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062.SHG
邁威生物擬赴港第二上市

與許多首次登上港交所舞台的18A公司不同的是,邁威生物已經有3款獲批商業化的產品,但藥品銷售的回報還無法覆蓋邁威生物的日常運營

重點:

  • 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縮減至15.98億元,恐怕只能維持約兩年的運營
  • 多間生物醫藥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預計明年港股將再次迎來醫藥企業上市熱潮

  

莫莉

在生物醫藥行業融資寒冬來臨前的2022年初,邁威生物(688062.SH)成功登陸科創板並籌集到33億元的大筆資金,實屬創新藥企中的幸運兒。儘管在A股上市還不滿三年,但面對巨額研發投入和持續虧損的壓力,邁威生物開始籌劃在港股二次上市。

邁威生物在12月15日晚間的公告中表示,二次上市的目的是 「滿足公司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提升公司國際化水平」。目前,公司股東大會尚未批准相關上市決議,融資細節和時間表沒有對外披露。

與許多首次登上港交所舞台的18A公司不同的是,邁威生物已經有3款獲批商業化的產品,包括與君實生物合作開發的阿達木單抗,已於2022年上市。邁威生物負責生產及銷售該產品,享有50%的產品利潤。

另外,邁威生物在2023年及2024年分別有兩款地舒單抗生物類似藥「邁利舒」和「邁衛健」獲批上市。其中,「邁利舒」是全球第二款獲批上市的普羅力生物類似藥,用於骨折高風險的絕經後婦女的骨質酥鬆症;「邁衛健」是中國首款獲批上市的安加維生物類似藥,可用於治療骨巨細胞瘤。

「邁利舒」和「邁衛健」作為早期獲批的生物類似藥,邁威生物享有一定的先發優勢。2024年前三季度,邁威生物實現營收1.41億元,同比增長41.79%,其中藥品銷售收入為9071.5 萬元,同比大增287.1%。但是,因產品尚處商業化推廣初期,同期的銷售費用達到1.68億元,再加上15條在臨床或上市階段的管線,由此產生的研發費用高達4.81億元,令淨虧損同比擴大3%至6.94億元。

雖然邁威生物手握三款已上市產品,但是相比於高昂的研發開支,商業化帶來的回報還無法覆蓋邁威生物的日常運營,形成正向的現金流。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其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與2023年同期相比減少2.11億元至15.98億元。

此外,邁威生物在12月15日還宣布,擬與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大健康基金共同投資20億元建設邁威生物骨健康創新藥項目,其中大健康基金將掏出「真金白銀」4億元投資該項目,而邁威生物的16億元則以無形資產方式出資。雖然邁威生物在這個合資項目中無需動用現金,但也可能影響現金流收入,若項目未能產生預期收益,企業也將面臨減值風險。

再迎醫藥企業上市潮

邁威生物通過科創板成功進入資本市場的舞台,可當前股價僅有約22元,較34.8元的招股價下跌近四成,過去三年也沒有進行配股、增發新股等融資活動。以當前的淨虧損速度,現有資金恐怕只能維持約兩年的運營,因此,赴港二次上市成為邁威生物「續命」的重要一環。

10月18日,香港證監會與香港聯交所曾發佈聯合聲明,優化新上市申請的審批流程時間表,以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區內領先的國際新股集資市場的吸引力。其中特別提到,預計市值不少於100億港元的A股上市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時,將設有快速審批通道,這項新規對於有融資需求的A股公司頗有吸引力。

隨著港股IPO的回暖,百利天恆( 688506.SH )、康樂衛士(833575.BJ)、恒瑞醫藥(600276.SH)等多家A股醫藥企業紛紛公布赴港第二IPO計劃,而目前已實現「A+H」兩地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約20家。今年11月以來,軒竹生物、翰思艾泰、華芢生物、維立志博、銀諾醫藥等生物醫藥公司先後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預計明年港股將再次迎來醫藥企業上市熱潮。

不過,邁威生物當前的市值僅有約83億元,或許難以滿足港股上市時快速審批通道的百萬港元市值要求。邁威生物的市銷率約為44倍,同樣主攻生物類似藥的復宏漢霖(2696.HK)市銷率卻只有2.2倍,而且後者已經穩定盈利,顯示港股市場對於生物醫藥企業的估值明顯低於A股市場。對於邁威生物而言,成功登陸港股不僅能獲得新的融資渠道,還能提升其國際知名度。然而,港股市場相對較低的估值是否會影響到其A股市值,也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結束三年收入萎縮 虎牙重返增長軌道

遊戲直播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二披露,在經歷競爭加劇、監管打壓及合併案遭否等困境後,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收入正增長,結束逾三年的業績收縮周期。 虎牙披露,今年一季度營收總額為15.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億元微增。此前公司上一次實現同比增長,要追溯至2021年第三季度,當季營收從28.1億元增長5.7%至29.8億元。 公司核心直播業務收入仍延續跌勢,最新季度同比下滑約10%至11.4億元。但遊戲相關服務收入大漲52%至3.7億元,彌補了核心業務缺口。根據非公認會計准則,公司最近三個月實現淨利潤2,4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9,250萬元有所下降。 財報發布後,虎牙美股周二漲1.9%。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達2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五年投資10億 美團Keeta進軍巴西

