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分析发现,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中国科技巨头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领域表现出了进展显著、透明度增加、表现提升的总体趋势

 

Mark Watson

随着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成为主流商业战略,并被上市企业普遍采纳,中国科技行业正悄然在大量重要的ESG领域取得进展。治理挑战有据可查,但中国内地大型科技公司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为获得竞争优势和差异化而在ESG其他领域的努力,特别是环境和越来越多的社会方面的考虑,却未得到太多关注。

我们对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腾讯控股(0700.HK)和百度(BIDU.US; 9888.HK)等公司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分析,发现它们明显都在果断地向制定ESG战略,并将其融入核心业务的方向发展,强调行业合作与宣传、社区参与及社会影响,以及最重要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它们的ESG报告并没有试图忽视这些公司在治理和透明度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提高它们在这些领域的评分需要采取的措施。

批评人士可能会认为,在这场ESG派对上,中国科技公司姗姗来迟。在公司治理方面,那些参与详细跟踪和分析公司治理的人观察到,在董事会多元化、资本结构改善以及对效率和排放的关注的推动下,亚洲企业取得了重大的、有时甚至是快速的进展。在中国,政府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制定的总体碳中和目标,可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交通和公用事业行业,还有科技行业。

事实上,企业正重新调整目标,寻求竞争优势,寻求将ESG融入核心业务。

Teneo咨询公司对中国内地科技行业自2017年以来的ESG报告进行的分析(必须承认,一些企业最近才开始发布该报告)发现,它们在发展ESG的过程中展示出进展显著、透明度增加、表现提升的总体趋势。它们也会优先考虑ESG在它们的业务和更广泛领域的重要性,并对其有了更好的了解,包括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开展合作的必要性。

此外,我们的分析还表明,中国科技企业开展ESG行动不是出于市场关注的增强,而是把它们当成了提高内部效率、降低风险,以及为获取、留住人才提供支撑的一种手段。

比如,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最新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重点强调普惠金融,是其更广泛的社会责任转变的一部分。脱碳依然是优先考虑的事项之一,包括增强对行业合作和社区倡导的呼吁。

不出所料,我们的分析表明,整个中国科技界都非常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关注气候变化目标,并报告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进展。

中国科技公司非常关注“绿色计算”的概念,将其作为减少自身设施中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手段。这包括投资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更好地利用计算资源,包括更节能的CPU、服务器,以及减少资源消耗,并负责任地处理电子垃圾。数据中心由于必须进行冷却才能高效运行,因此导致高能耗和高排放,为此它们经常受到批评,而现在受益于新技术,数据中心现在越来越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我们的分析还发现,领先的科技公司越来越遵守更严格的ESG相关标准,并对全球供应商提出了更严格要求。比如,苹果公司(AAPL.US)就号召其全球供应链解决温室气体问题,并积极评估其主要制造合作伙伴的气候影响和减排目标,以支持苹果的整体脱碳目标。

2022年,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承诺到2035 年,其整个商业生态体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并承诺利用数字平台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影响和倡导低碳。

中国科技公司也越来越意识到,通过联合发声呼吁在其他可持续性领域做出积极改变的重要性,包括解决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丧失问题。比如,腾讯和京东(JD.US; 9618.HK)就和全球1,000多家公司一起,支持“大自然是每个人的事”的行动呼吁,敦促各国政府在本十年内采取政策,扭转物种自然丧失的趋势。

有进步,但仍有改善空间

我们的研究发现,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科技行业在ESG的关键领域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公司内部仍然需要更大的透明度,特别是需要围绕ESG如何创造价值、支持企业业务战略,以及在企业内部更好地整合ESG方面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这还需要更加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外展。总的来说,我们对主要参与者的碳减排计划的分析发现,几乎没有实现碳中和的细节证据。我们还发现,作为有效和透明的气候路线图的一部分,在实现同比减排方面缺乏严格性,但百度、蚂蚁集团、阿里巴巴和腾讯是明显的例外。

虽然港交所多年来一直强调和倡导加强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但我们确实看到有令人鼓舞的迹象表明,中国内地的科技企业正在治理领域取得进展。独立非执行董事已成为领先科技公司董事会的一个特征,这其中包括百度、腾讯、京东、阿里巴巴和网易(NTES.US; 9999.HK)在内。

然而,董事会多元化总体上仍是中国内地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性别多样性薄弱,女性董事仍然是少数。在欧洲和北美,董事会多元化一直是由监管、政治和市场压力推动的,与此不同的是,在中国,女性在公司董事会中的比例仍然很低。MSCI的数据显示,只有11.8%的中国公司董事会中女性占比30%或以上。

除此之外,我们预计中国科技企业今后将更加注重背景的多样性,拥有领导当今企业所需的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如气候变化、数据安全,以及应对公司风险登记单上的其他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内地可以从港交所得到启发,在那里,ESG因素正日益成为上市企业的核心。

