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世界与中国企业刚开始走出去时已经大不相同,因此,中国企业需要改变战略以反映这一点

钟立斌

美中脱钩的情况并没有缓解的迹象。这意味着,不管你喜不喜欢,中国企业需要回到原点,重新调整其国际筹资及增长战略。

2021年12月,美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规定,威胁要在2024年前,将不符合某些审计要求的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除名。据目前统计,约有270家中国公司正面临这个风险。

就在两周前,美国在其“未经核实的名单”上又增加了33家中国公司,并对其美国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查,当中主要是科技企业。这是在“实体名单”以外新增的部分,该名单要求约300家中国公司获得许可,才能从美国供应商处采购。

根据胡润的数据,字节跳动是去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独角兽,价值3,500亿美元(2.23万亿元),它是在中美脱钩的情况下,驾驭国际逆风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2020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如果TikTok的中国持有人字节跳动没有在三个月内将其出售予美国投资者,则在美国禁止TikTok。现任总统拜登在2021年淡化了这一规定,但如果TikTok平台上的交易被认为具有“高度风险”,则仍会被禁止。

对于美国来说,TikTok是一个高效的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召集其公民,尤其是精通数字技术的网民。对于TikTok在世界各地的非美国用户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东南亚,这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关键战场。这意味着,TikTok与美国息息相关。

美中关系正在迅速发展,字节跳动的国际战略也需要同步发展,以保持其相关性。要做到这一点,字节跳动需要一个中立的落脚点。它选择了新加坡,就像字节跳动本身一样,它处于美中紧张关系的中间。不出所料,字节跳动任命一位新加坡人担任TikTok的首席执行官,领导其国际战略,而且它一直在扩大其在新加坡的影响力。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在本土市场以外达致真正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字节跳动的情况有些特殊。但无论如何,它的策略为所有中国公司,包括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有用的见解,例如如何在本土市场以外的地方活跃起来,不管是为了筹集资金还是找寻新的商业机会。

选择市场

最相关的问题是对市场的选择。长期以来,美国和欧盟市场一直是国际扩张和筹集资金的首选。然而,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让我们重新思考,是否应该认真考虑与中国更接近的市场?

东北亚是一个直觉的选择,因为它与中国的物理距离很近。然而,有10个国家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由于其与中国更紧密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联系,也在值得考虑之列。

东盟国家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政治、贸易、文化和家庭等方面与中国建立联系。东盟的人口超过6.6亿,是美国人口的两倍,也是欧盟的1.5倍。就其本身而言,东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适当的本地化战略,它也可以被部署为美国和欧盟市场的一个中转区。

在业务和公司结构方面,“中国股权故事”是必要的,但这不再足以确保公司的长期成功。在过去,这种股权故事的关键特征包括高质量的股东、管理层持续达到或超过业绩目标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记录。显然,在中国,这些因素的培养仍然是至关重要。但是,这需要重新调整,在整个战略和商业模式中平衡东盟和中国的组合。

公司的资本市场战略也需要类似的多样化,这应该可以减轻对中美紧张关系所带来的波动风险。估值和流动性仍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现在对资本市场的选择将需要与潜在的风险(如美国的退市规定)进行平衡。

美国、中国和香港地区的资本市场,最容易受到潜在紧张局势的影响,其次是与美国结盟的市场,如伦敦、法兰克福和东京。在这种背景下,尽管新加坡的市场规模小于美国、中国和香港地区,但其作为国际融资中心的地位,值得考虑作为一种筹资选择。

世上没有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战略,反而应该根据公司的情况和预算来度身订造。一般来说,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行业,包括科技、媒体、电信、资源和金融服务等,便有必要进行更多的战略调整。

事实上,除了字节跳动,其他在新加坡设立机di’q构或区域总部的全球中国公司包括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华为云、爱奇艺(IQ.US)、平安保险的金融壹账通(OCFT.US)、腾讯(0700.HK)和携程集团(TCOM.US; 9961.HK)。

