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Vivo印度临时CEO遭拘捕

▷ 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季度销量超过特斯拉

▷ 波音737-Max机型在中国全面复飞

▷ 阿里被判向京东赔偿10亿元

▷  汽车之家在二手车中寻找新里程

本周中概股评分:55/100

Portrait of Doug Young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宏观

Vivo印度临时CEO被拘捕

2024年度的第一条要闻献给中印经济冲突。上周,在印度逮捕4名vivo驻印度员工之后两个月,vivo印度公司临时CEO和CFO又遭到印度执法局拘捕,理由是“反洗钱调查”。12月30日,印度一家法院下令释放这两名vivo高管。

印度从2020年开始禁封了TikTok,WeChat,Weibo以及QQ等中国应用,当时TikTok在印度已经拥有了2亿用户。在中国手机市占率超过70%的情况下,从2021年开始,除了vivo之外,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多家中国厂商都遭到了来自印度相关部门的调查以及冻结资金等措施。(short:而中国很难做出反击,因为中国人不需要印度的互联网应用和电子产品,当然印度如果对中国禁运孜然和咖喱,可能会有很多消费者受到伤害。)怀揣大国梦想的印度,在对中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中,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非常难以预料。

反垄断新里程碑

23年末的另一条大新闻是京东诉阿里“二选一”案一审宣判,北京市高院认定天猫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成立,判决其向京东赔偿10亿元。

这起诉讼开始于2017年,历经6年才获得一审宣判。期间最高人民法院还驳回阿里关于“管辖权异议”的请求,认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在2021年,阿里也因“二选一”被市监总局行政处罚182.28亿元,后续腾讯和美团也受到过相应的处罚。这则最新的消息显示,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竞争对手,对于垄断性企业,还是会持续进行打击或者反击。

圣诞老人祝福中概股

尽管中国人不一定过圣诞,但圣诞老人还是给中国公司带来了礼物——中概股在2023年最后一周的交易中取得了不错的涨势,恒生H股指数上涨5.1%,MSCI China ETF上涨3.7%,恒生综指涨幅为4.3%。

纵观2023年,恒生H股指数下跌了18%,但年末的这波涨势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一些颓势。我们当然希望2024年全年都能保持这样的态势,但关键还是要看国内经济能恢复到什么样的水平。

》》行业

比亚迪正式超越特斯拉

1月2日,特斯拉发布了最新的交付数据,在纯电动汽车季度销量这个关键指标上, 2023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交付了484,507辆,而比亚迪以526,409辆的交付量,超过特斯拉成为世界第一。这里,我们需要向巴菲特致敬,他在10多年前就已经看好比亚迪,而且在对比亚迪的投资中取得了丰厚的回报。而10多年前,马斯克在被问及比亚迪汽车的时候,还是满脸不屑。

2023年是中国汽车崛起的一年。首先,前十一个月,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超出日本10%,全年汽车出口量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几乎已经成为定局。其中,新能源出口同比增长83.5%。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欧盟和美国都已经开始着手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口,长期来看,要保住世界第一的位置,就需要在其他非发达地区继续深耕。

游戏公司掀回购潮

网游新规草案发布以后,整个游戏行业悲鸿遍野,股价集体跳水。为了自救,一些小公司纷纷开始宣布股票回购计划来表示对行业以及自身经营的信心。上周,至少有8家公司宣布了总额约8亿元的回购计划。

其实,除了最新的新规草案之外,国内游戏行业的发展还是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中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版号数量在2023年达到了1075个,远超过22年的512个。出台这份规定的新闻出版署显然没有考虑到脆弱的市场情绪,跟北京确保经济稳步复苏的大方向,略微有些偏差了。

》》企业

波音重回中国

波音在2023年最后一周宣布,其737-Max机型在中国全面复飞。同时,波音向吉祥航空交付了一架787梦想飞机,这是2019年之后,美国首次向中国直接交付飞机。

2019年,波音737-Max机型发生了两次空难,之后这款波音的主力机型就遭到了全球停飞。2020年下半年,在波音提供了程序修改和飞行员训练后,737-Max在全球陆续复飞,不过中国直到2023年才开始逐步允许其复飞。MAX的停飞和订单的停止交付无疑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反应出了中美关系的问题,而复飞和恢复飞机交付,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了两国关系的回暖。

