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電池關鍵金屬原料鋰的價格飆升,對天齊鋰業的股價提振更大,與此同時,該公司正從兩年前的債務危機中持續反彈

重點:

  • 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已經發佈盈利大幅增長的業績預告,它們均受到核心產品鋰價飆升的提振
  • 雖然兩家公司利潤均大幅增長,但投資者更看好天齊鋰業,因為該公司正在從兩年前的債務危機中反彈

陽歌

水漲船高,但上升的幅度卻高低有別。

這似乎是從中國兩大頂尖鋰生產商近期的趨勢中得出的重要結論。過去一年,它們大幅受惠於新能源車電池的關鍵原料鋰金屬價格飆升。單是今年,鋰價就暴漲了約四倍,為所有製造商都帶來了巨大的提振。

但正如我們在開頭所說,有些生產商從漲潮中獲益更大。我們稍後將更仔細地探討這個話題,現在先看看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9696.HK; 002466.SZ)和江西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772.HK; 002460.SZ)最新的盈利預告,它們是在上週五市場收盤後幾乎同時發佈的。

我們可能不應該對這兩份報告的時機作出過多解讀,雖然它們幾乎同時發佈看起來確實有點湊巧。實際上,多數大型礦產公司都屬國有,在涉及政府政策時,同領域的公司有時會同時發佈此類公告。

但這裏似乎不存在政策影響,它的時機更有可能與股票交易所規定的期限有關,因為兩家公司都在深圳和香港上市,在利潤大幅波動時必須提前通知投資者。

而近期的波動確實不小。就這兩家公司而言,利潤增長是受到電動汽車需求飆升導致鋰價大幅上漲的推動。這在它們的本土市場尤其明顯,中國佔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一半以上。

在百分比變化方面,天齊鋰業的波動幅度最大,根據我們利用該公司最新公告中的9個月數據計算,其第三季利潤比去年同期的6.08億元增長約860%,至50億元到67億元之間。相比之下,贛鋒的公告稱其三季度利潤增長更加「溫和」,增幅為600%,至70億元到80億元之間。

因此,或許這兩家公司的增長並沒有太大區別,都代表著與去年同期相比的大幅提升。但投資者似乎不這麼認為。公告發佈後,天齊鋰業週一在香港和深圳的股價都下跌了2.3%。與此同時,贛鋒的股價則相反,在香港上漲了1.3%,在深圳上漲2.5%。

但如果我們看看更長期的股價趨勢,情況則剛好相反。今年至今,天齊鋰業在深圳股市上漲了8%,而贛鋒鋰業在深圳和香港股市同期分別下降了13%和36%。

這種相互矛盾的信號需要一些背景知識才能理解,鑑於鋰價可能在明年趨於平穩,如果現時的泡沫破裂,將回歸到更合理的水平,這些背景知識也可以揭示出兩只股票未來的走向。

天齊鋰業滿血復活

要瞭解投資者對這兩只股票的不同態度,關鍵在於天齊鋰業最近的經歷。就在2020年,該公司還處於財務災難的邊緣,當時它正在巨額債務和業務虧損中掙扎。2020年末,作為全球擴張的一部分,該公司兩年前為收購一家智利礦商而借入的18.8億美元(135億元)貸款幾乎違約。

就在去年上半年,天齊鋰業仍然沒有盈利,當時它六個月虧損7,800萬元。但隨著鋰價格的大幅上漲,所有的鋰生產商都開始漲價,這不僅幫助拯救了天齊鋰業,而且還使它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102億元的利潤,一舉扭虧為盈。

這些利潤得益於該公司上半年營收大幅增長了六倍,從去年同期的23億元增至142億元。

多晶硅的相關行業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它是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原料。過去一年,隨著綠色電力需求的激增,多晶硅價格飆升,協助大型生產商協鑫科技(3800.HK)的股票成為了超級明星。它之前是一家負債累累的公司,直到2021年初還有債務違約的現象。

通過比較市盈率的估值,顯示出即使天齊鋰業股價今年整體上漲、贛鋒鋰業股價下跌,投資者仍然更青睞後者。天齊鋰業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目前市盈率為7倍,而贛鋒鋰業為9倍。這兩家公司在深圳上市的股票也是如此,天齊鋰業的市盈率為11.5倍,落後於贛鋒鋰業的14倍。