中国在1999年推出了“走出去”政策,但现在的中国和世界,都已经截然不同,而最佳应对方法已写在墙上:中国公司最好跟随全球中国公司的步伐,重新调整其国际战略。

钟立斌是香港思顾问公司和新加坡Helios Strategic战略顾问公司的合伙人,执笔的《管理中国合伙人:四家跨国企业经验谈》获英国著名出版社帕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联系电邮Lbc@c-consultancy.com

(本文为翻译文章,中英文版本如有冲突,以英文版本为准。如欲参考原文,请点击这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快讯:去年亏损再扩大 开拓药业创新低

最新:开拓药业有限公司(9939.HK)周四公布去年业绩,期内公司未录得任何收益,亏损由前一年同期的8.42亿元扩大13.3%至9.54亿元。 利好:受益于去年12月配股筹资约5.1亿元,该公司截至去年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达8.8亿元,足以支持药物研发及临床研究工作。 值得关注:该公司去年的研发成本增加7.8%至8.3亿元,但表示由于中国及全球已有多款新冠口服药获批销售,考虑到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决定减少旗下新冠口服药普克鲁胺的临床试验开支。 深度:开拓药业的本业为生产抗癌药物,于2009年成立,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但至今未有获批准商业销售的药物,并已至少连续五年亏损扩大。在新冠疫情于全球爆发后,该公司于2021年开始研发用于治疗新冠病毒的口服药普克鲁胺,但该药物至今仍处临床试验阶段,并未正式推出市场。由于研发成本大增,该公司单是去年上半年已录得6亿元资金净流出,因此去年12月决定配股,以补充营运资本需要。 市场反应:开拓药业周五股价大跌,中午收盘挫6.2%至6.61港元,创52周新低。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9939.HK

宜明昂科获礼来支持 冀藉肿瘤新疗法上市

这家专注于肿瘤治疗热门赛道的创新药企业,虽然未有任何收益,但估值却远高于在美国上市的同业 重点: 宜明昂科的核心产品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SIRPα-Fc融合蛋白,预计四季度启动关键性试验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历6轮融资,获跨国药企礼来成为最大机构投资者,期望藉医药板块回暖成功上市   莫莉 生物医药行业逐渐回暖,赴港上市活动也重新活跃起来。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去年6月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更新了去年的财务数据后,该公司上周日再接再厉,仍然由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其联席承销人。 初步招股文件显示,宜明昂科成立于2015年6月,致力于开发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拥有十多款创新候选药物管线,其中8个项目已经进入临床阶段。该公司暂无实现商业化的产品,向外授权的收入也极其有限,仅于2019年与未公布名称的第三方订立过技术转让协议,获得一定的里程碑付款。 过去两年,宜明昂科仅确认收入507万元及54万元,来自2019年与一名独立第三方签订技术转让协议项下的授权许可费、销售细胞株及其他产品,以及提供检测服务。与其他医药公司一样,研发的持续投入带来高昂开支,过去两年的相关支出分别为1.76亿元和2.77亿元,而期内则录得7.33亿元和4.03亿元净亏损;公司称,去年净亏损减少,主要由于投资者优先权按公允价值的亏损计算,已在2022年1月终止。 宜明昂科的核心产品IMM01(SIRPα-Fc融合蛋白)是新一代CD47靶向分子,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SIRPα-Fc融合蛋白,IMM01可以作为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有望用于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的治疗,包括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小细胞肺癌等患者众多的癌种。在各个管线中,进展最快的是IMM01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联合疗法,已经于 2022 年 1 月开始 Ib/II 期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四季度启动关键性试验。 专注肿瘤研发热点 肿瘤免疫是一种革命性的癌症疗法,旨在通过刺激和启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而 CD47靶点的药物研发被认为是继PD-1之后,又一个肿瘤药物研发热点。相比PD-1/PD-L1仅有约20%的患者响应率(Response Rate),CD47的效果更好。 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通过与巨噬细胞上表达的抑制性受体SIRPα结合,传递“别吃我”的信号,以抑制巨噬细胞的肿瘤吞噬作用。巨噬细胞作为一种主要的先天免疫细胞,广泛分布于多种肿瘤类型中。由于CD47的靶向药物可以阻断信号,让巨噬细胞攻击肿瘤细胞,因此成为目前最有开发前景的肿瘤免疫靶点之一。 由于PD-1/PD-L1的赛道已相当拥挤,全球许多创新药企业已开始在CD47布局,正在临床开发的CD47/SIRPα靶向候选药物已经有52种。宜明昂科拥有11款靶向CD47的创新药组合,除了进展最快的IMM01之外,双抗注射用IMM0306已经在今年3 月在中国开始 IIa 期临床试验。 许多跨国制药公司也通过数十亿美元的授权引入或并购交易,以便快速进入CD47领域。2020年3月,吉利德(GILD.US)以49亿美元(337亿元)收购专门开发研究CD47靶向药物的Forty Seven及其CD47靶向抗体项目;同年9月,艾伯维(ABBV.US)以最高达29.4亿美元的付款,从天境生物(IMAB.US)获得处于临床阶段的CD47抗体于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独家权利。 宜明昂科招股书援引的研究预计,随着首款该类药物有望在2024年上市,CD47/SIRPα靶向治疗的全球市场有望迅速扩大。这个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2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24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08.2%。 估值高于美股同业 事实上,目前尚无CD47靶点的药物获批上市,可能因为它在药物设计和开发方面存在较高门槛。因为CD47抗体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与正常红细胞结合从而引起血液学副作用,例如严重贫血,这使得CD47抗体作为癌症治疗手段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受到阻碍。不过,申请临床试验的研发者已解决此类不足。…

