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家技术即服务提供商宣布与印尼国信银行签下新业务协议的当天,它的股价下跌了逾3%

重点:

  • 金融壹账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帮助印尼国信银行实现业务数字化
  • 找到与母公司中国平安无关的客户,可以减少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这对它至关重要

梁武仁

对于金融壹账通科技有限公司(OneConnect Financial Technology Co. Ltd.,OCFT.US)的投资者来说,苦难似乎永远不会结束。即使当公司在一个高增长的海外市场签下了一个新客户,股价仍继续下跌,这让人不禁想知道,如何才能提振这支自由落体式下跌的股票。

这家面向金融公司的技术即服务(technology-as-a-service)提供商上周五表示,它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帮助印尼国信银行(PT Bank Mayapada Internasional Tbk) 使用金融壹账通的身份验证技术将其客户引导流程数字化。

这看起来可能并非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但出于多个原因,仍可算是令人鼓舞的。

首先,印度尼西亚,以及从更大的范围来说东南亚,是像金融壹账通这样的中国科技公司的主要增长市场。这个市场中有诸多快速增长中的经济体,其人口中的许多仍然不会去银行。麦格理银行(Macquarie)称,这一地区众多人口中的半数根本不使用任何金融产品。

这些国家有超过 3 亿人尚未发现银行服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网点少,去一次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把从开户流程到交易的所有环节数字化,可能会吸引更多人来使用金融服务,尤其是熟悉移动设备的年轻一代。因此,银行将越来越多地寻求金融壹账通等供应商的技术服务。

在 8 月份与分析师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讨论第二季度业绩时,金融壹账通管理层特别指出,东南亚是它一个重要的海外市场,增长速度快于中国本土市场,尽管他们也表示该地区的盈利贡献还很少。

其次,任何与金融服务巨头中国平安(金融壹账通事实上的母公司)无关的新交易对它来说都是加分。这是因为金融壹账通一直试图表明,它可以在不过度依赖中国平安的情况下生存甚至蓬勃发展,许多人认为这种依赖是金融壹账通的一个主要问题。

金融壹账通最初是中国平安的金融科技部门,并于2017年作为一家独立公司剥离。但它的业务继续严重依赖中国平安。这一事实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显著体现,对中国平安的销售额占金融壹账通总收入的比例从一年前的46%上升至56%。更糟糕的是,在这六个月里,它另外9%的收入来自中国平安独立上市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陆金所 (LU.US)。

因此,最新消息确实应该受到投资者的欢迎,这或许标志着该公司今年以来稳步下行轨迹中一个期待已久的转折点。自 1 月份以来,其股价已下跌超过 80%。

但在宣布最新交易的那一天,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突破。相反,这一消息引发了又一次抛售,导致金融壹账通股价下跌超过 3%。该股周一确实成功反弹,但在周二再次下跌,显示出投资者有多么悲观。

坏消息太多

不看好金融壹账通可能跟最近几个月公司爆出的一系列负面消息有关。虽然这些事情之间并无关联,但留给投资者的整体印象就不是太好。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5月,因为担心数据泄露,日本最大的互联网券商思佰益控股(SBI Holdings)终止了与金融壹账通的合作项目。北京方面也对中国科技企业能否保护用户数据有着类似的担忧。

投资者还对一种名为可变利益实体(VIE)的公司结构感到不安,像金融壹账通这样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普遍采用这个结构,中美监管机构都加强了对这种结构的审查。

这两个方面的担忧导致中概股普遍出现暴跌,包括金融壹账通在内。

后来,在8月初,金融壹账通的第二季度业绩显示,它对平安的依赖加深了。这促使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将它的评级从“增持”下调至“持股观望”,相当于将其评级从“买入”下调至“持有”,并将该股的目标价下调了一半以上。

累积结果可谓屠戮,公司股价暴跌30%。

通常情况下,股价暴跌时,专门处理股东诉讼的律师事务所会迅速采取行动,做好出手准备。有律所表示,正在调查金融壹账通的高管和董事是否违反了美国联邦证券法,但未提供更多信息。

