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農產品生產商擁有比同業較高的毛利率,但業務前景潛藏隱憂

重點:

  • 富景中國第四次更新招股文件,向港交所申請上市,但旗下收入貢獻最大的種植基地一度停運,連累今年前8個月的收入及盈利大降
  • 公司的獨特種植模式讓它享有較高毛利率,但正呈現逐年下降態勢

羅小芹

「種糧不如種菜,種菜不如種果樹」,意思是種果樹一般利錢最大,而種菜賺錢也不錯。

作為山東省最大的盆栽蔬菜農產品生產商,富景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亮點是高於同業的毛利率,當中與其業務模式有關。由於種植盆栽蔬菜的營養價值和技術要求高,售價比陸地栽種的蔬菜昂貴四到五倍,產品往往能面向酒店及高級餐廳,讓該公司能賺取較高利潤。

另外,由於種植方式差異,盆栽種植的蔬菜,每年最多可以種植10至14次,而採用傳統露地種植方式的蔬菜,每年只可完成兩次至六次種植,因此也造就富景中國享有較高業務效益。

經歷三次向港交所呈交招股申請並失效後,富景中國最近第四次向港交所遞交更新版招股文件,它補充了今年前8個月的財務數據,並且在12月2日把加入民銀證券,與均富融資並列為聯席保薦人,說明公司渴望盡快上市融資,這可能與管理層意識到經營風險上升有關。

據招股文件顯示,該公司過去三年的毛利率都超過四成,分別是50.4%、45.8%和44.5%,今年首8個月略降至43.4%,淨利潤率也大跌至19.8%,遠低於之前三年的30.5%至36%。

相比之下,三家農業種植公司蘇墾農發(601952.SH)、眾興菌業(002772.SZ)和亞盛集團(600108.SH)的毛利率,大多只有兩成左右;如果比較剛上市的洪九果品(6689.HK)及計劃上市的百果園,前者今年首5個月的毛利率只是19.6%,後者上半年更低至11.5%。

最大種植基地停運

然而,雖然富景中國的毛利率表現突出,但銷售成本的增幅更大,以去年為例,該公司的原材料與勞工成本分別按年大漲28%和31.4%,令整體銷售成本增加30.6%,高於期內收入的27.5%增幅,削弱其毛利表現,形成毛利率的下降趨勢。

在2019年至2021年三個財年,富景中國的收入分別為1.18億元、1.21億元及1.55億元,淨利潤則從3,902萬元增至4,730萬元,表面看來穩步上升。但踏入2022年,公司的收入突然大降27.7%至7,250萬元,凈利潤更腰斬一半至1,438萬元。公司解釋,受新冠疫情影響,山東、大連一系列封控措施,加上旗下主要種植基地──萊西基地曾暫停運作超過一個月,整體銷售遭遇數個月影響,直到8月才回復到正常水平。

富景中國有三個種植盆栽蔬菜農產品的種植基地,總佔地面積逾43萬平方米,當中以萊西基地的種植規模及收入貢獻最大,佔整體銷售達九成,因此萊西基地停運,對公司業務影響巨大,並連累期內業績表現。

該公司的產品以核心品牌「富景農業」銷售,產品包括31種盆栽蔬菜農產品如小白菜、生菜、茼蒿、油菜及油麥菜等。按行業慣例,公司主要透過在中國的分銷商網絡向外銷售,由分銷商將公司產品轉售予山東省、西安市及大連市等超過1 ,000名客戶,當中大部分為酒店及高級餐廳。

從往績觀察,富景中國業務潛藏不少隱憂。首先,如上所述,毛利率及淨利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反映盆栽蔬菜農產品市場競爭漸趨激烈。反觀過去三年疫情持續反覆,防疫封禁措施影響經濟和消費意欲,不少食肆需暫時停業,削弱高端蔬菜的市場需求。

易被核心客戶拖數

另外,由於嚴重依賴核心用戶,造成富景中國議價能力差,令公司更易被下游分銷商拖數,所以在市場需求疲弱的情況下,公司的貿易應收帳持續增加。

在過去三年半,該公司來自五大客戶的總收益佔比分別達到56.1%至70.1%,而來自最大單一客戶的收入佔比約為16%。由此可見,客戶太過集中,貿易應收款變為壞帳的風險自然相對較高。

