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5.HK
The drama production company has lost 90% of its market value since an IPO three years ago, and just posted its first annual loss.

這家電視劇製作及發行商上市三年間,股價已蒸發超過九成,更首度錄得虧損

重點:

  • 稻草熊娛樂去年轉盈為虧,全年虧損1.09億元,收入下跌14.3%
  • 公司看好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希望有助降低成本

 

裴梓龍

去年,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後復常,娛樂事業再度百花齊放,旗下不少電視劇在中國引起熱潮的稻草熊娛樂集團(2125.HK)卻在一片看好聲中,錄得成立以來首次虧損,到底原因為何?

據稻草熊娛樂3月底公布的2023年業績,公司去年錄得1.09億元淨虧損,表現遠差於2022年「疫情時代」的5,093萬元淨利潤;即使撇除以權益結算的股份獎勵開支,仍錄得約8,810萬元經調整虧損,而2022年則錄得7,360萬元經調整盈利,意味同樣是轉盈為虧。期內,該公司總收入按年下跌14.3%至8.41億元,毛利更大挫71.2%至6,330萬元。

對於收入下降,公司解釋是因為各播出平台的採購預算緊縮,以及直接面對消費者(D2C)內容市場流量下滑,導致集團已播映劇集的收入減少。再細分來看,稻草熊娛樂的收入主要來自劇集播映權許可和定制劇集承製,由於去年公司有《今日宜加油》、《心想事成》、《白日夢我》、《白色城堡》及《我的助理不簡單》等火爆劇集多輪播放,劇集播映權許可的收入由2022年的4.81億元,增至去年的7.49億元,上升了55.7%。

數據看上去相當不錯,但劇集播映權許可的毛利跌幅卻高達64.5%,只有4,775萬元,導致該業務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28%,大跌至去年的6.4%,對公司的業績影響相當明顯。

獨立股評人鄒家華分析說,這除了因為去年各大影視平台的競爭激烈,令採購預算減少外,更重要的是公司在後疫情時代過於雄心壯志,「去年每個播放平台都減少預算,不少想拍的項目都胎死腹中,最終變成存貨確認減值損失,並計入銷售成本,直接影響了公司毛利率。」

事實上,稻草熊娛樂的存貨水平高達13.1億元,比2022年的11.1億元增加17.9%,主要因為在製品增加,部分雖預計今年會上映,但在競爭激烈的影視市場,這些存貨能否帶動市場熱烈反應,仍是未知之數。

至於定制劇集承製業務去年同樣受到重挫,該業務收入由2022年的4.96億元,大跌83.1%至去年的8,360萬元,主要因為去年只交付兩部定製劇集,比2022年的三部減少一部,而兩部劇集的投資規模都明顯減少,也成為公司虧損的一大原因。

2014年成立的稻草熊娛樂,由台灣著名影視歌手兼演員吳奇隆妻子劉詩施持股10.51%。這家被市場認為該公司與吳奇隆有莫大關係的公司,2021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價5.88港元,但最近目前已跌至0.4港元水平,上市三年蒸發逾九成,長線持有的投資者恐怕損失不菲。

事實上,公司在2017年至2021年一直保持增長,2021年更是高峰時期。2017年,其收入只有5.43億元,到了2021年已增長至17億元,當年更大賺1.69億元,比2020年上升超過8倍;然而到了2022年,其業績開始急轉直下,收入只有9.81億元,盈利跌至5,093萬元,整體毛利率也由2021年的30.3%跌至2022年的22.4%,去年更大幅下挫至7.5%,可見公司的賺錢能力持續減弱,或許是投資者拋售其股票的主要原因。

壓縮製作成本

不可否認的是,稻草熊娛樂仍有不少存量知識產權(IP)作品,但問題在於如何提升毛利率,在各大平台縮減預算的大環境下,要提升毛利率,就要從成本入手,盡可能壓縮製作成本。那麼,近年火爆全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或許能為稻草熊娛樂帶來出路,尤其是人工智能生成影片科技。