但坏消息还没完。

同月底,一名吹哨人指控金融壹账通存在不当行为,包括虚报收益,这促使公司方面出面否认。金融壹账通没有提供相关指控的太多细节,但据《财新》援引网上流传的一封信报道称,该公司还存在向政府官员行贿的行为。

上月底,金融壹账通宣布,叶望春因“个人原因”(与公司的任何纠纷均无关),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虽然高层人事变动不一定是坏事,而且叶望春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但他在负面消息接连不断的档口去职,暗示并非好合好散。

在坏消息盖过好消息的时候,关注金融壹账通的分析师也对其财务前景变得更加悲观起来。雅虎财经(Yahoo Finance)在过去几个月汇编的估算显示,分析师们调高了对该公司今明两年净亏损的预测。此外,他们预计金融壹账通的年收入增长率将从2020年的42%,下滑至今年和2022年的不到30%。

对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金融壹账通来说,这不是好兆头,它需要实现强劲的收入增长才能实现盈利,而对于这个重要目标,分析师预计今明两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收入增长放缓可能会让公司越来越难以实现收支平衡,更不用说实现盈利了。

综上所述,金融壹账通的股价目前不到2019年12月IPO价格的三分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如此,以目前的价格来看,与中国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相比,该公司的股价仍具有竞争力,这可能是因为它面临的监管风险明显低于其他大多数从事实际贷款相关服务的公司。

该公司股票目前的市销率(P/S)为1.9倍,与陆金所(Lufax)的2.0倍和信也科技(FinVolution,FINV.US)的1.7倍大致相当。

毕竟,金融壹账通只是最近在应对股价暴跌的众多中国公司之一。即便如此,最近在印尼达成协议的好消息未能获得本应有的正面的市场反馈,表明了目前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悲观程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同行努力勒紧裤头 BOSS直聘却花大钱

这家中国领先的在线招聘平台去年四季度营业成本飙升70%,导致期内录得亏损 重点: BOSS直聘上季度营收持平,却因花巨资在世界杯上打广告和在香港二次上市而录得亏损 该公司表示,今年前两个月招聘服务需求激增,因为企业在去年底因疫情大规模裁员后,已开始重新招人   阳歌 人人都喜欢逆向投资。这是领先的在线招聘公司看准科技有限公司(BZ.US; 2076.HK,又名BOSS直聘)最新业绩中的关键看点之一。去年四季度,该公司加大支出,而其他所有公司几乎都正好相反。 根据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季报,该公司在去年最后三个月的经营成本飙升70%。这导致这家旗下运营着广受欢迎的BOSS直聘服务的公司陷入亏损,并使其净现金流入量下降了70%。 但投资者似乎并不介意,在业绩公布后的第二天,更把其股价抬高了6%。经历了小幅上涨后,BOSS直聘目前的股价为18.95美元,与近两年前IPO时的19美元几乎持平。这虽然不算是甚么成就,但在当前的市况下,看上去还是相当不错,因为在那时于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现在的交易价格大多都比IPO价格低80%甚至更多。 BOSS直聘与大多数亏损的互联网同行的区别,在于其盈利能力,在四季度陷入亏损之前,它大部分时候都是盈利的。该公司也是中国利润丰厚的在线招聘市场当仁不让的领导者,以有效利用技术连接雇主和求职者而闻名。 其领先地位反映在市盈率上,远期市盈率约为26倍。这是美国巨头万宝盛华(MAN.US)约11倍的两倍多,也远高于国内同行同道猎聘(6100.HK)的12倍。 随着中国在去年10月和11月实施了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BOSS直聘和中国的大部分公司一样,在四季度的日子不好过。在那期间,企业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由于很多公司被迫长时间关门或缩短营业时间,这使得它们不太可能招聘新员工。 该公司12月的情况依然艰难,因为在中国突然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后,全国感染病例激增。这导致找工作的人大幅减少,很多人因为患病而被迫居家数周。 尽管如此,BOSS直聘四季度却继续大举花钱。当季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猛涨82.6%,而管理费用也增加了一倍多,甚至连研发开支都增长了48%,但该公司当季营收同比持平,约为11亿元。 BOSS直聘解释说,巨额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大因素。营销成本大幅上涨是因为适逢卡塔尔世界杯,后者被BOSS直聘当作了重要的宣传机会。与此同时,早已在纽约上市的该公司,还于12月在香港进行了二次上市,这不仅产生了与上市相关的成本,还有与当时授予的股权激励相关的支出。 前景光明 大举花费导致BOSS直聘从上年同期的盈利2.33亿元,转为亏损1.85亿元。即便是经过调整,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后,该公司的利润也从前一年同期的3.485亿元,骤降至仅5,950万元。 我们在本文开篇说过,投资者似乎喜欢BOSS直聘在其他人都在控制成本的困难时期大举花钱。 但这种积极反应背后更大的原因,是该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的指引相当乐观。所有疫情影响和感染的结束,显然是其前景更加光明的主要推动力,但有人可能也会认为,BOSS直聘的巨额支出,让其能够抓住中国经济在1月农历新年前后开始反弹的机会。 “今年初以来,由于品牌知名度提升,竞争优势增强,我们迎来了强劲的用户增长和参与度,”BOSS直聘创始人兼董事长赵鹏在业绩报告中说。“随着招聘需求的复苏,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年为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 预示着出现转机的最大指标是,BOSS直聘预计一季度营收将在12.5亿元到12.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10%。这将标志着该公司在连续三个季度营收持平或下降后恢复增长。 赵鹏表示,BOSS直聘的新用户数量在今年前两个月出现大幅增长,同期应用程序端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增长50%以上。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去年四季度因疫情导致的经营中断期间,许多人失业,还有许多公司裁员,在今年的头两个月,双方都在忙着复工。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繁荣可能是暂时性的,可能要到二季度,我们才知道目前的积极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赵鹏还指出,随着该公司在一线城市白领中的传统优势以外扩大基础,它在蓝领员工和雇主当中的新注册数,以及在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的活跃度都在增长。 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中,BOSS直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加上知名度很高,我们大体上看好这家公司。但需要注意的是,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58同城等其他公司,都曾利用类似的优势成功实现海外上市,但由于未能引起投资者的太大兴趣,最终还是决定私有化。BOSS直聘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如果它想保住投资者的关注,随着把业务恢复到更为正常的水平,它需要实现更为强劲的增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Z.US 2076.HK

