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靠“太二”品牌打出名堂的餐饮连锁集团九毛九,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将大减七成

重点:

  • 九毛九发布盈利警告,虽然上半年收入仅微跌6.1%,但净利润却大削70.4%,主要受疫情影响,以及扩充门店的开支增加
  • 该公司估值远高于同业,反映投资者对其前景仍然乐观

叶天娜

2022年已过去了7个月,这7个月对所有中国餐厅老板来说,绝对是一种煎熬。

由于新冠疫情反复不定,中国各大城市连接“封城”严防病毒扩散,居民们连门都出不了,更遑论外出吃饭。因此,餐厅老板们除了等待病毒“动态清零”外,也只能看着自己的银行户口同时“清零”。

但在疫市中,仍有连锁餐厅集团选择扩充,等待疫情平稳后大展拳脚,这就是以酸菜鱼闻名的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922.HK)。

8月1日晚上,九毛九发出了盈利警告,预计截至6月底的上半年营业额同比下跌约6.1%至18.99亿元,虽然收入跌幅温和,但却预计净利润将大跌最多70.4%至5,500万元。按常理来说,这种盈利预警一般会令公司股价受压,但九毛九不跌反升,在公布盈警后三天涨了约4%,更录得南向港股通的资金持续流入。

凯基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温杰认为,中国多个城市在第二季封城,九毛九有很多分店都未能开业,所以业绩不佳早已是市场预期,从公司股价从6月底最高22.5港元落至8月初的17港元,已足以反映投资者期望。

逆市扩张

“随着中国疫情缓和,像九毛九这类中国股民喜爱的知名品牌,憧憬官方推出刺激内需等振兴经济措施,目前的股价水平是值得投资者关注。”温杰说。

九毛九主席管毅宏也看中了疫后内需复苏的商机,在其他餐厅缩减规模保存实力的同时,九毛九在上半年反而新增了37家餐厅,当中包括35家主打酸菜鱼的“太二”品牌餐厅和两家“怂重庆火锅厂”分店,因此令开支大幅上升,拖累公司半年盈利表现。

事实上,九毛九近年的核心收入来源,便是以年轻客群为主的“太二”品牌餐厅,其主打的酸菜鱼菜式风靡全中国,截至去年底在全国有350家分店,去年收入同比急升67.3%至32.9亿元,占总收入78.6%,无论人均消费与翻座率,均比主品牌“九毛九”高。

至于怂重庆火锅厂同样主打年轻人,专卖一种口味锅底,被视为九毛九的第三增长曲线,餐厅数量由2020年的只有两家激增至去年底的9家,其人均消费达129元,比太二的80元高。该品牌今年上半年新增两家分店,估计是想继续试探麻辣火锅市场,以挑战同行海底捞(6862.HK)为最终目标,而海底捞去年的平均翻座率为3,高于怂重庆火锅厂的2.5,但人均消费104.7元,比后者低近两成。

整合品牌

除了积极扩充外,管毅宏也有重整业务。今年6月,九毛九公布仅以50.94万元出售管理“2颗鸡蛋煎饼”品牌的广州两颗鸡蛋餐饮80.85%股权,交易完成后,广州两颗鸡蛋餐饮将不再为公司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

2颗鸡蛋煎饼的表现一直未如理想,截至去年底,该品牌旗下自营店与加盟店分别只有6家与17家,同比减少6家与15家,营业额只占公司总收入不足0.7%,人均消费也只有20多元,对于九毛九来说有如“鸡肋”。既然如此,倒不如壮士断臂,集中资源发展更具盈利能力的品牌。

九毛九与海底捞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餐饮奇迹,见证了中国人过去十多年来对火锅的热爱。1994年之前只是一名工人的张勇,创办了以麻辣火锅以及各种创新服务的海底捞,在餐饮业市场杀出一片天,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集团,翻座率更高达每天5次。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海底捞一共新增了超过一千家门店,但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公司去年亏损高达41.6亿元,最终需关停300多家餐厅,股价也从最高的85.8港元,大幅蒸发八成至上周的16港元水平,连张勇也亲自承认错判情势及 “盲目自信”。

