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稱,這家曾經醜聞纏身的連鎖咖啡集團在國內迅速開設新店的同時,正力求進入東南亞市場

重點:

  • 據媒體報道,瑞幸咖啡正在考慮進軍東南亞,且已經開始在新加坡招聘門店經理
  • 這家曾爆出醜聞的連鎖咖啡店在去年第三季實現盈利,營收按年增長逾65%

梁武仁

瑞幸咖啡(LKNCY.US)正在捲土重來,重新在中國咖啡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而不到三年前,一場巨大的會計醜聞差點讓其倒閉收場。一切順利的話,該公司甚至可能會以比所有人的預計都快得多的速度在紐約重新掛牌,完成其在早前名譽掃地後的逆襲。

該公司股票仍可在紐約場外的OTC市場交易,它生意火旺,在中國本土市場大舉開設新店,而且似乎正在準備將其樣式新穎、風格簡約的咖啡店開到海外。據外國媒體本月報道,其出海第一站是東南亞,公司未對相關報道置評。但有一個跡象表明,它已經在朝這個方向行動了:該報道引述網上的招聘資訊稱,該公司正在新加坡招聘門店經理。

就在報道出現之際,瑞幸咖啡的最新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不僅繼續快速增長,同時還設法實現了盈利。去年第三季,其營收按年增長逾65%至39億元,截至9月底的門店數量較上年增加38%至7,800家左右。按這個標準,該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集團,領先第二名的星巴克(SBUX.US),後者於9月底才開設了在中國的第6,000家門店。

最重要的是,瑞幸咖啡在7月至9月的報告期裏實現了淨盈利,華麗逆轉了2021年第三季的虧損。利潤包括一筆一次性收益,但大部分利潤來自營運,讓該公司得以錄得正向現金流。

去年9月底,瑞幸咖啡持有相當於7.81億美元(53億元)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而且在全部清償一年前經過重組的債務後,截至去年第三季,該公司已「無債一身輕」。在2020年初爆出大規模會計造假後,該公司的債務即被重組。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去年,在很多競爭對手都因中國嚴厲的疫情防控而遭遇銷售額下滑的情況下,主要面向外賣咖啡人群的瑞幸咖啡,卻設法實現了營收的快速增長。去年第二季,該公司被迫在不同時間短暫關閉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的門店,但同期仍實現了營收按年增長72%,因為仍在營業的門店和新店大大抵消了損失。

成立於2017年的瑞幸咖啡,本是前途看好的星巴克挑戰者,2020年承認22億元銷售額造假後淪為棄兒,現在則是「鹹魚翻生」。早前的會計醜聞引發了全球關注,導致該公司遭遇股東集體訴訟,並收到美國證券監管機構開出的巨額罰單,迫使其進行債務重組。2020年6月,IPO剛剛滿一年的瑞幸咖啡被納斯達克除牌。

掃清障礙

在代價高昂的和解和漫長的訴訟程序之後,一個新的管理團隊解決了該公司的主要法律和監管問題。這讓瑞幸咖啡得以專注於擴張,使用一種新的、資本密集程度較低的模式,集中於特許經營店,而非自營店。

截至目前,瑞幸咖啡的快速擴張僅限於中國,它受惠於這裏日益壯大的城市職場中產年輕人,對這種飲品越來越高的接受度。然而,其競爭也很激烈,外國和本土連鎖店都在爭相利用中國消費者對咖啡日益增長的喜愛。庫迪咖啡是其中的新來者,由前瑞幸咖啡高管於去年推出,該公司的野心非常大,計畫到2025年底把門店達到1萬家。

瑞幸咖啡要求顧客只能通過應用程式點餐的策略,讓它可以利用技術手段來控制成本。由於門店採取簡約形式,大多沒有或提供很少座位,不需要太大空間,所以租金成本也很低。但由於使用大幅折扣來吸引客戶,該公司早期也蒙受損失。