招股書顯示,富景中國今年首9個月的貿易應收款高達4,430萬元,呈持續上升態勢,因此公司於招股書作出風險警示,披露已開始作出計提減值撥備,倘有關貿易應收款項的任何重大部分成為壞賬,經營及財務狀況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要估計富景中國的上市市值,可以參考蘇墾農發、眾興菌業和亞盛集團三家同業的市盈率,它們分別為23倍、15倍和94倍,取其平均44倍,以富景中國今年首8個月淨利潤引伸到全年、預計約2,157萬元計算,估計其市值僅約9.5億元。看來該公司需扭轉收入及毛利率下降的困局,消除投資者對其前景的疑慮,才有望取得較高估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結束三年收入萎縮 虎牙重返增長軌道

遊戲直播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二披露,在經歷競爭加劇、監管打壓及合併案遭否等困境後,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收入正增長,結束逾三年的業績收縮周期。 虎牙披露,今年一季度營收總額為15.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億元微增。此前公司上一次實現同比增長,要追溯至2021年第三季度,當季營收從28.1億元增長5.7%至29.8億元。 公司核心直播業務收入仍延續跌勢,最新季度同比下滑約10%至11.4億元。但遊戲相關服務收入大漲52%至3.7億元,彌補了核心業務缺口。根據非公認會計准則,公司最近三個月實現淨利潤2,4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9,250萬元有所下降。 財報發布後,虎牙美股周二漲1.9%。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達2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五年投資10億 美團Keeta進軍巴西

外送服務巨頭美團(3690.HK)近日宣布,將斥資10億美元把其海外外送平台「Keeta」拓展至巴西,此前該平台已在香港及沙特阿拉伯成功推出。美團表示,Keeta將於「未來幾個月內」登陸巴西,並計劃於未來五年內在當地投入總額10億美元。 南華早報報道,有關協議於本周一在北京簽署,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親臨現場,與美團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一同見證。王興表示,巴西是擁有巨大潛力的重要市場,美團將致力於「提升消費者體驗、幫助合作餐廳成長,並為外送員提供更多機會」。 美團於2022年開始部署開拓海外市場,Keeta已分別在香港及沙特阿拉伯推出服務。去年2月,美團進行多項業務整合,由王興親自負責海外業務拓展。 公司稱,Keeta將在巴西建立全國性外送網絡,並為當地餐飲商戶提供多元行銷及數位營運工具,助其拓展業務。 儘管利好消息公布,美團周二股價仍下跌4%,報138.60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瀾滄古荼大股東押股 虧損停牌兼換核數師

茶商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6911.HK)周二公布,控股股東之一的王娟及廣州天速信息將股份質押,涉及近2,000萬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15.83%。 瀾滄古茶自2023年12月上市以來,不斷出現問題,除上市首次業績發布錄得盈利按年上升11%外,去年中期已出現盈利大倒退,大幅下挫80%至509萬元人民幣(下同)。期間公司又更換核數師,不再任用羅兵咸永道。及後又公布,更改上市集資金額用途,將當中2,600萬元用作償還貸款。 到今年3月底,公司發盈警預計2024年將出現虧損介乎9,650萬元至1.2億元, 2023年有盈利8,008萬元。而且,公司未能如期發布業績,在今年4月1日停牌至今。 自上市以來,公司的股價由每股上市價10.7港元,下跌72%至停牌前的3.05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ijin Mining spinning off its overseas gold mining arm and taking it public,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surging gold price

