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FU.US
AIX looks like a good buy

該公司近期通過收購與BGM集團合併,使其在未來將人工智能整合到保險業務中取得更有利的發展。

RUCHA GUPDA 

12月27日,全球領先制藥企業BGM集團有限公司(BGM.US)完成收購AIX公司(AIFU.US)的度曉保人工智能保險平台。度曉保估值約1.4億美元,成為公司市值增長的助推器。

構建高效股權結構 強化實控人協同效應

此次收購完成後,AIX將成為BGM集團的控股股東,持有其72%的股份。一方面,未來榕數科技和新保投资将会在BGM集团首席执行官辛晨的带领下,进一步释放其发展潜力。

辛晨先生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計算機人工智能專業,具有深厚的技術知識和創新意識。他成功將保險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傳統制藥業務,使公司在智能保險解決方案領域佔據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AIX不僅通過BGM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還將以人工智能保險為平台,實現其制藥業務和大健康業務的全球擴張。AIX的股權結構為其在技術與資本市場中的競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AIX的業務布局涵蓋多個高潛力領域:

人工智能保險經紀業務: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保險領域的應用,將主要集中在前端的智能客服、銷售賦能方面,未來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向個性化產品定價、核保核賠、風控減損等多場景延伸,深度賦能全產業鏈。

藍十字平台:作為合法合規的康養服務平台, AIX的藍十字每年服務超5萬用戶,憑借「小額眾籌、以小博大」的提點創新模式,實現15億元市場規模,連接稀缺資源,提供高價值互助保障 。

保險公估業務:專注於財產險和船舶險等高價值領域,利用智能風控和無人機技術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提升事故處理效率,佈局國際化公估網絡 。

抗衰基因管理:通過基因分析為客戶提供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協助醫生診斷與治療,滿足日益增長的高端醫療需求。

AIX是低估和高潛力完美結合的原因包括:

市值低估:BGM的整合為AIX新增5.99億美金的金融資產,與AIX當前業務與資產規模相比,其股價嚴重低估。當前公司市淨率(P/B)僅為0.212倍,合併後將更低,而行業平均水平為1.32至1.51,為投資者提供了絕佳的介入機會。

業務增長引擎:新增資產為公司未來的資本運作提供了空間,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效應用,將顯著提升業務利潤率。通過人工智能保險和大健康業務的深度整合,公司將實現業務模式的躍遷。

財務收入向好:AIX的核心業務增長潛力巨大,其保險業務預計明年將實現幾何性增長,淨利潤有望增長至1.5億元至3億元人民幣。

治理結構:技術驅動的業務革新

人工智能與保險的結合,正在重塑公司的業務模式,同時AIX與BGM公司的治理體系,將會區別於傳統治理體系(主要以銷售帶動業績的管理模式為主)。AIX將採用技術導向與資本賦能的管理模式(通過兼並購模式為主),確保人工智能技術在保險業務的高效應用,同時公司的資產“蛋糕”也越做越大。這種治理框架,既推動了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也為未來業務擴展提供了強大支持。

結論:低估之星,未來可期

AIX憑借其技術驅動的保險業務與前瞻性的大健康佈局,正在構建一個覆蓋人工智能、金融與醫療的大生態體系。無論是當前的低估值,還是未來的高成長性,AIX都是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在未來的人工智能保險與銀發經濟浪潮中,AIX無疑將成為行業中的重要玩家。

Rucha Gupda  Magpie news 的分析師。您可以通過 info@magpienews.com 聯繫他。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阿里伙螞蚊斥72億元 購銅鑼灣壹號13層樓面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及旗下的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72億港元收購香港銅鑼灣壹號中心13層樓面,涉及面積30萬方呎。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創下香港自2021年以來,最大宗商廈成交金額紀錄。 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表示,此次從文華東方國際集團購入的甲級商廈,將用作兩家企業的香港總部。據媒體報道,壹號中心共有24層樓面,是次收購屬大廈的高層。 阿里巴巴港股周一上升近5%,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接近倍翻。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滴普科技招股集資最多7.1億港元

中國企業級大模型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 Technology Co. Ltd.(1384.HK)周一起在港交所主板招股,計劃發行2,663.2萬股,每股招股價26.66港元,集資最多7.1億港元,預計10月28日掛牌買賣。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未來5年提升研發能力;擴大在中國的銷售網絡及客戶群,從而加強商業化能力;海外業務擴張;以及用於潛在投資、併購機會,並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滴普科技主要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助力企業高效整合企業數據、決策運營及生產製造等,主要向中國消費零售、製造、醫療及交通等領域的客戶銷售解決方案。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從1.00億元增至2.43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達55.5%。2025年上半年收入達1.32億元,同比增長118.4%,同期虧損收窄至3.1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6.2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inte builds solar farms

