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135.SHG

這家醫學影像膠片銷售商收入與盈利表現不俗,但因應兩大業務風險,正積極爭取上市集資轉型

重點:

  • 冠澤醫療雖立足冷門賽道,但財務表現不錯,過去三年都能錄得盈利
  • 該公司面臨政策風險,而且貢獻主要收入的醫用影像膠片市場正逐年萎縮,反映轉型壓力不小
 

莫莉

當你在醫院體檢接受磁力共振(MRI)或是電腦掃描(CT)檢查後,會獲得一張顯示身體局部狀況的「微型照片」。在這小小的黑白影像背後,是一個不容小覷的醫學影像市場,曾孕育了樂凱膠片(600135.SH)、巨星醫療(2393.HK)等多家上市公司,連中國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邁瑞醫療(300760.SZ)也希望從中分一杯羹。

在中國東部沿海省份山東省,有一家專門為醫學影像提供膠片銷售業務以及雲服務的公司,名為冠澤醫療信息產業(控股)有限公司。自從2021年首度向港交所遞表後未有下文,冠澤醫療今年初第二度入表,但仍未獲得聆訊機會;上週一,這家公司再度上載更新後的初步招股文件,開啟第三度闖關港交所的旅程。

冠澤醫療成立於2016年,以分銷醫用影像膠片產品起家,是山東省主要醫用影像膠片品牌的最大二級分銷商,分銷業務帶來的收入佔公司營收六成。自2018年起,冠澤醫療開始向客戶提供自家品牌的醫用影像膠片,這部分業務份額正穩步提升,所貢獻的收入在醫用影像膠片產品業務的比例,從2019年的9%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32%。冠澤醫療亦提供醫學影像雲服務,包括數碼醫學影像雲存儲平台、數碼醫學影像平台、區域影像診斷平台及影像歸檔和傳輸系統,但這部分營收佔比僅約6%。

雖然立足於冷門賽道,冠澤醫療的財務表現不錯,除了收入從2019年的1.4億元穩步上升至去年的2.1億元外,期內毛利率也從33%提升至35.9%,而且過去三年均能錄得2,200萬以上的淨利潤,今年上半年再同比增加38.9%至1,532萬元。

政策風險大

在冠澤醫療的業務組成中,銷售醫用影像膠片產品仍然佔主導地位,貢獻九成以上收入。醫用影像膠片產品包括不同類別的醫學影像列印儀器及醫用影像膠片、光碟等耗材。冠澤醫療在銷售醫用影像膠片時,會免費提供配套的醫學影像印表機和自助取片機。

醫院及醫療機構是冠澤醫療的主要客戶,逾90名客戶中,近九成為公立醫院,覆蓋了山東省43家三級醫院,佔該省三級醫院的20.7%,而規模較小的二級醫院和一級醫院,覆蓋率不足5%。其中,前五大客戶貢獻的收入約佔整體四成,而公司與這批客戶已維持四至六年的合作關係;但值得留意的是,一旦這些客戶因政策等原因更換供應商,其業績將大幅波動。

事實上,中國政府針對醫療器械市場的監管政策,或會直接打擊冠澤醫療的醫用影像膠片分銷業務。2019年,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多個地方政府發文,要求公立醫療機構在採購藥品時須實施「兩票制」,即取消二級及以下的分銷商,要求企業直接通過一級分銷商銷售給醫療機構。目前,該政策尚未應用於醫療耗材,但一旦「兩票制」全面實施,作為分銷商的冠澤醫療,營收有可能削減超過六成。

招股書引述的研究顯示,隨著醫學影像雲服務支援的數碼醫用影像膠片應用愈加廣泛,醫用影像膠片市場正逐步走向衰落,醫用影像膠片2021年的市場規模約為66億元,過去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9%,雖然基礎醫學影像檢查次數正在穩定增長,但數碼膠片的使用,讓醫用影像膠片的市場規模將於2030年萎縮至48億元。

進軍雲服務

主營業務屬於一個日薄西山的行業,對冠澤醫療當然絕非好消息,所幸公司從2017年開始已經佈局醫學影像雲平台市場。招股書稱,公司在銷售醫用影像膠片時,也同時提供雲平台服務,包括數碼醫學影像雲存儲平台和區域影像診斷平台。按2021年銷售收入計,冠澤醫療是山東省第三大醫學影像雲服務供應商,佔據市場份額約4.7%。