分拆海外金礦業務上市 紫金礦業搶食高金價紅利

紫金礦業選在金價創新高之際,啟動海外黃金資產分拆,為長線擴張預留更大的想像空間 重點: 境外黃金產量約佔公司整體黃金產量近七成 去年黃金業務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約49.64%   李世達 在資本市場上,黃金不只是貴金屬,更是一種信仰。當地緣政治不穩、利率趨降、通脹高企,全球資金往往如候鳥般湧向避風港——黃金。2025年4月,國際金價一度飆升至每盎司3,500美元歷史新高,年內漲幅逾30%,成為市場最搶手的資產。 而就在這波金價熱潮,中國最大金屬礦商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899.HK; 601899.SH)近日宣布,將位於南美、中亞、非洲與大洋洲的多個大型金礦整合至香港註冊的子公司「紫金黃金國際」,並擬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可謂「趁熱打鐵」,精準踩在金價上升周期的浪頭之上。 公司稱,此舉旨在加快國際化步伐、強化資本運作效率、擴大海外融資與併購能力。分拆完成後,紫金黃金國際仍為紫金礦業合併報表範圍內的控股子公司,確保公司對境外黃金資產的控制權不變。 業績隨金價起飛 黃金作為紫金礦業的重要業務板塊,其收入與利潤貢獻不可小覷。根據紫金礦業2024年報,黃金業務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約49.64%,為集團最大收入來源。 毛利方面,黃金貢獻亦高達30.07%,遠高於其他金屬品類。全年礦山產金量達72.94噸,年增7.7%,其中約65.5%來自海外礦場,如哥倫比亞Buriticá金礦、澳洲諾頓金田,以及蘇里南的羅斯貝爾金礦。 此外,公司產金能力及資源量也位居領先,去年礦山產金產量72.94噸,同比上升7.70%。近五年礦山產金產量年複合增長達12%。今年第一季度礦山產金產量為19.07噸,同比增長13%。公司也上調全年黃金產量目標為85噸,較去年提升16%。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2024年中國實現礦山產金298.4噸,公司礦山產金相當於中國總量的24%。截至2024年底,公司黃金資源量達3483.7噸,在全球排名第六 紫金礦業整體2024年業績亦受惠於金價飆升。全年營業收入達3,036.4億元,年增3.5%;淨利潤320.5億元,年增高達51.76%,遠超國際金價全年升幅27%,創下歷史新高。礦產品毛利率升至57.97%,較上年上升8.88個百分點,反映出金價上行對盈利能力的顯著推動。 2025年一季度,營收達789.28億元,按年增5.5%;淨利潤101.67億元,同比增長62.39%,首次單季突破百億元。同期國際金價再升約20%,4月下旬一度觸及3,500美元歷史高點。 境外金礦吸引力大 從戰略角度來看,紫金此番分拆不僅是資產重估,更是資本運作上的前瞻部署。獨立上市的紫金黃金國際,將成為公司在海外進行黃金資源併購與資本操作的主要平台,藉此可降低母公司財務負擔與地緣風險,強化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此外,在香港上市亦有利於對標國際黃金巨頭如Newmont(NEM.US)、Barrick Gold(GOLD.US),爭取更高估值與全球資本關注。 而獨立上市後的紫金黃金國際,資產底氣並不薄弱,其黃金產量接近紫金礦業總黃金產量約七成,潛在估值規模不容小覷。其中,南美洲是黃金產量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公司位於該區的四個金礦去年產量達21.6噸,佔整體約三成。若能獨立上市,料將迅速進入黃金類股投資者視野,成為黃金ETF與主題基金追蹤的熱門標的。 從股價反應亦可見市場的期待。紫金礦業在宣布分拆當日,A股與H股分別上漲1.7%與1.3%,反映資本市場對此舉正面看待。市場普遍認為,紫金此舉可釋放其海外黃金資產價值,提升整體估值,並吸引更多對黃金資產有配置需求的長線資金。 總體來看,紫金礦業選擇在金價高漲時分拆黃金資產,不僅是順勢而為的資本運作,也是對未來全球資源競爭與地緣政治變局的主動應對。對投資人而言,紫金黃金國際的上市開啟了針對中國海外黃金資源的獨立投資通道,有助於釋放黃金資產價值、提升估值彈性,並增強國際資本接觸。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美元走弱預期下,黃金資產的吸引力與日俱增。而具備規模化資產、成熟產線的紫金黃金國際,將比新興金礦公司更具抗壓與盈利能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