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8.HK JD.US
JD first-quarter results marking a turnaround

京東首季度表現勝於市場預期,市場投以信心一票

重點:

  • 集團第一季度盈利71億元,按年增長近13%
  • 投行紛紛調升目標價或評級

    

劉智恒

京東首席執行官許冉上任剛好一年,今年首季度京東集團(9618.HK, JD.US)派出理想業績,收入達2,600億元(359.5億美元),按年升7%;股東應佔溢利上升近13%至71億元,若按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Non-GAAP)計算,盈利更高達89億元,按年增長17%。

去年五月徐雷退下京東首席執行官職務,由原任首席財務官的許冉繼任,當時市場就估計,許冉專長管數,很大機會透過節流省錢去提升集團盈利。到2023年業績公布,收入增長3.7%至10,847億元,盈利更大幅增長1.3倍至242億元。

慳出個未來?

業績雖然不俗,市場卻有聲音認為京東只是「慳出個未來」,收入實際增長有限,但在許冉努力下,分別將研發開支與行政開支等佔收入的百分比壓下來,履約開支則持平,加上利息收入增長,股權投資虧損又減少,京東才能達到較佳的盈利。

不過,近日首季業績發佈後,市場發覺集團審慎開支之余,業務錄得的增長亦勝於預期。各項業務中,京東零售收入按年增長6.8%至2,268億元,京東物流收入上升14.6%至421.4億元,物流業務在經營層面上更扭轉去年虧損11.2億元的劣勢,錄得經營利潤2.24億元,成為首季盈利上升的一大關鍵。

整體商品收入按年升6.6%至2,085億元,其中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商品收入上升5.3%至1,232億元,日用百貨商品收入升8.6%至853億元。服務收入則增加8.8%至515億元,當中平台及廣告收入微增1.2%至193億元,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為323億元,按年升13.8%。

集團經營利潤率也由去年同期的2.6%,提高至3%。要知道,近年拼多多(PDD.US)等在線平台來勢洶洶,在各方的壓力下,京東進行百億補貼上線,令經營利潤受到擠壓。然而京東最終不但能將收入增加,更能提升經營利潤率,確實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公司透露,在一季度的各項用戶指標實現大幅提升,季度活躍用戶數已連續兩個季度保持同比雙位數增長,用戶的購物頻次和低線城市用戶數量也明顯提升。

期內京東物流(2618.HK)為名創優品(9896.HK)提供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覆蓋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所有門店的倉儲及配送,雙方已計劃,探索更多的全球合作機會。

以舊換新帶動需求

對於公司前景,許冉充滿信心:「我們看到各業務已取得切實的成果,尤其是我們對用戶體驗的重視,帶來一季度活躍用戶數和用戶參與度的強勁增長。我們相信京東對「多快好省」用戶體驗的承諾將繼續得到全中國消費者的認可,也將在未來進一步增強我們的發展勢頭。」

許冉在業績發布會指出,中國消費市場既龐大又分散,隨著不斷提升在線平台效率及創新模式,可以將在線化率由現時30%進一步提升。商超、家居家裝等在線滲透率,仍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她特別提到,以舊換新已是十年前事情,大件耐用品正進入換新週期,相信會帶動置換需求,京東正期待地方政府會有更多補貼落地。相信家電大盤以舊換新的銷售,將為家電品類帶來更多增量,銷售佔比亦會提升。

投行大升目標價

近年許多在美或港上市的內地公司,認為自家公司的股價被低估,紛紛進行回購。京東的股份回購計劃持續進行,今年3月時新推出的30億美元回購,至5月15日止的回購金額達7億美元,仍有23億美元可使用,有效期至2027年3月。為了應對回購所需的資金,京東上周宣佈將發行 17.5 億美元的可換股優先票據。