快讯:上季收入减少 宝尊股价大挫

最新: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三公布,去年四季度总营收同比减少19.5%至25.5亿元,非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经调整利润则大増82.7%至1.38亿元。 利好:该公司的业务去年四季度受新冠疫情冲击,但经调整利润仍比三季度的1,690万元大增718%,主要受惠于品类多元性及增值服务高渗透力,令业务韧性提升,协助实现利润增长。 值得关注:该公司上季的交易总额(GMV)为255.6亿元,按年减少1.7%,主要因为小家电和电子品类销量下降,令经销GMV大减37.2%至8.68亿元,而非经销GMV则为246.9亿元,按年表现持平。 深度:宝尊电商的总部位于上海,2015年开始在纽约纳斯达克交易,并于2020年在香港二次上市。该公司长期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合作,提供与信息科技、门店营运与仓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被喻为“中国版Shopify”。该公司近年渴望摆脱阿里巴巴的影响,并寻求主业之外的多元化发展。以去年四季度为例,非天猫交易平台占宝尊的GMV比例为29.8%,高于过去两年同期的26.1%及21.7%。 市场反应:宝尊电商的股价周三在纽约大挫9.4%至5.2美元;其港股周四中午收市也下跌8.4%,报13.82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区间。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ZUN.US 9991.HK

