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以短片為主的社交媒體平台營運商,盈利能力已超越中國兩大科網龍頭騰訊與阿里巴巴

重點︰

  • 社交平台抖音與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去年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達250億美元,超越騰訊及阿里巴巴
  • 但其估值已從高位下跌一半以上,主要因為其處境腹背受敵

 

葉天娜

最近,沉寂已久的香港甲級寫字樓租務市場傳來好消息,營運抖音和TikTok兩大社交平台的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承租了位於中環海濱的國際金融中心1期(IFC)約2,000平方米辦公室面積,月租高達240萬港元(211萬元)。市場估計,該公司很可能是為在港上市做好前期準備。

由企業家張一鳴創辦的字節跳動,憑短片平台抖音風靡全中國,再以國際版TikTok反攻全球,這幾年已經成美國、歐洲、南美以至東南亞年輕人熱衷的社交平台。作為後起之秀,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兩名獲得字節跳動年報的投資者稱,該公司去年的盈利表現,更超越兩大中國科網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騰訊(0700.HK),成為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儘管TikTok仍處於虧損,但字節跳動的整體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已高達250億美元(1,720億元),除了比2021年的140億美元飆升78.5%,更高於騰訊與阿里巴巴同期的239億美元與225億美元。

據悉,去年字節跳動營收達850億美元,按年增長超過30%,當中有700億美元來自中國,另外150億美元屬於國際業務,而國際業務的收入增長高達兩倍以上。雖然其收入增幅比2021年的接近八成明顯放緩,但已比絕大多數中國科企領先。

更受廣告商歡迎

「經過官方對科技企業的整頓,騰訊和阿里巴巴都受到很大壓力,例如騰訊的遊戲業務受到限制,阿里巴巴也需要改革企業架構,反而抖音所受的影響較低,所以母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收入增長都可以領先同業。」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分析說。

另一位獨立股評人鄒家華則認為,分享短片已成為年輕人使用社交媒體的主流文化,令廣告商更願意選擇抖音或TikTok作為推廣平台。此外,抖音的網上帶貨業務近年為字節跳動提供新盈利引擎,因此他估計其增長勢頭仍會持續。

字節跳動業績理想,但估值卻從2021年最高的4,600億美元,大跌逾半至今年3月獲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公司G42投資時的2,200億美元,甚至比去年回購股份時的3,000億美元減少26.7%。從估值計算,字節跳動的市銷率約2.6倍,稍高於阿里巴巴的2.1倍,但仍遠遠落後於騰訊的5.5倍,箇中原因,可能與該公司在國內及海外腹背受敵有關。

對內,公司要面對中國政府一連串對科技企業的監管,包括數據安全和反壟斷等;對外,則要處理來自西方社會的壓力,包括TikTok被指向中國洩露用戶數據,令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家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在政府公務手機上下載TikTok,並計劃對該應用程式增加更多限制。

然而,美國年輕人卻對TikTok的「安全威脅」卻不屑一顧。根據數據分析公司DataReportal的推算,TikTok在美國的用戶已超過1億人,差不多佔當地3.3億人口的三分之一。根據美國調查機構Morning Consult的數據,去年12月有53%美國成年人贊成在全國範圍禁用中國擁有的應用程式,但在18至25歲組別中,只有不足三分一人贊成,反映年輕一代普遍沒有抗拒TikTok等中國應用程式。

否認中國代理人

為此,美國眾議院在3月23日召開一場聽證會「招呼」TikTok,字節跳動派出來自新加坡的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遠赴美國解畫,他聲稱字節跳動並非任何國家的代理人,只是一家私人企業,被指從事「間諜活動」的說法不正確,而TikTok也從來沒有應中國政府要求推廣或刪除任何內容。

聽證會上,議員們針對收集數據的方式、數據安全及對兒童影響等質問周受資,他反駁TikTok的做法與美國企業相同,而美國企業也經常收集數據,更反諷「美國企業的數據私隱及用戶保障往績也不是很好,看看Facebook和劍橋分析公司就知道。」他重申TikTok斥資15億美元保護美國數據的「德克薩斯計劃」(Project Texas),屆時「美國數據將由美國公司儲存在美國土地上,並由美國監管。」

美國國會議員的狙擊,不但沒有嚇怕字節跳動,該公司旗下今年3月在歐美市場推出、以照片分享為主的另一款應用程式Lemon8,最近更在美國大行其道。Lemon8的介面像「國際版小紅書」,功能一如Instagram及Pinterest的混合體,在TikTok網紅全力推薦下,它在3月下旬開始,更被列為蘋果應用商店中最受歡迎的應用軟件之一。

鄒家華認為,年輕一代對個人隱私的警覺性不高,「我認識不少外國人,即使他們知道部分應用程式會搜集用戶數據,但對此已習以為常;甚至即使有外國大學禁用TikTok,他們也會選擇利用虛擬專用網路(VPN)來『翻牆』,可見TikTok文化如何盛行,已成為歐美年輕一代的重要社交工具。」

