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7.HK YUMC.US
Yum China posts record revenue

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的運營商拓寬價格帶以吸引更廣的客群

重點:

  • 百勝中國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錄得創紀錄營收和經調整經營利潤,按固定匯率計算,分別同比增長15%和10%
  • 公司正在拓寬價格帶,挖掘中國比薩市場的潛力,也在肯德基提供更多低價位選擇

      

陽歌

在眼下的中國,緊日子要過,館子也要下。

這是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YUMC.US; 9987.HK)最新季報傳達的關鍵信息之一。儘管中國經濟已經結束了飛速增長的時代,但公司仍在第三季度錄得創紀錄的營收和強勁的利潤增長。消費者日益謹慎的消費態度,實際上有利於像肯德基和必勝客這樣的快餐店,它們為價格敏感的顧客提供了廣泛的選擇。

中國近期的經濟放緩體現在一系列指標上,從出口疲軟到創紀錄的青年失業率,從房地產價格下跌到通貨緊縮跡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支出變得越來越謹慎。隨著這種態度沿著產業鏈慢慢往下傳遞,汽車、房屋乃至智能手機等大件商品的賣家最先感受到了壓力。有跡象顯示,經濟可能正在復蘇,比如出口情況改善,但大家仍在期待更有力的經濟刺激措施。

「我們一定要記住,消費者支出正變得更為謹慎,」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週二在第三季度業績公布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我們獲得銷售增長的辦法向來很簡單:好吃、好玩,極致性價比。」

首席財務官楊家威詳細談到了當前的市場情緒,指出在中國疫情後的第一年,消費需求在夏季相對強勁,但9月開始走弱並延續到了10月。

「今年我們整體業務的復蘇趨勢明顯,多項指標創下新高,」他說。「疫情後的經濟復蘇過程呈現波浪式和非線性的特點。因此我們將我們將持續拉動銷售並提升效能。」

​​百勝中國是改革開放後首個進入中國的全球餐飲巨頭,於1987年在天安門廣場附近開設了第一家肯德基餐廳。肯德基和必勝客作為該集團的支柱性連鎖品牌,雖然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市場相對低端,但對於當時月收入僅相當於20美元甚至更少的普通中國人來說,這些店鋪可謂高消費場所。在那個年代,有人甚至在肯德基舉辦婚宴,想要用昂貴而有異域風味的飯菜宴請賓客。

在過去30年里,隨著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如今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已是尋常事物。最新業績顯示,截至9月底,百勝中國在中國內地共有14,102家門店,其普及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不過,與西方相比,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的形象相對而言依舊更為高檔。

經濟實惠之選

在最新財報中,百勝中國詳細介紹了近期推出的平價產品。在必勝客,公司將繼續拓展50元以下價格帶的比薩產品,發掘未被充分滿足的消費者需求,目前這個連鎖品牌約五分之一的比薩售價低於50元。

高性價的產品也很受歡迎。公司表示,肯德基每周的「瘋狂星期四」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第三季度,這天的銷售額比其他工作日高出40%。

消費者花錢謹慎,但對性價比的關注,反而幫助百勝中國在本季度實現了總收入同比增長9%,錄得創紀錄的29.1億美元。按固定匯率計算,增幅甚至達到了15%,反映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而百勝中國的財報貨幣單位為美元。

按固定匯率計算,同店銷售額同比增加4%,約達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的90%。

本季度,百勝中國創下紀錄,淨新增500家門店,今年前九個月淨新增門店總數達到1,155家,2023年新開1,400家至1,600家門店的目標有望實現。在9月中旬的投資者日上,百勝中國表示,它的目標是到2026年門店數量增加到2萬家,為了實現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公司正在向更多城市擴張。

百勝中國一直在努力通過多種措施提高效率,包括採用覆蓋多家門店的共享管理組模式,提高數字化和自動化程度,以降低勞動力成本,以及越來越多地使用比直營餐廳支出更少的加盟模式。

隨著這些措施取得成效,扣除去年疫情期間政府臨時補貼的影響,以及不計及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公司本季度經調整淨利潤增長了21%。前九個月,經調整營業利潤超過了10億美元。

報告發布當天,百勝中國在紐約的股價下跌15%,但在次日回升。該股今年下跌了約 20%,但市盈率仍高達26倍,領先同業。這個數字也高於它之前的母公司Yum! Brands (YUM.US)和麥當勞(MCD.US),這兩者的市盈率均為24倍。與餐飲品牌國際 (QSR.US)的20倍相比,百勝中國更是高出一截,前者旗下的漢堡王、天好咖啡和Popeyes炸雞等核心品牌在中國市場也相當活躍。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圓通國際虧損擴大 中期蝕6,000萬

快遞公司圓通國際快遞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業績,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億元,股東應佔虧損由去年同期的4,210萬元,增加43%至6,040萬元。 來自海運業務的分部業績續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61.8%至930萬元,空運業務的分部業績則續錄得虧損,並從去年蝕100萬元擴大至虧損5,310萬元。 虧損進一步擴大,主要是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收入及毛利,而集團戰略性地縮減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較長業務,亦導致收入及毛利減少。同時,集團持續加強科研、加大國際化人才引進與培養、全面推動向智能化轉型升級,亦令開支增加。 圓通國際周五開平開報1.24元,過去一年高位下調2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樂暴雷陰霾 雅生活預告上半年扭虧

