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RE.US

首季度,隨著線下消費反彈,這家回收專家的營收增長加速至30%

重點:

  • 萬物新生首季度營收增長30%,在過去6個季度裏,第5次錄得經調整後盈利
  • 受惠於自動化水平提高和其他提效措施,這家回收企業的季度經營利潤率有所改善

 

陽歌

也許這是一個「智能手機厭倦」的例子,因為在去年頻繁的疫情防控期間,很多中國人由於被迫居家而在移動設備上花了太多時間。

不管是什麼原因,從電子產品回收商萬物新生集團(RERE.US)本周發佈的最新季報來看,今年首季度,大批中國消費者決定用舊的智能手機折舊換新,令該公司的業務一片繁榮。萬物新生回收新的品類,包括二手奢侈品手袋和黃金等其他消費品的新業務,也取得了巨大收益,因為厭倦了疫情的中國消費者想換的不止手機,還有其他很多個人物品。

突如其來的消費欲望應該不足為奇,因為中國去年12月才結束的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很多中國人去年長時間居家或戶外活動受到限制。即使人們想購物,他們通常光顧的線下商店也經常關門或限制營業時間。就連線上的店鋪也面臨諸多挑戰,因為疫情防控擾亂了全國的物流網路。

防控措施的突然取消,讓萬物新生得以在首季迅速發展,當期收入增長30%至28.7億元,突破之前提出的指引高端,也高於去年第四季的22%增長。

在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該公司對即將與「全球龍頭手機品牌」建立新聯盟進行了預告,表示隨著公司在產品和服務方面迅速實現多元化,這項合作可能成為另一個新的增長引擎。

最新業績公佈當天,儘管大市下跌,但這些普遍積極的信號促使萬物新生股價上漲6.7%。該股本月表現相當不錯,自5月8日以來已上漲近50%,交易量高於平均水平。隨著各國政府和消費者擁抱「循環經濟」,可能一些較大的機構買家正在買入該公司,押注其試圖坐上全球回收龍頭的戰略。

根據雅虎財經的資料,隨著萬物新生股價上漲,其市銷率目前已攀升至約0.46倍的水平。這仍低於二手服裝商Rent the Runway(RENT.US)的0.68倍和ThredUp(TDUP.US)的0.97倍。不過它領先於The RealReal(REAL.US)的0.21倍,後者也是專門從事二手名牌服裝業務。

由於我們上面提到的原因,去年對於中國面向消費者的企業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但隨著中國在12月初突然取消「清零」戰略,生活開始恢復正常,這一切很快發生了變化。

「首季度線下商業和物流快速恢復,消費者的回收和消費需求釋放,」創辦人兼董事長陳雪峰在討論萬物新生最新業績的電話會議上說。「在回收端,我們收穫了來自消費反彈的外部利好。」

今年第一季,很多公司都報告了類似的「報復性消費」,以及消費活動的其他大幅上升,這與萬物新生所看到的情況相似。但這種消費能持續多久,以及是否能持續到今年年底,還有待觀察。

消費者支出增加

萬物新生表示,強勁的消費至少會持續一段時間。它預計,在截至6月的三個月裏,營收將在28.5億元至29.5億元之間,相對於去年同期的21.5億元,取該範圍的中間值意味著按年增長加速至35%。

與中國的許多企業一樣,萬物新生也抓住去年的困難時期,專注於提高效率。甚至在疫情之前,它就在穩步推進核心業務——智能手機回收檢驗過程的自動化,一方面減少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工驗收的錯誤率更高。它還加強了城市層面的回收,這通常比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回收更具成本效益。它也通過與消費者打交道,砍掉昂貴的中間商環節,進一步拉低成本。

這些措施協助萬物新生在首季度將履約費用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其非公認會計準則履約費用佔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12.8%降至9.1%。

萬物新生還設法降低了本季度的銷售和營銷費用,以及技術和內容費用。這些不斷提高的效率,幫助它將首季度的非通用會計準則經營利潤率,從一年前的0.2%提高到了1.5%。