醫學影像雲服務為雲端系統,用於在醫學機構、學術組織及醫院間的存儲、共用甚至處理醫學圖像,使用者可以通過該平台獲取醫學影像資料,以便加強醫療機構間的協作,共用患者的醫學影像檢查結果。

醫學影像雲服務因其高效、便利等優勢,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7億元持續增長至2021年的3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6.6%。該公司更聲稱中國醫學影像雲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可望由2021年的約35億元,進一步增長至2030年的18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20.6%。

2021年4月,冠澤醫療曾引入一筆外部投資,投資者以1,650萬港元(1,535萬元)認購5%股份,公司投後估值不足3.1億元。如以2022年上半年的淨利潤換算至全年計算,預測市盈率約為10倍。

醫學影像膠片領域的樂凱膠片、醫療器械行業龍頭邁瑞醫療的市盈率,分別為105倍和44倍,反映冠澤醫療的估值大落後,或足以反映公司規模較小,而且面臨轉型的風險。當醫學影像雲服務成為行業未來方向,營收主要依賴於醫用影像膠片的冠澤醫療能否順應潮流,以維持穩健增長,是投資者最關心的重點。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3月季度營收下滑 同店銷售額跌幅擴大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上周四披露,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期間,其零售收入同比下降1%,同店銷售額則下降10%。 公司在港澳市場表現最差,三月當季零售收入同比驟降11%,同店銷售額大幅下挫14%。相較之下,中國內地業務表現較好,當季零售收入增長20%,同店銷售額亦錄得2%升幅。 報告期內,集團淨減少56間門店,總門店數從去年9月底的3,343間縮減至今年3月末的3,287間。 由於復活節假期,香港交易所上周五與本周一休市。六福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上升6.6%。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PCB設備製造商大族數控擬赴港上市

深圳上市的PCB設備製造商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200.SZ)周一公布,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以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公司已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為審計機構。 成立於2002年的大族數控,是中國印刷電路板(PCB)專用設備生產商之一,主要從事PCB專用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產品包括PCB鑽孔、檢測、曝光、成型設備等。其控股股東為大族激光(002008.SZ)。 公司2024年收入33.43億元,同比增長104.56%,淨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22.20。今年首季收入9.6億元,同比增加27.89%,淨利潤1.17億元,同比增加83.60%。公司股價自2022年上市以來,已下跌50.3%至38.06元左右,市值約159.8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Temu與Shein大砍美國廣告支出 警告即將漲價

據媒體報道,中資電商平台Shein與Temu正大幅削減其在美國的廣告支出,並警告消費者即將調漲價格。這是因應美國即將開始對所有進口包裹徵收關稅的新政策,該政策取代了原本的免稅規定,過去內容物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型包裹可免關稅入境美國。 路透社援引SensorTower數據報道,截至4月13日的兩周內,Temu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及YouTube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較前30天均值下降31%。同期Shein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及Pinterest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縮減19%。Temu是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旗下國際業務板塊,Shein則是全球快時尚行業領軍企業,總部在新加坡但其大部分商品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英國《衛報》披露,這兩家電商業者已警告其美國客戶,預計下周起將上調價格。Shein在向消費者發出的公告中表示:「由於全球貿易規則與關稅政策變動,本平台的營運成本已上升」,價格調整將於4月25日生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宣布上調所有中國商品的關稅後,Shein與Temu或需繳納最高145%的稅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ims China is operated by TH International

