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Q Hospital has stable business growth but lacks growth bright spots

明基醫院是內地華東最大的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計劃集資擴大發展,正向港交所申請上市

重點:

  • 明基醫院去年收入26.9億元,按年增長15%
  • 上市集資所得,將用於擴建及升級現有醫院

 

劉智恒

今年初,專注治療腫瘤的民營醫院美中嘉和(2453.HK)在港上市,由於股份背後的投資者星光熠熠,有中金、中信及石藥(1093.HK)等,市場寄望甚殷,想不到上市首天即跌破定價超過三成,令市場大跌眼鏡。可幸後來陸續收復失地,股價拾級而上,上周五更報23港元,較上市價升逾六成。

在市場對民營醫院股的印像稍為復修下,台灣資金背境的明基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有望成為本地首家掛牌的綜合民營醫院股。

持兩家三級醫院

根據申請文件,明基醫院旗下有兩間醫院,分別是2008年開始營運的南京明基醫院,屬三級甲等醫院,另外是2013年開始營運的蘇州明基醫院,屬三級醫院。兩家醫院總運營面積合計約38萬平方米,註冊床位1,850張,擁有超900人的醫生團隊,去年門診次數超過200萬,住院手術逾 20,000宗。

明基醫院背後大股東是台灣上市企業佳世達科技(2352.TW),公司成立於1984年,主要從事信息技術、醫療事業、智能解決方案及網絡通訊事業。在液晶顯示器和投影機等領域,佳世達更居全球領先地位。另外,在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交易的綜合醫療服務供應商盛弘(8403. TWO),亦持有少量股份。

過去三年,明基醫院的業績均有增長,2021至2023年收入分別是22.2億元、23.4億元及26.9億元;盈利6,908萬元、8,955萬元及1.67億元。

過去多年,明基醫院在華東建立了一定的名聲,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按醫療服務產生的收入計,2022年明基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集團,在全國排名第五。以每張登記床位的平均收入計,在內地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集團中排名第一。

醫療市場持續增長

對於內地民營醫院的前景,仍然在上升態勢。內地整體醫療市場整體穩中向好,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預計內地醫療總支出在2026年達到12萬億元,2022年至2026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9.1%,並於2030年增至16.2萬億元

民營醫院的收入則由2017年的3,191億元增至2022年的6,07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3.7%。估計於2026年達到1.09萬億元,2022年至 2026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5.9%。

無可否認,醫療市場及民營醫院正處於穩定增長中,明基醫院亦在華東區站穩一席位,有相當知名度,業績也在穩步向上;但明基醫院缺乏一個增長亮點,能吸引投資者在現時疫弱的港股市場投下信心一票。

特別在資本市場,相比於醫藥或生物科技股份,民營醫療機構相關的股份相對乏爆炸點,前者有無限想像空間,後者的業務穩打穩紮,正所謂收入有數得計。強如海吉亞醫療(2453.HK),市值也不過179億元,市盈率在23倍水平。

缺乏擴張大計

明基醫院的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住院服務,另外是門診服務,來自患者的每次住院平均支出,由2021年的19,142元跌至去年的17,042元,門診平均支出也出現飽和之態,過去三年分別是571元、599元及584元。公司去年整體收入能上升,全賴住院及門診人數提升所致。

然而,醫院目前的處理量已達到一定水平下,除非興建新醫院,否則不容易再有大幅增加,過去三年的床位數是1,600張、1,700張及1,850張,增長平穩,未來要大幅增長不易,因要考慮醫院是否有充足空間。至於平均床位周轉天數,分別是9.4天、9.2及8.2天,要增加周轉天數相信也不容易。

事實上,集團的毛利率也非吸引,經過之前努力,已由2021年的15.3%,提升至去年的18.9%,能否再有一個理想升幅,暫時很難說。若以現時看,毛利率較康寧醫院(2120.HK)的25.8%低,更遠遠及不上海吉亞的31.6%。

明基醫院表示,上市集資將用作擴建及升級現有醫院,部份或用於投資併購,另外是升級現時的「智慧醫院」。看見其未來發展,都只是在原有規模上構想,未見有新增醫院大計,亦乏在其它地區拓展的藍圖。