心怀繁华都市梦 香颂国际纽约上市

来自中国西部的香颂国际将利用通过IPO募集的资金,把刚刚起步的美国咖啡连锁扩大到约12家门店的规模 重点: 中国烘焙连锁品牌运营商香颂国际,通过在纳斯达克IPO筹集1,360万美元,并计划用这笔资金扩大在纽约的业务 该公司在首次提交申请两年后才得以成功进行IPO,反映它面临的多重困难,包括美中监管纠纷,以及其家乡所在城市因新冠疫情长达两个月的封锁   阳歌 中国西部新疆地区冷清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和纽约繁华的麦迪逊大街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是没什么共同点,至少在本周之前是这样的,而现在,这两座本不搭界的城市,因为香颂国际控股有限公司(CHSN.US)的IPO而联系在一起。香颂国际来自乌鲁木齐,虽然它的名字听起来很法国,但连纽约市场也被它吸引住了。该公司以每股4美元(相当于4美元至6美元价格区间的下限)的价格出售了340万股股票,筹集资金1,360万美元(9,360万元),金额相对来说不算大。 不过,该股周四在纽约上市时下跌,表明投资者也许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接受这份来自中国的“纽约早餐”。 该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扩大在纽约刚刚起步的咖啡店连锁,后者的名字取自法语中“歌曲”这个词,缘起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刚这位中国人对西式糕点的热爱。 香颂国际走到这一步不容易,虽然有很多美国投资者希望押注中国庞大的餐饮市场,但这一支新餐饮股的上市过程遭遇了重重障碍。根据香颂国际本月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援引的第三方数据,2020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价值313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416亿美元。 香颂国际最初是一个中国烘焙连锁品牌,目前在乌鲁木齐拥有33家门店,供应由中央工厂生产的烘焙食品。公司成立于2009年,其纽约之旅始于它在当地设立的子公司,2017年在23街开设了第一家Patisserie Chanson。 它目前在纽约有三家门店,其中一家刚于3月中旬开业。它预计还要在中国和美国各开7家新店,使门店总数在今年年底达到50家。我们稍后再来详细介绍该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扩张计划。首先,我们来看看有关其漫长的上市之旅的更多细节。 该公司2021年首次申请在纽约公开上市,计划募集的资金额度也不大,仅为2,200万美元。但此后不久,美国和中国证券监管机构之间就审计文件的查阅问题爆发争执,给之前源源不断的中国公司赴华尔街上市按下了停止键。 去年,双方监管机构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信息共享协议,使得该问题得到解决,该协议在去年秋天的试运行期间,获得了美国监管机构的高度评价。 雪上加霜的是,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几乎同时就中国企业在纽约上市的法律地位发出信号,促使一些人担心它可能会禁止这类此前处于灰色地带的公司上市。今年初,中国监管机构发布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新规,表明将允许这一进程继续时,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疫情的挑战 香颂国际通往华尔街之路的最大挑战,或许来自中国的本土市场。去年,为了遏制此起彼伏的新冠疫情,中国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零售商经常被迫数周甚至数月关闭门店。