稻草熊娛樂在業績報告中也提到,一直密切關注算法應用及AIGC等技術,例如在去年播映的劇集中,已有部分拍攝場景使用了LED屏幕虛擬技術製作,可以為演員提供更真實的表演場景和氛圍,也能為觀眾帶來更具沉浸感的觀看體驗。

稻草熊娛樂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翟芳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的圓桌會上也表明,公司下一步將在劇集的生產、研發環節應用更多AIGC產品和技術,包括輔助劇本創作、生產高質量虛擬場景、製作特效、配樂、字幕及宣傳材料等,構建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及成本控制體系。

對於這個策略,鄒家華也表示認同,「似A股的光線傳媒(300251.SH)為例,其製作的兩部動畫電影也採用了很多AI技術。當公司有了IP,再做好IP營運管理及多元產品開發,便能實行商業最大化,因此其股價表現相當不錯,今年已累漲約三成,可見市場對AI輔助影視製作仍然有憧憬。」

一眾影視娛樂股份中,稻草熊娛樂在過去一年的表現無疑較弱,股價累跌近60%,其市銷率只有0.34倍,遠低於同類公司貓眼娛樂(1896.HK)、中國儒意(0136.HK)和檸萌影視(9857.HK)的2.16至5.87倍。稻草熊娛樂利用AIGC創作後,會否協助改善業務表現,投資者將會密切關注。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上市不足兩年 優必選第五次配股

機器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 配售3,015.5萬新股,相當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4%,每股配售價82港元,較周一收市價折讓9.1%。 集資所得淨額約24.1億港元,將用於業務運營及發展、償還集團相關金融機構授信業務下的款項。 優必選自2023年12月上市以來頻頻在市場集資,之前四次配售共集資19億港元,連同是次配售,共集資達43億港元。 優必選周二開市跌3.6%報港元,股價持續向下走,中午收市跌近6%報85.15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旭未來料中期扭虧賺六億 公司擬更名為貪玩

網絡遊戲發行商中旭未來(9890.HK)周一公布,預期今年上半年錄得淨利潤介乎6億元(8,400萬美元)至7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約3.85億元,實現大幅扭虧為盈。 公司表示,業績反轉主要受益於金融資產的公平值收益增加,旗下遊戲產品組合逐步進入成熟期,品牌效應顯著提升,有效降低了獲客成本,加上人工智能技術在素材生成及投放模型優化方面發揮作用,進一步壓縮了營銷費用率,帶動遊戲業務利潤提升。 同時,公司董事會建議將英文名稱由「ZX Inc.」更改為「Tanwan Inc.」,中文名稱由「中旭未來」更名為「貪玩」,以更準確體現核心品牌「貪玩遊戲」於市場的認知度與價值。董事會相信,此舉將進一步鞏固品牌形象,符合公司及股東整體利益。 公司股價周二高開15%,其後升幅收窄,至中午休市報15.26港元,升4.5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圖料上半年盈利增七成

美圖公司(1357.HK)周一稱,受核心影像、視頻和設計產品業務快速增長推動,預計2025年上半年經調整利潤同比漲幅65%至72%。該利潤指標剔除特定非現金及非經營性項目影響。 美圖表示:「該業務具高毛利率,且在整體收入的佔比持續擴大,帶動集團整體毛利和毛利率同比增長。同時,得益於本期間綜合運營費用增幅低於毛利增幅,令經營槓桿效應上升,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美圖股價周二低開,但隨後扭轉頹勢,早盤上漲0.54%至11.24港元,公司今年以來已上漲近三倍。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omDoc does online healthcare

持續虧損現金流緊絀 石榴雲醫能否持續經營?

