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中國的AI豪賭:押錯寶了嗎?
蘋果選擇與阿里巴巴進行有限的AI合作,而不是採用備受關注的開源明星DeepSeek,可能是一種誤判 卓薇安 當蘋果(AAPL.US)宣布與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合作,提升其在中國市場的AI驅動智能手機功能時,這一舉動普遍被視為為了應對北京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而作出的深思熟慮之舉。然而,在選擇阿里巴巴的同時,蘋果或許忽略了中國AI版圖中的真正顛覆者——DeepSeek。這家開源新創公司正悄悄地以阿里巴無法企及的方式重新定義AI效率與生態整合能力。蘋果未擁抱DeepSeek,可能是一次重大的戰略誤判,讓它在這個以本地化與靈活性為主導的市場中陷入被動。 蘋果對阿里巴巴的有限押注 蘋果在中國的AI策略主要聚焦於透過阿里雲基礎設施,提升Siri的中文語言能力與AI驅動的照片搜尋功能。這樣的策略合情合理,但缺乏想像力。它確保了符合法規,也能接觸到阿里龐大的用戶生態系,但這僅僅觸及了中國AI需求快速演進的表層。 事實是,中國的AI競賽早已不再是單點技術的升級,而是圍繞「生態驅動、低延遲、無縫整合」的智能體驗。字節跳動的超個性化推薦引擎,以及騰訊(0700.HK)的AI驅動微信生態,就是這種轉變的典型代表。蘋果對阿里的依賴,無法使其在這場新時代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它仍然像個局外人,在這個需要深耕本地、分散式AI策略的市場裡步履維艱。 DeepSeek引爆AI寧靜革命 DeepSeek代表了中國AI範式的根本性變化。不同於阿里封閉的雲端架構,DeepSeek主打輕量化、節能高效的開源模型。這一策略正快速獲得中國科技巨頭的青睞。 例如,騰訊的微信搜尋功能借助DeepSeek架構,使響應時間縮短了40%;美團(3690.HK)也將其整合進客服機器人中。甚至連阿里的釘釘(DingTalk)企業平台,也開始利用DeepSeek進行工作流程自動化。 優勢顯而易見:DeepSeek的AI模型設計偏重於「端側運算」,減少對雲端依賴,同時提升速度與能效——這與蘋果本身在Apple Silicon晶片上推進的端側AI策略不謀而合。若蘋果能將DeepSeek納入其AI版圖,不僅可大幅降低雲端基礎設施成本,也能更符合中國對AI本地化處理的監管要求。 掌中AI戰:中國本土巨頭迅速領先 就在蘋果尚在追趕的同時,華為、榮耀與Vivo等本土品牌正積極將AI深度整合進其硬體產品中。例如,華為的Mate 60 Pro搭載了自家的「麒麟AI晶片」,實現實時端側運算;榮耀的Magic系列則強調「零延遲」的AI互動。 這些公司深知,在中國,AI早已不是附加功能,而是用戶的基本期望。 更令蘋果進退兩難的是,一些中國安卓品牌推出的「偽AI」功能,透過預設的關鍵詞觸發回應,來營造出類似AI的效果。這種情況導致市場認知混淆:即使蘋果的AI技術更先進、更真實,消費者仍可能認為價格更低的中國手機同樣具有AI功能。 合規的代價vs創新的成本 監管仍是蘋果在中國面臨的核心挑戰。北京對數據本地化與AI治理的嚴格要求,迫使外國企業與本土企業合作,這正是蘋果選擇阿里巴巴的主要原因。 然而,蘋果必須明白:「合規」不等於「領先」。中國的AI發展模式,與硅谷那種以登月計畫式創新為驅動的模式截然不同。中國AI的核心在於:快速整合、多功能場景落地、生態協同驅動,而非單點突破。 字節跳動的剪映(CapCut)是最佳例證。這款AI驅動的短影音工具,結合用戶生成內容與實時推薦演算法,在數週內迅速爆紅。而蘋果的AI項目,例如Vision Pro空間運算,雖具創新性,卻難以達到中國本地那種深層、生態化的滲透。 要縮短這個差距,蘋果不僅要與阿里合作,更應與騰訊的AI基礎架構、字節的內容推薦系統等更廣泛的本土力量展開合作。 蘋果AI策略需要重啟 蘋果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雖是必要的一步,但絕非足夠。中國AI競爭的真正戰場,是生態驅動、開源靈活、端側高效。DeepSeek正是這些趨勢的集中體現,而蘋果選擇忽視它、轉向阿里,或將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若蘋果希望在中國AI領域保住未來,它必須意識到:成功不在於「穩妥地綁定單一合作夥伴」,而在於建立一張反映中國技術生態特性的合作網絡。在這個沒有單一企業能主導AI的市場裡,蘋果若不徹底調整,恐將在這場本世紀最關鍵的技術競賽中被甩在後頭。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詠竹坊的觀點 卓薇安,駐新加坡記者,專注科技方面的報道,也是科技媒體初創公司Tech…
簡訊:字節跳動新一輪股份回購 估值料達3,150億美元