至於中國本土業務方面,字節跳動也沒有怠慢,例如加入網購及外賣業務,溫傑表示,由於抖音在中國有大量用戶群,相信公司希望更妥善利用其龐大流量,以開拓更多收入來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個月的第一季度,整體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轉跌勢至雙位數增長,分別按年升13%及14%。整體同店銷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場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銷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銷售升1%,澳門跌1%,海外市場升20%。至於內地市場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銷售,分別升14%、31%、19%。 公司稱,雖然季內國際平均金價升約四成,按重量計價的黃金產品同店銷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價首飾產品的同店銷售本季進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團全球有3162間店舖,上季淨減少125間,主要是內地品牌店減少。公司對內地中長線業務前景審慎樂觀,計劃今年度在海外淨增加約20間店舖。 六福集團周五股價高開0.7%,至中午休市報22港元,升3.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新遊戲上線 創夢天地扭虧為盈

網游企業創夢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於新產品上線推動,預計2025年上半年業績將同比扭虧為盈。 公司預計今年前六個月將實現淨利潤2,000萬元至5,000萬元,較2024年同期1.09億元的虧損顯著改善。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達3,000萬元至6,000萬元,上年同期則為3,400萬元。 公告明確指出:「淨利潤扭虧為盈主要得益於集團自研產品和新產品的上線,帶來集團利潤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營收同比下滑21%至15.1億元,淨虧損則從2023年的4.53億元同比擴大至5.29億元。 創夢天地股價周五開盤上漲9.6%至0.91港元,隨後持續上漲,早盤上漲20%。週四收盤時,該股年內已下跌6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微創機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機器人企業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發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較去年同期的9,924萬元人民幣,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產品「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於期內銷售強勁增長,上半年新簽訂單18台。另外「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在核心區域的快速覆蓋與滲透,銷售穩步增長。「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後,需求亦漸上升。 由於收入快速增長,加上集團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經營效率,期內經調整淨虧損按年收窄40%至1.25億元人民幣。 公司周五開市升1.3%報18.6港元,年初至今股價已升8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Motion share placement

跨足機器人領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機器人、飛行汽車等領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節奏集資 重點: 這是公司12個月內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計集資額約5.3億港元 今年公司積極跨足機器人領域    李世達 如果說一次配股是為了補充彈藥、推進戰略,那麼在一年內完成三次配股,或許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車技術企業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內的第三度配股集資。如此密集的融資行動,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慮? 知行科技最新一輪配股於7月13日正式公告,擬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價為每股15.22港元,配售價較7月11日收市價16.72元折讓8.97%。集資淨額約為2.31億港元。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四大方向:高階智駕與駕艙一體解決方案研發、研發與生產設施升級、機器人業務併購與研發、以及一般營運資金等。 就在今年2月與去年12月,公司分別完成2.28億港元與7,328萬港元的配股籌資,截至今年6月底,兩次配售尚未動用的淨額分別為8,948萬港元及1,108萬港元。從節奏與規模來看,知行的資金計劃明顯已進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資本壓力 急切的資金需求,源於其快速擴張的發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艾摩星機器人」,並於5月收購蘇州小工匠機器人過半股權,後者擁有逾60項知識產權,專精於一體化關節模組,應用於人形機器人與機械臂。結合大模型算法與自研模組製造,知行希望以此打開具身智能的應用新局面。 而在飛行汽車領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與一家中國頭部飛行汽車企業合作,提供一體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類新業務看似與本業相隔遙遠,實則在感知、決策與控制模組上具有技術遷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於今年3月公告擬收購一間位於德國、專精高安全電子控制系統的供應商,意在補強其域控制器產品的國際化技術深度。 儘管研發與擴張投入增加,但技術成果已開始轉化為訂單。今年5月,知行科技獲得一頭部新能源車企、兩家傳統主機廠與一海外車廠的新定點,涵蓋高階NOA(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域控平台與視覺感知模組。 同時知行也在強化核心優勢,在高階自動駕駛域控與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構已部署於瑞薩V4H等中算力平台,並與地平線征程3、征程6等國產晶片合作,降低對英偉達的依賴。2024年,公司累計交付22.7萬套智駕方案,年增75%;獲得35個新增定點,累計定點達65個,合作車企涵蓋吉利、極氪、奇瑞、東風等。 去年虧損擴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來第四個虧損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億元,同比僅增2.6%;毛利率卻由9.94%降至7.28%,全年淨虧損按年大增 47.8%至2.88億元。2024年研發開支為2.81億元,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計研發支出,公司營運基本持平,顯示成本結構壓力依然沈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56億元,去年錄得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為1.03億元。若考慮到2025年計劃中的研發投入、跨國收購與新業務布局,現金續航力面臨挑戰。這也說明為何公司密集推動配股,以保持戰略執行所需的資金靈活度。 市場反應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後,知行科技股價兩個交易日下跌約3.2%,報16.24港元,仍較今年4月的低點高約48%。反映短期資金的壓力對股價形成牽制,但市場仍對其中長期技術落地與成長潛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銷率(P/S)約為2.73倍,高於德賽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於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屬偏低。 知行科技正試圖以技術主導的方式擴張其在AI+汽車、機器人與飛行交通領域的生態邊界,證明自己是一家具技術實力與應用廣度的企業。但對投資者而言,在業績未實現拐點之前,仍應審慎評估其現金流穩健性與新業務轉化效率。若能在機器人與飛行汽車等高潛市場成功複製自動駕駛量產模式,則當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則,頻繁配股帶來的股東稀釋風險與盈利不確定性,將繼續主導股價的走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