當然我們明白在內地要再建一家具規模醫院,除了涉及資金外,專業醫護人員也不易招聘,各地又有不同規限及要求;但若沒有一個更具前景的計劃,明基醫院的吸引力未夠強,特別在目前差勁的港股市場。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非洲尿片王樂舒適 招股集資近24億港元

嬰兒品牌樂舒適有限公司(2698.HK)周五公開招股,發售9,088.4萬股,10%公開發售,每股發售價介乎24.2至26.2港元,集資23.8億港元,每手200股,一手入場費5,292.85港元。公司於下周三截止認購,11月10日在港掛牌。 樂舒適主要在非洲、拉美,中亞等地銷售自家製造的嬰兒紙尿褲、嬰兒拉拉褲及女性衛生用品。2024年按收入計,在非洲的嬰兒紙尿褲和衛生巾市場排名第二,市場份額分別為17.2%及11.9%。 過去三年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由2022年的3.2億美元上升至去年的4.54億美元,期內盈利亦由1,839萬美元升至9,511萬美元。今年首四個月,公司收入1.61億美元,同比增長15.5%,盈利3,110萬美元,同比升12.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uyao Glass logs double digit growth

曹德旺退居幕後 福耀玻璃能否經受考驗?

在業績創新高的同時,福耀玻璃創辦人曹德旺正式退任,將這艘「玻璃航母」交棒予長子曹暉 重點: 前三季度公司收入與淨利錄得雙位數增長 前三季經營現金流淨額達98.85億元,同比大增57%    李世達 這家以汽車玻璃聞名全球的龍頭製造商,在10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季度成績單,也迎來了公司近40年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人事變動。福耀玻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3606.HK; 600660.SH)傳奇創辦人曹德旺,正式辭任董事長職務,交棒長子曹暉。然而,儘管有業績支撐,這項醞釀已久的交棒仍然引發了市場疑慮。 收入與淨利創同期新高 從財務表現來看,福耀玻璃依然是一家運轉良好的成熟企業。公司公布,第三季度實現收入118.5億元(16.66億美元),同比增長18.9%。前三季度合計收入達33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6%;前三季淨利70.6億元,增幅達28.9%。這在整體製造業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實屬不易。 此外,福耀玻璃的現金流狀況依然充裕,為新任管理層接手後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緩衝空間。根據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達98.85億元,同比增長57%;截至9月底,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達218.6億元,遠高於短期負債總額。公司錄得財務費用為負9.23億元,顯示利息收入已超過支出,資金運用效率顯著。 這意味著,曹德旺在退休前,為接班人曹暉留下了一家現金充裕、資產負債表穩健的「玻璃航母」,讓新管理層能在保持財務穩定的基礎上推進技術研發與海外擴張。 不過,整體業績仍未完全令投資者滿意,由於季度表現略為放緩,加上匯兌收益減少,市場情緒受到壓抑。交棒消息公布後,A股福耀玻璃翌日低開低走,單日跌幅超過5%,港股同步下挫至67.5港元,之後一周股價在68至70港元區間震盪,目前股價仍較交棒前下跌約3.7%,顯示投資者對企業傳承仍保持觀望。 福耀玻璃的品牌長期與曹德旺本人綁定,這位年近80的企業家,從上世紀80年代創業起,將一家地方玻璃廠打造成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全球行業排名第二的巨頭。根據公司數據,2024年福耀在全球12個國家設廠,國內市場份額超過七成,美國市場佔比達43%,歐洲市場則接近20%。在他的主導下,福耀早已走出中國,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 曹德旺在接受傳媒訪問時稱:「我80歲了,該退休了」,他稱自己身體狀況良好,退下來是為了企業長遠發展:「退下來對福耀更有好處,讓新一代人接手」。 掌舵「玻璃航母」 退休後他仍擔任終身榮譽董事長及董事身份,維持對企業的精神引領。而新任董事長曹暉,並非「空降二代」,而是親手參與了企業多個重要階段—從1989年進入公司,歷任北美總裁、集團總裁,到2001年帶領團隊贏下著名的對美反傾銷官司,讓中國企業首次在世貿架構下戰勝美國政府。他後來離開創業,又將旗下公司納入福耀體系,補上售後玻璃市場的短板。 與其說是接棒,不如說是回歸。華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福耀當前的制度與決策框架早已成型,即使管理層更迭,也不會影響日常經營。東吳證券維持「買入」評級,認為公司汽車玻璃龍頭地位穩固、研發驅動方向明確。大摩亦指出第三季營收創歷史新高、毛利率按年略上升,雖然季度環比略有下滑,但整體業務進展符合預期。 外界預料,曹暉將延續以研發帶動產品升級的方向。2020年至2024年間,福耀研發費用由8.16億元增至16.7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9.8%,高於同期營收增速。公司持續推出高附加值產品,如抬頭顯示(HUD)玻璃、5G天線玻璃與太陽能玻璃,令平均產品售價(ASP)同比提升近7%,高端產品比重超過一半。研發投入讓公司從傳統製造轉向智慧玻璃與汽車電子應用。 公司海外市場布局亦在加速。2024年海外市場銷售額達到約175.55億元人民幣,佔比約45.35%,顯示公司全球化策略正在落地。 目前福耀玻璃市盈率約為18.3倍,略低於信義玻璃XINYI GLASS(0868.HK)的19.9倍,高於歐洲巨頭聖戈班Saint-Gobain S.A. (SGO.PA)的16倍,反映出市場對其成長性與穩定性的折衷判斷,雖具備全球汽車玻璃龍頭地位與穩健現金流,但在創辦人交棒後,投資人仍在觀察新管理層能否延續過往的高增長節奏。若第四季盈利持續強勁,估值仍有上行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esai and Seyond make LiDAR technology