大建電場負債沉重 新特能源發ABS減壓

這家多晶硅製造商兼綠色發電運營商,計劃以兩個風電項目,發行資產擔保證券,並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重點: 新特能源計劃以兩個風電場作為基礎資產,發行30億元的資產擔保證券(ABS) 這家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商目前擁有210億元的抵押資產,大多是中國近年綠色能源建設中的發電廠   陽歌 經歷中國佔全球太陽能及風電裝機量半壁江山的狂潮後,政府似開始要分散這些項目帶來的財務負擔。換言之,投入這場建設熱潮的數百億美元資金,或將通過國有投資者與企業組成的龐大體系進行分攤。 這種將巨額支出分攤給廣泛投資者的模式,恰恰是中國獨具優勢的領域,因其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仍屬國有,常作為政策工具參與此類投資。不過,這也使最終接盤的有關方面臨風險,此類資產的建設動機,往往兼顧政府政策與商業可行性。 這一分攤新能源建設財務負擔的最新信號,來自正經歷轉型的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9.HK),公司近年從光伏材料製造商,蛻變為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與運營商。此轉型在業內並非罕見,因眾多光伏設備企業轉向電站建設運營以撬動產品需求。但新特能源案例尤為典型,其光伏材料業務收入佔比已從三年前的70%,驟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 據上周四港交所公告披露,轉型使新特能源背負與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相關的遞增債務,公司現擬通過發行資產擔保證券(Asset Back Securities,簡稱ABS)實現部分減負。 此類證券使企業得以將資產證券化,並通過二級市場轉讓給投資者。需警惕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便肇始於美國按揭機構以可疑住房貸款為底層資產發行ABS,隨後全球投資者接手這些產品,最終因大規模貸款違約導致巨額損失。 公告顯示,新特能源計劃從其眾多太陽能及風電場項目中,選取兩項啓動ABS計劃。相關證券將在上交所掛牌,供所有證券市場投資者認購。儘管普通散戶與私營機構可能參與,但實際買方主力,或將為助力實現國家政策目標的國有機構。 在這案例中,目標包括大規模建設,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宣佈的碳減排計劃的一部分。計劃要求中國在2035年前,將全經濟範圍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並確保未來十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30%以上。 序幕初啓? 新特能源的計劃,屬首例通過ABS等金融工具吸引多元投資者,以支持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的方案。在持續至今的擴張後,中國光伏裝機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相當於全球該清潔能源裝機總量的半壁江山。 根據首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新特能源將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的ABS,以兩座現役綠電站為底層資產。規模較大的新園項目,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是200兆瓦高壓輸電風電場,估值達13.7億元;規模較小的榮晟項目位於遼寧,裝機100兆瓦,估值約5.32億元。 新特能源稱其現存額度下,最終或可發行30億元ABS,並可在額度內發行多期產品。最新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存在價值216億元的抵押資產承諾,部分雖涉製造業務,但多數是其建設運營中的太陽能及風電場。 三年前,新特能源主業尚為光伏電池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產。然而,去年中國產能嚴重過剩,致多晶硅價格大跌,多數生產商陷入虧損,相關營收驟降。今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該業務的收入上,同比暴跌83%,從上年同期的58.7億元銳減至9.79億元。 同期,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運營收入同比微增5%至46.5億元,佔上半年總收入73億元的64%,反觀2022年,該業務佔比僅四分之一。 市場對此次ABS計劃反應平淡,公告次日的上周五,新特能源股價下挫7.1%。投資者或擔憂此舉暴露債務壓力,亦恐公司將融資所得繼續投入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 當前,公司股價對應市淨率(P/B)僅0.36倍,市銷率(P/S)0.70倍。但低估值在當前多晶硅行業較普遍,全行業深陷虧損。新特能源上半年雖錄得2.56億元淨虧損,但較上年同期8.87億虧損已大幅收窄。 長遠來看,ABS計劃對新特能源等太陽能及風電場企業具有積極意義,可緩解債務壓力。但此紓困或屬短期效應,因相關企業已成為政府實施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計劃的重要載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盈收下滑的八馬茶業 招股最高集資4.5億元

茶葉生產商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6980.HK)周一公開招股,發售900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發售價介乎45至50元,最高集資4.5億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5,050.43港元。公司於本周四截止認購,下周二在港掛牌。 按2024年高端茶葉銷售計,八馬茶業位居全中國第一。按去年銷售收入計,公司在中國烏龍茶和紅茶市場亦排名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止,公司共有3,585家門店,其中加盟店佔93%。 今年首6個月,公司中期收入10.63億元,同比下跌4.2%,盈利亦跌近18%至1.2億元。公司解釋是線下渠道銷售減少影響收入,以及行政費用的增加所致。期內的淨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13.2%跌至11.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