四川信托宣布兑付方案

暴雷三年后,四川信托终于公布了约8,300个自然人投资者的兑付方案。不过,兑付比例只有40%到80%。

中国有很多的信托公司把投资者一辈子的积蓄当成儿戏,四川信托只是其中之一,这次是在政府的干预下,在3年后才拿出了解决方案。预计类似的故事会在2024年越来越多地出现。

阿斯利康斥巨资收购中国药企

上周,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同阿斯利康一起登上了头条。阿斯利康在12月26日宣布,与亘喜生物(Gracell Biotechnology)达成协议,以约12亿美元的总价收购后者。收购价较亘喜生物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有62%的溢价。

这个交易的规模已经非常值得关注,但是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首先,根据行业媒体的报道,这是中国第一家被跨国企业全资收购的创新药企。而且,我们之前也报道过,医药行业融资在最近两年大幅下滑,投资人和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政策因素会导致更多医药公司的投资人选择安全退出。大企业并购初创药企也是西方市场常见的情况,未来肯定有更多拥有优质管线的中国创新药企被大型公司并购。

汽车之家在二手车中寻找新里程

汽车之家迎来了在美上市十周年,同时,公司开始大举押注二手车交易服务。在采访中,公司高管向Bamboo Works透露了汽车之家将其成熟的经销商会员服务推广到二手车经销商服务的细节。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中国消费者买车的时候通常只考虑新车,包括住房和手机消费也有类似的倾向。但是汽车之家认为,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成熟,叠加经济因素,必然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高品质的二手车。中国2023年二手车的销量大约是新车的80%左右,而在发达市场,二手车销量往往是新车的两到三倍。

新闻

简讯:云锋金融获批开展虚拟资产业务

金融科技保险供应商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0376.HK)周二表示,香港证监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已批准一项申请,将其现行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涵盖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公告发布后,股份周三飙升28%,创七年新高,收盘报5.42港元。其他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宣布虚拟资产相关事宜后,也录得较大涨幅。 上月,云锋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3%,至6.86亿港元,利润则增长142%至4.86亿港元。 加密货币挖矿和交易在中国大陆属非法,但在香港却是合法。众多企业正在香港试水虚拟资产投资及提供相关服务。香港于8月1日推出稳定币监管框架,为发行方订立许可与合规要求。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宁德时代江西锂矿即将恢复生产 快于市场预期

中国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 300750.SH)旗下位于江西宜春的枧下窝锂矿,在停产近一个月后,即将重启运营。该矿于8月9日采矿许可证到期,并于8月10日全面停产,此举曾一度推动中国碳酸锂价格在短短10日内上涨24%。 据CnEVPost报道,宁德时代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周二召开“枧下窝锂矿复产工作会议”,会议上透露江西省枧下窝锂矿采矿权证及采矿许可证审批进展顺利。消息人士称,恢复速度“快于市场最乐观预期”。 停产期间,中国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自每吨70,000元跃升至86,500元,反映供应收缩带来的即时冲击。虽然近期价格回落至约75,000元,但波动显示锂供应对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的重要性。碳酸锂与磷酸铁是锂铁电池的核心原料,占电动车整体成本比重甚高。 宁德时代港股周三高开,至中午休市报432.8港元,升0.4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roya makes cosmetics

珀莱雅能否将成功经验复制全球?