对比张勇,以一家海南小面馆起家的管毅宏在2005年创办九毛九,2010年从一家传统的餐饮企业转型为连锁餐厅,以“九毛九”同名品牌经营门店,并在2015年成立了针对年轻食客群的“太二”品牌,主打时尚酸菜鱼产品,并从副品牌晋身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目前总餐厅数量只有500多家,远比海底捞截至去年底的1,443家少,但管毅宏未来会否跟随张勇的快速扩张路线,市场还需时观察。毕竟当业务蒸蒸日上时,加速发展的诱惑总是很大的。

不过从投资者角度,则较为看好九毛九的增长前景,因为该股的市盈率高达64倍,是港股上市的内地餐饮股中最高者;至于其市销率5.48倍,也远高于两大同业海底捞与呷哺呷哺(0520.HK)的1.83倍和0.51倍,反映市场愿意给予九毛九较高溢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国儒意料中期扭亏 赚10至12亿元

影视娱乐公司中国儒意控股有限公司(0136.HK)周三公布,预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将实现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约10亿元(1.39亿美元)至12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3亿元;收入预期介乎约21亿元至2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8.4亿元增长14%至25%。 公司解释,业绩改善主要受益于整体业务稳健增长及协同效应持续释放,变现效率提升,带动收入与利润增长,以及2021年收购Virtual Cinema Entertainment Limited所形成的或然应付对价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消除。 中国儒意主要业务涵盖影视内容制作、线上流媒体平台与线上游戏三大板块,拥有南瓜电影线上流媒体平台及儒意景秀游戏品牌。在公司大股东腾讯(0700.HK)的支持下,中国儒意近年积极发展游戏业务,去年公司游戏业务收入大幅增长346.6%,录得19.92亿元,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中国儒意股价周三平开,至中午收市报3.25港元,升0.31%。公司股价年内累升32.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TG Duty Free operates duty free shops

