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教育機構的收市價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低於1美元,已收到紐交所的退市警告,公司決定回購支持股價

重點︰

  • 高途第三季收入按季重拾增長,虧損也比去年同期大幅收窄94%
  • 該公司宣佈未來三年回購最多3,000萬美元股票,董事長陳向東也會增持最多2,000萬美元股票,希望支持股價以逃過退市命運

葉天娜

「名師出高徒,向上有高途」,但這家上市教育公司,會否踏上被強制退市之途?

無論在百度還是Google,只要輸入「高途」二字,置頂的搜尋結果,總會顯示上述兩句標語。從標語內容來看,作為曾經的課外教育行業領頭羊,高途科技教育公司(GOTU.US)因中國官方教育「雙減」政策被迫放棄K-12業務後,看來仍然未願意放棄教育賽道。其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向東盯上了考研培訓等成人教培市場,目標是在兩年內成為考研教育行業領頭羊。

在還沒有成為第一名之前,我們先看看高途在轉型期的表現。根據該公司上周二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比去年同期減少45.6%至6.06億元,已是連續第五個季度出現按年下跌,但值得留意的是,如果與今年第二季比較,其收入錄得12.7%的按季增幅,反映營收表現回暖,主要受惠於新客戶的貢獻。

雖然高途在第三季仍然錄得6,135萬元淨虧損,但相比去年同期的10.45億元,其虧損幅度已大幅收窄94%,主要因為銷售、研發及行政成本全線大降59%至68%,而且期內沒有錄得與業務重組相關的資產減值及資產處置損失。

事實上,在被迫放棄K-12業務後,陳向東將目標轉移到職業教育、大學生和成人教育、素質教育以及數字產品四大領域。據管理層在業績電話會議上透露,高途第三季學習服務業務的收入佔總收入約90%,當中約30%來自大學和成人教育服務;至於數字產品及教育內容業務的收入佔整體10%左右,只有約6,062萬元,大幅落後於同行網易有道(DAO.US)同期的智能設備收入約3.57億元。

收紐交所退市警告

過去兩年,高途的遭遇可謂一波三折,除了在2020年被一系列沽空報告狙擊,更引來美國證監會調查,但由於當時受到在線教育熱潮的「東風」之助,在K-12業務「愈做愈火」的大環境下,高途同年收入仍大增2.4倍,股價更無懼沽空機構大舉沽空,全年大漲1.2倍。

然而面對去年突如其來的教育「雙減」政策,高途也難逃業績下挫與股價跳水厄運,以周一的收市價1.06美元,對比去年初的130美元高位,其市值已蒸發99.2%,長期持有的投資者恐怕損失慘重。

高途在最新的業績報告中提到,今年10月19日已收到美國證監會通知,得悉2020年起因應外間造空報告展開的調查已經結束,基於已獲取的資訊,不會對該公司進行指控。

可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於高途股價在10月時表現低迷,截至11月15日,過去30個交易日的平均股價只有0.9美元,因此紐交所向高途發出警告,要求該公司在收到通知後6個月內,將股價和平均股價恢復至1美元以上,如果屆時未能達到合規標準,紐交所將啟動停牌和退市程序。

為了挽回市場信心,高途公布在截至2025年11月22日的三年間回購最多3,000萬美元(2.15億元)股票;同時,陳向東也會自掏腰包,計劃以個人名義增持最多2,000萬美元股票,其背後目的顯而易見,就是要全力把股價支撐在1美元以上,以免被紐交所退市。

截至9月30日,高途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及短期投資總計33.4億元,雖然比去年底減少約3.3億元,但回購的「彈藥」應該不成問題。

虧損收窄加上大型回購計劃,高途在公布業績當天的盤前交易價格曾經急升20%,然而最終只高開約5%,更一度倒跌1%,收盤僅能微漲1.9%,反應投資者對其前景仍有保留。

直播帶貨關注度低

另一方面,除了放棄K-12業務並部署其他教育領域外,也有同業努力另謀出路,當中不乏成功例子,例如新東方教育(EDU.US; 9901.US)和新東方在線(1797.HK)創辦人俞敏洪轉戰直播帶貨,新成立的「東方甄選」更引起熱潮,帶來可觀銷售收入,協助兩家公司的股價在6月大漲數倍。

看到俞敏洪的成功,陳向東也有樣學樣,旗下的直播間「高途好物」今年9月20日登陸抖音平台,首播由原高途物理老師劉賢明主持,到11月中,旗下子公司更申請註冊「高途好物」與「高途佳品」等多個商標。

可惜的是,「高途好物」並沒有像「東方甄選」般快速走紅,成立兩個月後,其平台的「粉絲」只有1.9萬名,遠遜東方甄選逾2,800萬的粉絲數目,平均每場直播的銷售額更只有1,000元至2,500元。

為了生存,中國私營教育機構近年努力尋求出路,陳向東的選擇,是在教育賽道另闢途徑,再學習俞敏洪在直播帶貨領域小試牛刀。但資本市場很現實,前者的轉型需時觀察,後者也欠缺先行者優勢,要重拾投資者信心,讓股價維持1美元以上水平來維持上市地位,單靠回購可能並不足夠,管理層應盡快交出一張扭虧的成績表,以可持續的新業務模式換取股東長期支持。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宏橋折讓一成 配股集資淨額115億

鋁生產商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1378.HK)周一公布,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4億股,佔已擴大公司股本約4.03%。 每股配售價29.2元,較本周一收市價32.3元折讓9.6%,亦較之前五個交易日均價33.36元折讓12.46%,集資淨額114.9億元。 公司計劃,將集資所得用作發展及提升國內及海外項目,並償還現有償務以優化資本架構,以及用作補充一般營運資金。 周二宏橋開市跌7.7%報29.8元,過去一年公司股價上升15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E Holdings shores up its house with share buybacks, as revenue gains fail to impress