尽管面临挑战和近期的监管压力,但我们在中国这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看到了巨大的长期增长机会,并相信持续投资于支持环境目标的技术,对于政府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Mark Watson博士是战略咨询公司Teneo的高级总经理和亚太区ESG咨询部门主管。他的联系方式是:mwatson@teneo.com

(本文为翻译文章,中英文版本如有冲突,以英文版本为准。如欲参考原文,请点击这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奥克斯上市首日收跌5.4%

奥克斯电器有限公司 (2580.HK)周二在香港首日挂牌,收市下跌5.4%,这家空调制造商集资近40亿港元。公司表示,以每股17.42港元的价格发售2.38亿股,约35%售予香港本地投资者,该股收市报16.48港元。 香港发售部分获556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获7.3倍超额认购。 公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空调制造商之一,成立超过三十年,以廉价型号闻名。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7%至93.5亿元,期间利润增长23%至9.25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中国放松“限古令” 影视行业迎来转折点

中国电视剧行业迎来近20年罕见的政策松绑。据财新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8月18日召集各省市广电部门、平台与制作公司开会,宣布调整多项行业规管措施,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放宽古装剧播出数量限制,被外界视为“限古令”松动。 其他重要调整包括:取消单剧40集上限及季播剧必须间隔一年播出的限制;电视剧中插广告在被禁逾十年后重启试点;成片审查时限由现行50天压缩至30天,并推动审查权限下放至部分地方电视台。政策同时鼓励卫视“一剧多星”联播、加强超高清制作,以及举办微短剧专属剧场,提升内容多样性。 政策落地效应迅速反映在股市。8月18日A股开盘,影视传媒板块罕见集体上扬,百纳千成(300291.SZ)、华智数媒(300426.SZ)、华策影视(300133.SZ)等多只影视股封死涨停,资金明显看好政策带来的新增供给与盈利空间。 过去五年,中国电视剧发行量连降,电影票房2024年也同比下滑23%。与此同时,短剧与文旅内容迅速崛起。以字节跳动旗下“红果”为代表的短剧App,凭藉碎片化时长与情绪消费优势,快速扩张用户规模;相比之下,优酷、爱奇艺(IQ.US)、腾讯视频、芒果TV虽仍是长剧主要投资者,但长期亏损下收缩中腰部内容,只保留最顶级大剧。 业内普遍认为,本次松绑将释放积压古装剧,利好具备资金和创作能力的公司。但题材红线仍在,例如耽改剧依旧难过审。政策研究人士强调,最大的受益者是未来的上星大剧,解除集数限制后,高投入长剧更具开发空间,若平台亦放宽,则有利于中小体量创新作品崭露头角。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ixue is a bubble tea chain

业绩劲升股价反跌 蜜雪冰城缘何遭冷遇?