這家線上醫療服務提供商,即使負債規模遠超資產,仍擬通過納斯達克上市募集至多3,000萬美元資金 重點: 石榴雲醫計劃在紐約募資至多3,000萬美元,公司以專注慢性病患者的線上醫療業務吸引投資者 這家公司去年營收與利潤率雙雙提升,但現金流緊張且持續虧損隱憂猶存 陽歌 互聯網醫療看似在中國是穩贏賭注,可服務數億計未能容易使用優質醫療機構的人群。然而,現實截然不同,因為最需要此類服務的人群,往往對使用互聯網至為薄弱。 平安健康(1833.HK)及京東健康(1688.HK)等行業翹楚雖已實現盈利,卻仍未贏得投資者熱捧。上周遞交的最新版招股書顯示,依然虧損的PomDoctor Ltd.(石榴雲醫)擬登陸納斯達克,有望成為中國最新上市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提供商。 該公司提以供糖尿病、高血壓等需定期診療的慢性病服務來打動投資者。這一定位頗具戰略眼光,原因是該類疾病往往需要高頻復診,可便捷轉為線上模式,以優化醫患體驗。 不過,石榴雲醫仍承受較大虧損,且缺乏如平安健康背靠金融巨頭平安集團,以及電商巨頭京東旗下的京東健康,這樣的強力財務支持者。正因如此,審計機構在公司存續能力問題上提出擔憂,招股書標準風險因素章節將此列為重大隱患。 儘管石榴雲醫欲效法平安健康與京東健康,但名不見經傳的醫道國際(ETAOF.US)卻提供了反面教材,後者2023年通過SPAC模式上市後股價暴跌,且自2022年報後至今未披露任何財報。 與2020年才創立且企圖並購擴張的醫道國際不同,石榴雲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其根基更為穩固。2015年,其移動端平台上線,在新興的互聯網醫療領域堪稱先行者。鑒於慢性病需周期性復診開藥,該公司最終錨定這一賽道。 「我們戰略性地聚焦該領域,因為慢性病病程至少持續一年,且難根治、易引發併發症、需持續醫護。」公司稱:「患者對高頻復診及藥物購買存在高度剛性需求,這使能維繫長期穩定醫患關係的平台贏得競爭優勢。」 石榴雲醫計劃以每股4至6美元的價格發行500萬份美國存托股份(ADS),按上限計募資額達3,000萬美元,或成今年中資企業華爾街最大IPO之一。按此定價區間,該公司市值將達4.72億至7.08億美元,在美新上市中資企業中,也屬較高水平。 估值激进 石榴雲醫的商業模式與融資方案看似合理,但其實際財務數據卻呈現不同景象。簡言之,相較規模更大的同業平安健康、京東健康,該公司依然虧損且財務根基不穩,但估值目標頗為激進。 石榴雲醫稱其網絡截至去年末匯聚了21.28萬名醫生,近70萬名患者,位居中國互聯網醫院第六。值得注意的是,多數醫生自帶患者資源,意味平台醫患關係相當穩固。用戶消費也持續提升,去年每位患者年均消費額同比增長7.3%至766元人民幣(107美元),2023年為714元。 但光鮮表象難掩財務脆弱性,公司近兩年現金持續流出,去年淨流出1,610萬元;去年公司總負債5.46億元,遠超4,660萬元總資產;截至去年末,現金儲備僅765萬元(約100萬美元)。 去年,公司營收3.43億元(2023年為3.05億元),同比增12.5%,表現尚可;毛利率也由2023年的12.7%升至13.9%。但財務薄弱,去年虧損3,740萬元,2023年則蝕3,690萬元。上市募資雖可穩定財務狀況,但能否成功上市仍存變數。 石榴雲醫坦言,此類隱患致外部審計機構「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有重大疑慮」,這被列為招股書標準風險因素章節的首要條目。該公司補充稱,已通過今年總計約1,400萬元的系列貸款應對此問題,儘管部分融資利率偏高。 估值問題亦顯激進,公司的目標市值對應的市銷率約10-15倍,顯著高於平安健康及京東健康約2.2倍估值水平,後兩者毛利率更高,且均已實現盈利。 歸根結底,據招股書援引的第三方數據,2027年中國數字醫療市場規模將達1.53萬億元,石榴雲醫的商業模式本具潛力,如果不是財務根基不穩,其發展前景可期。上市雖能大幅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提升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幾率,但過高估值或令投資者退避三捨,有機導致上市計劃功敗垂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