抗癌药首录收入 乐普生物迎收成

这家主攻抗体偶联药物的药企首次录得销售收入,准备踏入收成期 重点: 乐普生物首款商业化产品去年11月开始销售,在短期内贡献1,557万元收益 该公司在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ADC赛道布局颇多,拥有5款相关候选药物   莫莉 在经历多年“烧钱”研发,以低于C轮融资定价在港交所“打折”上市后,乐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57.HK)终于成功开拓商业化道路,不仅有一款自主研发的PD-1单抗药物去年获批上市,今年初更拿下了跨国药企阿斯利康(AZN.LN)的授权大单,预付款收入达6,300万美元(4.33亿元)。对于去年真金白银在IPO阶段支持乐普生物的投资者而言,上周五公布的2022年业绩报告,或许让他们看到了曙光。 2022全年,乐普生物收入1,557万元,收入来自于唯一获批上市的产品普特利单抗。虽然相比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信达生物(1801.HK)等创新药龙头企业而言,乐普生物的营收数字只是很低,但普特利单抗去年7月和9月才获批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及黑色素瘤患者,其商业化团队仍处起步阶段,产品从11月才开始启动销售,未来营收数字将有很大上升空间。不过,普特利单抗处于竞争极为激烈的PD-1抗体治疗赛道,单在中国已有超过10款PD-1单抗上市销售。 去年2月,乐普生物在港交所上市之际,遇上医药股“资本寒冬”,最终IPO定价较C轮融资价格打了86折,“流血”上市的苦衷,是其高度紧张的现金流。乐普生物在招股书中直言,按照预设的现金消耗率计算,当时拥有的资金仅可维持3.7个月。据财报显示,其2021年底的账上现金仅有1.55亿元,但到了去年底,现金已增至6.69亿元,公司解释主要由于融资活动筹集资金增加,以及研发开支减少。 在2022年生物科技企业的寒冬中,乐普生物成功上市得以“续命”,但公司在过去一年也在努力开源节流,年内净亏损已大幅减少32%至6.89亿元。其中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7.91亿元缩减至5.24亿元,同比下降33.7%,主要因为将资源优先用于最具潜力的候选药物及适应症。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恰逢市场因瑞信被瑞银收购等事件影响,港股恒生指数大跌2.7%,乐普生物股价也下挫2%。 收取巨额预付款 今年2月,乐普生物与康诺亚生物(2162.HK)成立的合营企业KYM与跨国药企阿斯利康订立独家授权许可协议,阿斯利康获得癌症候选药物CMG901的研究、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全球许可,并负责进一步开发及商业化CMG901相关的所有成本及活动,KYM将获得6,3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在达成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后,收取最多11.25亿美元的额外潜在付款,未来亦有望从阿斯利康获得销售净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CMG901是一款抗体偶联药物(ADC),去年4月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资格认证及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胃癌(GC)或胃食管结合部(GEJ)癌症,同年9月获得中国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CDE)破性治疗药物认定,有望加速药物审评。 ADC药物是2020年以来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这种药物具备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癌细胞的优势,可以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杀灭,被称作“生物导弹”。去年底以来,ADC赛道明显升温,授权合作和并购频频发生,今年3月13日,辉瑞(PFE.US)宣布溢价32.7%收购ADC龙头药企Seagen(SGEN.US),总企业价值约430亿美元。 去年12月,默沙东(MRK.US)与科伦药业(002422.SZ)子公司科伦博泰达成合作协议,获得7款临床前候选ADC药物授权,科伦博泰将获得首付款1.75亿美元,未来最多可收到默沙东里程碑付款93亿美元。 乐普生物在ADC赛道布局颇多,拥有5款相关候选药物,涵盖多个热门靶点,适应症包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胆道腺癌、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等多个高发癌种,是中国ADC药物研发第一梯队。其中核心产品MRG003和MRG002的多项适应症,已经进入二期甚至三期临床试验。 计划科创板筹资 虽然其定价低于上市前融资,但乐普生物在挂牌以来,股价仍然表现平平。去年9月初因获纳入深港通合资格股票、并建议到上海科创板上市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其股价曾在去年9月9日一度单日飙升386%至31.8港元,但这仅仅是昙花一现。在市值突破400亿港元(352亿元)后,其股价快速回落至5至6港元水平,最新市值仅约92亿港元,仍较招股价下挫约20%。 正如刚才所述,乐普生物计划冲刺科创板二次上市,以筹集更多资金,并直接接触内地投资者。据去年9月的公告,该公司拟向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申请发行不多于4.15亿股A股,但该申请暂未获批。 估值方面,由于其去年营收未能展现全年销售情况,较适合用市帐率与同类药企比较,该公司最新市净率为7.1倍,稍高于同类公司荣昌生物(9995.HK)与信达生物的4.3倍及5.7倍。虽然其估值看来较高,但其股价向来较波动,乐普生物需要在商业化方面有更显著的进展,才可望获得投资者的长期支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2157.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