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零售經營商北京友寶最近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受到新冠疫情洗禮,公司過去兩年合共虧損近14億元

重點:

  • 受疫情影響,友寶於過去兩年都錄得虧損,但去年虧損已大幅收窄,相信與公司減低直營、增加合夥人模式有關
  • 該公司2019年獲阿里巴巴關連機構螞蟻集團領頭投資,融資約16億元,由於當時公司並無太大融資需要,被視為與阿里巴巴結盟的一步

羅小芹

成也新冠,敗也新冠。一場突如其來的世紀疫症,即使獲星級股東加持的北京友寶線上科技股份有限公,打著“無人零售”的無接觸概念,以為能逃過疫情一劫,卻難逃全國大範圍的封禁,與其他具創意的零售企業一樣受到重創。

友寶的上市之路並不平坦,早於2016年2月,公司曾在新三板掛牌,翌年曾傳出公司牽線新華都(002264.SZ)借殼A股上市,但因價錢不合而未能成事。2019年8月,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的關連公司螞蟻集團作為領投者加碼投資友寶,融資約16億元。

對於全力衝刺上市的友寶,新冠疫情自然是“黑天鵝事件”,但始料不及的是螞蟻集團於2020年11月被叫停滬港同步上市計畫,令阿里系內公司擔心難以獲批A股上市,成為友寶放棄A股、轉而計畫到香港上市的原因。

結盟阿里巴巴

友寶的零售業務一直提供穩定現金流,公司2019年度來自經營活動的正數現金流達到6.13億元,並錄得約4,000萬元淨利潤,因此2019年的融資,更像是友寶與阿里巴巴結盟,多於滿足真正資金需要。

然而,受防疫封禁措施影響,友寶多個自動售貨機及迷你KTV所在的公共場所被要求關停,令公司扭轉2019年的大好形勢,過去兩年分別虧損11.8億元及1.9億元。

根據初步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友寶的營收分別約27億元、19億元和26.8億元,當中主要來自智慧零售業務收益,毛利率保持四成多水準,為公司最重要的盈利來源。

為緩解疫情對業務的衝擊,友寶減低智慧零售業務的直營模式比重,逐步由2019年的83.7%減至去年的22.8%,並增加合夥人模式比重以減低業務風險,在有效控制成本帶領下,去年虧損總算大幅減少。

截至去年底,友寶在全國31個省、288市擁有超過10.27萬部自動售貨機,當中八成位於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截至去年底,已有3.2億名可區別交易使用者在友寶平台購物,完成逾46億宗交易。據調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友寶是中國最大的自動售貨機營運商,按商品成交金額計算,市場份額約7.4%。

上市籌資併購

無人零售行業去年經歷了疫情和宏觀經濟下行的雙重夾擊,其寡頭壟斷的市場份額逐步被蠶食,主要原因是中國自助售貨機的廠家迎來新一輪洗牌。在防疫封控的常態化下,“無接觸”概念深入民心,激發各類櫃體需求的快速增長,各自動設備廠家為奪取市佔率,開始深耕細分市場,智慧取餐櫃、智慧貨櫃、自動售賣機等各類無人零售設備的供應大增,而且價格有下行趨勢。不過,只要友寶能保持一定比例的市佔率,隨著營運成本下跌,規模效益會較對手更快顯現。

從樂觀角度看,疫情總會過去,“無接觸”生活習慣卻能帶動無人零售市場的發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中國自動售貨機零售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271億元,增長至2026年的79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4%,反映該業務前景仍然樂觀。

友寶聲稱要通過不斷研發以改善核心技術來保持競爭力,但過去三年的研發開支,僅佔營收的1.4%至2.2%,遠低於同業新北洋(002376.SZ)的12%。因此,公司希望保持核心技術競爭力,卻不願意加大研發力度,折衷方法便是收購合併,友寶在疫情前曾大手併購多家軟體發展商及智慧售貨機營運商,2019年因投資活動流出的現金更達7.17億元。而據招股書披露,公司也打算用籌資款項對無人零售行業中具潛力的公司,繼續進行戰略投資和收購。

友寶是無人零售行業的佼佼者,較能與它對目標A股有新北洋澳柯瑪(600336.SH)也參與自動零售製造,但比重較低;至於港股上市的泡泡瑪特(9992.HK)則集中小眾潮流玩具市場。若比較三家公司的市銷率,新北洋約1.79倍、澳柯瑪約0.66倍,泡泡瑪特約8.45倍,取其平均3.63倍計算,友寶的市值估計可達約100億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個月的第一季度,整體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轉跌勢至雙位數增長,分別按年升13%及14%。整體同店銷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場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銷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銷售升1%,澳門跌1%,海外市場升20%。至於內地市場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銷售,分別升14%、31%、19%。 公司稱,雖然季內國際平均金價升約四成,按重量計價的黃金產品同店銷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價首飾產品的同店銷售本季進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團全球有3162間店舖,上季淨減少125間,主要是內地品牌店減少。公司對內地中長線業務前景審慎樂觀,計劃今年度在海外淨增加約20間店舖。 六福集團周五股價高開0.7%,至中午休市報22港元,升3.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新遊戲上線 創夢天地扭虧為盈

