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自稱生物製藥公司的企業,於商業化的早期階段申請到港股上市

重點:

  • 科笛集團的兩款治療脫髮藥物去年上市後僅錄得微薄收入,而且虧損持續擴大
  • 該公司上市前獲大量明星投資機構加持,當中包括藥明康德風險投資部門演變而成的私募投資公司,以及雲鋒基金和紅杉資本

陳嘉儀

這家企業以生物製藥公司自居,但其產品管線中逾半是治療脫髮的外用藥物,實在耐人尋味。

剛於12月8日首次遞表申請到港股上市、成立僅三年的科笛集團,在初步招股文件中自稱是專注於皮膚學的研發型生物製藥公司。該公司致力研發四個主要領域產品,分別為毛髮疾病及護理、皮膚疾病及護理、局部脂肪堆積管理藥物及表皮麻醉,建立了一條由11款產品及候選產品組成的藥品管線,其中兩款從第三方獲得銷售授權的產品已成功上市,同時正在開發5款臨床階段及4款臨床前階段的候選藥物。

值得留意的是,其產品管線中,有6款是用於治療及預防脫髮的外用藥物,其中去年獲授權在中國銷售的外用米諾地爾噴霧劑“CUP-MNDE”及外用純天然植物提取物精華“CUP-SFJH”,均用於預防脫髮和促進頭髮生長。5款臨床階段候選藥物中,正於海南樂城進行商業化試點的外用非那雄胺噴霧劑CU-40102,更是全球首個獲批准用於雄激素性脫髮治療的外用非那雄胺產品;而已開展1期臨床的CU-40101同樣用於治療雄激素性脫髮。另外,該公司尚有兩款用於治療脫髮的候選藥物處於臨床前階段。

皮膚疾病及護理領域的3款候選產品中,只有用於治療暗瘡、粉刺等尋常痤瘡的CU-10201處於註冊性3期臨床試驗階段,同於海南樂城開始商業化試點;而兩款特應性皮炎及銀屑病候選產品,則只是處於臨床前階段。至於局部脂肪堆積管理及表皮麻醉管線中,則各自只有一款候選產品,分別處於1期和2期臨床階段。

非那雄胺和米諾地爾是治療雄激素性脫髮治療的主流藥物,根據招股文件引述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報告,截至2021年,兩種藥物在中國的銷售額分別達4億元及16億元,於全球範圍內的銷售規模則分別達1億美元(6.98億元)及10億美元,說明科笛集團為何重點佈局這兩類藥品。

進軍減肥藥賽道

然而,從財務表現看,該集團於去年6月及9月成功商業化CUP-MNDE及CUP-SFJH後,過去一年半的收入僅270萬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僅佔65.8萬元,銷售反應並不理想。若與同業三生製藥(1530.HK)早於2001年獲批的米諾地爾類產品「蔓迪」比較,該產品單是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已達3.7億元,可謂相形見絀。

科笛集團的收入似有還無,但淨虧損持續擴大,從2020年的1.99億元增至去年的3.19億元,今年上半年再倍升至2.52億元,兩年半累計虧損7.7億元。即使撇除近3億元的優先股公允值虧損額,期內的研發開支仍高達3.55億元,加上逾1.3億元的行政開支,以該公司的收入狀況,看來仍然扭虧無期。

因應現有產品銷情一般,該公司已把重點轉移到另外三款產品──正在進行商業化試點、副作用較少的雄激素性脫髮噴霧CU-40102;用於治療中重度尋常痤瘡的抗生素CU-10201;以及可減少局部脂肪過度堆積的「減肥藥」CU-20401。其中已完成1期臨床試驗的CU-20401被視為核心產品,預期明年第三季啟動2期臨床試驗。

由於中國目前只有奧利司他一款藥物獲批用於肥胖或體重超重,而且容易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去年12月發佈指引,鼓勵和推動體重控制藥物研發,如果CU-20401能在減肥藥這個新賽道跑出,科笛集團的前景或重現曙光。

獲著名機構加持

啟動上市計劃前,科笛集團已獲得不少投資者支持,其中2019年8月獲得A-1輪融資,每股成本1美元,為其籌得1,000萬美元;翌年12月完成A-2輪融資,每股成本2.33美元,集資額1,000萬美元;到2020年11月完成的B輪融資1.8億美元,每股成本增至8.75美元;至於去年10月完成的7,500萬美元C輪融資,每股成本已高達13.2美元。總括3年間的4輪融資,為該公司籌得2.75億美元,以應付未來的龐大開支。

