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C.US
Video SaaS company Baijiayun set to raise new funds

這家雲視頻技術供應商計劃發售新股,為其收購驅動的增長提供資金,儘管其營虧損激增

重點:

  • 百家雲計劃以每股8.03美元的價格發售大約190萬股新股,以集資1,360萬美元淨資金
  • 該公司不久前完成借殼上市,它計劃用這筆資金的大約40%來購買戰略股權或收購其他公司

  

梁武仁

它不久前完成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現在,百家雲集團有限公司(RTC.US)正在迅速利用這一渠道來補充其快速減少的資金,因為它試圖通過一系列收購拼湊出一個一站式視頻服務平台。但由於現金不斷減少,主要業務帶來的收入也有限,該公司目前的發展道路看起來很難持續。

上週三,雲視頻技術軟件即服務(SaaS)供應商百家雲宣佈計劃以每股8.03美元的價格發行約190萬股新股,較前一日收盤價折價約9%。該公司預計將從此次出售中獲得1,360萬美元(9727萬元)淨資金。

百家雲打算將約40%的資金,即540萬美元,用於投資或收購提供視頻相關服務或營銷工具的公司。它計劃將剩餘的資金對半分配,用作研發和營運資金。

成立五年多以來,百家雲策劃了很多交易,新的收購會讓這份清單越來越長。其中最引人注目,或許也是最有創意的是,該公司去年12月通過反向收購塑料薄膜製造商富維薄膜,悄然登陸納斯達克。去年3月,百家雲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富維的薄膜業務,使其成為一家只專注於核心視頻服務的上市公司。

上市以來,百家雲一直在忙著做更多的交易。就在最近,它在上個月用50萬元現金收購了武漢起雲視聯科技85%的股份,獲得了該公司的全部所有權。

再往前三個月,百家雲在3月同意以980萬元的股票加現金,收購其尚未持有的雲服務供應商北京德然技術有限公司49%的股權。 同月,百家雲還簽署了一項規模更大的協議,收購另一家雲服務公司北京氫元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交易總價1.077億元,大部分為股票。該交易已於上月完成。   

對於像百家雲這樣積極進取的初創公司來說,成功的收購是實現收入快速增長的捷徑。但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更好地整合其新收購的諸多資產。截至去年6月的兩年裏,該公司的收入以美元計算幾乎增長了兩倍,達到6,860萬美元。 但期內其毛利潤增速卻要低得多,不到40%。

造成這種脫節的原因是,百家雲每產生一美元收入的支出急劇膨脹。這個數字在兩年內增長了近四倍,因為短訊服務和基於人工智能的產品是該公司增長最快的收入來源,但它們的成本遠高於其之前的主要產品,即實時視頻和音頻通訊工具。

除此之外,百家雲的行政成本和研發費用在這兩年裏也不斷膨脹,導致該公司陷入虧損,在截至去年6月30日的財年淨虧損達1,260萬美元,而兩年前它的淨利潤為370萬美元。

金融投資

百家雲還進行金融投資,試圖賺取更多現金來資助自己的業務,但目前還不清楚他們實際賺了多少錢。比如,2020年,該公司用了780萬美元購買短期投資工具,遠遠高於其營運帶來的430萬美元收入。在截至去年6月的12個月裏,其營運現金流更為糟糕,為負1,780萬美元,而百家雲的投資淨支出為2,750萬美元。

所以,難怪百家雲的現金儲備正在迅速減少。截至2021年6月末,該公司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4,800萬美元。但到去年年底,這個數字已降至僅300萬美元。

百家雲財務狀況不佳意味著其始終面臨籌集新資金的壓力。自2017年成立以來,它作為一家私有公司已經歷了五輪融資。它還在今年2月份出售了1,000萬美元的可轉換票據,而其出售富維薄膜所獲得的3,000萬美元無疑也將派上用場。

除了這些大額交易外,該公司還從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剛江及其相關實體那裏,獲得了大量小額短期貸款。此類關聯交易在中國企業中很常見,但也存在爭議。

百家雲從李剛江及其相關實體那裏獲得的借款是免息的。但這種資金往來是雙向的,百家雲也借錢給李剛江控制的公司,並且不收取利息。現在百家雲已經上市了,它應該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利用與李剛江的關係,而又不引起投資者的質疑。

百家雲的新股發行計劃利用了自己已登陸資本市場的優勢,因此從這一點來說前不久的上市是合理的。但這也讓現有的股東付出了代價,他們的股份將被稀釋。事實上,所有持有百家雲股票的人都應該為這種稀釋做好準備,因為該公司有過用股票為收購提供資金的記錄。但如果該公司的投資最終帶來盈利增長,這種稀釋可能也是值得的。

不過就目前而言,任何考慮這隻股票的人可能都需冒險一搏。在元宇宙軟件和在線課程等各種需求的推動下,雲視頻服務市場可能會快速增長。但在前景看好行業卻持續虧損的企業也相當普遍。

自申請發行新股以來,百家雲的股價已下跌約5%,但其市銷率仍相對穩定地保持在4.9倍左右。這個數字略高於阜博集團(3738.HK)的4.4倍,這是一家專注於在線視頻內容保護和變現服務的SaaS公司。

要想提高和維持估值,百家雲需要證明它不是投資者資金的黑洞。它還需要更好地整合其收購的資產,並開始對成本較高的人工智能服務收取更高的價格,以提高利潤率。

有超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美的第三季度盈收雙升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升9%至118.7億元。 今年首三個季度,累計收入3,631億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億元。 公司首三個季度,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的收入,分別是306億元、281億元及22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團開市升0.06%報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上升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vent’s license deal

信達生物達成百億美元BD  股價為何下行?