短視頻分享平台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據報本周將進行股份回購,根據回購價格,公司最新估值達到3,150億美元(22,937億元)。 據路透社周三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字節跳動向其美國員工表示,最新的股份回購出價為每股189.9美元。這一價格較一年前回購計劃中的每股171美元和六個月前的181美元分別上漲11%及4.9%。報道稱,這顯示儘管在美國禁令的威脅下,這家公司的估值仍有顯著回升。 美國國會去年以國家安全為由通過一項法律,要求字節跳動在今年1月19日之前出售TikTok美國業務,否則將在美國被禁止。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將禁令執行日推遲75天。在美擁有1.7億用戶的TikTok,吸引多位名人及實體競標,其中包括社交平台Reddit (RDDT.US)聯合創始人Alexis Ohanian、YouTube名人MrBeast (Jimmy Donaldson)等。但字節跳動並未表示有意出售TikTok美國業務。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加拿大下令關閉境內業務 TikTok提司法覆核
短影音平台TikTok周三在加拿大官網宣布,已向加拿大聯邦法院提出緊急動議,對政府要求關閉加拿大業務的命令進行司法覆核。TikTok要求法院撤銷有關命令,進行重新審查。 加拿大創新、科學和工業部11月6日宣布,基於國家安全理由,決定終止TikTok在加拿大的實體TikTok Technology Canada, Inc.在該國境內開展業務,但並未阻止民眾訪問這個廣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台。TikTok在加拿大的月用戶超過 1,400萬。 TikTok在向法院提交的文件中指出,結束當地業務將導致數以百計的人失業。 TikTok表示:「我們認為尋求有意義的解決之道,與確保維持當地的團隊及平台,最符合加拿大民眾的利益。」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加拿大關閉TikTok境內業務 APP使用不受影響
加拿大政府當地時間周三下令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關閉短影音平台TikTok在加拿大的業務,但並未阻止民眾使用這款應用程式或在上面創作內容。 加拿大政府表示,這項決定是根據國家安全審查期間發現的信息和證據,以及加拿大安全和情報界的建議。依據《加拿大投資法》,當局能夠對可能損害加拿大國家安全的外國投資進行審查。2023年2月,加拿大政府下令禁止所有政府電子裝置使用社群媒體平台TikTok,同年晚些時候,加國下令對該應用程式進行國家安全審查。 TikTok是最受歡迎的短影音平台之一,母企是中資企業字節跳動。雖然TikTok目前已將總部搬往新加坡,不過並未減少西方社會對其在安全方面的擔憂。對於加拿大的最新禁令,TikTok發言人回應稱,關閉TikTok的加拿大分公司並取消數百個當地高薪工作,並不符合任何人的最佳利益,將在法庭上提出質疑。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關閉音樂直播平台 TikTok轉戰略求合作
據《財新》報道,短視頻平台TikTok宣布將於11月28日,停止推出僅一年多的TikTok Music直播服務。TikTok表示,關閉平台後,用戶可以在11月28日之前申請退款,用戶數據將被刪除。 TikTok是中國字節跳動的國際子公司,於2023年7月推出了音樂服務,希望利用廣受歡迎的短視頻平台,與Apple Music和Spotify等爭一日長短。《財新》指出,這一最新舉措,意味TikTok 從直接與互聯網娛樂公司競爭,轉向與其他行業領頭羊建立合作關係。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浩希上市半年即集資 市場失望股價急挫
投資者對該公司的最新一輪融資不甚滿意,本輪融資金額為960萬美元,與它今年1月通過IPO籌集的1,100 萬美元大致接近 重點: 在納斯達克上市僅半年後,浩希健康宣佈再集資的計劃,公司股價應聲暴跌28% 這家提供數字廣告服務的醫療保健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來迅速擴張,營收和利潤都實現了強勁增長 譚英 浩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HAO.US)乘著疫後中國醫療保健行業繁榮發展的熱潮,成為今年浩希健康月在美國上市的六家中國公司之一。年初至今,中國內地及香港共約20家在紐約上市企業的典型代表。它們悄然籌集了總計1.95億美元的資金。與中國過去的大規模IPO不同,最近的IPO規模都相對較小,其中浩希健康的IPO規模僅為1,100萬美元。 投資者欣然接受浩希健康的故事,認為它會受益於中國蓬勃發展的醫療保健行業對營銷服務的需求,至少最初是這樣。繼上市首日表現強勁後,該股在前四個月的交易價格遠高於4美元的發行價,公司估值最高超過2億美元。但5月5日宣佈的一項面向廣告客戶的返利計劃,讓股價的蜜月期戛然而止,並觸發了下跌趨勢。 公司上周宣佈計劃增發150萬股普通股,及行使價為每股6.26美元(發佈公告時的股價)的認股權證後,市場的擔憂加劇。此舉最高可籌集資金900萬美元,略低於它首次公開募股時的融資金額。在那之後,投資者拋售該股,導致公司市值在接下來的四個交易日里蒸發了28%。 即便遭遇了本輪拋售,該股週二仍收於4.60美元,意味其股價仍高於4美元的發行價。