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代謝領域的創新藥企目前佈局了5款候選藥物,但針對其中一款核心產品的研發投入比重已經超過95%,看來有點孤注一擲

重點:

  • 君聖泰目前還沒有產品上市,兩年虧損4.4億元,主要來自快速增長的研發開支
  • 該公司將95%的研發開支投入一款核心產品,此次能否順利集資,並把該產品順利推進至上市,將對其前途起決定性作用

 

斯年

一家目標治療「富貴病」的創新藥公司近期衝刺港交所,其單一核心產品研發投入佔比超過95%,由於其流動資金日趨緊張,如能成功上市,將對公司未來前途發揮決定性作用。

5月底,創新藥企君聖泰醫藥向港交所遞交初步招股文件,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聯席保薦人為瑞銀集團與華泰國際。

據招股文件介紹,君聖泰是一家全球一體化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發現、開發及商業化多功能、多靶點的首創療法,以治療代謝及消化系統疾病,其主攻疾病領域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2型糖尿病、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代謝類疾病。

這些病普遍屬於人們俗稱的「富貴病」,患者基數龐大,因為與代謝相關,彼此之間也常有關聯,人們期待這一領域的創新藥物,可以一次應對多種疾病,因此也對該領域出現「爆款」藥物寄予厚望。灼識諮詢的研究資料認為,包括NASH、2型糖尿病、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及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等多種代謝及消化系統疾病,都具有龐大的商機。

例如新晉「爆款」藥物、諾和諾德(NVO.US)的司美格魯肽在治療2型糖尿病之外,還能幫助病人減重,全球第一季銷售額便超過42億美元(299億元),帶動公司上調2023年業績預期。前述資料顯示,2022年,代謝及消化系統疾病領域全球市場規模高達3,230億美元。

但這不代表君聖泰也一定能成為「爆款」藥物的締造者,並從龐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在創新藥上市前,它首先需要跨過「缺錢」的短期窘境。

兩年虧損4.4億元

君聖泰是中國代謝領域的明星創新藥企之一,成立於2011年,曾歷經多輪融資。2022年底,君聖泰在冰冷的創新藥投融資市場中獲得了2,660萬美元的C+輪融資,最新投後估值為5.37億美元,折合38億元。

但君聖泰手頭的資金仍然非常緊張。截至今年3月31日,其擁有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為3.51億元,流動資產總值約為8億元。而2022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出總額為1.72億元,這意味著,即使不加大研發與擴充團隊,這家尚無營收的公司,現金和銀行結餘可能只夠兩年的運轉。

君聖泰目前沒有新藥上市,僅能靠專利轉讓授權獲得少量收入。過去兩年,君聖泰的其他收入為1,382萬元及2,058萬元,淨虧損達到2.17億元及2.24億元,兩年累計虧損超過4.4億元。君聖泰解釋稱,絕大多數虧損來自研發成本及行政開支,2021和2022年,該公司的研發成本分別為8,401萬元與1.83億元,加上每年逾4,300萬元的行政開支,令其財政狀況倍感壓力。

君聖泰進展最快的藥物目前仍然處在臨床二期,距離上市還有很多不確定性,而三期臨床所需招募的患者數量往往數倍於二期臨床,這也意味著,如果君聖泰不削減管線,未來仍需要繼續加碼研發。

孤注一擲核心產品

總體看來,君聖泰的研發管線佈局了5款候選藥物,覆蓋9種適應症,但從投入比例上看,君聖泰更像在「押注」候選藥物HTD1801。過去兩年,該公司對HTD1801的研發支出達7,600萬元和1.74億元,佔當年研發支出的90.5%和95.1%。

根據招股書介紹,HTD1801是君聖泰醫藥的核心產品,作為靶向腸道—肝臟的抗炎及代謝調節劑,可以對人體代謝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多種通路產生調節作用,包括與代謝和消化系統疾病相關的通路。HTD1801正在針對五大適應症進行開發,包括2型糖尿病、NASH、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

君聖泰認為,這款藥屬於「異病同治」的首創新分子實體,有望成為NASH、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謝和消化系統疾病的基礎療法。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2022年,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過1.2億名,為全球最多,並預計到2032年將增加至1.4億以上,而2型糖尿病和NASH密切相關,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中NASH的患病率約為55.5%,但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獲批藥物能夠同時給2型糖尿病及NASH帶來足夠且綜合性的治療收益。

根據現有開發進度和時間表,君聖泰醫藥預計將在2025年在中國提交 HTD1801的首個新藥上市申請,適應症為2型糖尿病。此外,HTD1801的另一適應症NASH,此前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認定,目前已在美國完成二a期臨床試驗,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二期臨床也即將展開。

對君聖泰而言,此次能否順利上市集資支持進一步研發,並將HTD1801順利推進至上市「回血」,將攸關企業發展前途。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簡訊:浙江三花獲證監會批准赴港IPO

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請,為這家制冷空調元器件製造商的IPO計劃掃清關鍵監管障礙。 根據證監會官周一網上的備案通知書披露,三花智控擬發行約4.77億新股。 該公司於今年1月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與華泰國際擔任聯席承銷商。財務數據顯示,其去年首九個月營收同比增長8.4%至2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0億元有所增長;當期淨利潤從21.6億元增至23億元,增幅達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去年原計劃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終由於市場環境變化而改道為香港資本市場。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北森控股去年度虧損收窄

人力資源管理雲服務(HCM SaaS)供應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預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財政年度,虧損將介乎約1.3億元(1,800萬美元)至約1.96億元,較2024財年的虧損約32.09億元收窄。 公司表示,虧損收窄主要由於公司可贖回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及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較2024財年減少所致。 北森控股預期,2025財年收入將介乎約9.23億至約9.66億元,按年增長約8%至13%,年度經常性收入預料介乎約8.9億至約9.27億元,按年增加約17.7%至22.5%。 公司股價周二低開0.5%報5.89港元,至中午收市報5.97港元,跌1.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spire is a vaping company

霧麻科技的大麻電子煙美夢灰飛煙滅?