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 重點: 信達生物在核心資產IBI363上採取 「Co-Co」模式,共同承擔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 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有望成為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    莫莉 近期,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對外授權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種「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從7月的榮昌生物到10月的諾誠健華、翰森製藥等公司,多筆大額對外授權合作公布後,資本市場的反應普遍冷淡。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創新藥頭部企業信達生物製藥(1801.HK)在上周三達成的超百億美元重磅大單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後當天股價在高開後迅速走低,最終收盤下跌1.96%。 10月22日早間,信達生物公布一項被業內譽為「歷史級」的BD協議:公司與全球制藥巨頭武田製藥(4502.JP)達成一項涉及三款在研產品的全球戰略合作。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在首付款中還包括武田制藥認購的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認購價較協議日期前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溢價20%。 這筆交易的合作方武田制藥是全球知名跨國藥企,2024年營收達306億美元,在美國市場擁有深厚的根基和豐富的商業化經驗。無論是首付款比例和總成交金額,還是合作方的過硬能力,信達生物這筆交易可謂貨真價實。可是,資本市場卻並不買單,消息公佈後 信達生物的股價竟然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累計下跌2%。市場的矛盾表現背後,既有市場對BD交易結構的短期誤讀,也隱藏著當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面臨的估值壓力。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創紀錄的交易組合的管線產品,信達生物此次將三款核心在研產品 以「打包」形式授權給武田制藥。其中,最重磅的IBI363是全球首創的PD-1/IL-2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在PD-1/L1抑制劑之後,IBI363所在的領域被寄予厚望成為腫瘤免疫的下一代基石療法。IBI363已進入多項註冊臨床開發,包括一項小細胞肺癌的全球III期註冊臨床研究,II期臨床試驗的數據顯示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IBI363已獲中國突破性療法認定,計劃於2026年向美國FDA申請加速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IBI363這一核心資產,信達生物並未採取大多數BD常見授權海外權益、收取銷售分成的方法,而是採用「Co-Co」模式(共同開發),雙方將按武田60%、信達生物40%的比例共同承擔IBI363在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尤其在美國市場,雙方將進行共同商業化,並按同樣比例分享利潤或分擔虧損。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以外市場,信達生物將商業化權益授予給武田制藥。 此外,信達生物還將一款靶向CLDN18.2的抗體偶聯藥物(ADC)IBI343和靶向B7-H3和EGFR的雙特異性ADC IBI3001授權給了武田制藥。CLDN18.2是近年來消化道腫瘤領域最熱門的靶點之一,競爭激烈,武田獲得了IBI343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獨家權益。IBI3001尚處於臨床I期早期階段,臨床前數據顯示出廣闊且高安全性的治療窗口,武田則鎖定了大中華區以外的獨家選擇權。 市場擔憂「共同開發」成本 股價下行的背後,或許反應了市場對於IBI363 「Co-Co」模式的成本擔憂。有觀點認為,信達生物仍需承擔40%的海外開發成本,需要有持續的、巨大的現金流出,相較於直接將權益賣出、只收取銷售分成的「輕資產」模式,Co-Co」模式可能稀釋短期利潤,顯得「不划算」。 但是,市場所不看好的模式恰恰代表了信達生物重視的長遠發展,董事長俞德超在電話會議中強調,在「Co-Co」模式中,BD金額不是首要的,未來走向會如何才是關鍵。這意味著信達生物並非被動等待分成,而是能深度參與全球臨床試驗設計、決策和執行,這對於一家志在成為全球性生物制藥公司的企業至關重要。另一方面,IBI363核心適應症已進入臨床後期,後續開發成本的確定性較高,武田承擔60%後也能緩解信達的現金流壓力。 本次交易的另一大亮點也與共同開發模式直接掛鈎,因為信達生物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這使其有望成為繼百濟神州之後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這標誌著中國藥企出海從簡單的權益授權,邁向了更深層次的、建立在自身商業化能力基礎上的國際合作階段。 回顧信達生物2025年中期財報,其營收達到59.5 億元,同比增長50.6%,國際財務報告標準下盈利8.34 億元,現金流狀況持續改善。當前信達生物的市銷率約為11倍,而創新藥另一大巨頭百濟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的市銷率約為7.5倍,顯示前者已得到較高溢價。當12億美元的首付款落地,信達生物的財務實力將得到極大增強,為其他管線的研發和自身的商業化建設提供充足「彈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第三季淨利大減87%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達289.67億元(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但淨利潤僅2.64億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計,收入總額達1,005.2億元,同比增長11.63%,淨利潤降至53.22億元,按年下滑32.69%。期間營業成本大增30.08%至698.11億元,增速遠高於收入增幅。 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減少77.9%至17.77億元,主要因購買商品、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報268.01億元,按年減少15%。 中興通訊A股周三低開7.9%,至中午休市報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眾假期休市。該股在深證及港股在過去六個月均上漲近5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步計劃投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香港IPO

據彭博社周二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巨頭優步科技(UBER.US)計劃投資中國兩大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將在香港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优步可能在小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資約1億美元,但未披露對文遠知行潛在投資的金額。 小馬智行擬在香港上市籌集近10億美元資金,而文遠知行的集資目標約為4億美元。兩家公司預計將於11月6日在香港掛牌交易。 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均於約一年前在美國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來越多在紐約掛牌的中資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資兩家公司在美國的IPO,並與它們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周二,小馬智行美股上漲11%,較IPO發行價累升約68%;文遠知行股價同日亦漲5%,但仍較其美國上市價低約2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