天齊鋰業的業務復甦似乎正超越贛鋒鋰業,前者上半年採礦業務的毛利率為77%,高於同期贛鋒鋰業的60%。在贛鋒鋰業7月披露,正在接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關於潛在內幕交易調查後,投資者也可能對它略有看跌。

總而言之,天齊鋰業從目前鋰價上漲中獲得的提振似乎多於贛鋒鋰業,不過必須承認,天齊鋰業的基數較低。這就意味著,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的話,我們可能會看到天齊的股價繼續上漲,而贛鋒的股價繼續下跌,直到它們的市盈率接近。

當然,所有這些假設都是基於鋰價格持續上漲,或者至少維持在目前的水平。如果泡沫破裂,那麼對這兩家公司的評價將更多地取決於它們管理成本的能力,包括債務負擔。在這方面,贛鋒似乎在兩家公司中實力更勝一籌,今年上半年它的槓桿比率為30%,約為天齊59%的一半。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Keep Inc.預告中期虧損大幅收窄

健身科技公司Keep Inc.(3650.HK)周一公布,預計截至6月底止中期錄得淨虧損約3,600萬元(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63億元大幅收窄約78%。同期經調整淨利潤轉為正數,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經調整虧損1.6億元明顯改善。 公司指出,業績好轉主因包括業務結構調整、收入質量提升及AI技術賦能,令毛利率改善,經營效率與人效穩步提升,經營費用亦得以壓縮。不過,受產品精簡策略影響,短期內收入出現同比下滑。 公司稱,將持續聚焦於APP端AI智能化及自有品牌健身產品發展,優化運動場景與工具,以提升用戶體驗與留存率,並加強新品開發與拓展銷售渠道。 Keep Inc.周一高開4.6%,隨後轉跌,至中午休市報5.45港元,跌3.3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資產減值後 華寶國際上半年盈利翻倍

電子煙產品製造商華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336.HK)周五表示,年前進行多項資產減值後,公司於2025年上半年盈利約倍翻。 公司預計2025年前六個月的利潤介乎1.51億元至1.77元間,同比增幅分別為91.3%至124.3%,較2024年上半年報告的7,900萬元顯著提升。 公司表示:「該增幅主要於2024年同期確認了商譽減值約0.293億元、其他資產減值約人民幣0.202億元,以及聯營公司的投資減值撥備約0.480億元所致,而本報告期間則沒有類似減值撥備。」 在調整後,即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和減值相關損失後,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稅前利潤為2.236億元至2.496億元,同比增長1.1%至12.9%。 華寶國際股票周一開盤上漲,每股港幣3.42元,漲5.2%。該股年內已上漲54%。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ux makes air conditioners