但如果該股從5月初近9美元的歷史高點繼續下跌,跌破發行價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本輪拋售的兩個最大受害者,分別是浩希健康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樊震和公司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徐磊。前者在增發股票後將控制公司91.25%的投票權,後者將握有2.83%的投票權。樊震有金融科技背景,而徐磊在2018年成立浩希健康之前從事醫療廣告行業。 儘管投資者信心正在減弱,但毫無疑問,浩希健康的財務狀況是健康的。在中國蓬勃發展的醫療保健行業的推動下,該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在過去兩年雙雙飆升。2016年至2021年,中國的醫療保健支出翻了一番,達到7.6萬億元,使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浩希健康主要用短視頻的形式,向牙科等醫療服務供應商,提供廣告內容生成服務。來自Statista的數據顯示,醫療服務是整個數字廣告行業的一個細分市場,在2024年全球約1,890億美元的數字廣告支出中,醫療服務約佔9%。浩希健康IPO招股書中的第三方研究稱,當年中國互聯網醫療保健市場規模為3,430億元,疫情期間隨著被迫線上就醫的人增多,這個數字還有所增長。 上個月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去年最後6個月,也就是浩希健康本財年的上半年,公司的廣告客戶總數從對上一年同期的183家增至338家。期間,平均每個客戶貢獻的收入增長了39%,達到69,538美元。相當於期內公司收入從920萬美元增長到2,350萬美元,增幅157%,毛利潤增長65%,達到120萬美元。 寄予厚望 根據招股說明書,浩希健康的目標是通過每年新增150至200個廣告客戶,到2025年將中國醫療行業10%的廣告客戶簽下來。它的名字“浩希”的意思就是“很大的希望”。 浩希健康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是,它過度依賴字節跳動作為廣告投放的合作夥伴。作為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在中國運營抖音服務,佔到了浩希健康2023財年廣告位的96%,相當於3,480萬美元的收入。深入分析它的成本結構,會發現其營收成本,主要是支付給字節跳動的費用,從2022年下半年的840萬美元,上升到2023年下半年的2,230萬美元,幾乎增加了兩倍。 該行業在過去幾年里受到嚴格的審查,字節跳動也在最近成為了中國監管機構的主要目標。2018年,公司因兩款保健品和一款非處方藥廣告未提交監管審查,以及未覈實廣告內容,而被罰款370萬元。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指標是浩希健康的應付賬款激增,截至去年12月底,其應付賬款從六個月前的僅27,312美元飆升至約100萬美元。這可能意味著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公司的客戶未能按時付款。浩希健康在5月向廣告客戶提供返利,也可能反映了該行業面臨的困境,迫使其以這種形式提供折扣。 從更積極的方面看,浩希健康的市銷率(P/S)仍高達3.44倍。這遠遠超過了在上海上市的東軟集團(600718.SS)的1.0倍,該公司為醫療行業提供軟件和技術,包括電子商務和廣告服務。浩希健康還領先於搜索引擎百度(BIDU.US;9888)的1.7倍市盈率,後者通常被視為數字廣告服務的基準。 浩希健康目前對分析機構來說可能還太新、太小,但它可能很快就會因其增長潛力而受到關注。 Simply Wall Street在1月稱其為“高質量公司”,因為它的的股本回報率高達62%,債務股本比只有0.55。雖然最近的籌資可能會稀釋現有股東的權益,但發行新股也將增加公開流通股的規模,這可能會吸引那些在購買股票前,尋求更高流動性的新投資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佰澤醫療趕上市 融資續打併購戰
中國民營醫療機構併購潮方興未艾,民營腫瘤醫療集團佰澤醫療申港上表,加入這一波併購戰 重點: 過去三年,佰澤醫療營收的年複合增長率為52.4% 公司毛利從2021年的4,139萬元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1.78億元 李世達 在中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醫療衛生類事業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民營醫院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後,民營醫療集團掀起併購潮,彼此之間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 為了擴大醫療事業版圖,多家民營醫療機構積極尋求上市。