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下旬發佈關於中國公司境外上市的新法規之後,中國最高證券監管機構再度發聲

重點:

  •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希望迅速落實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新規
  • 冷軋鋼生產商宏力型鋼在美國新提交IPO申請,延續了中國企業赴紐約上市的重啟勢頭

陽歌

大概在四周前,中國就本土企業海外上市發佈新規,明確將加強政府監管。它借此釋放出清晰信號:有意讓這類上市繼續。自此之後,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高層官員持續跟進,發出一系列信號,以強化這一訊息,包括在中國主要的英文電視臺高調接受採訪。

本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通過其主席易會滿的評論發出最新信號。我們稍後將對這些評論進行總結,並看看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新年後不久接受中國環球電視網採訪時發表的更長的評論。

總括而言,這些資訊是明確的,即中國將繼續允許公司赴海外上市。去年,這些公司赴美上市的其中一個主要依據突然成為問題焦點,中國證監會和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對此表達了不同的擔憂。

中國主要關注涉及擁有大量敏感性資料的上市企業存在的國家安全問題,而美國主要擔心無法獲得中國公司的會計記錄,以及由於中國公司經常使用可變利益實體(VIE)這種存在爭議的公司架構,而導致缺乏透明度。

與此同時,赴美上市申請已逐漸恢復,當然這些申請都不屬於有著大量敏感性資料的高科技公司領域。最新的此類申請是在去年年底提出的,當時冷軋鋼產品製造商宏力型鋼(HLP.US)首次公開招股,籌集了不多的3,000萬美元(1.9億元)。

我們稍後將回來看看宏力以及近幾個月申請在美上市的其他幾家中國公司,它們是自去年7月滴滴出行(DIDI.US)上市後不久,此類申請突然叫停以來的第一批企業。

但首先我們要看一下來自中國證監會的最新信號,它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跡象,即中國赴美的IPO列車,可能在今年2月1日農曆新年後開始加快步伐。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的這番話,出現在週一發表的一份工作報告中,該報告總結了證監會去年的成就,以及2022年的工作重點。據財經刊物《財新》報導,這份充滿官方措辭的報告指出,監管機構的目標是“加快推進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政策落地”。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接受CGTN時間長達半小時的採訪時,發表了更生動、有更多細節的講話。根據CGTN自己的採訪內容報導,方星海說耶誕節前發佈的新規則旨在“改進監管和更好地保護投資者”。

資訊共用

方星海還透露,中國證監會一直在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一項資訊共用協定進行談判,該協定將允許美國監管機構在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涉嫌違規時獲得公司的會計記錄。這樣的談判以前也有傳聞,但方的講話是迄今為止表明它正在進行中的最明確跡象之一。

這樣的協議是美國關注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無法獲得會計工作檔是SEC的主要不滿之一。如果雙方無法達成這樣的協定,去年通過的一項法律可能賦予SEC權力,從2024年1月開始將中國公司從美國的證券交易所退市。

方星海解釋說:“新規定提供了一個規範的流程供企業遵守,也能讓境外市場的監管機構對中國赴境外上市的企業更具信心。”他還說,假如企業存在問題,SEC和中國證監會將能在該企業赴境外上市前取得共識,這將會大大降低監管的難度,”CGTN在對該採訪的評述中說。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就來回顧一下滴滴事件之後的幾個月裡,四家公司的IPO申請情況,來為本文收尾。

到目前為止,這四家公司中只有生物科技公司聯拓生物(LIAN.US)真正開始交易,該公司在去年11月上市時籌集了3.25億美元的巨額資金。自那以來,該公司的股票表現慘澹,從16美元的IPO價格跌至4.94美元的最新收盤價,縮水約三分之二的價值。酒店運營商亞朵集團的上市規模與聯拓生物類似,但在去年11月提出最新的申請之後,就沒有了動靜。醫療器械製造商美華國際三周前剛剛提交了一份規模較小的申請,擬籌集7,000萬美元的資金。 

在擁有可能引起中國監管機構關注的敏感性資料方面,這三家公司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問題。宏力型鋼也是如此,它的客戶包括卡特彼勒(CAT.US)、日立(6501.T)、現代(005380.KS)和富豪(Volvo)等大公司。

這樣的大牌客戶名單,加上它在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中所處的地位,可能也會受到SEC的歡迎,因為操縱財務資料的空間較小。從實際的財務狀況來看,宏力型鋼的營收從2019年到2020年增長了20%,至1,120萬美元,而同期的利潤增長14%,至240萬美元。同樣,這兩個數字看起來並不醒目,不過倒也合理,因此可能也會受到SEC的歡迎。

最後,我們來關注一下宏力型鋼招股說明書中與風險相關的措辭,它相當直接地指出:“投資我們的普通股涉及很高的風險,包括損失全部投資的風險。”相比之下,亞朵集團和美華國際的招股說明書使用了更簡單的語言,只是說投資它們的股票“涉及高度風險”。

更重要的是,隨著SEC試圖提醒投資者這一類股票的相對投機性,披露材料中與風險相關的措辭正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明確。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全球票房復蘇 IMAX中國上季淨利大增48%

大銀幕影院運營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億美元(7.62億元),期內淨利潤報2,262萬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於全球票房復蘇及IMAX格式影片供應擴增,上季「圖像增強及維護服務」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萬美元,「技術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萬美元。 前三季合計收入2.85億美元,按年增9.8%,淨利潤增長67%至4,300萬美元,反映營運效率及成本控制顯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團現金及等價物達1.43億美元,按年增加42%,負債總額維持4.53億美元。 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7.71港元,升0.2%。過去六個月累升約2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平安好醫生首九個月盈利勁增72%