海南免税销售降温 中国中免收入盈利双降

海南岛这个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免税销售额下滑之际,这家免税店运营商在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 重点: 中国中免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下滑10%,净利润降幅达20% 在中国出境游持续复苏的背景下,旅游购物天堂海南的免税消费持续萎缩,导致中国中免业绩疲软    梁武仁 中国的免税购物狂潮早已消退,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 601888.SH)仍在承受市场风向逆转的冲击。不过,着眼长远的投资者或许尚未打算放弃这家曾风光无限的免税店运营商,因为中国政府正大力扶持与免税购物密切关联的旅游产业。 曾几何时,中国中免是海南崛起的重要受益者。随着国家将这座南海岛屿打造成旅游天堂,国内游客在此享受免税购物红利。疫情期间严格的出行限制使中国游客滞留境内,海南迎来巨大商机,凭借温暖的沙滩与璀璨的免税店,当地成功替代了泰国、马来西亚等热门国际旅游目的地。 如今,疫情结束逾两年,海南风光不再。出境游全面恢复后,人们无需退而求其次选择国内替代方案。加之中国经济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趋缓,众多国内游客转向更具性价比的消费选择。当前环境下,为进口化妆品、烈酒等免税商品一掷千金,似乎成为多数人眼里可舍弃的奢侈。 这些转变,在中国中免的财报中显露无遗。根据上周五披露的初步预测,该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约10%至28亿元(约3.91亿美元)。更严峻的是,尽管宣称运营效率提升,其净利润仍大降逾20%至2.59亿元。公告披露细节有限,侵蚀企业利润的具体因素尚不明朗。但期间营业利润下滑18%,远快于营收跌幅,与所标榜的运营效率改善似乎存在矛盾。 无论如何,考虑到上述拖累海南免税市场的宏观趋势,中国中免业绩欠佳实非意外。海南免税消费正持续萎靡,去年跌幅更是逼近30%。 中国中免对海南依赖度极高。作为岛上免税店龙头运营商,该公司在省会海口设有全球最大免税店,在海滨度假胜地三亚则拥有全球第二大免税卖场。去年,该公司海南区域收入同比大跌27%,远超整体16%的营收降幅。受此影响,海南对其总收入的贡献率从2023年的70%骤降至51.4%。 近十年来,作为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战略部署,中国政府持续推动当地免税消费增长。2011年启动试点计划,允许离岛旅客在额度内购买指定免税商品。此后,政策制定者多次大幅提高免税额度以提振销售,吸引众多国际奢侈品牌入驻。 购物天堂 随着中国出境游恢复至疫前水平,海南购物天堂光环日渐暗淡。国内最大在线旅行社携程集团(TCOM.US; 9961.HK)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出境酒店及机票预订量已达2019年同期的120%,印证上述趋势。 即便整体经济仍低迷,中国游客出境游强势反弹,尽管政府大力刺激消费,国内消费仅温和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经历数年疫情封锁后,民众更倾向储蓄,并选择海外消费。 与此同时,为提振销售、消化需求疲软下积压的库存,中国其他地区商家对葡萄酒等热门免税商品开展深度打折,进一步削弱海南的吸引力。 面对海南颓势,中国中免正布局出境游复苏机遇。去年,该公司成功中标国内10个口岸免税店经营权,包括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及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境大厅。该公司也在新加坡、日本等中国游客热门目的地开设海外门店。 在海南本地,中国中免推行“免税+”战略,在零售基础上叠加旅游、康养等体验业态。但鉴于登岛客流持续萎缩,该战略成效依然存疑。 尽管数据下行,中国政府仍持续加码引客入岛。上周公布的最新举措中,政府宣布12月起在海南设立独立海关监管区,通过具国际竞争力的税制及宽松签证政策,吸引游客及企业。该计划之下,享受“零关税”入岛商品税目将从此前的1,900个大幅扩至6,660个。 自上周发布半年报预告后,中国中免股价持续上扬,当前滚动市盈率达28倍,高于携程的18倍及国内头部酒店运营商华住集团(HTHT.US; 1179.HK)的22倍。 这显示出投资者对中免集团的长期表现仍抱持相当乐观的态度。这样的看法或许是有道理的,毕竟中国政府仍持续推动海南的发展。即使中国旅客随着出境潮而对海南兴趣减退,中免仍可受惠于国际机场免税店销售成长,该部分占其收入比重正逐步上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印度取代中国 成为美国最大智能手机供应国

因苹果公司(AAPL.US)持续将iPhone产能转移至印度,以规避中国制造产品的美国关税,印度在第二季度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智能手机出口国。 CNBC援引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的三个月内,输美智能手机中,印度制造产品占比达44%,较去年同期的13%大幅跃升。相较之下,同期中国制造的占比仅25%,较去年同期的61%显著下滑。 此外,越南也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智能手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比从去年的24%升至今年的30%。 为规避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美国关税,苹果正引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的进程,将销美iPhone的制造基地外迁。该报告指出,印度成为此轮转移的最大受益方,据悉苹果正加速推进今年在印度生产所有在美销售iPhone的计划。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兴通讯拟发行H股可转债 净筹逾35亿元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拟发行35.84亿元(4.99亿美元)零息美元结算的H股可转换债券,拟将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加强公司算力产品研发投入。 可转换债券于2030年8月5日到期,初始转股价为每股H股30.25港元,较H股上日收市价溢价约15.9%,可悉数转换为约1.3亿股H股,相当于扩大后已发行总股本约2.64%。 今年首季,中兴通讯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亿元,纯利则跌10.5%至24.53亿元。 中兴通讯港股周二低开2.8%,至中午收市报25港元,跌4.2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