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搶先遞交上市申請的陸道培醫療集團,由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陸道培創立,並以其名字命名

重點:

  • 陸道培醫療集團營運的三家醫保定點醫院,過去近三年收入和就醫病人數量穩步上揚,但仍累計虧損逾10億元
  • 該公司即將有上海新醫院開業,加上計劃擴建及搬遷河北旗艦醫院,將產生大量資本開支,可能影響流動性,催生上市籌資的念頭

陳嘉儀

踏入2023年,在國內經營三家血液病專科醫院的陸道培醫療集團,搶閘成為第一家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的公司。由於該公司由權威血液病學家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陸道培創立,其雄厚專業背景令市場刮目相看。

陸道培爲中國工程院院士,1957年起從事血液病臨床和實驗研究。他在異基因骨髓移植及中藥治療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首先證明了從中藥雄黃提取的硫化砷對某些白血病具有療效,並於1996年倡議在北京建立中國首個公用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

陸道培醫療集團是他於2012年創立的民營醫療企業,旗艦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於2015年開業,其後增設北京陸道培醫院亦莊院區及北京陸道培醫院順義院區,主要與大型三級公立全科醫院競爭。

據1月3日上載的初步招股文件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陸道培團隊共完成7,489宗造血幹細胞移植,其中99.2%為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71.2%為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據招股文件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按2021年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病例1,040宗計算,該公司於全國排名第二;而在所有血液病醫療服務提供者中,其2021年總收入為13.7億元,排名全國第一。

陸道培醫療把主要業務分為包括住院服務和門診服務的「一般醫療業務」,以及為第三方醫院和實驗室提供的「血液病特檢服務業務」。於2020年至2021年間,整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例數、住院床位使用天數及門診就診人次三個核心經營指標,分別增加19.9%、18.5%及11.1%;2022年首9個月同比進一步增加29.3%、21.7%及42.9%,可見其營運數據正穩步上揚。

兩年多虧損10億

財務方面,該公司2021年總收入同比上升18%至13.7億元,去年首9個月增長擴大至25.5%,錄得12.41億元收入,主要是由於醫院網絡擴張及營運效率提升,以及北京兩家醫院相繼獲納入國家醫保名單。然而同期虧損淨額卻持續擴大,由2020年的1.22億元,擴大235%至2021年的4.08億元,去年首9個月則增加52%至5.12億元。在不足三年內累計虧損逾10億元,集團歸因於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帳面值虧蝕影響。

根據初步招股文件,該集團上述期間向投資者發行金融工具產生的帳面虧損高達9.1億元;但撇除此帳面虧損,公司除了2020年獲利6,187萬元,2021全年和2022年首9個月,仍分別錄得1億元和402萬元營業虧損。

連年虧損的真正原因,可從毛利表現找到端倪,陸道培醫療於2020年至2022年首9個月的毛利分別約為2.4億元、1.67億元以及1.88億元,毛利率僅20.7%、12.2%及15.1%。按服務性質劃分,血液病特檢服務毛利率一直維持在50%附近,但對集團總收入貢獻僅17%;反觀貢獻收入逾八成的一般醫療服務,毛利率卻由2020年的14%銳降至2021年的4.6%,即使去年首9個月略為回升至8.1%,但仍然僅為單位數字。

過去接近三年,該集團僅旗艦河北醫院登記床位使用率逾100%,毛利率維持20%以上,以2022年首9個月計,貢獻總收入66.7%,但北京亦莊院區和順義院區則於大部分時間錄得毛虧損。集團解釋,較新的醫院需時提升利用率,雖然上述兩所醫院營運時間較短,但近年被認定為醫保定點醫院後,患者就診人次正快速增長,但登記床位使用率相對較低,導致兩間醫院仍錄得毛虧損。

與公立醫院合作

成為國家醫保定點醫院猶如「雙面刃」,雖然有助業務快速增長,但醫保計劃涵蓋的服務、藥品及醫療耗材,醫院須嚴格遵守醫療管理部門的定價指南,限制了醫院的盈利能力。

然而,截至2021年,中國約有2,170萬患者確診血液系統疾病,但同期在國內約20,351家可提供血液病治療的醫院中,僅有21家為專科醫院,陸道培醫療的需求肯定不缺。此外,由於大型公立醫院爭相搶佔合作醫院,為了提升資源使用率,該公司旗下北京順義院區自2021年3月起,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實施聯合病房合作安排,至2022年9月,已進行327例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未來收入有一定保證。

但值得留意的是,公司旗下的上海陸道培醫院預計年內投入服務,將產生大量資本開支;加上2025年之前擴建及搬遷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相關支出至少為15.4億元,兩者將對流動資金及盈利能力產生負面影響,這也解釋了公司為何決定集資上市。

陸道培醫療自2014年起進行三輪股權融資,估值由2014年時的2.59億元,大升至2020年的49.5億元。由於過去兩年多未錄得盈利,參考同業力醫療(9906.HK)的1.9倍、以及濟民醫療(603222.SH)的5.2倍市銷率,取其平均3.55倍,並把首三季收入引伸到全年約16.5億元計算,最新估值為59億元,比三年前進帳約20%。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簡訊:津上精密預告年度利潤急升

機床製造商津上精密機床(中國)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稱,預計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將實現淨利潤7.8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的4.8億元增長約60%。 公司指業績增長因中國製造業信心恢復,帶動汽車、氣動液壓及一般機械加工領域支出增加。公告補充:「本集團推進全員參與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作為日本津上精密專於中國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間業績發布後,股價應聲上漲9%。目前價格處於52周區間的中位水平。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復星醫藥增持復宏漢霖至63.43%

復星醫藥(2196.HK)周一公布,於4月11日至17日期間,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收購子公司復宏漢霖(2696.HK)合計2,103.43萬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購價24.6港元,約佔股份總數3.87%,涉資共計5.17億港元。 復星醫藥表示,今次增持是基於對復宏漢霖發展的信心及價值的認可,並擬以自籌資金支付本次增持對價。今次增持完成後,集團持有復宏漢霖的股權比例將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復星醫藥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復宏漢霖,但今年1月遭少數股東反對而失敗。過去六個月,復宏漢霖股價上升65.5%,來到36.5港元左右。 復宏漢霖股價周二早盤上漲,至中午收市報37.95港元,升11.7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從玉智農發盈警料去年盈轉虧

從事農業種植及銷售的從玉智農集團有限公司(0875.HK)周一發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淨利潤轉為淨虧損,預計蝕1.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23年則有盈利5,140萬元。 公司表示,期內子公司所獲得的收益減少,同時又確認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相反2023年則有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的回撥。 從玉智農周二開市沒起跌,報0.58港元,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從高位下跌超過7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六福集團3月季度營收下滑 同店銷售額跌幅擴大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上周四披露,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期間,其零售收入同比下降1%,同店銷售額則下降10%。 公司在港澳市場表現最差,三月當季零售收入同比驟降11%,同店銷售額大幅下挫14%。相較之下,中國內地業務表現較好,當季零售收入增長20%,同店銷售額亦錄得2%升幅。 報告期內,集團淨減少56間門店,總門店數從去年9月底的3,343間縮減至今年3月末的3,287間。 由於復活節假期,香港交易所上周五與本周一休市。六福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上升6.6%。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