醫療平台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1833.HK)周四公布首九個月業績,盈利按年大增72%至1.84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則上升13.6%至37.2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達2.16億元,按年增長45.7%。 公司表示,主要受惠於公司的醫險協同模式不斷深化,保險+醫養會員模式的持續深耕,以及在企業健康管理業務上的快速推進。 展望未來,公司將持續強化與平安集團的協同,並推動核心服務的數字化和AI化,通過更一體化的整合式體驗,提升用戶口碑和滿意度。 周五平安好醫生開市升1.7%至15.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升逾1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ibocom makes wireless modules

估值過高利潤承壓 廣和通上市即插水

這家無線模組製造商在港上市首日即下跌11.7%,次日續挫,但其估值似仍偏高 重點: 上市募資3.6億美元,廣和通定價堅挺,但上市首日市場已因其估值高及利潤受壓而不買賬 廣和通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23.5%,但因毛利率遭擠壓,利潤增速大幅放緩至4.8%   陽歌 儘管香港或正迎來近年最活躍的IPO市場,但即便是近期投資者的狂熱情緒,也未能提振無線模組製造商深圳市廣和通無線股份有限公司(0638.HK, 300638.SZ)周三的上市首秀。這家公司的股票此前以21.50港元的區間上限定價,但利潤收窄與盈利增速放緩,最終引發投資者恐慌。 需特別指出的是,即便遭遇低迷開局,廣和通在港的估值泡沫仍高於深市老股。這種估值倒掛現象為歷史罕見,折射出當前香港IPO市場的非理性繁榮。後文將對此展開分析。 廣和通上市後股價近乎直線下挫,周三最終收跌11.7%。跌勢周四延續,早盤報17.44港元,跌幅約8%,較發行價已跌去近20%。 廣和通是近期湧現的「赴港二次上市」潮中的一員,這類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後,紛紛轉向更具國際視野的香港市場。儘管多數公司赴港上市旨在配合出海戰略,以提升全球影響力,廣和通卻顯例外。 這家1999年創立於深圳的企業,幾乎未提及將28億港元(約合3.6億美元)新股淨融資用於全球擴張。公司明確表示,約半數資金將投入現有國內研發基地,另有15%將用於深圳新製造工廠建設。 必須承認,公司具備顯著優勢,作為智能汽車及智能家居設備等高速增長市場的核心部件供應商,其無線模組產量居全球次席。該細分市場高度集中,以中國企業為主的行業前五強掌控約75%銷售額,意味廣和通短期內難遇強勁新對手。 不過,頭部陣營的內卷正加劇價格戰,技術快速成熟背景下,競爭持續擠壓廣和通的利潤空間。這種侵蝕今年加速顯現,上半年毛利率降至16.4%,不僅低於2024全年18.2%,更創下招股書披露的三年半數據的最低。 儘管開局不利,廣和通港股目前市盈率仍高達53倍,顯著超出其深市老股38倍的估值水平。這與歷史規律截然相悖,以往中資企業「A+H」股往往在滬深市場享受更高溢價。這顯然是香港近期IPO熱潮的直接產物,今年香港有望超越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問鼎全球新股融資榜首。 估值回調在即? 廣和通並非當前港股溢價交易的唯一個案。另一典型代表是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其港股35倍市盈率遠超深市26倍。自5月赴港上市以來,寧德時代股價已近翻倍,全球投資者對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的佈局機會趨之若鶩。 並非所有龍頭技術企業的估值也出現大幅差距,空調製造商美的(0300.HK;000333.SZ)與礦業巨頭紫金礦業(2899.HK;601899.SH)的「A+H」股市盈率基本持平。核心要點在於,此輪港股IPO熱潮中,新上市中資科技股正成資本寵兒,儘管我們預判此類股票終將面臨估值回調。 廣和通恰可作為估值回調的注腳,儘管智能汽車與智能家居設備興起賦予無線模組強勁增長潛力,但該領域技術正加速成熟。招股書援引市場數據顯示,去年公司以14.4%的市佔率位居全球次席,落後於市佔率23.8%的行業龍頭、總部位於上海的移遠通信(603236.SH)。 據招股書披露,全球無線模組市場增長迅速,但絕非爆發式增長,銷售額預計將從今年486億元增至2029年72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0.6%。 廣和通增速顯著跑贏大市,今年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從去年同期30億元增至37.1億元,同比增幅23.5%,與去年增速基本持平。模組業務佔據絕對主導,今年前四月貢獻93%的營收;其餘來自毛利率更高的解決方案業務。值得關注的是,該業務營收佔比已從2022年的1.2%,升至今年前四月的5.8%。 然而,在營收高增的同時,原材料成本上漲及成品模組降價,共同導致前文所述的利潤收窄。其結果是,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利潤,僅從去年同期的2.085億元微增至2.185億元,增幅4.8%。隨著技術持續成熟與競爭白熱化,這種利潤侵蝕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延續,或持續拖累廣和通港股表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明略科技招股 籌10.2億港元

營銷軟件製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發售721.9萬股A類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資最多10.18億港元(1.31億美元)。預計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公司計劃將所得款項淨額中,約35%用於未來3年提升技術研發能力;約40%用於豐富產品組合的產品開發;約15%用於營銷、品牌推廣及銷售團隊擴充,旨在進一步擴大客戶群,並深耕數據智能行業;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數據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涵蓋營銷和營運智能,涉及線上及線下場景。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約6.44億元,同比增長13.9%,經調整營運利潤約為2,688萬元,扭虧為盈。 騰訊持有明略科技約30%的股份,投資者還包括紅杉中國、淡馬錫、凱鵬華盈、快手等。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