首季度業績公布後,京東股價升1.3%至134.1港元,各家投資銀行都紛紛調升其目標價或評級。中金指京東採購成本降低及高毛利的商超業務佔比上升,將美股的目標價調升28%至41美元。野村指京東零售數據及整體業績勝預期,收入亦開始重拾動力,將其港股目標價調升29%至165港元。麥格理的上調幅度最大,調升54%至159港元,評級升為「跑贏大市」。

京東目前的市盈率在14倍水平,相對於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的17.5倍及拼多多的28倍仍有一距離,業務若能持續改善,大有追落後的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雲鋒金融獲開展虛擬資產業務

金融科技保險供應商雲鋒金融集團有限公司(0376.HK)周二表示,香港證監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已批准一項申請,將其現行證券交易牌照升級為涵蓋虛擬資產交易服務。 公告發佈後,股份周三飆升28%,創七年新高,收盤報5.42港元。其他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宣布虛擬資產相關事宜後,也錄得較大漲幅。 上月,雲鋒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3%,至6.86億港元,利潤則增長142%至4.86億港元。 加密貨幣挖礦和交易在中國大陸屬非法,但在香港卻是合法。眾多企業正在香港試水虛擬資產投資及提供相關服務。香港於8月1日推出穩定幣監管框架,為發行方訂立許可與合規要求。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寧德時代江西鋰礦即將恢復生產 快於市場預期

中國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750.HK; 300750.SH)旗下位於江西宜春的梘下窩鋰礦,在停產近一個月後,即將重啟運營。該礦於8月9日採礦許可證到期,並於8月10日全面停產,此舉曾一度推動中國碳酸鋰價格在短短10日內上漲24%。 據CnEVPost報道,寧德時代子公司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周二召開「梘下窩鋰礦復產工作會議」,會議上透露江西省梘下窩鋰礦採礦權證及採礦許可證審批進展順利。消息人士稱,恢復速度「快於市場最樂觀預期」。 停產期間,中國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自每噸70,000元躍升至86,500元,反映供應收縮帶來的即時衝擊。雖然近期價格回落至約75,000元,但波動顯示鋰供應對新能源汽車成本結構的重要性。碳酸鋰與磷酸鐵是鋰鐵電池的核心原料,佔電動車整體成本比重甚高。 寧德時代港股周三高開,至中午休市報432.8港元,升0.4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roya makes cosmetics

珀萊雅能否將成功經驗複製全球?

