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江湖變天 味千如何突圍?
曾經無限風光的味千拉麵,面對市場競爭加劇與消費下行趨勢,該如何扭轉困局 重點: 公司預計2024年虧損不超過4,000萬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8億元 味千拉麵門店數量由2019年的799間降至去年上半年的575間 李世達 中國消費者對餐飲消費似乎總是喜新厭舊。一家餐飲連鎖店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也可能在一年內迅速退燒,特別是在消費降級的趨勢下,能夠長期維持穩定盈利的餐廳少之又少。在中國內地,曾經蔚為風潮的「高端麵館」正在快速退燒,被稱為中國日式拉麵鼻祖的味千拉麵,也難逃此一命運。 日本拉麵連鎖店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38.HK)近日發布公告,預計2024年錄得股東應佔虧損不超過4,000萬元,而2023年度盈利1.8億元,主因是受到投資物業重估虧損,以及餐飲業務盈利下降的影響。 公司指出,投資物業的重估虧損是由於受到香港及內地物業市場情況的不利影響。另外,餐飲業務也受到行業競爭加劇和消費者習慣改變的雙重影響,傳統堂食業務收入減少,而外賣服務需求比例提升,導致整體盈利能力下降。 而在去年上半年,公司已出現盈轉虧的情況。根據去年半年報,公司收入按年減少6.6%至8.2億元,股東應佔虧損715.7萬元,而2023年同期為賺1.3億元。業績的大幅下滑也拖垮公司股價,過去一年已下跌25.7%,徘徊在0.8港元左右。 賺一年賠一年 事實上,味千近年的盈利情況並不穩定,2019年至2023年,公司業績分別為盈利1.6億元、虧損7,800萬元、盈利2,100萬元、虧損1.4億元及盈利1.8億元,可以說是「賺一年賠一年」,而且合計虧損金額要高於盈利金額。 之所以能夠扭虧,一部分原因或許與公司持續降本增效有關。2023年,公司食材成本佔營業額的比例由上年的26.2%下降至24.4%;人工成本佔營業額的比例由上年的29.8%下降至26.2%;其他營運成本佔營業額的比例由則由上年的26.3%下降至25%。 然而,再多的降本增效,是否能夠扭轉業績持續走下坡的頹勢? 原創於日本的味千拉麵,是在1996年由香港女商人潘慰率先引進香港。在香港取得成功後,第一家味千拉麵內地門店於1998年在深圳華強北開業,隨後在全國快速擴張。2007年,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突破200億港元,潘慰也一躍成為「拉麵女王」。 就在業績高峰期,公司在2010年提出千店計劃,目標五年內在中國內地開設1,000家門店,但是2011年味千就發生「骨湯門」事件,原本宣稱使用大骨熬製20小時做成高湯的味千,被爆出使用濃縮液兌製成湯底,形象因此大打折扣。 新中式麵館崛起 事件也為公司的發展帶來轉折。2010年後,包括一蘭、花月嵐、豚王等拉麵品牌陸續引進中國,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而味千卻漸漸失去了市場定位,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 味千於內地定價在中高端水平,客單價通常在每碗40元以上,主要服務於購物中心和寫字樓區域的都市白領群體,但是消費者的用餐體驗與拉麵口味,似乎無法匹配這樣的價格。有網民這樣評價:「看著像快餐,價格卻不便宜」。 而到了2020年後,一批新中式麵館陸續出現,包括和府撈麵、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等高端中式拉麵登場,立刻吸引資本市場的關注,其中和府撈麵更拿到六輪融資,一度傳出赴港上市。這些新挑戰者也讓味千的市場再度遭到擠壓。 然而,新興麵館紅沒多少年,近年遭遇消費降級的大潮,上班族白領不願多花錢吃高端麵,高端麵館也逐漸沉寂。據企查查數據,截至去年5月,內地麵館新註冊量為3.1萬家,但註銷吊銷量也有2.9萬家,淨成長數低於往年,麵館經營壓力日益凸顯。 