增收不增利業績續下滑 貝殻靠回購撐股價

內地最大房地產中介平台貝殻找房業績持續下滑,集團不斷回購力挺股價 重點: 公司第三季度盈利大跌至7.47億元 今年已斥資6.75億美元回購股份   劉智恒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意思是傾覆了的鳥巢,又怎可能有完整的鳥蛋。這句古語正好用來形容今天中國的房地產業,在疲弱的市場下,相關產業也難免受到波及,縱是內地房產中介龍頭的貝殻控股有限公司(2423.HK, BEKE.US)亦難獨善其身。 公司2024年的盈利開始回軟,收入雖按年升20.2%至935億元,盈利卻不升反跌31%至40.78億元。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上升24.1%至493億元,但盈利按年仍要下跌7%至21.62億元。 及至近日,貝殻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情況未見改善。期內收入231億元,同比微增2.1%,可盈利卻大幅下挫36.1%至7.47億元。 收入增長而盈利下跌,原因是內地樓市持續下滑,公司主要盈利來源的中介業務受到相當影響。期內公司促成的存量房交易額達5,056億元,同比雖增加5.8%,但為貝殻帶來的收入則減少3.6%至60億元。另外,新房交易金額下跌13.7%至1,963億元,導致收入減少14.1%至77億元。 成本上升佣金下跌 盈利的減低,一方面是貝殻對貝聯(加盟「貝殼找房」平台上的中介公司)的平台服務及加盟服務費,進行了激勵性減免。另外,為穩定中介人團隊,亦提升了公司旗下的鏈家品牌經紀的薪酬佔比。還有,開發商負債累累,在市況不景下,也要將新房支付予中介的銷售佣金壓低。在這幾方面影響下,擠壓了貝殻的盈利。 面對困境,公司近年推行新策略,即所謂「一體三翼」,一體是以房產中介為核心,包括促成存量房與新房的業務,三翼則涵蓋了裝修、租賃及房地產發展等三大業務板塊。 不過,除了租賃服務的表現較佳外,裝修業務在第三季收入43億元,基本上與去年同期相若,而在新房成交減少下,裝修業務未來的增長受到了局限。 物業發展是由「貝好家」負責,採用C2M(從消費者到製造商)的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確定精準的產品定位及設計。但物業發展的投入較大,由發展到落成需時,加上市況差,回報不太高,一旦樓市持續走弱,別說盈利,出現虧損也大有可能。 因此,貝殻業績表現,很大程度還要倚重地產中介收入,但房產市場遲遲未見曙光,貝殻股價自然長期受壓;即使今年港股表現亮麗,貝殻股價仍然乏善足陳,過去一年從高位足足下跌了37%。 累計回購23億美元 為提振股價,百無可施下貝殻只能祭出「回購」一招,自2022年9月開始至今年9月底,共斥資23億美元購入公司股份,佔回購前公司總股本約11.5%。單就今年回購金額已達6.75億美元,而上季斥資金額更達2.81億美元,創下近兩年單季回購新高。 然而回購只屬治標方法,業務上升業績增長,才是支持公司股價的皇道之法。在樓市疲不能興下,貝殻近幾年的股價只是徘徊在30至50港元水平,若沒有回購這救命法寶,股價跌幅或許更加慘不忍睹。 投資銀行對貝殻的前景也不太樂觀,瑞銀本月初將公司2025年至2027年的盈利預測分別調低24%、29%及27%,並將評級由「買入」調低至「持有」,美股目標價由22.1美元下調至19美元,降幅14%。 潛力展現仍需時 事實上,貝殻目前的市盈率仍高達34倍,延伸市盈率更高達39倍,足見現時的估值並不便宜,要股價有明顯突破似是不切實際,只能偶爾因政府推出穩定樓市措施,才能推動股價短期上升,長遠仍是要看樓市復蘇情況。 樓市自2021年逆轉回落後,貝殻展現強勁的抗跌能力,雖有個別年份出現虧損,大體表現仍算理想。近兩年盈利雖然下跌,但收入持續上升,反映在市場的佔有率日漸增加,只不過因樓市不景,佣金受到客戶擠壓。 我們認為,貝殻在逆境中仍能取得盈利,財務狀況又十分健康,要捱過大市場的不景氣應沒問題;一旦樓市復蘇,貝殻必然能率先受惠。長線來說,貝殻深具價值,問題是內地樓市何時見底轉勢,可能是兩年,可能是5年,或許更漫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雷頓折讓15%配股 集資2.5億港元

電機製造商博雷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周日公布,擬配售最多1,000萬股新股,佔擴大後H股3.98%,配售價25.08元,較上交易日收報折讓14.98%,集資總額2.51億港元(3200萬美元)。 公司公布,集資所得款項70%擬用於團海外光伏及儲能項目的投資及開發;15%償還計息借款;餘額擬重點投入多模態大型模型驅動的無人駕駛礦卡協同調度系統研發、商業化及示範應用。 博雷頓股價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27.92港元,跌5.36%。該股於今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過去一個月累跌逾2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偉新材低位定價 首掛午收仍挫5%

新能源材料生產商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579.HK)周一在香港掛牌平開報34元,股價之後回軟,中午收市報32.3元,跌5%。 公司發售1.04億股,每股售價34至37.8元,最終以低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26.9倍,國際配售則錄得超額3.08倍,集資淨額34.3億元。 去年公司收入增長17.4%至402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盈利不升反跌,按年下挫24.7%至14.67億元。今年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升6.1%至213.2億元,但盈利則下跌14.8%至7.53億元。 集資所得的50%,將用作擴大生產及供應鏈能力,約40%用於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及推進數字化,餘下10%作為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