「展望2023年,我們預計在履約費用、銷售費用上能看到持續的優化趨勢。同時進一步釋放自動化效能,隨著每年一個自動化運營中心的升級,全國的履約費用有進一步下降空間,」首席財務官陳晨在財報電話會上說。「我們預期non-GAAP經營利潤率健康提升。」 

該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智能手機回收,其中大部分來自購買、修復和轉售蘋果公司(AAPL.US)二手iPhone手機。萬物新生越來越多地直接利用自己的渠道和資源,而不是通過中間商,以此削減成本、推高利潤。隨著直接銷售的增長,該公司表示,首季度向消費者銷售了價值1.4億元的合規翻新設備,還說未來這一數位將進一步增加。

萬物新生也在努力實現電子產品以外的多元化,並在這個於去年上半年啟動的業務中取得穩定收益,包括奢侈品、黃金甚至二手名酒等物品。該公司表示,到3月底,針對這些產品的試點項目已擴大到100家自營店,並計畫在6月底前將其擴大到150家。它還說,除手機3C以外的新品類單月商品成交金額(GMV)突破7,000萬元。

總而言之,剔除員工股權激勵費用、無形資產攤銷及因收購產生的遞延成本後,萬物新生本季度non-GAAP經營利潤達到了4,400萬元,創歷史新高。該公司目前在調整後的基礎上實現盈利,但首季度仍有5,000萬元淨虧損,較去年同期的1.61億元虧損有所收窄。

最後,我們來看看萬物新生預告的重量級合作。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創始人陳雪峰進行了吹風。「下半年,對於愛回收主營業務有一個比較大的增量機會,是我們和全球頭部手機廠商在以舊換新業務上的深度合作,我們正在為此項目的上線抓緊籌備。」

這番話讓人忍不住懷疑新的合作夥伴可能是蘋果,儘管這純粹是我們的猜測。根據數據追蹤公司IDC的資料,蘋果目前是中國第二暢銷的智能手機品牌,首季度的市場佔有率為17.6%。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Yunji made an IPO in Hong Kong

