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果界麥當勞’ 擬港股上市籌33億

自稱‘水果界麥當勞’的深圳百果園實業申請到港交所上市,傳聞計劃籌資33億元
重點:
- 這家中國規模最大、但僅佔1%市場份額的水果零售商,申請到港交所掛牌
- 公司的綫上銷售渠道有助收入增長,但同時拖累毛利率表現
李堯堯、何文俊
擴展綫上銷售渠道有助傳統零售企業增加收入,但對盈利是否有幫助,卻是另一個故事,這就是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佳描述。這家自稱是中國 “水果界麥當勞 “的公司在其蓬勃發展的在綫業務中發現了巨大的銷售額,但也發現了負利潤率。
百果園上周向港交所入表申請上市,據香港傳媒引述市場消息報道,該公司計劃籌資5億美元(33億元)。
中國水果零售市場極爲分散,渠道遍布批發市場、水果品牌連鎖、私人店鋪、超市與電商,其中品牌連鎖店佔比不到5%。據招股書引述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按水果零售總額劃分,百果園爲規模第一大公司,但僅佔1%的市場份額,而行業前五大參與者,合計也僅佔3.6%市場份額。
百果園擁有超過5,300家門店,遍布全國22個省超過130個城市,主要集中在居民區、商業街等高人流位置;綫上渠道則相當多元化,包括手機百果園應用程序、微信小程序以及天貓、京東(JD.US; 9618.HK)等主流電商平台,以及抖音等流行社交商務平台的網店。另一方面,公司也與美團(3690.HK)、口碑及餓了麽等第三方送餐平台合作,共享對方的實時送貨車隊來完成綫上訂單。
雖然新冠疫情在2020年爆發,多地實施封城防控措施,但受惠布局綫上零售,公司過去兩年的收入未受重大影響,更從2019年的89.8億元增至去年的102.9億元,其中綫上銷售金額更在兩年間大增8.9倍。然而,公司在2020年僅錄得4,568萬元淨利潤,比之前一年大减82.5%,主要因爲銷售與研發費用上升,到2021年的淨利潤已回升至2.26億元,接近2019年水平。
連續兩年負毛利率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集團自營門店的毛利率高達27.3%,但因爲加盟門店毛利率較低,而且綫上渠道側重推廣毛利率較低的大衆市場産品,連同高昂的配送費及包裝成本,綫上業務過去兩年均出現負毛利率的情况,分別爲-4.9%及-0.3%,拖累集團去年水果銷售毛利率低至8.6%,可見開拓綫上渠道是一把“雙面刃”,雖能增加公司收入,但對盈利表現不一定帶來正面影響。
創始人余惠勇於2001年創立百果園品牌,並於2002年在深圳開了首家百果園門店。他在一次訪談中曾表示“要像麥當勞一樣賣水果”,更稱百果園從綫下到綫上再到布局整個電商生鮮市場,是對標亞馬遜(AMZN.US)的業務模式。
2016年,百果園公司內部第二個“五年規劃”出爐,定下了2020年開1萬家店、年銷售額達到400億元的目標,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萬店計劃已經落空。截至去年底,百果園的綫下網絡包括5,351家門店,當中絕大部分爲加盟門店,但平均每家店鋪每年貢獻營收從2019年的208萬元降至去年的196萬元,可見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門店效率有所下降。
上市前夕爆出醜聞
百果園在招股書也說明,由於政府實施若干隔離及其他限制措施,位於受影響地區的若干綫下零售門店暫時閉店,但綫上訂單仍維持營運。余惠勇曾經揚言,在疫情下,公司不會主動降薪和裁員,更堅定做世界第一的果業公司,希望有一天百果園能佔到中國水果零售行業10%的份額,但以目前僅佔1%份額的水平來看,該目標看來過於進取。
另外,在申請上市的重要時刻,公司也爆出醜聞。有博客揭發百果園有門店工作人員不僅售賣隔夜切塊水果,更售賣變質水果,公司調查後隨即把涉事的門店停業整頓,並要求相關員工停職再教育。公司其後在官方微博發表道歉聲明,直言“辜負了大家對我們的信任”,未來將加强監督和强化培訓,全力保障顧客的權益和體驗。
儘管如此,百果園始終資本的寵兒,公司近年經歷多輪融資,吸引天圖投資、中金資本、深創投、越秀金融(000987.SZ)與招商基金等投資,其中最近一筆股權交易爲2021年10月,上海晨光創業投資中心以每股8元的價格購買了206.25萬股,總額1,650萬元。以百果園總股本15億股計算,公司最後一次股權交易時的估值爲120億元,對應2021年淨利潤2.26億元,市盈率高達53倍。
對比同類企業,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洪九果品最新一輪投後估值約爲75.9億元,以去年淨利潤爲2.9元億元計算,市盈率爲26倍;業務包括水果加工及配送的宏輝果蔬(603336.SH)的市盈率則爲47倍。比較之下,可見百果園估值偏高。
在水果生鮮領域,百果園並非首家謀求IPO的公司,另一龍頭企業浙江鮮豐水果曾在2019年12月起接受A股上市輔導,惜未能成功;重慶洪九果品亦在2021年9月30日終止A股上市輔導後,也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而上述兩家公司分別獲得紅杉資本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等市場大腕投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