這家與中國淵源深厚的美國電子煙公司,在截至3月底的季度收入下跌12.7%,正加緊在馬來西亞設新廠 重點: 為規避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風險,霧麻科技對業務進行重組,令最新財季收入下滑及虧損擴大 公司正仿效同業,加緊在馬來西亞設廠,將生產轉移出中國 陽歌 單看電子煙企業霧麻科技(ISPR.US)的股價,你完全看不出中美達成里程碑式貿易協定,推動在美上市中概股於週一暴漲。或許這正如其所願,因為它正極力讓投資者相信,自己是一家總部位於洛杉磯的美國公司,儘管它與中國淵源深厚。 事實上,霧麻科技仍然相當依賴中國,目前公司大部分電子煙硬件都由位於深圳的子公司供應。但公司正迅速減少與中國關聯,並在周一公布的最新季報中,詳細介紹大部分生產轉移至馬來西亞新工廠的計劃。 聯席首席執行官Michael Wang還表示,電子煙產品廠家普遍加緊將生產遷出中國,以降低在貿易戰中可能受到美國關稅影響的風險。他表示,霧麻科技的一些競爭對手試圖在越南設廠,而其他競爭對手則將工廠遷往印度尼西亞。 Michael Wang在截至3月底的第三財季業績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在這個行業,兩年前基本上99.99%的電子煙設備都是1中國生產。」他續稱:「如今,原產國分布略微多元了一些,但仍然有超過90%的產品是中國製造的。」 除了貿易戰外,霧麻科技還受內部問題的困擾,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周一發布最新財報後,公司股價下跌了3%。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MSCI中國指數上漲3.4%,因為投資者都在歡呼,中美兩國大幅下調了90天內對彼此產品徵收的關稅,同時嘗試敲定一項新的長期貿易協議細節。 霧麻科技的問題包括收入下降、應收賬款高企、利潤率遠低於全球同行,以及不斷擴大的虧損。雪上加霜的是,早前公司大肆宣傳大麻電子煙市場的潛力,並預言相關產品的銷售,有望總收入在2027年達到10億美元,到2029年達到20億美元。 要達到如此驚人的規模,需要極快的收入增長,而霧麻科技在最新財報中卻未能如願。相反,公司報告稱,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內,其收入從去年同期的3,000萬美元下降至2,620萬美元,降幅12.7%——這使收入達到10億美元的預測顯得可笑。 公司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介紹大麻業務的一些最新進展,包括與一家名為Raw Garden的公司合作,推出一款名為Sprout的新設備。但它沒有對該業務的收入給出誇張的預測,這或許是明智之舉。Michael Wang稱公司正處於「重組和生產轉型期」,包括將部分生產業務轉移到馬來西亞,並減少對低質量客戶的依賴。 回歸基本面 霧麻科技在之前的財報中,曾多次提及應收賬款增長的問題,這表明公司層面和投資者都對這一趨勢感到擔憂。在此背景下,公司表示最新季度達到一個里程碑,應收賬款首次下降。具體而言,截至3月底,應收賬款從三個月前的6,770萬美元降至6,040萬美元。 但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應收賬款仍超最新季度營收的一倍。不過,這一改善表明,霧麻科技已意識到不能繼續賒銷給無力付款的客戶,他們正蠶食公司的現金流。截至3月底,公司現金儲備從一年前的3,950萬美元驟降40%至2,350萬美元。 正如我們之前所指,霧麻科技的另一個重點,是繼續努力在馬來西亞建立新的生產設施,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聯席首席執行官Michael Wang透露,霧麻科技最近獲得在馬來西亞生產尼古丁產品的臨時許可證,並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獲得最終許可證。他還補充說,該工廠最終將容納多達80條生產線。 Michael Wang 表示:「我們在向馬來西亞轉移生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有效降低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的生產風險。」他續稱:「為提升運營效率,提高利潤率,第三財季已將部分日常職能遷至馬來西亞園區,預計每年可節省800萬美元的運營開支。」 成本攀升確實是其痛點:本季度公司毛利下滑21.3%,毛利率從20.4%降至18.2%,遠低於競爭對手霧芯科技(RLX.US)去年四季度的27%毛利率,這恰好表明霧芯科技仍需付出更多努力,提高效率。同時,季度內運營費用同比激增30.5%至1,540萬美元,公司將其歸因於股權激勵、壞賬計提及一次性遣散費。 營收下降與成本上升導致霧麻科技在最新季度的淨虧損,從上年同期的590萬美元擴大至1,090萬美元。 公司為投資者保留了一絲希望,稱佔營收三分之一的北美業務重組所帶來的效益,將在截至6月的下一份季報中開始顯現。 但投資者的耐心似乎正在耗盡,公司股價過去一年下跌約50%至低於3美元,不足2023年7美元發行價的一半。目前它的市銷率(P/S)僅為1.14倍,遠低於霧芯科技的6.94倍,和香港上市的思摩爾國際(6969.HK)的6.90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南國大折讓配股 集資不足900萬元

餐飲集團上海小南國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將以每股0.02元,配售近4.43億股,較周一收市價0.024元大幅折讓16.7%,僅集資890萬元,集資所得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小南國表示,配售可籌集額外運營資金、增強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擴大本公司的股東基礎,從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經是上海餐飲龍頭之一的小南國,近年業務每況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卻較2023年擴大80%至8,506萬元 小南國周二高開25%報0.03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3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