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life's SPAC listing approved

這家為藍領提供服務的公司,即將完成在納斯達克的SPAC上市,以籌集少量資金

重點:

  • 放棄赴港上市嘗試兩年多後,優藍國際終獲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進行SPAC上市
  • 由於兩年前在香港IPO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商業模式不賺錢,公司可能急需現金

  

梁武仁

絕望肯定是促使人把事情做完的強大動力,不管是好是壞。

這是從優藍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中得出的一個教訓,作為面向藍領的招聘和職業教育服務提供商,公司在上市道路上又回到一個不那麼理想的備選計劃。這計劃在上周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優藍國際,利用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納斯達克上市。

借殼上市並非優藍國際原來的計劃。公司曾於2022年底嘗試在香港申請IPO,並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申請。但此事在六個月時間里毫無進展,計劃因此失效,此後公司沒有提供任何更新文件。

相反,去年5月,優藍國際宣布與在納斯達克交易的SPAC Distoken Acquisition Corp.(DIST.US)合併。像Distoken這樣的SPAC是空殼實體,可作為實體公司通過反向合併上市的工具,從而繞過傳統上市很多繁瑣要求。

上周四,中國證監會終於批准了這筆交易,為優藍國際掃清一項關鍵的監管限制。從2023年初開始,中國要求那些尋求海外上市的公司先獲得此類批准。

據報道,最初嘗試在香港IPO時,優藍國際試圖籌集至少1億美元資金。考慮到它在IPO前的融資中獲得的估值,這個目標在當時看起來是可行,因市場對中國藍領的服務需求旺盛,投資者看好它的增長故事。

在提交IPO申請前,公司在六輪融資中籌集約13億元(1.78億美元),投資者包括電魂網絡(603258.SH)的子公司杭州電魂、三七互娛(002555.SZ)的子公司安徽尚趣玩、海寧中南和新東方基金。當時,最後一輪融資對優藍國際的估值高達33億元。

優藍國際未能實現香港上市的原因不得而知,但部份公司因不滿足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證券監管機構的要求而放棄是常事,首次申請上市的公司尤其如此。在申請失效後,優藍國際就從股票投資者的視線中消失了,直到傳出 與Distoken的交易。

但有一點很清楚,如果順利完成SPAC上市,優藍國際的估值可能會小得多。該SPAC在2023年2月的IPO中僅籌集到6,900萬美元,其市值一開始就不高,現在更是縮水到3,740萬美元。估值下滑似乎與2023年11月按照修訂條款,贖回價值約3,200萬美元的股票有關,此舉是為了讓SPAC有更多時間完成合併。這似乎表明其原始投資者,對SPAC能按時完成合併的信心下降。

Distoken的發起人兼投資者借了一些資金來彌補部分現金損失,但這家SPAC的資金仍大幅減少。截至2023年底,其信託賬戶中有大約4,100萬美元,這筆資金可提供給其合併目標。這意味優藍國際通過Distoken借殼上市獲得的資金,將遠遠少於其原計劃通過香港IPO獲得的資金。

盈利之路漫漫

所有這些都表明,自最初的香港上市申請以來,優藍國際的估值可能已經下滑。公司很可能正努力提高利潤(如果還能盈利的話),而且可能急需現金。Distoken尚未在文件中披露Youlife的任何財務信息。但優藍國際早前在香港IPO的招股說明書中,提供了一些關於該公司財務狀況的線索。

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時間里,優藍國際累計淨虧損超過5.4億元。這並不僅是折舊成本等屬於非現金性的會計損失。公司實際上消耗了相當多的現金,截至2022年6月底,經過多年的負現金流後,其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4.42億元。

優藍國際的商業模式依賴中國藍領就業市場的需求。中國需要此類勞動力來實現其高質量經濟發展,以及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現代化。然而,這類工人通常供不應求,因許多年輕人傾向取得大學學位,這樣就能找到收入較高、體力要求較低的工作。

這種供需失衡本應為優藍國際帶來豐厚的收益,公司自稱是「中國領先的藍領人才終身服務提供商」。公司的服務涵蓋藍領員工可能需要的全方位服務,從招聘到職業培訓。優藍國際甚至在2021年收購了合肥的一所職業學院。