雅生活在房企債務風暴中選擇強硬自救,以訴訟追收與工抵資產斷尾止損,成功扭轉去年逾16億元虧損,預告上半年盈利3至4億元 重點: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6億元 透過訴訟追收與工抵資產等手段,成功壓縮關聯公司應收帳款風險    李世達 在中國的這場房地產風暴中,物業管理公司通常被視為「相對安全」的資產,因為它們屬於輕資產模式,現金流穩定,甚至能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變現的機會。然而,當母公司債務危機持續惡化,物管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務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計提關聯公司雅居樂(3383.HK)的應收款減值而錄得逾16億元虧損。但時隔一年後,雅生活卻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預告:2025年上半年預計盈利介乎3億至4億元。扭虧為盈的背後,雅生活顯然做對了什麼。 採取訴訟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動主要圍繞如何處理與雅居樂的財務糾葛展開。公告顯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對關聯交易採取了更嚴格的合同條款設計,以縮短回款周期並減少壞賬暴露。雅生活明顯向外傳達訊息,關聯公司不能長期拖欠款項,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將風險控制在早期。 另一個動作是接受工抵資產,用工程項目中的資產抵消應收款,這種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現金的背景下,成為一種務實選擇。雖然流動性差,但相比壞賬全額撇掉,仍能部分對沖風險。 更進一步,公司也對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把重心放回物業管理和城市服務等能帶來穩定現金流的核心板塊,對房地產相關的外延增值服務則大幅收縮。 過去一年,許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場,但雅生活的特別之處,在於它選擇不留情面,直接「斷尾求生」,不再讓自己被高風險業務綁架。現金流是最真實的語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確提到,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相較去年有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雅生活還完成了兩筆關聯收購,將雅居樂旗下環保企業收入囊中,總金額約6,000萬元,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務與環保板塊的新收入來源,也為未來經營現金流增添了潛在支撐。 股價半年累漲三成 市場對這份盈利預告的反應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後首個交易日,雅生活股價當日大漲13.6%,報3.55港元,過去半年累漲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業(6666.HK)在恒大集團(3333.HK)爆雷後,被曝出約134億元資金被母企挪用,資金鏈一度斷裂,欠缺獨立修復能力,只能等待清盤人安排。在恒大集團即將退市之際,傳出正在為恒大物業尋找買家。恒大物業今年以來股價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帶動。 另外,世茂服務(0873.HK)則在維持主業的情況下,持續減少對母企物業的依賴,開始切入商業綜合體、辦公樓、酒店運營管理等領域,但去年業績仍陷虧損,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創服務(1516.HK)則因母企流動性壓力過大,選擇「收縮戰線」,退出非核心業務,例如出售彰泰服務股權,把資源集中於一二線城市。兩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報,但在今年以來物管股回暖帶動下,股價都有不錯表現。 不過,短期內市場的熱情並不代表風險完全解除。雅居樂的債務壓力依然存在,若未來再次陷入流動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雖已加快第三方項目拓展,但目前規模仍有限,要真正擺脫對依賴,仍需更多時間和資源投入。 雅生活的確展現出逐步脫離母企風險的能力與企圖心。以當前股價對應2025年預期盈利來看,估值仍低於疫情前水平,處於「價值修復」階段。若能進一步擴大第三方市場並保持正向現金流,股價仍有上行空間。不過,母企雅居樂的債務不確定性仍是最大變數,投資者宜關注政策支持與行業整合進度,現階段仍應保持審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逸仙電商營收增37%,彩妝品重返增長軌道

美妝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稱,受惠於彩妝品類銷售回暖與護膚品強勁增長,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6.8%至10.9億元。 逸仙財報顯示,本季度護膚品銷售額達5.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5億元猛增78.7%。彩妝品類銷售額增長8.8%,扭轉了一季度下滑10%的頹勢。護膚類加速擴張,使其在本季度總營收佔比達到53%,超越彩妝成業績主力。 公司預計三季度營收增速將放緩至15%至30%間,當期營收預測為7.79億元至8.8億元。 二季度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8,550萬元收窄至1,950萬元。按非公認會計准則,二季度實現盈利,當季非GAAP淨利潤達1,150萬元。 財報發布後,逸仙控股周四股價上漲0.6%至9.60美元,該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約1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創新藥收入大增 恒瑞醫藥上半年多賺近三成

醫藥企業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周三公布,截至2025年6月底止上半年收入達157.61億元(21.9億美元),按年增長15.9%,錄得淨利潤44.50億元,按年勁升29.7%。 業績增長主要來自創新藥銷售及許可收入大幅提升,上半年相關收入達95.61億元,按年增加26.8%,佔總收入逾六成。公司表示,部分新藥如瑞維魯胺、達爾西利等在醫保內的使用逐步擴大,帶動銷售持續走高;同時,早期上市的創新藥藉新適應症獲批亦持續放量。此外,公司從默沙東與IDEAYA Biosciences分別收取2億及7,500萬美元首付款,進一步推動利潤增長。 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38.71億元,其中研發開支32.28億元,按年升6.3%,佔收入比重20.5%。行政、銷售及分銷開支57.99億元,增加10.9%,佔收入比由38.4%降至36.8%。 恒瑞醫藥港股周四高開1.2%,至中午休市報77.4港元,轉跌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