营收增速放缓之际,为提振海外扩张之势,这家中国化妆品龙头企业正寻求赴港二次上市 重点: 珀莱雅正筹划赴港上市,作为对A股地位的补充,并为跻身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而募集资金 尽管野心勃勃,但经历五年强劲增长后,公司今年的核心护肤品增速已然放缓 谭英 2024年,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603605.SS)实现重大突破,成为首家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大关(14亿美元)的中国美妆企业,这标志着公司十年规划取得重要进展。事实上,创始人兼董事长侯军呈认为,要跻身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需要每年营收达到500亿元。 然而,珀莱雅最新发布的2025半年报似乎为上述前景蒙上阴影,尽管公司披露拟通过赴港上市,作为A股上市地位的补充,并募集资金提升全球知名度,但财报显示其营收增速放缓。市场关注焦点则恰恰完全落在增长放缓上,财报发布后两周内,投资者抛售导致公司股价跌幅逾10%。 许多在沪深交易所挂牌的企业,因看上香港市场的国际化而选择再赴港上市,珀莱雅若实现"A+H"上市,亦属顺应潮流。公司于2017年在A股上市,募资7.67亿元,后股价累计上涨四倍,早期投资者回报丰厚。 为实现全球布局,珀莱雅去年在巴黎设立欧洲研发中心。侯军呈去年12月向股东透露,计划“收购具有历史积淀与核心技术的欧洲品牌”,瞄准总价不超过5亿美元的护肤品及香水领域。 这家公司在其英文领英主页宣称:“赴港上市不仅能更有效触达全球投资者、传递品牌价值,还将加速多品牌矩阵国际化进程”,并指 “此举将助力吸引亚太地区核心消费群体与优质合作伙伴,为海外业务高速扩张提供支撑”。 珀莱雅当前市值逾320亿元,意味潜在港股上市募资规模可达数亿美元。 2024年,珀莱雅实现10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1%,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净利润劲增30%至16亿元。 这些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国内市场,即使正值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捂紧钱袋。去年,这家公司在中国香港及海外市场收入仅1.406亿元(占总营收1.3%),尽管同比增幅达69%。公司在去年12月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探索和试水,深耕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打磨产品的同时逐步渗透线下渠道。” 2006年,珀莱雅发轫于下沉市场,采取数字化优先策略,避开与国际大牌正面交锋。公司是首家在拼多多开设旗舰店的中国美妆企业,拼多多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首选。除核心品牌珀莱雅护肤品外,该公司还培育了多个子品牌。 全球劲敌环伺 不过,面对法国欧莱雅(OR.PA)、西班牙普伊格(PUIG.MC)、日本资生堂(4911.T)等国际巨头,已属艰巨挑战,更遑论本土后起之秀。珀莱雅半年报显露增长见顶迹象,财报传递多重警报,营收与盈利增速骤降,核心珀莱雅护肤品线收入出现萎缩。 公司上半年营收53.6亿元,同比仅增7.2%;净利润7.99亿元,虽实现13.8%的增长,但仍远低于历史增速。占营收74%的珀莱雅品牌产品,收入同比微降0.08%至39.8亿元,为五年来首度下滑。同期,销售费用增长13.64%至26.6亿元,研发费用却持平,令一些分析师担忧,在功效型新品与细分赛道日益驱动增长的国内市场,此举恐难支撑后续发展。 志在角逐全球市场之际,珀莱雅本土大本营正遭受国内竞品日益严峻的挑战。对手毛戈平(1318.HK)和上美股份(2145.HK)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前者营收劲增31.3%至25.8亿元,后者增长17.3%至41亿元。 毛戈平着力布局体验式线下营销,在全国120个城市设柜并配备逾3,000名美妆顾问。反观珀莱雅,96%收入依赖线上渠道。上美股份则收缩达人带货策略,凭借韩束护肤品牌,强化抖音自有内容投放。 作为行业龙头,珀莱雅仍有底牌应对高增长对手的冲击,收购日本洗护品牌Off & Relax,该品牌上半年营收飙升103%至2.79亿元;另一宣称“致力于跳出主流叙事”的子品牌Insbaha原色波塔也表现强劲,营收增长80%至9,700万元。 中期业绩公布后,券商观点出现分化。杰富瑞将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目标价从115元下调至102元;中信证券则肯定珀莱雅“新品梯队”建设与成本管控成效;招商证券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预计2025至2027年净利润将勉强维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2%、13%和10%。 珀莱雅A股市盈率约为20倍,估值看似合理,但远低于毛戈平84倍、上美股份39倍及欧莱雅35倍的水平。 纵使珀莱雅与本土竞争对手怀揣全球雄心,中国化妆品出口规模仍相对有限,今年上半年该类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2%至187亿元,主要销往美国、英国、印尼、荷兰及日本。 中国企业应能在东南亚发挥比较优势,当地支付生态与消费习惯与中国相似。欧睿数据显示,2019至2024年,中国大众彩妆出口年增速达70%,大众护肤与面部护理品牌同期分别增长115%和111%。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茂销售渐复苏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产开发商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销售数据,8月销售金额90.77亿元,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个月,集团累计的销售金额达708.8亿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楼面面积达318万平方米。 中国金茂周三平开报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升逾五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