至於曾喊出千店目標的味千,於2019年門店數量達到799間後開始走下坡,至2023年減少至562間,去年上半年雖小幅增加至575間,但距離2019年的高點甚至千店的目標仍然很遙遠。 從市盈率看,目前味千仍有約20.2倍,高於九毛九(9922.HK)的14.1倍及太興集團(6811.HK)的13.5倍,屬於較高水平,與業績表現並不匹配,存在高估的風險。 味千拉麵曾是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日式拉麵品牌之一,但面對品牌老化、競爭加劇和消費降級等挑戰,味千需要的不僅是成本控制,而是品牌重塑與市場適應力。曾經的「拉麵女王」能否重振旗鼓,有待市場來驗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連虧三年沒起色 呷哺呷哺關店降價抗逆境
面對內地社會消費疲弱,餐飲業又激烈競爭,呷哺呷哺發盈警預告又要虧損 重點: 集團門店主動降價並推出廉價套餐應對挑戰 旗下高端烤肉品牌「趁燒」相繼關閉多家門店 劉智恒 內卷、消費降級、經濟放緩,已是擺在內地餐飲業面前的幾坐大山,縱然是知名食店的營運也不好過,強如九毛九(9922.HK)亦要發盈警、曾叱咤一時的日式拉麵店味千中國(0538.HK),預告要轉盈為虧蝕2,000萬元(279.4萬美元)。以一人火鍋一度紅遍神州大地的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剛發公告料今年中期要虧損最多2.8億元。 根據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呷哺呷哺收入約24億元,按年下跌近15.9%。去年中期錄得淨利潤212萬元,但預計今年同期錄得虧損介乎2.6億元至2.8億元。 消息公布後,股價在首個交易日下跌近8.2%,過去一年,公司股價累計下跌近75%。 集團解釋,虧損主要是整體市場的消費呈疲軟態勢,加上消費降級及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客流量下跌,最終影響收入。基於業務下跌,集團要關閉持續虧損分店,因而出現相關的減值損失約2億元。 呷哺呷哺近幾年也在虧損中掙扎求存,2021至2023年分別蝕2.93億、3.53億及1.99億元。今年上半年就蝕超過兩億元,若按年度化計算,全年豈不要蝕超過4億元,較過去三年每年度的虧損來得嚴重。 節流下「趁燒」結業 面對困境,呷哺呷哺祭出幾招應對,一是主動降價,並推出套餐以提升客流。另外是透過集體採購以增強議價能力,從而降低平均採購單價。亦積極布局外賣業務,推出點擊率較高的外送新品。 集團又著力改造品牌型像,實施品牌視覺提升計劃,重新規劃鎖定「家」的概念,邁向話題性及年輕與時尚化,以增強顧客的黏性。同時,持續借助抖音等線上平台以增加流量及引流,強化品牌形像聲勢。 開源不易之下,節流似乎是唯一出路,盡量省下一分一毫,希望可以在嚴寒下生存到最後。集團積極關閉虧損分店,2023年雖然新開131間呷哺呷哺分店,期間卻關閉了99家。去年時市場估計,疫後人們搶著外出用餐,餐企將報復式開店,唯呷哺呷哺並非如此,去年實際只增加區區32家分店。 今年初,呷哺呷哺主攻高端烤肉的「趁燒」,主席賀光啟曾揚言2024年每年至少新增30家門店,想不到門店開不成,反倒有報道指品牌已全線結業,最後一家位於上海龍華會的分店於早前關閉。 餐飲首季關店46萬 雖然呷哺呷哺努力去對抗逆境,但當整體經濟大環境走弱時,業內要力挽狂瀾是十分困難,畢竟是大勢使然。事實內地餐飲業的困境,可以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出端倪。中國內地今年第一季註銷和吊銷營運的餐飲企業,較去年同期大增233%至46萬家。一月時有16.7萬家、二月時11.2萬家,到三月上升至18萬家。光就三月,就較去年同期上升接近三成。按目前走勢,經濟難以一時三刻扭轉,整體餐飲業的隆冬仍然漫長。 大環境故然不理想外,內卷亦十分嚴峻,減價幾已成為行內競爭的不二法門。要搶生意,要贏對手,只能鬥平,於是各家食店紛紛推出平價套餐,市場所謂的「窮鬼套餐」如雨後春筍,席捲餐飲界。