營收增速放緩之際,為提振海外擴張之勢,這家中國化妝品龍頭企業正尋求赴港二次上市 重點: 珀萊雅正籌劃赴港上市,作為對A股地位的補充,並為躋身全球十大化妝品企業而募集資金 儘管野心勃勃,但經歷五年強勁增長後,公司今年的核心護膚品增速已然放緩 譚英 2024年,珀萊雅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603605.SS)實現重大突破,成為首家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大關(14億美元)的中國美妝企業,這標誌著公司十年規劃取得重要進展。事實上,創始人兼董事長侯軍呈認為,要躋身全球十大化妝品企業,需要每年營收達到500億元。 然而,珀萊雅最新發布的2025半年報似乎為上述前景蒙上陰影,儘管公司披露擬通過赴港上市,作為A股上市地位的補充,並募集資金提升全球知名度,但財報顯示其營收增速放緩。市場關注焦點則恰恰完全落在增長放緩上,財報發佈後兩周內,投資者拋售導致公司股價跌幅逾10%。 許多在滬深交易所掛牌的企業,因看上香港市場的國際化而選擇再到港上市,珀萊雅若實現「A+H」上市,亦屬順應潮流。公司於2017年在A股上市,募資7.67億元,後股價累計上漲四倍,早期投資者回報豐厚。 為實現全球佈局,珀萊雅去年在巴黎設立歐洲研發中心。侯軍呈去年12月向股東透露,計劃「收購具有歷史積澱與核心技術的歐洲品牌」,瞄准總價不超過5億美元的護膚品及香水領域。 這家公司在其英文領英主頁宣稱:「赴港上市不僅能更有效觸達全球投資者、傳遞品牌價值,還將加速多品牌矩陣國際化進程。」並指 :「此舉將助力吸引亞太地區核心消費群體與優質合作夥伴,為海外業務高速擴張提供支撐。」 珀萊雅當前市值逾320億元,意味潛在港股上市募資規模可達數億美元。2024年,珀萊雅實現108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1%,連續六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年淨利潤勁增30%至16億元。 這些增長幾乎全部來自國內市場,即使正值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捂緊錢袋。去年,這家公司在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收入僅1.406億元(佔總營收1.3%),儘管同比增幅達69%。公司在去年12月發佈會上表示:「將持續探索和試水,深耕日本和東南亞市場,打磨產品的同時逐步滲透線下渠道。」 2006年,珀萊雅發軔於下沉市場,採取數字化優先策略,避開與國際大牌正面交鋒。公司是首家在拼多多開設旗艦店的中國美妝企業,拼多多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首選。除核心品牌珀萊雅護膚品外,該公司還培育了多個子品牌。 全球勁敵環伺 不過,面對法國歐萊雅(OR.PA)、西班牙普伊格(PUIG.MC)、日本資生堂(4911.T)等國際巨頭,已屬艱巨挑戰,更遑論本土後起之秀。珀萊雅半年報顯露增長見頂跡象,財報傳遞多重警報,營收與盈利增速驟降,核心珀萊雅護膚品線收入出現萎縮。 公司上半年營收53.6億元,同比僅增7.2%;淨利潤7.99億元,雖實現13.8%的增長,但仍遠低於歷史增速。佔營收74%的珀萊雅品牌產品,收入同比微降0.08%至39.8億元,為五年來首度下滑。同期,銷售費用增長13.64%至26.6億元,研發費用卻持平,令一些分析師擔憂,在功效型新品與細分賽道日益驅動增長的國內市場,此舉恐難支撐後續發展。 志在角逐全球市場之際,珀萊雅本土大本營正遭受國內競品日益嚴峻的挑戰。對手毛戈平(1318.HK)和上美股份(2145.HK)上半年營收與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前者營收勁增31.3%至25.8億元,後者增長17.3%至41億元。 毛戈平著力佈局體驗式線下營銷,在全國120個城市設櫃並配備逾3,000名美妝顧問。反觀珀萊雅,96%收入依賴線上渠道。上美股份則收縮達人帶貨策略,憑借韓束護膚品牌,強化抖音自有內容投放。 作為行業龍頭,珀萊雅仍有底牌應對高增長對手的衝擊,收購日本洗護品牌Off & Relax,該品牌上半年營收飆升103%至2.79億元;另一宣稱「致力於打破主流敘事」的子品牌Insbaha原色波塔也表現強勁,營收增長80%至9,700萬元。 中期業績公布後,券商觀點出現分化。傑富瑞將評級由「買入」降至「持有」,目標價從115元下調至102元;中信證券則肯定珀萊雅「新品梯隊」建設與成本管控成效;招商證券維持“強烈推薦”評級,預計2025至2027年淨利潤將勉強維持兩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為12%、13%和10%。 珀萊雅A股市盈率約為20倍,估值看似合理,但遠低於毛戈平84倍、上美股份39倍及歐萊雅35倍的水平。 縱使珀萊雅與本土競爭對手懷揣全球雄心,中國化妝品出口規模仍相對有限,今年上半年該類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2%至187億元,主要銷往美國、英國、印尼、荷蘭及日本。 中國企業應能在東南亞發揮比較優勢,當地支付生態與消費習慣與中國相似。歐睿數據顯示,2019至2024年,中國大眾彩妝出口年增速達70%,大眾護膚與面部護理品牌同期分別增長115%和111%。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茂銷售漸復蘇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產開發商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銷售數據,8月銷售金額90.7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個月,集團累計的銷售金額達708.8億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樓面面積達318萬平方米。 中國金茂周三股價平開報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上升逾五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