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US 9866.HK

這家電動車製造商控告一名「大V博主故意誤導讀者,因對方稱其歧視中國消費者

重點:

  • 蔚來起訴一名「大V」,指控對方故意誤導大眾,製作短片稱該公司歧視中國消費者
  • 該公司要求被告公開道歉,並賠償200萬元,但自從該短片去年發表以來,該公司的股價已蒸發約三分之二

  

陽歌

本周我們先來看看電動車行業:中國本土領導者之一蔚來汽車有限公司(NIO.US; 9866.HK)起訴一名「大V」 (關鍵意見領袖)發佈關於該公司的誤導性短片。在本案中,蔚來指控這位名叫「車事紀」的博主故意發佈短片,讓人誤以為蔚來面向中國消費者的產品售價高於其他市場。

這個故事包含的很多元素,都和中國特有的一種風險有關,即可能成為媒體和關鍵意見領袖負面宣傳的受害者,這種宣傳通常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很多情況下,這個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對手為了詆毀競爭者。另一個隱含的目的,可能只是中國的民族主義者為了攻擊他們認為崇洋媚外的公司或個人。

發生這種情況時,受到攻擊的公司真的沒有太多選擇。懺悔一向是最簡單的,負面宣傳來自官方媒體的話尤其如此。我們曾報道過這類案例,零售商名創優品(MNSO.US; 9896.HK)和運動服飾製造商李寧(2331.HK)等品牌,去年都因被認為崇洋媚外而受到攻擊。

另一種選擇是起訴事件背後的個人或媒體,但這類案件的賠償通常都微乎其微。最極端的做法是報警,在少數情況下,報警會讓流氓作者被捕,引發轟動。但等到責任人被逮捕時,公司的聲譽已經遭到了損害。

最近這宗涉及蔚來的案件,就包含了這些元素中的多個。事情要追溯到去年6月初,當時,擁有650萬粉絲的博主「車事紀」在備受歡迎的短片網站抖音帳號上發佈視頻。在片段中,「車事紀」指責蔚來歧視中國人,其ES8 SUV車型在中國的售價為47萬元至63萬元,而在挪威的售價為41萬元至46萬元。

在訴訟中,蔚來稱這個說法具有誤導性,裡面的比較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它指出,在中國銷售的車型帶電池,而在挪威銷售的車型則不帶。蔚來稱,該短片還忽略了挪威對電動汽車免徵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事實。蔚來表示,它相信該博主是知道其中的差異卻故意這麼寫的,為的是給人造成一種該公司歧視中國買家的印象。

為此,蔚來索賠200萬元,並要求對方公開道歉。

我們無法準確量化該短片對蔚來聲譽造成的影響,但該公司在紐約掛牌交易的美國存託憑證(ADS)在事情傳出後不久,雖曾達到24.08美元的最高位,但之後一路下跌。其目前價格約為最高位的三分之一,週一收於7.81美元,這意味著自從短片發佈以來,它們的市值蒸發了約250億美元(1,727億元)。

充當槍手?

雖然蔚來沒有直接說,但它暗示「車事紀」是存心這麼做,對博主的動機提出了質疑。這等於是在暗示,這名大V拿了別人的錢來搞事,出錢的肯定是同樣做電動車、能從蔚來汽車聲譽受損中獲利的競爭對手。

顯然,蔚來汽車250億美元的市值損失不能只歸咎於一個大V的幾條短片。事實上,大約在同一時間,蔚來與中國的其他電動車企,像是理想汽車(LI.US; 2015.HK)和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的股價都達到了頂峰,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更廣泛的行業趨勢。但在峰值過後,理想汽車和比亞迪的跌幅要溫和得多,這表明那些短片有可能給該公司的聲譽造成了價值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害。

在中國,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價格歧視是一個敏感話題,但這種敏感也並非空穴來風。多年來,全球主要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價格遠高於其他市場,它們為自己的政策辯護說,中國消費者願意支付更高價格,這是兩廂情願之舉。

大約10年前,星巴克(SBUX.US)曾面臨類似的指控,當時中國主要的電視台做了一個調查性報道,顯示該連鎖品牌同一杯咖啡在中國的價格高於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報道出來後,星巴克基本上保持沉默,任由中國的網路社區出面為自己辯護,稱這則電視報道小題大做、存在偏見。

大約在10年前,還有一宗競爭對手花錢買報道抹黑競爭對手的著名案件。當時,一名記者拿錢寫建築設備製造商中聯重科(1157.HK)的負面報道,最後,該記者鋃鐺入獄。在另一宗類似案件中,領先的樽裝水生產商農夫山泉(9633.HK)的競爭對手指控,該公司未能達到某些品質標準。 