中國消費者不愛甜甜圈 Tims天好中國憑貝果逆襲

Tims天好咖啡在中國的運營商去年賣出2,200萬個貝果類產品,並宣布力求在2025年恢復營收與同店銷售額雙增長 重點: Tims天好中國第四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2%,較前季17%的降幅有所收窄 公司正爭取年內實現營收增長,並在EBITDA層面達到盈虧平衡    陽歌 過去以甜甜圈聞名的Tims天好咖啡,於1964年由同名前冰球明星創立,創始人本人據說也鍾愛這種甜食。但在將核心產品從大部分菜單中撤下後,其中國業務Tims天好中國卻憑借外形相似但甜度更低的貝果打開了局面。 作為Tims天好咖啡在中國的運營商,Tims天好中國(THCH.US)近年發展遇阻,在星巴克(SBUX.US)與本土新貴瑞幸咖啡(LKCNY.US)和庫迪咖啡等咖啡品牌的圍剿中難以突圍。不過最新財報顯示,這家公司或已憑借貝果迎來轉機:財報多次提到這種以麵包類的西式主食,並顯示公司或終將在第四季度走出困境。 公司披露,去年共賣出2,200萬個貝果及貝果三文治產品,按約950家門店計算,相當於單店全年日均售出逾60個——對於這種相對較新的差異化產品而言,可謂表現不俗。 資本市場似乎看好該公司的本土化新路徑,推動其股價在財報發布後三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18%。不過該股過去一年仍遭腰斬,當前市銷率疲軟,僅為0.45倍。對比來看,瑞幸咖啡和同樣大舉進軍精品咖啡領域的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市銷率分別高達2.08倍和1.52倍。 Tims天好中國不僅提供搭配傳統奶油芝士配料的貝果,還用貝果代替各式三文治類產品中的麵包。除了在貝果業務上取得成功,該公司的加盟業務表現亦優於直營門店。這一點與多數餐飲運營商形成反差,後者的直營店通常更賺錢,但也會為了加速擴張和節省資本開支而選擇使用加盟模式。 公司首席財務官李東表示,加盟業務目前貢獻著「穩定的現金流及盈利能力」,而直營門店持續虧損,導致公司整體運營尚未扭虧。 隨著經營狀況改善,公司也對2025年寄予厚望。在經歷2024年初關鍵指標轉負並持續全年後,其致力於年內恢復同店銷售額與營收增長。同時力爭實現全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盈虧平衡,這代表公司主要盈利指標首次擺脫負值。 首席執行官盧永臣表示:「步入2025年春季,我們期待恢復營收增長並繼續擴張,今年計劃新開至少200家門店,其中大部分將通過成功的二級加盟模式實現,同時持續聚焦運營卓越和盈利表現。」 第三季度觸底 總體而言,Tims天好中國的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近年的低迷狀況已於去年第三季度觸底,隨著直營門店完成重大調整及加盟業務步入正軌,公司在年末開啓了復蘇進程。當季營收同比下滑12%至3.33億元(4,560萬美元),較前季17%的降幅有所收窄。 同店銷售額也有相同趨勢:第四季度同比下降13.3%,較第三季度21.7%的跌幅明顯改善。 第四季度,公司達成標誌性里程碑,它在中國的第1,000家門店於上海開業。截至去年底,門店總數已達1,022家。入華六載,Tims天好中國已形成可觀布局,業務覆蓋全國82座城市。 深入剖析門店總量數據可見,該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大刀闊斧關閉低效直營店,直營店數量從2023年末的619家縮減至去年9月底的564家。但第四季度該趨勢逆轉回升,截至去年底直營店數量增至576家。 與此同時,加盟店數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從2023年末的283家增至去年底的446家,佔門店總數的44%。正如我們此前指出,首席執行官盧永臣表示,今年新開門店將主要來自加盟業務,但未透露具體細節。 儘管加盟業務利潤率更高且門店數量有望超越直營門店,但其營收貢獻仍遠遜於直營體系。財報顯示,第四季度直營業務創收2.7億元,同比下滑17.7%,但仍佔總營收的81%。相較之下,主要來自加盟業務的「其他收入」當季同比增長25.8%至6,250萬元,但僅佔總營收的19%。 公司在成本管控方面表現亦可圈可點:第四季度門店成本與費用同比下降18.8%,營銷費用降幅更達35%。 成本管控、閉店優化加上以貝果產品為基礎的定位成功,令Tims天好中國的運營虧損從上年同期的2.18億元收窄至1.17億元,淨虧損由3.11億元降至1.32億元。首席財務官李東強調,公司已「不再像過去幾年那樣燒錢」,且在獲得創始股東新注資後目前現金流充沛。 諸多信號表明,Tims天好中國或已走出困境期,正蛻變為一家業務更聚焦、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盈利的企業。當前要務,是證明在激烈競爭與經濟減速的逆風中,它能夠延續近期的向好態勢。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