隨著市場白熱化,該公司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找新的增長機會也是合理的。2019年,也就是醜聞發生前,瑞幸咖啡與科威特的Americana Group簽署了一份初步合資協議,計畫進軍中東和印度市場。但在會計醜聞發生後,這個計畫付諸東流。

去年,網上曾流傳一家泰國咖啡店的照片,該店的標識與瑞幸咖啡相似,讓人覺得該公司終於要走向海外了。但事實證明,那家店是瑞幸咖啡的山寨版。

有人可能會說,山寨版的出現,意味有人看好瑞幸這個品牌。畢竟,泰國是中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隨著中國最近取消旅行限制,中國遊客似乎會報復性回歸。印尼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也是如此,這些地方深受中國遊客的喜愛,往往是中國品牌跨出國門的第一站。

但最終,瑞幸咖啡還是需要吸引當地的消費者,才能在這些市場立足。這就意味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它在中國的制勝戰略是否也適用於其他地方,因為那些地方的消費者,未必像中國消費者這樣習慣使用科技產品,他們可能更喜歡在像星巴克這樣悠閒的環境中喝咖啡,而且每個市場還有大量競爭激烈的本土特許經營店和咖啡館。

拋開這些潛在的挑戰不談,瑞幸咖啡在國內的業務似乎回到了正軌。當然,有人可能會繼續對它迅速轉虧為盈抱懷疑態度,鑑於它的黑歷史,這麼想也是合理的。它最新的財務數字太漂亮了,看起來不真實。但話雖如此,在它試圖向世人展示洗心革面的成果、重新上市之際,似乎難以相信它會再次冒險做假賬。

投資者似乎決定相信該公司。瑞幸咖啡的股價在過去一年裡漲了一倍多,超出了IPO價格,市盈率約為36倍,與星巴克的38倍相差不大。截至目前,瑞幸咖啡的回歸與它的隕落一樣具有戲劇性。如果它能繼續保持這種成功,重回納斯達克不會像曾經以為的那麼遙不可及。但前提是納斯達克的官員和美國監管機構相信,它真的已洗心革面。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Zhaojin Mining's profit double in first half