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麥當勞之前推出「1+1隨心配」及「10元吃堡」,「老鄉雞」推出14.9元兩餸一飯套餐。最教人吃驚是中式速食「南城香」,推出「3元自助早餐」,可以無限暢飲粥品、牛奶、豆漿等7種早餐飲品。 價格向下走,許多餐飲企業別說賺錢,不虧已屬萬幸。然而,在內卷盛行的今天,大家不斷鬥平,也顧不了是否虧損,看誰先掉隊,看誰挺不住倒下去;當對手陸續死亡,能捱到最後的,才有機會去提升價格,才有機會賺錢。問題是何時可鬥死對手,似乎仍要一段時間,呷哺呷哺短期也不容易扭虧為盈,況且最終是鬥死別人還是被別人鬥死,暫時尚屬未知之素。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積極擴張增長強勁 達美樂中國蓄勢待發
達美樂比薩在中國的獨家特許經營商達勢股份表示,去年收入增長51%,並首次錄得經調整年度盈利 重點: 隨著大舉進軍中國二線城市,達勢股份去年收入增長逾50% 作為達美樂比薩在中國的獨家特許經營商,達勢股份計劃將門店數量從去年底的768家增加一倍,到2026年達到1,600多家 陽歌 達美樂比薩在中國的獨家特許經營商達勢股份有限公司(1405.HK)發現,將業務擴展到更多城市總會帶來增長潛力。 自2010年經營達美樂門店以來,公司大部分時候都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服務對味道有較精細要求的消費者。但和中國很多西式快餐連鎖店一樣,它最近在中國一線城市外發現了一座尚未開發的金礦,達勢股份稱之為“新增長市場”,比薩和其他西式食物在這些市場被視為時尚,甚至是風潮的象徵。 公司從2017年開始,引入本地化的高級管理層進行運營。現任首席執行官王怡曾就職於麥當勞中國等全球品牌,她的的任命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達美樂中國近年開始在中國尋求更積極的擴張。除了是中國內地的獨家特許經營商外,公司還將特許經營權範圍擴展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 去年3月在香港上市後的首份年度業績報告以及首份年報顯示,2023年的下半年實現了一個重要里程碑,公司在新增長市場的收入超過了北京和上海。 業績還表明,這些新增長市場的門店,已成為達美樂中國的超級明星——它們擁有非常短的門店投資回報期——會讓其他餐廳運營商羨慕不已。公司去年的同店銷售以高個位數增長(此前兩年為兩位數增長),輕鬆地實現連續26個季度同店銷售正增長。 說實話,幾乎所有中國的快餐連鎖店運營商,都非常樂意向股東提交像達勢股份這樣的財報。其主要亮點包括去年收入增長51%至30.5億元,以及公司首次實現年度盈利。全年淨利潤228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2.01億元出現重大逆轉。公司還實現了經調整(通常不包括員工股權激勵和一次性上市費用)利潤878萬元,而上年同期則虧損1.14億元。 強勁增長源於達勢股份去年新開180家門店,公司全年門店總數增加31%,到2023年底達到768 家。今年第一季度,又新開67家門店,預計今年全年將新開240家門店。公司開始大舉擴張以來,至今已在33個城市開展業務,包括最近在台州、金華和惠州開設了門店,此前它還制定中國開店藍圖,到2026年底開店逾1,600家。 達美樂的標誌性特色也幫助公司夠迅速擴張——一是較小的門店模式,二是高度重視外送服務。中央式廚房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司已經在在華東、華南和華北三個主要區域設立中央廚房,並計劃今年在武漢市開設第四個,主要服務中西部地區。公司還打算搬遷和升級華北地區的中央廚房,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達勢股份在報告中表示:「我們相信,我們在新進駐城市的持續成功,以及在2023年新開門店的整體強勁表現,是越來越多的消者認可我們優質比薩和卓越的服務以及達美樂比薩於中國品牌實力及品牌發展勢頭的有力證明。」 