雲跡科技香港IPO為投資者鋪就紅毯

這家酒店機器人智能體製造商的IPO籌集約7,600萬美元,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機器人智能體製造商 重點: 雲跡科技的香港IPO募資約7,600萬美元,大部分資金將投入研發,以拓展其AI機器人與智能體的產品矩陣 公司已獲得阿里巴巴集團、聯想集團、騰訊和方源資本等多元化知名機構投資者的支持   陽歌 有沒有想過在酒店幫你辦理入住或送餐到客房的機器人到底是哪家的產品?答案很可能是北京雲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這家公司已悄然成為中國酒店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供應商,覆蓋客房服務、按需配送、賓客協助及運維響應等越來越多的場景。 本週四,公司通過香港上市來迎接投資者「入住」,首先踏上紅毯的是耀眼的資本陣容——阿里巴巴集團、聯想集團、騰訊、啓明創投、攜程旅行網、方源資本等頂尖機構皆位列股東名冊。 此次IPO使雲跡科技成為新一代服務機器人供應商中赴港上市的首家企業,其產品覆蓋酒店、商業樓宇、醫療機構及工廠等場景。儘管與很多友商一樣處於虧損狀態,公司仍成功依據港交所兩年前推出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登陸資本市場——該機制允許未達常規盈利要求的技術企業進行IPO。值得注意的是,雲跡科技成為2025年依據港交所上市規則18C章條款上市的首家企業。 有別於靈活性有限且多在生產線上執行固定任務的傳統工業機器人,雲跡科技的硬件設備與智能終端可感知外部信息,經數據整合後在複雜環境中自主決策。公司將其機器人定位為智能體的「肢體」,而AI系統則承擔「大腦」核心職能。 據雲跡科技披露,截至去年末其產品已進駐逾34,000家酒店及150家醫院;2024年機器人累計完成超5億次服務操作,其中僅在2024年12月便執行逾186億次指令。 根據IPO最終條款公告,公司於10月16日正式啓動發行,以每股96.50港元售出690萬股,募得淨額約5.90億港元(約合7,600萬美元)。股票於周四在港交所首秀,掛牌首日高開49%,報142.8港元。 約60%的募集資金將投入研發,雲跡科技正佈局多維度業務增長方向。重中之重是深化其主力創收領域——中國酒店機器人市場的滲透。目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酒店市場之一,其機器人滲透率仍處低位。 公司亦計劃拓展寫字樓、醫療機構等其他場景的業務,並探索與餐飲配送企業的潛在合作。最後同樣關鍵的是全球化佈局——當前國內市場貢獻了雲跡科技99%以上的營收,開拓海外市場勢在必行。 上述任一或全部方向的突破,都將為已保持雙位數高速增長的雲跡科技注入新動能。尤為關鍵的是,儘管仍處虧損,其虧損幅度持續收窄;伴隨規模效應顯現,公司在經調整基礎上實現扭虧為盈已近在咫尺。 2014年成立的雲跡科技是AI機器人領域的先行者之一。這類機器人可執行高強度、相對流程化或具危險性的複雜場景任務。根據其最新上市文件引述的第三方資料,公司系全球首批實現服務終端全自動閉環學習系統的企業之一,涵蓋感知、認知、決策、行動與反饋全流程。 廣闊的藍海市場 中國酒店業智能化市場蘊藏雲跡科技最大的機遇,因為大多數酒店都還沒有將機器人納入日常運營。根據上市文件引用的第三方分析,去年中國酒店業機器人智能終端的潛在市場規模達4,200億元(約合590億美元),而實際銷售額僅37億元,強烈的反差也揭示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招股書顯示,雲跡科技當前以約6.3%市佔率位居行業領先地位。2022至2024年,年均營收增長23%,2025年前五個月營收達8,83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7,430萬元增長19%。公司約四分之三營收來自機器人及功能套件,其餘來自AI數字化系統——該項業務佔比從2022年的16.4%,穩步提升至今年前五個月的25.6%。 儘管直銷仍為雲跡科技主要銷售模式,但為觸達下沉市場,公司正加大對三、四線城市酒店經銷渠道的佈局力度。 儘管渠道分銷通常因中間環節侵蝕毛利率,但雲跡科技憑借規模效應與運營積累,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其毛利率從2022年的24.3%穩步增長至2024年的43.5%,不過今年前五個月微降至39.5%。隨規模擴大,研發費用佔比顯著優化,從2022年的42%降至2024年的23.4%。 雲跡科技海外銷售佔比尚不足1%,但其產品已覆蓋中國以外逾20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正謀劃重點開拓東南亞及日本市場:後者因人口加速老齡化導致用工荒,酒店等物業經營者對機器人需求激增,蘊藏巨大潛力。 過去三年雲跡科技淨虧損持續收窄,從2022年的3.65億元降至2024年的1.85億元。剔除員工股票薪酬及金融工具價值變動的經調整虧損,同期也從2.34億元大幅縮減至2,760萬元,今年前五個月該指標為2,680萬元。這些數字顯示,伴隨IPO徵程收官,公司至少在經調整層面已逼近盈利拐點。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華為第三季度痛失中國智能手機王座

國際數據公司(IDC)周三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陷入頹勢的華為在中國市場痛失桂冠,而東山再起的蘋果(AAPL.US)公司憑借iPhone 17的熱銷實現排名躍升。IDC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0.6%至6,840萬台。 華為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從榜首滑落至第三。競爭對手vivo以17.3%的市佔率佔據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場份額持平。蘋果是期內少數實現份額增長的企業,最新季度市佔率提升1.9個百分點至15.8%,使其從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躍居本季度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 躋身前六的還有市佔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榮耀。六大頭部品牌中,僅蘋果與OPPO在最新季度實現同比銷售增長。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