受惠金價牛市 招金中期盈利飆升

國際金價持續走高,帶動招金礦業上半年淨利增逾160%,但盈利結構與偏高的估值可能讓投資人卻步 重點: 公司上半年收入69.73億元,淨利同比大增160.4%至14.40億元 「其他支出」達9.43億元,按年暴增293%,其中減值損失7.11億元    李世達 黃金行業絕對是今年上半年乘風破浪的一大板塊,國際金價在地緣政治、美元債務風險,以及央行持續買盤推動下屢創新高。從倫敦現貨金價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到上海黃金交易所金價較去年同期飆升近四成,這場黃金牛市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818.HK)不例外,也成為這一趨勢的受益者。 根據招金礦業最新公布的中期業績,上半年公司收入達人民幣69.73億元,同比大增50.7%;母公司股東應佔溢利14.4億元,同比暴漲160.4%。 這份業績 放在同業之間絲毫不遜色,規模更大的紫金礦業(2899.HK; 601899.SH)上半年淨利潤按年增長54%至232.9億元;山東黃金(1787.HK; 600547.SH)淨利潤按年增長102%;至於中國黃金國際(2099.HK)則實現扭虧賺1.16億美元。 相比其他同業多樣化經營相比,招金的收入主要來自黃金開採與冶煉,屬「純黃金公司」,自產金佔比高,利潤與金價高度掛鈎。金價上升的同時,公司產量亦錄得增長,上半年黃金總產量達14,288公斤(約45.9萬盎司),同比增長8.42%,其中礦產金貢獻10,236公斤,同比增長13.8%。公司在金礦相關的收入(主要來自黃金銷售)約為61.64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達88%。這種「黃金純粹性」在金價上漲時期帶來更大的利潤彈性。 同時,公司在成本端亦展現出一定控制力,上半年公司綜合克金成本僅小幅上升2.9%至每克216元,遠低於同期國際金價約25%的漲幅。公司毛利率由42.7%提升至43.7%,創多年高位,顯示其成本控制與金價紅利疊加的效果。 財務結構方面,上半年總資產升至582.7億元,淨資產同比增長近9.5%至275.8億元,現金及等價物達32.5億元,較去年底增加六成。雖然總負債增加8.1至306.8億元,但槓桿比率已由去年底的43.4%降至41.2%,財務壓力有所緩解。 減值拖累單季表現 不過,對於投資銀行而言,這份業績並不完全滿意,瑞銀在最新報告中對招金的評價就顯得審慎。雖然上半年業績增長160%,但單看第二季度,淨利潤僅為7.81億元,雖同比增長超過一倍,但卻低於瑞銀預期的9.5億元。換句話說,單季的表現其實不及個別投行的預期。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他支出」達9.43億元,按年大幅增加293%,其中單是減值損失就高達7.11億元,吞噬了不少利潤,也暴露出部分資產與項目在經營上的不穩定性。 若將全年預期納入考量,市場普遍預測招金2025年度淨利潤約為33億元,而上半年僅完成44%,意味下半年需要持續保持甚至超越二季度的水準,才能不負市場的期望。對投資者來說,這樣的節奏並非沒有隱憂。 另一方面,公司在產能與勘探開發方面積極布局,上半年山東瑞海項目日產1.2萬噸的系統已試車,夏甸金礦深部開拓亦在加速,為未來數年的產能增長奠定基礎。同時,公司設立超億元勘查基金,在多個成礦帶推進探礦工作,上半年新增資源量達25噸,儲備能力進一步強化。 目前市場前景看似仍對黃金有利,美國赤字居高不下,地緣局勢持續緊張,央行買盤意願強勁,這些因素共同支撐金價。然而,風險同樣存在。若美元意外走強,或避險需求出現回落,金價可能快速回調。瑞銀在報告中小幅上調了招金2025與2026年的盈利預測,並將目標價由23.6港元調升至25.3港元,但同時提醒,需要密切關注未來可能出現的減值風險。 股價方面,業績公布首交易日,招金微升0.84%至21.58港元,今年累升逾96%。高金價與亮眼業績確實提供了股價支撐,但估值水平已不低,目前市盈率達56.8倍,遠高於紫金礦業的16.7倍及山東黃金的39.5倍。考慮到目前價格及公司收入高度依賴黃金,雖然能夠在金價牛市裡成為最大贏家,但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行情轉折,跌幅也可能遠超同業。短線投資者需要警惕高追風險,耐心等待金價或股價震盪回調後再行布局或更合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aqo is a solar company

