稀缺,談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轉折,是萬國數據今年將一批項目注入中國首批數據中心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資產總額約24億元。交易帶來約13.69億元的終止合併收益,使公司期內錄得淨利潤達7.29億元,實現由虧轉盈。 生存模式改變 但REITs的意義不在於一次性盈利,而在於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萬國數據過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貸、買地、建機房進行高速擴張,當信貸環境寬鬆時,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國信貸收緊之後,重資產模式不再具備可持續性,槓桿開始反向壓縮公司空間。REITs提供的,是一條能讓萬國數據既擴張、又不必完全依賴舉債的現金流管道,維持規模循環。 這也為公司帶來了財務結構的改善,財報顯示,淨負債與年化調整後EBITDA的比率,已從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貸成本下降到3.3%。在中國融資環境趨緊的情況下,同時降低槓桿與利息成本並不容易,這更突顯REITs對公司運作的重要性。 萬國數據的業務模式高度依賴電力供應。公司目前擁有約900兆瓦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儲備,這讓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發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項目。管理層也在說明會中點出:「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正變得極度稀缺。」人工智能確實帶來增量需求,但供給端——土地、電力、審批、建設速度,正在變得更競爭、更受政策影響。 海外數據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來伏筆。該平台在亞太與歐洲雖具潛力,但今年第三季仍錄得4.61億元虧損,短期內仍會拖累整體利潤。公司需要持續證明其開發、運營與出售資產的能力,而不僅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萬國數據市銷率(P/S)約為4.15倍,大幅低於Equinix(EQIX.US)的8.42 倍與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於仍處於重組期的世紀互聯(VNET.US)的1.99倍。這顯示儘管中國市場更為波動,但萬國數據的規模、客戶質量與資本循環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來,萬國數據在港股累升約30%,與大市相若,但過去一個月有約 7%回調,股價30.1港元較52周高位48.9港元有約四成折讓。在估值仍具折價、AI驅動需求未減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區間。作為熱門的AI基建標的,當人工智能需求維持強勁、REITs資產注入順利時,相信市場願意提高估值< 但仍須留意政策面的變化。簡而言之,萬國數據正在穿越一個全新的算力周期,隨著估值與市場預期的提升,意味著已沒有太多犯錯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佑駕創新配股 折讓一成集資2億元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將配售約1,401萬股新H股,每股配售價14.88元,較周二收市價16.53元折讓10%,亦較過去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17.3元折讓14%,配售股份佔擴大後發行股份約3.33%。 是次集資淨額最多2.04億元,約70%用於發展L4無人物流車,包括研發新一代產品、升級運營平台及拓展銷售網絡;約30%用於升級基礎研發平台,包括提升數據閉環體系的效率,高效賦能前裝,以及發展L4無人車多產品線。 佑駕創新周三開市跌2%至16.2元,股份由過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信完成業務調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線信貸平台樂信(LX.US)周一公布,由於貢獻公司約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貸中介業務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6.7%至34.2億元。 儘管營收下滑,公司當季利潤同比大增68.4%至5.21億元。 董事長肖文傑表示:「三季度我們高效完成業務調整,已順利實現轉型以符合新監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發貸款年化利率均設定在或低於24%。」 財報發布後,樂信股價周一大漲8.2%收於3.78美元。該股較3月末峰值已腰斬,年內累計跌幅達3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