根據最新一輪融資,科笛集團的投後估值約52億元。由於其大股東通和毓承是藥明康德(2359.HK; 603259.SH)風險投資部門演變而成的醫療保健私募投資公司,加上第二、第三輪融資分別引入雲鋒基金、紅杉資本、富達基金(香港)等知名投資機構,並由高盛、中金出任聯席承銷人,其上市陣容可謂相當矚目。

科笛集團持續虧損,一直依靠投資者「輸血」維持經營,以致其今年6月底的非流動負債總額已達24.4億元,當中絕大部分來自向投資者發行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不過,該公司同期流動負債只有3,812萬元,參考其流動資產13.01億元,流動比率高達34.1倍,比個別業務相近的同業三生製藥、開拓藥業(9939.HK)及恆瑞醫藥(600276.SH)的3.44倍至11.47倍都要高,反映其財務狀況相對穩健。

獲頂尖創投撐腰的科笛集團,仍要面對產品銷售表現欠佳的問題,即使財務狀況仍然健康,該公司宜加快研發新產品進度,以擴闊未來收入來源,好讓將來上市時吸引更多投資者支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靈寶黃金桐柏老灣礦區黃金資源增逾7成

黃金礦商靈寶黃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330.HK)周日公布,集團旗下的桐柏老灣金礦區已完成全區勘探工作,黃金的金屬量較之前初步勘探的資源量,高出73%。 靈寶黃金指出,去年底時的估算是101.5萬盎司,約31.57噸,因為新增勘探工程以及估算範圍的差異,今年9月底止的勘採估算量為175.3萬盎司,即約至54.51噸。 桐柏老灣金礦區位於秦嶺造山帶東段的桐柏,採礦許可證範圍內的面積長約7公里,寬約1.2公里,標高-350米。勘查工作歷時3年,施工鑽孔94個,進尺41,000餘米。 周一靈寶黃金開市升2.5%報15.24港元,公司股價較過去一年高位下跌約3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uckin is a coffee chain