網游企業創夢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於新產品上線推動,預計2025年上半年業績將同比扭虧為盈。 公司預計今年前六個月將實現淨利潤2,000萬元至5,000萬元,較2024年同期1.09億元的虧損顯著改善。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達3,000萬元至6,000萬元,上年同期則為3,400萬元。 公告明確指出:「淨利潤扭虧為盈主要得益於集團自研產品和新產品的上線,帶來集團利潤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營收同比下滑21%至15.1億元,淨虧損則從2023年的4.53億元同比擴大至5.29億元。 創夢天地股價周五開盤上漲9.6%至0.91港元,隨後持續上漲,早盤上漲20%。週四收盤時,該股年內已下跌6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微創機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機器人企業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發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較去年同期的9,924萬元人民幣,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產品「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於期內銷售強勁增長,上半年新簽訂單18台。另外「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在核心區域的快速覆蓋與滲透,銷售穩步增長。「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後,需求亦漸上升。 由於收入快速增長,加上集團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經營效率,期內經調整淨虧損按年收窄40%至1.25億元人民幣。 公司周五開市升1.3%報18.6港元,年初至今股價已升8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Motion share placement

跨足機器人領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機器人、飛行汽車等領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節奏集資 重點: 這是公司12個月內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計集資額約5.3億港元 今年公司積極跨足機器人領域    李世達 如果說一次配股是為了補充彈藥、推進戰略,那麼在一年內完成三次配股,或許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車技術企業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內的第三度配股集資。如此密集的融資行動,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慮? 知行科技最新一輪配股於7月13日正式公告,擬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價為每股15.22港元,配售價較7月11日收市價16.72元折讓8.97%。集資淨額約為2.31億港元。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四大方向:高階智駕與駕艙一體解決方案研發、研發與生產設施升級、機器人業務併購與研發、以及一般營運資金等。 就在今年2月與去年12月,公司分別完成2.28億港元與7,328萬港元的配股籌資,截至今年6月底,兩次配售尚未動用的淨額分別為8,948萬港元及1,108萬港元。從節奏與規模來看,知行的資金計劃明顯已進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資本壓力 急切的資金需求,源於其快速擴張的發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艾摩星機器人」,並於5月收購蘇州小工匠機器人過半股權,後者擁有逾60項知識產權,專精於一體化關節模組,應用於人形機器人與機械臂。結合大模型算法與自研模組製造,知行希望以此打開具身智能的應用新局面。 而在飛行汽車領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與一家中國頭部飛行汽車企業合作,提供一體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類新業務看似與本業相隔遙遠,實則在感知、決策與控制模組上具有技術遷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於今年3月公告擬收購一間位於德國、專精高安全電子控制系統的供應商,意在補強其域控制器產品的國際化技術深度。 儘管研發與擴張投入增加,但技術成果已開始轉化為訂單。今年5月,知行科技獲得一頭部新能源車企、兩家傳統主機廠與一海外車廠的新定點,涵蓋高階NOA(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域控平台與視覺感知模組。 同時知行也在強化核心優勢,在高階自動駕駛域控與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構已部署於瑞薩V4H等中算力平台,並與地平線征程3、征程6等國產晶片合作,降低對英偉達的依賴。2024年,公司累計交付22.7萬套智駕方案,年增75%;獲得35個新增定點,累計定點達65個,合作車企涵蓋吉利、極氪、奇瑞、東風等。 去年虧損擴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來第四個虧損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億元,同比僅增2.6%;毛利率卻由9.94%降至7.28%,全年淨虧損按年大增 47.8%至2.88億元。2024年研發開支為2.81億元,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計研發支出,公司營運基本持平,顯示成本結構壓力依然沈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56億元,去年錄得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為1.03億元。若考慮到2025年計劃中的研發投入、跨國收購與新業務布局,現金續航力面臨挑戰。這也說明為何公司密集推動配股,以保持戰略執行所需的資金靈活度。 市場反應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後,知行科技股價兩個交易日下跌約3.2%,報16.24港元,仍較今年4月的低點高約48%。反映短期資金的壓力對股價形成牽制,但市場仍對其中長期技術落地與成長潛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銷率(P/S)約為2.73倍,高於德賽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於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屬偏低。 知行科技正試圖以技術主導的方式擴張其在AI+汽車、機器人與飛行交通領域的生態邊界,證明自己是一家具技術實力與應用廣度的企業。但對投資者而言,在業績未實現拐點之前,仍應審慎評估其現金流穩健性與新業務轉化效率。若能在機器人與飛行汽車等高潛市場成功複製自動駕駛量產模式,則當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則,頻繁配股帶來的股東稀釋風險與盈利不確定性,將繼續主導股價的走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