香颂国际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去年8月,它的中央工厂开始感受到当地疫情防控措施的冲击,最终导致所有门店关闭近四个月。 随着中国去年12月初突然取消大部分疫情防控措施,这种风险应该也已成为过去。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俄乌战争引发的全球性通胀,该公司不得不应对面粉价格大幅上涨的问题,面粉是该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 香颂国际招股书最新的财务数据截至去年上半年,它的收入比上年同期的674万美元增长27%,至854万美元,并未反映下半年因疫情封锁带来的压力,我们预计,由于疫情导致的中断,全年增长可能会收窄,甚至可能出现下降。 该公司中国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烘焙产品。由于餐饮模式的原因,它在美国门店的收入则更为多样化,大约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烘焙食品,四分之一来自餐饮食品,一半来自饮料。 其盈利能力也相对不错,尽管去年上半年的纯利从上年同期的42.3万美元降至22.1万美元,降幅近一半。 该公司的最新市值约为3,100万美元,根据其2021年的收益,它的市盈率非常高,不过随着后新冠时代利润的反弹,这一数字可能会降到更合理的水平。以2021年1,470万美元的营收计算,该公司的市销率为2.1倍。这低于在中国经营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的百胜中国 (YUMC.US; 9987.HK)的2.7倍,以及美国咖啡巨头星巴克(SBUX.US)的3.5倍。 对于该公司的创始人李刚来说,Patisserie Chanson并非玩票性质,2017年,他请来糕点师Rory Macdonald来领导他在纽约的第一家门店。他的影响力帮助这家店登上了《纽约时报》“Off…

快讯:淋巴瘤药物商业化 药明巨诺收入飙升

最新:生物科技企业药明巨诺(开曼)有限公司(2126.HK)周三公布去年业绩,期内收入飙升373%至1.46亿元,扣除非经营损失的经调整亏损,则收窄10.9%至6.05亿元。 利好:该公司旗下淋巴瘤药物倍诺达于2021年9月获批在中国上市后,去年已展开其商业化活动,并带来明显收入增长。公司预期,随着更多患者接受该药物治疗,今年的销售收入会继续增加。 值得关注:虽然该公司实施的成本削减计划,去年成功令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分别减少1.6%及10.8%,但由于涉及倍诺达的推广费用上升,其销售开支仍录得11.8%的增幅。 深度:药明巨诺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由全球生物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BMY.US)旗下朱诺医疗和药明康德(2359.HK; 603259.SH)于2016年共同创立,并于2020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作为主攻“抗癌神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疗法)的创新药企,虽然旗下首款药物在2021年获批销售,但由于该产品费用不菲,而且未纳入全民医保,加上CAR-T仅作为末线疗法获批,即必须在其他更推荐的一线、二线等疗法使用无效后,才能接受CAR-T治疗,在患者背负沉重经济压力下,药明巨诺要大规模拓展市场并不容易。 市场反应:药明巨诺周四股价下挫,中午收盘软5.1%至3.36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低点。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2126.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