深入中國二線城市 接下來我們再來深挖一下這些宏觀數據,看看達美樂中國的這些新增長市場門店到底有多賺錢。公司指出,就開業首30天的銷售額而言,達美樂全球表現最好的首19家門店全被中國佔據,幾乎所有記錄都來自新增長市場。 鑒於銷售如此強勁,中小城市的門店能很快收回投資也就不足為奇。公司表示,去年上半年進駐六個城市後,新開的48家門店平均投資回報期僅為9個月,遠低於全球很多快餐店通常所需的兩到五年。 自2020年以來,北京、上海門店的平均日銷售額一直保持增長態勢,而在去年略有下降,但新增長市場的門店同期大升了51%。去年這些中小城市的門店日均銷售額為12,285元,較2022年的9,009元大幅增長,並接近去年北京和上海門店的日均銷售額12,881元。 公司新增長市場門店數量,在去年上半年正式超過北京和上海總和,截至去年底,佔總門店數量的54%。 有趣的是,新增長市場的顧客多選擇堂食或自己取餐,只有42%使用它的配送服務,遠遠落後於北京和上海76%的外賣訂單佔比,反映這些較小的市場更喜歡到店消費,在那些市場,達美樂比薩品牌被視為“風潮“,也豐富了消費者外出就餐體驗。 雖然數據總體上相當樂觀,但我們也應指出,疫情期間同店銷售增長強勁,2021年增長18.7%,2022年亦上升14.4%,但去年的增幅放緩至8.9%,一定程度反映後疫情時代人們恢復外出就餐的趨勢。即便升幅為8.9%,期內同店銷售增長也也不輸於必勝客的母公司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以及Tims天好咖啡的運營商Tims天好中國(THCH.US),甚至略微領先。 去年3月IPO之後,因為投資者看好其強勁增長的故事,達勢的股價一度上漲63%。此後回吐部分漲幅,但目前仍較46港元的IPO價格高出15%。以此計算,該股的市銷率(P/S)約為2倍,高於百勝中國的1.48倍,更是遙遙領先於Tims天好中國的0.77倍及日本拉麵連鎖味千(中國)(0538.HK)的0.58倍。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市場要聞:關百家分店降成本 味千中國扭虧為盈
這家日式拉麵連鎖店表示,經過兩年的改革後,去年實現了盈利,並取得了強勁的業績 余特莉 日式拉麵連鎖店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38.HK)週二表示,經過兩年的效率提升,公司去年成功扭虧為盈。 味千表示,預計2023年將錄得淨利潤1.6億元 (約2,220萬美元)至2.2億元,扭轉了對上一年接近1.44億元的虧損。通過關閉業績不佳的門店,並將餘下門店進行改革,味千取得了成果。 與同行一樣,味千在2022年底中國開始解除嚴格的疫情限制後,顧客流量和銷售額出現反彈。儘管門店數量減少,但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長30.6%,達到8.84億元。 截至2023年6月,除了在香港增加兩家餐廳外,公司關閉了100家在中國各個城市運營的店鋪。 味千在去年上半年錄得1.33億元的利潤,也扭轉了2022年同期約1.07億元的虧損。但從全年盈利預測看,公司的利潤在去年下半年有放緩趨勢。 味千與其他中國餐飲營運商的精簡策略形成了對比,儘管面臨著中國經濟放緩的挑戰, 後者在疫後選擇了積極的擴張策略。一個更積極的例子來自中國肯德基和必勝客連鎖店的營運商百勝中國(9987.HK),該公司正在將業務擴展到二三線城市。 雖然尚不清楚哪種策略會取得最好的成果,但顯然投資者對味千中國的盈喜表示了初步信心。週二上午交易中,該股票飆升了13.6%,至1.17港元,儘管後來回落,收盤仍上漲了6.8%至1.1港元,遠超當天恆生指數的2.6%下跌。 味千中國是由潘慰創立,她將日式拉麵引入中國市場前,曾經從事亞洲食材出口歐洲和美國的貿易。公司於1996年開設了第一家味千餐廳,其豬骨湯拉麵備受中國消費者喜愛,公司於2007年在香港上市。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