多晶硅賣得愈多蝕得愈重 大全新能源望政策打救

二季度產能利用率僅三分之一之際,這家多晶硅龍頭透露,產品售價持續跌破生產成本 重點: 大全新能源二季度營收驟降66%,多晶硅產量下滑60%,產能利用率僅34% 公司及同行冀望,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政,可遏制光伏行業惡性競爭   陽歌 6月底至今,密集出台的政府舉措劍指光伏產業惡性競爭,為行業近期復蘇帶來曙光。儘管新政公布後7月價格曾短暫回暖,但隨後仍持續探底。 本週,中國光伏電池核心材料多晶硅龍頭製造商大全新能源(DQ.US; 688303.SH)財報傳遞出上述關鍵信息。財報顯示,公司本季度產能利用率維持在三分之一,折射全行業嚴重過剩現狀。較低產能利用率反而幫助「止血」,原因是當季公司的多晶硅平均生產成本達每公斤7.26美元,較4.19美元的平均售價高出42%,意味每銷售一公斤即虧損3.07美元。 大全新能源打破慣例,在季報開篇即向投資者披露:截至6月底持有約20億美元現金及短期投資、定期存款、應收票據等。儘管較上年同期的25億美元有所下降,但表明公司仍有充足“彈藥”,應對分析師預期將持續至明年的虧損周期。 叠加財報影響,大全新能源的美股周三收跌2.9%。雖表現欠佳,但若非政府扶持光伏行業的新政托底,拋壓或更猛烈。需要注意,該股52周漲幅達55%,但股價仍徘徊五年低位。 過去三年,在2022年綠色能源裝機熱潮推高產品價格背景下,中國以光伏電池、組件及多晶硅製造商為主體的光伏產業大舉擴產。大全新能源堪稱行業縮影,截至去年底,新建產能使其年產能躍升至30萬公噸,約為2022年末的兩倍。 然而,如此快速的增長,加上全球新建太陽能發電場的放緩,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價格大跌。中國是該行業新建太陽能發電場的亮點之一,這主要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不過,今年5月底補貼截止日前搶裝潮過後,6月國內新增裝機量驟降。大全新能源首席執行官徐翔稱,伴隨這一變化,4至6月多晶硅價格暴跌約20%。 「二季度光伏產業仍處周期底部,但季末已現積極信號。」徐翔表示。 政策支持 過去一年間,政策干預論調在中國光伏圈持續發酵。早在去年10月,大全新能源即透露官方「建議」,多晶硅企業限產至五成產能。企業實際執行力度更大,據公司披露,二季度產能利用率34%,較一季度的33%微升。 正如我們此前所述,純粹市場力量,已促使大全新能源等企業有充分動機大幅減產,因其每生產一公斤多晶硅都在承受巨額虧損。 公司最新經營指標全面走弱,季度營收由上年同期的2.2億美元銳減66%至7,520萬美元。參照行業巔峰期,分析師預期其今年營收5.75億美元,較2022年景氣高點46億美元大跌88%。 二季度多晶硅產量由上年同期的64,961公噸下滑60%至26,012公噸。即便如此,當季實際銷量僅18,126公噸,意味約三成產量成為庫存。公司預估三季度產量將在27,000至30,000公噸,略優於二季度實績的預測,傳遞出謹慎樂觀信號。 通過控產止損,大全新能源二季度淨虧損由上年同期的1.198億美元收窄至7,650萬美元。 這引出了大全新能源對行業企穩的謹慎預期依據:縱然市場不利因素疊加,但最新政府的措施,構成關鍵支撐。公司表示,新政源頭可追溯至6月29日《人民日報》發文,呼籲「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兩天後,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7月2日,政府召集14家光伏龍頭,商討「高質量發展」路徑。最新舉措是7月24日發布的《價格法》修正草案,明確不正當價格行為認定標準,強化「對價格違法行為法律責任的追究」。 大全新能源指出,多晶硅現貨價格在7月政策密集期有所反彈,但未說明反彈態勢8月是否延續。我們推測回暖行情難持久,並對新政效力持保留態度。歸根結底,市場力量才是決定行業何時以何種方式走出低谷的核心因素。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上半年盈利增102%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三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六個月,公司收入收入達567.66億元,按年增長24.01%;淨利潤28.08億元,按年大幅上升102.98%。 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受惠於金價高企及自產金銷量增加,帶動收入和盈利同步提升。上半年公司礦產金產量達24.71噸,去年同期為24.52噸,自產金銷量23.60噸。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淨額105.03億元,增加81.7%,主要是購銷業務產生的現金淨流入增加。 展望下半年,公司認為全球政經局勢不確定性高,避險需求料繼續支撐金價,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山東黃金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29港元,升1.1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攜程二季度盈收雙升

網上旅遊平台攜程集團有限公司(9961.HK,TCOM.US)周四公布業績,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6%至148億元人民幣(下同),盈利49億元,按年升25%。 集團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受惠於日益強勁的旅遊需求,特別是在假日時的表現。期內的住宿預訂收入達62億元,同比上升21%;交通票務收入上升11%至54億元;旅遊度假業務則上升5%至11億元;商旅管理業務收入升9%至6.92億元。 攜程透露,根據今年2月的回購計劃,截至美國東部時間8月27日,已回購美國存託憑證達700萬股,涉資4億美元。 公布業績後,攜程在美市場收市後交易時段升8.6%,周四公司在港開市升5.7%,報541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