分析师称,随着外卖平台承诺缩减折扣与代金券力度,这家新式茶饮龙头企业的营收及利润双增态势恐难以为继 重点: 公布今年上半年强劲的营收及利润增长后,蜜雪冰城股价当周累计下挫15% 助推蜜雪冰城及同行增长的中国外卖平台价格战正趋于缓和,预示着未来业务增速放缓   谭英 当白热化的非理性价格战在多行业轮番上演,“内卷”已成为当下中国的流行语。这一常被称为“恶性价格战”的现象,最新案例始于今年2月:互联网巨头京东宣布进军外卖市场,旋即撼动美团与饿了么的双寡头格局。 此轮外卖价格战,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2097.HK)成为赢家之一,其高性价比的冰淇淋、奶茶与咖啡产品,借力外卖骑手实现量价齐升。上周披露的中期财报印证这一利好: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9.3%至149亿元人民币(约合21亿美元),净利润跃升44.1%至27.2亿元。 不过,财报发布当周,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超15%,鉴于市场对上半年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存疑,颓势或将延续。 高盛率先指出隐忧,称外卖平台高额补贴行将结束,蜜雪冰城的业绩增速将回归常态。该行在维持“买入”评级时称,7月全国外卖销售额增速较6月放缓已是“明确信号”,预示近期外卖战火渐熄。 按2026年的30倍预期市盈率计算,高盛将蜜雪冰城目标股价从599港元下调至570港元。大和证券则将目标价由608港元大幅调低至535港元,但仍维持“跑赢大盘”评级。大和认为,相比高定价竞品,蜜雪冰城对外卖平台补贴依赖度更低,持续吸引加盟商的能力,彰显其经营韧性。 蜜雪冰城的主打产品位居行业价格带底端,普遍定价在8至20元(约合1至3美元)区间。凭借雪王IP、甜筒冰淇淋与珍珠奶茶等明星产品,在中国市场收获庞大规模客群。此前战况激烈时,外卖优惠券叠加补贴可使甜筒冰淇淋实现零元配送到家,而蜜雪冰城不承担实际成本。 5月价格战高峰期,外卖单量激增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家头部科技外卖平台,要求“理性参与竞争”。至8月,三家平台已承诺规范经营,这既引发对蜜雪冰城未来外卖销售的担忧,也波及茶百道(2555.HK)、古茗(1364.HK)及沪上阿姨(2589.HK)等同行。 政策变动时机对四家连锁企业均不利,这些企业上周集中发布中期财报。作为行业龙头、且因低价策略堪称价格战最大受益者,蜜雪冰城股价受挫尤为明显。 上市后的超级明星 自今年3月在港上市募资4.44亿美元后,蜜雪冰城始终是市场宠儿。截至6月底,公司以加盟为主的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网络同比增长超20%,总数突破53,000家。今年上半年,向加盟商销售物料设备的主营业务收入达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6%。 在过热的本土市场外,蜜雪冰城与同行也寻求海外增长,但公司国际化拓展更为审慎。因关停印尼、越南的低效门店,以及应对部分海外市场当地供应链问题,截至6月底,其在11个国家有4,733家门店,数量较去年末的4,895家有所收缩。 即便遭遇财报公布后抛售,蜜雪冰城股价仍较3月上市发行价翻番(上市首日一度暴涨43%)。茶百道、古茗与沪上阿姨情况类似,上半年业绩虽稳健,外卖价格战高峰期股价表现强劲,此后走势持续低迷。 茶百道上周披露,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3%至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增长38%至3.26亿元。尽管如此,其股价之后一个交易日仍下跌4%。与蜜雪冰城相似,分析师对公司仍持相对乐观态度,雅虎财经调研的三家机构均给予“买入”评级。 古茗上半年营收增长41.2%至5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劲增逾一倍至16亿元。但与其他企业类似,财报发布后数日股价同样走低,即便雅虎财经的12位分析师全员给出“买入”评级。与蜜雪冰城相仿,相较今年2月在港上市募资2.32亿美元时,古茗股价迄今涨幅仍超一倍。 沪上阿姨也披露,上半年营收增长9.7%至1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提升20.9%至2.03亿元。与其他企业相仿,财报公布后数日其股价下跌约6%,但仍较今年5月上市发行价(募资2.73亿港元)高出约20%。 结论不言而喻,在近期外卖价格战终结引发的抛售潮后,四家茶饮企业估值有可能被低估。在当前民众青睐高性价比餐饮的消费环境下,不失为优质投资标的。这些企业虽尚未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但显然具备潜力。即便当前市盈率居高(蜜雪冰城32倍、茶百道21倍、古茗30倍、沪上阿姨39倍),经历此轮抛售后,仍值得深入研判。
Chagee makes milk tea

新闻概要:霸王茶姬全球扩张加速 实现双位数增长

这家高端茶饮企业二季度营收增长10.5%,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家门店   阳歌 高端茶饮企业茶姬控股有限公司(CHA.US)二季度录得营收与GMV(总商品价值)双位数增长。该公司在国内外持续极速扩张,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家门店。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公司利润造成压力,其调整后净利润季度增长基本持平。公司今年4月在纳斯达克IPO募资逾4亿美元,成为今年华尔街最大的中概新股。 霸王茶姬二季度营收达33.3亿元(约合4.6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0.2亿元增长10.2%。其GMV同比增速为更高的15.5%,总额达81亿元。截至6月末门店总数达7,038家,较上年增长40.9%。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加盟店体系,相关门店贡献营收30.2亿元,占比约90%。 霸王茶姬在国内外同步极速扩张:国内门店自4,881家增至6,830家,涨幅约40%;海外布局虽规模较小但增幅近一倍,门店数自115家激增至208家。当季海外GMV大增77%至2.35亿元。尽管当前海外业务集中于东南亚,公司近期已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店,并计划于该市增开新店,同时透露对美国市场有更大的长远规划。 公司宣布任命星巴克中国前首席营销官担任北美首席商务官;另聘有Dutch Bros Coffee(荷兰兄弟咖啡)与Popeyes(博派斯)高管经验的餐饮业资深人士出任北美首席发展官。 霸王茶姬创始人兼董事长张俊杰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下半年将持续战略投入海外市场,稳步完善全球人才梯队与运营体系建设。” 创立于2017年的霸王茶姬在拥挤的中国高端茶饮市场中独树一帜,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注原叶茶品质并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公司以新中式国风来设计店面和产品,饮品主要原料为茶叶、鲜奶和糖——这与多数竞品添加珍珠、奶盖、水果切片等现代配料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截至6月末公司会员数达2.069亿,同比增长42.7%。 近年来头部茶饮品牌每年都新增数千门店,使中国高端茶饮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普遍承压。霸王茶姬试图通过强化高端定位规避困扰咖啡与茶饮赛道的惨烈价格战。然而压力仍体现在财务端,其non-GAAP(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由上年同期的20.8%降至本季度的18.9%。受此影响,剔除股权激励等非现金成本后的调整后净利润当季录得6.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