傳瑞幸競購Costa 挑戰龍頭星巴克

中國領先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傳出正與一家或多家銀行洽談,擬申請9億美元貸款,用於收購由可口可樂掛牌出售的英國咖啡連鎖品牌Costa 重點: 多家媒體報道指,瑞幸咖啡正考慮對Costa Coffee提出收購要約,並可能與其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方辰韜資本合作出手 一旦完成收購,瑞幸的全球網絡將大幅擴張,門店總數將超過3.3萬家、分布約 50個市場,規模逼近星巴克在全球的40,990家門店 陽歌 常被稱為「中國版星巴克」的瑞幸咖啡(LKNCY.US),在中國本土的門店數量差不多是星巴克在華門店的三倍。如今,這家本土咖啡巨頭似正尋求擺脫這個稱號,藉由一樁可能的大型收購,把戰線從中國延伸至全球,向星巴克(SBUX.US)發起全面挑戰,並一舉將其全球版圖擴展至50多個市場。 若瑞幸真的推進對Costa Coffee的潛在收購要約,這一切都有可能變成現實。Costa目前正由其母公司可口可樂出售。多家媒體報道指,瑞幸及其私募股權股東辰韜資本(Centurium Capital)可能聯手,就潛在收購方案進行評估。Costa目前在全球52個國家擁有約4,000家門店。 這筆收購將大幅擴張瑞幸在海外的布局。現階段,除中國大陸外,瑞幸僅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四個市場設有門店,而且在這些市場的門店數量仍然相當有限。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儘管Costa擁有龐大的全球版圖,其實際門店數量卻只相當於瑞幸的一小部分。截至9月底,瑞幸門店總數達29,214家。若兩者合體,合計門店將超過33,000家,規模將逼近星巴克截至9月底在全球的40,990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是瑞幸本身、還是由前華平投資高管李姓人士創立的中國私募巨頭辰韜資本主導這一潛在要約,抑或兩者共同出手。不過,無論最後由哪一方掛名收購,一旦交易成功,Costa的門店網絡幾乎可以肯定會被整合進瑞幸體系之中。 彭博的一則報道指,瑞幸與辰韜資本仍在考慮是否正式提出要約,而其他有意角逐的潛在競標者,還包括貝恩資本及英國私募基金TDR Capital等。相關報道稱,這樁交易對Costa的估值約為10億英鎊(約13億美元),僅相當於可口可樂2018年,在英國惠特貝爾手中收購Costa所支付39億英鎊的四分之一。 另據《Mergermarket》報道,瑞幸正與多家銀行洽談融資事宜,擬申請9億美元貸款以協助完成。對瑞幸而言,要獲得這筆貸款並不算難事,因為公司目前現金創造能力強勁。截至9月底,瑞幸持有現金、短期投資及定期存款合計85.7億元(約12億美元),較去年底的57.4億元大增近五成。 若把時間倒回五年前,以瑞幸當前高速增長和高盈利的表現,要在資本市場上融出這筆資金本應相當輕鬆。然而,另一個諷刺之處在於,如今瑞幸若要通過股票市場直接融資恐怕並不容易,因為其股份目前僅在場外交易市場(OTC)買賣,使得多數大型機構投資者難以參與。 瑞幸在2019年上市後,最初於納斯達克主板掛牌交易。但在翌年爆出重大會計醜聞,被揭發虛構數以億美元計的銷售額後,其股票在主板除牌,並降級至場外交易市場,同時公司兩名最高管理層也因此被迫下台。 重返納斯達克在望? 瑞幸首席執行官郭謹一本月稍早曾透露,公司正籌備重新在納斯達克上市。不過在相關言論被多家媒體廣泛報道後,他隨即收回這一說法。這樣的態度轉變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若瑞幸成功「回歸」納斯達克,將在華爾街樹立一個重要先例——爆發類似醜聞的公司,即便事後痛改前非,一般也很難獲得第二次機會。 在瑞幸的案例中,還多了一層地緣政治因素。近年來部分美國政治人物屢次呼籲將中概股從美國資本市場剔除,使得中國企業在華爾街面臨愈發不友善的環境。市值約100億美元的瑞幸,很可能已成為史上市值最高的 OTC 股票,理論上可以考慮追隨其他中概股的腳步,赴香港交易所作第二上市。不過,港交所同樣高度重視公司管治問題,為避免樹立不良先例,也未必會輕易接受瑞幸的上市申請。 市場對這宗潛在Costa收購案的反應並不算熱烈。相關消息見報後,瑞幸在美國場外交易的股份於周四下跌2.1%。儘管如此,該股今年以來仍累升46%。以估值來看,瑞幸目前約21倍市盈率,相比之下,被視為估值偏高的星巴克約為54倍,而在全球12個市場擁有53,000家門店的中國茶飲龍頭蜜雪冰城(2097.HK)市盈率約27倍,瑞幸顯得相對偏低。 有關瑞幸可能競購Costa的報道,距其公布最新季度業績不到一周時間。最新財報顯示,公司仍維持高速擴張態勢,季度收入按年大增50%至153億元,當中約七成來自現製飲品。門店數量則按年增加37%,於9月底達到前文提到的29,214家,顯示公司過去一年單店收入亦有所提升。 事實上,瑞幸第三季度自營門店同店銷售增長14.4%,是公司在經歷2024年一整年收縮後、於今年重返同店增長以來的最佳表現。這一強勁增長,部分反映出庫迪咖啡主導、持續逾一年的價格戰近期趨於緩和。庫迪由當年因會計醜聞而被瑞幸開除的兩名前高管創立。 不過,也有一個略令人擔心的信號,瑞幸最新一季的外送費用按年增加兩倍,達到28.9億元,已佔其營運開支總額的五分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外賣平台此前大舉補貼、而近來開始收緊有關。當補貼縮水時,過去受惠於補貼的瑞幸及餐飲商家,便需自行承擔更多配送成本。 與收入強勁增長相比,瑞幸的盈利表現則明顯遜色。期內公司純利反而微跌 2.3%,至12.8億元,淨利潤率亦自一年前的12.9% 下滑逾3個百分點,至 8.4%。即便如此,整體經營狀況仍算健康,或正是這樣的基本面,讓瑞幸有底氣嘗試推動這類大型併購,把與星巴克之間的「咖啡戰」擴展到全球舞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