外送服務巨頭美團(3690.HK)近日宣布,將斥資10億美元把其海外外送平台「Keeta」拓展至巴西,此前該平台已在香港及沙特阿拉伯成功推出。美團表示,Keeta將於「未來幾個月內」登陸巴西,並計劃於未來五年內在當地投入總額10億美元。 南華早報報道,有關協議於本周一在北京簽署,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親臨現場,與美團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一同見證。王興表示,巴西是擁有巨大潛力的重要市場,美團將致力於「提升消費者體驗、幫助合作餐廳成長,並為外送員提供更多機會」。 美團於2022年開始部署開拓海外市場,Keeta已分別在香港及沙特阿拉伯推出服務。去年2月,美團進行多項業務整合,由王興親自負責海外業務拓展。 公司稱,Keeta將在巴西建立全國性外送網絡,並為當地餐飲商戶提供多元行銷及數位營運工具,助其拓展業務。 儘管利好消息公布,美團周二股價仍下跌4%,報138.60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uiou provides payment services

乘政策紅利 富友支付衝刺港交所

富友支付尋求上市之際,有望憑借中國提振消費的政策乘勢而上 重點: 中國為降低對海外的依賴,不斷擴大內需,讓計劃在港上市的富友支付得以受惠 這家支付服務提供商過去兩年營收年均增速近20%,且保持盈利狀態 梁武仁 隨著特朗普關稅戰,令中國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更易受外部需求波動衝擊,擴大內需已成中國政府當前的政策重心。從理論上來講,這或為深耕國內零售市場的中國企業創造重大商機。 上海富友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可能成為潛在受益者,這家數字支付平台運營商,正推進赴港上市計劃,其業務定位剛好能承接政策紅利——中國政府正著力激發民眾消費意願。 上周五,富友支付第三次遞交港股上市申請,自詡為綜合數字支付服務先行者,聲稱坐擁 「公認的品牌優勢與領先的市場地位」。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公司援引第三方研究稱,其是國內最早為電商企業提供多通道數字支付軟件及增值服務的機構之一。 儘管出口在壓力下仍保持增長,但外商直接投資這一重要經濟引擎已現萎縮跡象。在傳統出口導向模式易受不斷升溫的全球保護主義衝擊,中國政府自去年起推出一藍子刺激內需政策。 從家電及手機的以舊換新補貼,到《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政策組合拳頻出。在此背景下,花旗分析師本周將中國整體消費板塊評級調升至「增持」,並稱科技是能享受政策紅利的領域之一。 作為與消費直接掛鈎的科技服務商,富友支付在中國當前疲弱的經濟中佔據黃金賽道。 在中國競爭激烈的支付服務行業,富友支付近年財務表現可圈可點。過去兩年,公司營收以近20%的年均增速擴張,2024年達到16億元(2.21億美元)。盈利雖不算太高但穩定,去年淨利潤8,400萬元,淨利潤率約5%。 上市申請文件援引第三方數據顯示,富友支付超八成營收來自收單業務,該業務幫助線上線下商戶完成資金歸集。自成立以來,公司累計處理逾540億筆交易,支付交易總額(TPV)達15.1萬億元,居中國獨立綜合數字支付服務商之首。 業務利潤高企 除核心交易處理業務外,「數字化商業解決方案」正成為該公司收入的新增長來源,涵蓋SaaS、數字營銷、賬戶運營及商戶開票等服務。該業務營收佔比從2023年的5.3%升至去年的7%,且利潤較高。對此,富友支付計劃重點拓展以提升盈利水平。 此外,公司的成本管控成效顯著,運營費用佔營收比重從2022年的22%,壓縮至去年的19%。 儘管富友支付整體敘事亮眼,但隱憂猶存。雖然近年20%的年均增速可觀,但細察可見,去年增速驟降,2023年營收一度勁增近三分之一,但2024年增幅僅約8.5%。 2023年高增長或主要源於防疫政策鬆綁後的報復性消費,隨著疫後短暫反彈結束,2024年溫和增速更能反映新常態——中國經濟在疫後短暫復蘇後重新步入放緩軌道。 中國去年末才加大刺激消費力度,疊加房地產持續低迷與全球貿易摩擦,政策見效尚需時日。今年前兩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微增4%,略快於2024年3.5%的增幅。國家統計局發布3月數據時表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 3月零售增速雖升至6%,但可持續性存疑。榮鼎咨詢去年7月的報告指出,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及財富分配不均,從根本上制約中國消費,若無重大財政政策調整,居民消費未來五到十年實際增速或維持3%至4%的水平。 富友支付所處行業競爭白熱化,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佔據主導地位。富友支付去年支付規模市佔率僅為0.8%,為擴大份額,可能不得不犧牲利潤空間。 同業公司連連數字(2598.HK)自去年港股上市以來股價累跌約35%,目前依然虧損。不過,該股目前4.5倍的市銷率仍具參考價值;按此估值,富友支付2024年營收對應市值約72億元(約合10億美元)。 與連連數字不同,富友支付具備盈利能力,投資者或更青睞其敘事邏輯,視其為布局中國消費升級的新機遇。但在缺乏確鑿證據表明刺激政策見效前,市場或持審慎態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瀾滄古荼大股東押股 虧損停牌兼換核數師

茶商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6911.HK)周二公布,控股股東之一的王娟及廣州天速信息將股份質押,涉及近2,000萬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15.83%。 瀾滄古茶自2023年12月上市以來,不斷出現問題,除上市首次業績發布錄得盈利按年上升11%外,去年中期已出現盈利大倒退,大幅下挫80%至509萬元人民幣(下同)。期間公司又更換核數師,不再任用羅兵咸永道。及後又公布,更改上市集資金額用途,將當中2,600萬元用作償還貸款。 到今年3月底,公司發盈警預計2024年將出現虧損介乎9,650萬元至1.2億元, 2023年有盈利8,008萬元。而且,公司未能如期發布業績,在今年4月1日停牌至今。 自上市以來,公司的股價由每股上市價10.7港元,下跌72%至停牌前的3.05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