新聞概要:圖達通香港SPAC上市前遭同行起訴

訴狀指稱圖達通遠程激光雷達靈雀E1X系列在產品設計及系統架構方面與禾賽AT系列傳感器高度相似   余特莉 激光雷達企業圖達通周二遭競爭對手禾賽科技(HSAI.US;2525.HK)起訴,指控其採用激光雷達(LiDAR)技術的核心產品涉嫌專利侵權。國內媒體援引匿名人士消息報道,該訴訟已被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立案。 據知情人士透露,禾賽指控圖達通今年在CES(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亮相的遠程緊湊型傳感器靈雀E1X與其AT系列激光雷達存在驚人相似性。《未來汽車商評》報道稱,圖達通主力產品獵鷹系列原本採用1550納米波長架構,但近期轉向905納米波長架構——此舉與禾賽採用的技術路線趨同。該媒體指出,此前圖達通未生產過905納米激光雷達產品。 禾賽科技2021年推出的AT系列作為成熟產品線,已於2022年實現量產並完成百萬台交付量。公司相關專利申請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其ATX系列屬當前市場最暢銷的激光雷達產品之一,獲多家頭部汽車品牌的定點合作。 圖達通當前正處於上市進程中,公司去年12月宣布計劃通過借殼香港SPAC公司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實現在港上市。上市計劃本月早些時候獲中國證監會批准,不過因此次訴訟蒙上一層陰影。 圖達通創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硅谷,並在上海和蘇州設有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TechStar公告文件顯示,圖達通2025年第一季度85.6%的營收來源於單一OEM客戶。 根據TechStar今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文件,靈雀E1X被列為圖達通新一代遠程激光雷達產品線之一,最大探測距離達250米。公司將靈雀系列定位為「聚焦城市中低速應用場景的中距緊湊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最新靈雀E系列產品計劃於今年量產。 圖達通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2,530萬美元,同比下滑3.4%,其中92%源於獵鷹系列產品。毛利率轉正後,當季虧損收窄至1,480萬美元(上年同期虧損4,040萬美元)。8月公告披露,私人投資公開股票(PIPE)投資者已承諾在圖達通與TechStar完成借殼上市合併交易的同時,以購入TechStar股份的形式,提供5.51億港元(約7,100萬美元)額外融資。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首三季淨利大增91%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九個月,實現收入837.8億元(118億美元),按年增長25%,淨利潤按年大增91.5%至39.56億元。 單計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70.17億元,按年升27.3%;淨利潤為11.4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68.3%。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黃金價格上升及銷量增加。報告期內,公司統籌優化生產布局,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及營運效率,推動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提升。 截至9月底,公司總資產1,719.6億元,按年增長7.0%;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約151.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9.1%。 山東黃金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3港元,升1.29%。該股過去六個月累升約4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