但優藍國際並非唯一追逐藍領需求的公司。這個領域高度分散,競爭激烈,使得任何一家服務提供商,都難以快速增加收入或佔據有意義的市場份額。

更糟糕的是,由於關鍵功能依賴於外包,優藍國際的成本高昂。正因如此,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不到0.5%。到2021年,這個比例提高到略高於20%,但對於一家自稱通過「先進的技術賦能」的公司來說,仍然不夠鼓舞人心。

鑒於優藍國際轉向小型SPAC上市,外界可以合理推測,自嘗試香港上市以來,它的境況並沒有好轉多少。Distoken的時間也不多了,因在美國,SPAC在IPO後通常最多有兩年的時間來完成合併,若按此計算,其截止日期本應在本月到來。Distoken在與優藍國際達成合併協議後,將截止日期延長到了今年11月,又多了九個月的時間來完成交易。

儘管如此,雙方對達成這筆交易的渴望顯而易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賽力斯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根據中國證監會官網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獲中證監批准赴港上市。該上市計劃完成備案登記,為後續推進掃除了關鍵障礙。 賽力斯擬通過本次IPO發行約3.31億股,此舉將與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補,公司已於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 上市文件顯示,賽力斯旗下「問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車2024年實現營收1,4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8億元增長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實現59億元盈利,成為全球第四家達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周五賽力斯股價在上交所上漲5.8%,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吉宏股份預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電商企業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預計2025年首三季錄得淨利潤2.57億元(3,600萬美元)至2.7億元,按年大增約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於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及紙製快消品包裝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整體營收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根據公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亦達2億元至2.1億元,同比升幅在55%至65%之間。 吉宏股份成立於2003 年,總部位於廈門,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業原是紙制包裝,初期以產品設計和營銷為基礎,在識別消費者需求方面累積相當經驗,隨後開始拓展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採取「信息找人」的推廣方式,實現「貨找人」的跨境社交電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至今股價累升63.2%。盈喜發布後,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8.34 港元,升2.1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長風藥業招股集資6億港元

藥物生產商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發售4,119.8萬股,一成作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4.75港元,集資總額約6.01億港元。招股於10月2日截止,並於10月8日掛牌。 集資所得的40%用於吸入製劑候選產品的持續研發,及為臨床開發提供資金;約20%用於為多個管線計劃及技術的臨床前研發提供資金;30%用於設備採購及生產管理系統的擴張與升級。 長風藥業去年收入升9%至近6.1億元人民幣,錄得2,109萬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億元,按年跌2.7%;期內錄得1,281.5萬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娃哈哈擬換標「娃小宗」 續整頓家族企業

中國最大飲料企業之一的娃哈哈,正面臨商標使用權與整頓家族成員公司交織的風波。據財新報道,宗馥莉接掌後的娃哈哈已啟動換標計劃,將自2026銷售年度起,逐步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娃哈哈」。 一份流出的內部通知顯示,公司因「複雜歷史問題無法短期解決」,始終暴露於法律風險之下。依現行股權結構,「娃哈哈」商標須經全體股東一致同意方可使用,否則任何一方均無權單獨操作。目前,娃哈哈集團股東包括持股46%的杭州市上城區國資、持股29.4%宗馥莉及持股24.6%的職工持股會。部分員工已就持股權屬問題對宗馥莉提起訴訟。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實控的宏勝飲料集團於2025年5月申請註冊。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稱,宗馥莉為其定下的年銷售目標達300億元,接近娃哈哈品牌全年實際銷售規模的八成。 同時,公司亦在「清理」家族子公司。上海娃哈哈飲用水公司因商標授權到期於7月被迫停產。該公司成立超過20年,由宗慶後堂弟宗偉持股30%,其餘股份由浙江娃哈哈實業及社會股東持有。宗偉表示,公司多年盈利,但未獲新授權合同,最終被市場監管部門查封。 娃哈哈集團方面則強調,授權合同已到期,且未簽訂續約。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