今年以來,腫瘤醫療服務提供商美中嘉和(2453.HK)於1月登陸港交所;3月,樹蘭醫療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至4月,台灣佳世達科技(2352.TW)旗下江蘇南京明基醫院也向港交所遞表。 近日,以癌症篩查與腫瘤治療業務為主的佰澤醫療集團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由招銀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是中國民營醫療赴港上市的又一案例。 佰澤醫療於2018年收購北京京西腫瘤醫院後開始拓展業務,先後收購及託管多家醫院,主要提供癌症篩查、腫瘤診斷、腫瘤治療、腫瘤康復等腫瘤全周期醫療服務。截至2023年底,佰澤醫療集團在中國內地共擁有六家自有醫院及兩家託管醫院。 毛利大幅提升 根據申請文件,佰澤醫療自有醫院門診人數從2021年的19.6萬人次增長至2023年的70.1萬人次。住院人數則從5,834人次增至4.4萬人次。託管醫院去年的門診與住院人次則分別為49.3萬人次及2.9萬人次。 財務數據方面,2021至2023年,佰澤醫療的營收分別為4.6億、8億和10.7億元。同期虧損分別為6,195.5萬、7,551.5萬和2,440.6萬元,虧損持續收窄。 其中2023年佰澤醫療營收同比增長約33.7%,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3.7%,成本增幅顯著低於營收。從銷售費用看,2023年公司銷售費用僅增加約145萬元,而營收則增加約超過兩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毛利出現顯著增長,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4,139萬元、7,995萬元及1.7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7.5%。毛利率則從2021年的9%增至2023年的16.6%,大幅提升7.6個百分點。 商譽減值風險較大 業績快速成長,來自公司對外收購增加。2021年至2022年,佰澤醫療陸續收購太原和平醫院、武陟濟民醫院兩家自有醫院,以及增加託管太原市萬柏林區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另外,去年佰澤醫療與最大客戶黃山首康醫院(託管醫院之一)產生大額關聯交易,後者為前者貢獻收入1.8億元。同時,過去三年佰澤醫療還為黃山首康醫院提供了1.1億元的無息借款,以及5.6億元的融資擔保。 多項併購交易也為佰澤醫療帶來大額商譽。2021年至2023年,分別錄得商譽5億元、6.4億元及6.4億元。截至去年底,公司商譽佔淨資產比重達54.7%,意味著承擔較大的商譽減值風險。 自成立以來,集團累計進行了四輪融資,融資總額近7.4億元,投資方包括上海栩琨管理、正奇(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北醫匯金等多家投資機構及醫療產業基金。截至B輪融資後,集團的投後估值達到26.2億元。 相較於自建醫院的周期長與大投入、管理團隊組建耗時,併購是民營醫療機構進行擴張的重要方式。 近年醫院併購規模激增,收購方也不限於醫療集團,如字節跳動在2022年全資收購婦幼醫院美中宣和、平安保險(2318.HK;601318.SH)收購北大國際醫院、泰康保險收購蘇州口腔醫院等。 經營及管理16家醫療機構的海吉亞醫療(6078.HK),去年便一連收購三家醫院、5月豪擲16.6億元收購三甲醫院長安醫院、11月又收購曲阜城東醫院,擴張的腳步並未停歇。 佰澤不易突圍 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正處於擴張爬坡期的佰澤醫療也不敢停下腳步,直言本次融資後將通過收購新醫院的方式進行擴張,並將強化腫瘤全周期醫療服務(包括採購設備、聘請專業醫療人員)、擴展醫院管理業務、升級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系統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在中國所有民營腫瘤治療集團中,佰澤醫療的腫瘤收入市佔率約0.5%,排名第五,但是在早癌篩查中心數量、胃腸鏡檢查病例數上均排名第一,並在提供腫瘤服務的自有醫院數量方面排名第三。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隨著對腫瘤治療的需求不斷增長和,中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的規模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7,687億元,2022年至202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1.6%。 中國腫瘤醫療市場具有較大的成長前景,行業龍頭海吉亞醫療目前市盈率約27倍;而今年初上市的美中嘉和,上市後股價目前來到36.9元高點。顯示當前市場或許對民營醫療概念股並不排斥。消化系統方面的癌症治療與篩查,是佰澤醫療最大的優勢,但在民營醫療收購戰方興未艾的環境下,佰澤醫療想要突圍而出有一定難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