而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重點在於,不管是官方媒體還是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新型社交媒體,中國的媒體對公眾輿論有很大影響力,經常被企業和其他組織加以利用,傳播有利於自己的不實資訊。

中國的法院系統對此的懲罰力度也不夠。這一點從蔚來汽車針對可能導致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市值損失的行為,卻僅索賠區區200萬元,就可以看得出來。刑事司法體系可以為這樣的行為提供更大的威懾。但在此類案件中,提起民事訴訟而不是刑事訴訟,似乎越來越普遍。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藥明合聯折讓4%配股 籌27億港元

為製藥公司提供合同服務的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周三公布兩項集資安排,合共集資27.14億港元(3.48億美元)。 公司擬按每股58.85港元配售最多2,227.7萬股新股,折讓約4%,涉及淨額約13億港元,佔擴大後股本約1.82%。此外,公司宣布與控股股東藥明生物(2269.HK)訂立認購協議,藥明生物將以相同價格認購2,413.4萬股新股,佔擴大後股本約1.93%,涉及淨額約14.14億港元。完成上述交易後,藥明生物持股比例將由49.81%升至50.78%。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約九成將用於擴大生物偶聯藥物服務能力及產能,包括新加坡新基地建設、無錫廠房擴建及潛在海外拓展,其餘約一成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藥明合聯股價周三高開,至中午休市報64.65港元,升5.4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雲鋒金融斥4,400萬美元購萬個以太幣

雲鋒金融集團有限公司(0376.HK)周二公布,已於公開市場累計購入10,000枚以太幣,涉及資金4,400萬美元。是次購買的資金來自內部儲備,購入的以太幣會在財務報表中列為投資資產。 公司於今年7月時公告集團戰略布局,包括Web3、現實世界資產(RWA)、數字貨幣、ESG零碳,以及人工智能。 雲鋒金融指出,購入以太幣符合集團的戰略布局,並可探索以太幣在集團保險業務中潛在的應用模式,以及與Web3相適應的創新業務場景。此外,以太幣作為儲備,可優化資產結構,減少對傳統貨幣的依賴。 公司於周三開市升3%報3.78港元,但隨即掉頭下跌,今年以來股價升逾2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奧克斯上市首日收跌5.4%

奧克斯電器有限公司 (2580.HK)周二在香港首日掛牌,收市下跌5.4%,這家空調製造商集資近40億港元。公司表示,以每股17.42港元的價格發售2.38億股,約35%售予香港本地投資者,該股收市報16.48港元。 香港發售部分獲556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獲7.3倍超額認購。 公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空調製造商之一,成立超過三十年,以廉價型號聞名。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27%至93.5億元,期間利潤增長23%至9.25億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中國放鬆「限古令」 影視行業迎來轉折點

中國電視劇行業迎來近20年罕見的政策鬆綁。據財新報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於8月18日召集各省市廣電部門、平台與製作公司開會,宣布調整多項行業規管措施,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放寬古裝劇播出數量限制,被外界視為「限古令」鬆動。 其他重要調整包括:取消單劇40集上限及季播劇必須間隔一年播出的限制;電視劇中插廣告在被禁逾十年後重啟試點;成片審查時限由現行50天壓縮至30天,並推動審查權限下放至部分地方電視台。政策同時鼓勵衛視「一劇多星」聯播、加強超高清製作,以及舉辦微短劇專屬劇場,提升內容多樣性。 政策落地效應迅速反映在股市。8月18日A股開盤,影視傳媒板塊罕見集體上揚,百納千成(300291.SZ)、華智數媒(300426.SZ)、華策影視(300133.SZ)等多隻影視股封死漲停,資金明顯看好政策帶來的新增供給與盈利空間。 過去五年,中國電視劇發行量連降,電影票房2024年也同比下滑23%。與此同時,短劇與文旅內容迅速崛起。以字節跳動旗下「紅果」為代表的短劇App,憑藉碎片化時長與情緒消費優勢,快速擴張用戶規模;相比之下,優酷、愛奇藝(IQ.US)、騰訊視頻、芒果TV雖仍是長劇主要投資者,但長期虧損下收縮中腰部內容,只保留最頂級大劇。 業內普遍認為,本次鬆綁將釋放積壓古裝劇,利好具備資金和創作能力的公司。但題材紅線仍在,例如耽改劇依舊難過審。政策研究人士強調,最大的受益者是未來的上星大劇,解除集數限制後,高投入長劇更具開發空間,若平台亦放寬,則有利於中小體量創新作品崭露頭角。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