奧克斯衝刺港交所 低價高增長存隱憂

這家空調製造商憑借低價策略,贏得國內消費者青睞,借助代工模式成功攻下海外市場 重點: 奧克斯去年營收增長20%,憑借國內低價策略與海外代工模式,超越競爭對手 低價策略雖助力這家空調企業擴大市場份額,但也引發質量隱憂,且毛利率顯著低於同業   陳竹 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創始人鄭堅江屬牛。三十餘年前創業時,他將公司命名為「奧克斯」,英文 「Ox」的音譯,正是源自中國的生肖傳統。此舉昭示其期盼企業秉承牛的特質:堅韌果敢、篤行致遠。 鄭堅江推動企業上市,試圖向投資者展現與已上市巨頭不同的空調製造商路徑時,多年耕耘終現曙光。上周,奧克斯向港交所遞交更新版上市文件,同時該計劃也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標誌著該公司赴港上市實現雙里程碑。 申港上市是奧克斯曲折上市之路的最新轉折。公司曾於2016年登陸流動性匱乏的北京“新三板”,但一年後摘牌,部分原因是該市場流動性薄弱、融資空間有限。 此後,奧克斯轉戰A股主板,擬於上交所上市。2018年啓動流程後, 2023年6月完成必備的上市輔導階段。然而,奧克斯旋即調整方向,今年1月向港交所遞交首份申請。因半年有效期屆滿,公司近日更新材料重新遞表。 奧克斯聘請頭部投行中金公司擔任獨家保薦人,預示此次募資規模較大,或超1億美元。 低價雙刃劍 奧克斯以激進低價策略聞名,被視作2000年代初中國空調價格戰推手,當時家用空調正值普及浪潮。2001年,公司提出引發行業震蕩的口號:「免檢是爹,平價是娘」,國內媒體對此均有記載。 次年,奧克斯發布白皮書,拆解某型號產品成本結構,指控競爭對手定價虛高,隨即宣佈全線40餘款產品降價逾30%。 這套組合拳既凌厲又高效。當市場主流空調售價約3,500元(近500美元)時,奧克斯產品常低於3,000元。對手猝不及防之際,消費者的積極反響令奧克斯聲名鵲起。 持續低價攻勢,雖未撼動美的(0300.HK; 000333.SZ)、格力(000651.SZ)和海爾(6690.HK)三巨頭的主導地位,但奠定奧克斯高性價比市場認知。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空調線上均價2,775元,線下實體店均價4,306元。奧克斯線上均價僅2,207元,為前五大廠商最低,線下均價也僅2,982元。 當前,經濟處於下行周期,消費者價格敏感度提升,低價策略正為奧克斯創造有利條件。 不過,奧克斯去年營收298億元(41.5億美元),仍不及海爾4,016億元的十分之一。其去年20%的收入同比增速超越海爾8%、美9.4%的逾倍,格力同期則下滑7%。今年一季度,增速小幅提升,營收從73.6億元增至93.5億元,增幅達27%。 過去三年,奧克斯的盈利持續穩健增長,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從7.52億元升至9.25億元,同比增長23%。 低價策略在奪取市場份額同時,也要付出代價。對價格的過度聚焦令品控承壓。2019年,格力曾公開指控,奧克斯多款產品能效與制冷消耗功率未達標準,引發重大糾紛。 更關鍵的是,低價導致毛利率折讓。奧克斯空調毛利率19.2%,顯著低於海爾的23.87%。儘管美的、格力未單列空調毛利,但前者包含空調的智慧家居業務,毛利率達29.97%,後者以空調為主的製造業板塊,毛利率更達32.55%。 為對衝國內增速放緩,奧克斯近年加速拓展海外業務,助力增長。去年,其出口大增41%,海外營收佔比達57.1%,公司將海外銷售定位為未來核心增長引擎。 不過,其海外業務多屬代工生產,產品貼牌銷售。該模式以利潤微薄著稱,進一步解釋了為何奧克斯整體盈利,遜於海內外自主品牌運營更成功的行業對手。 歸根結底,在空調這類成熟行業,高增長與高盈利需並重。奧克斯欲實現長遠發展,須著力打造自主品牌、依託品質而非價格競爭。公司2023年推出高端品牌ShinFlow等舉措值得肯定,即便此舉意味著將與業內巨頭正面交鋒。 此外,公司可發力毛利率更高的中央空調領域,後者廣泛應用於商業建築,家居滲透率仍較低。去年,奧克斯超87%的營收源自家用空調,且多為壁掛機型。中央空調去年毛利率達30.4%,顯著高於家用機型的19.25%,加碼前者將有效提升整體盈利水平。 海外業務需逐步從純代工向自主品牌建設轉型。唯有實現增長、盈利與品質的平衡,奧克斯方能贏得投資者認可,證明其生產的空調不僅「價優」,而且「質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核數師對恒達持續經營產生重大疑問

房地產開發商恒達集團(3616.HK)周一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截至12月底止,收入2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22%,並錄得虧損2.7億元,2023年同期則有盈利4,094萬元。 期內集團的現金及受限制銀行存款約4.1億元,短期銀行借款為3.7億元,長期銀行借款為3.88億元。公司的槓桿比率為66.8%,較2023年底止的51.1%增加約15.7個百分點。 公司的核數師指出,恒達向第三方及一名關聯方提供的財務擔保,可能產生現金流出達68.4億元,鍳於集團現金流較低,而產生足夠現金流能力又不明朗,可能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問。 恒達自去年4月2日開始在聯交所暫停買賣,停牌前報0.26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