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實生物虧損收窄 核心產品銷量回暖
新任CEO上任後開啟「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令這家生物製藥公司上半年研發開支大減逾四成,協助淨虧損按年明顯收窄 重點: 君實生物成立12年累計虧損額超過90億元,股價自2021年的最高點已縮水近九成 特瑞普利單抗仍為公司核心支柱產品,在中國內地獲批多項獨家或領先的適應症 莫莉 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77.HK; 688180.SH)的中期業績報告,在港股的披露期尾聲搭上尾班車。這間曾跟恒瑞醫藥(600276.SH)、百濟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及信達生物(1801.HK)並稱「PD-1四小龍」的企業,如今的營收規模已經明顯「掉隊」。 君實生物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期內營業收入7.86 億元,按年增加17.4%,當中主要來自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國內市場實現銷售收入6.71 億元,按年增長約 50%。作為2018年獲批上市的第一款國產PD-1藥物,特瑞普利單抗在競爭激烈的PD-1市場中艱難廝殺,商業回報還有待進一步爆發。 今年初,君實生物曾經歷一輪高層調整,由公司原副總經理、全球研發總裁鄒建軍出任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鄒建軍上任後,開啟「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將資源聚焦於更有潛力的研發管線,這些管線還沒到大舉推進臨床的階段,因此研發費用有所降低。2022年,君實生物的研發支出曾高達23.8億元,而今年上半年的費用已按年縮減42.4%至5.46億元。 營收提升加上研發支出縮減,君實生物上半年淨虧損縮窄35.3%至6.45 億元。事實上,公司自2012年底成立至今近12年,累計虧損額已經超過90億元,漫長的虧損期讓投資者信心難以持續,股價自2021年2月的最高點97港元已縮水近九成,最近在10港元左右徘徊。 公司交出的這份半年報雖有大幅減虧的優勢,但是僅有特瑞普利單抗一個單品支撐業績。相比之下,恒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上半年的營收分別高達136億元、120億元及39.5億元,業績增速均超過20%,君實生物的業績顯然不夠亮眼。財報公佈後的首個交易日,其股價也下跌8.7%。 君實生物擁有三款商業化產品,除了特瑞普利單抗外,還有新冠口服藥民得維和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及銀屑病的阿達木單抗君邁康。公司並未披露後兩款產品的具體銷售額,但是從准入醫院的數量來看,民得維和君邁康分別進入超過2,300 家醫院和243 家醫院,而特瑞普利單抗在全國超過五千家醫療機構銷售,顯然民得維和君邁康銷售網路不及前者。 短期內,特瑞普利單抗仍然是君實生物的支柱產品,在中國內地有10項適應症獲批,其中多項為獨家或領先的適應症。上半年,特瑞普利單抗新增三項適應症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目前共有6項適應症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是國家醫保目錄中唯一用於治療黑色素瘤的抗PD-1單抗藥物。 今年6月,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聯合注射用紫杉醇用於一線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獲批,這是中國首個且唯一獲批三陰性乳腺癌一線治療的PD-1單抗。中國乳腺癌年新發病例數達35.7萬,其中三陰性乳腺癌(TNBC)約佔所有乳腺癌的10%至15%,具有侵襲性強、復發率高和預後較差的特點,是乳腺癌各種類型中最難治療的類型。這項適應症的獲批,有望為特瑞普利單抗擴大市場。 下一個亮點何在? 去年10月,特瑞普利單抗成為美國首款且唯一獲批用於鼻咽癌治療的藥物,也是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首個中國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創新藥。今年1月,君實生物在美國的合作夥伴Coherus(CHRS.US)宣佈特瑞普利單抗已可以在美國獲取及使用。 雖然這是中國創新藥出海的一大里程碑,但美國每年鼻咽癌新發病例僅約2,000例,銷售增量有限。今年7月2日,Coherus還將特瑞普利單抗在加拿大的權益轉讓給加拿大藥物開發商Apotex,Coherus獲得625萬美元預付款和最高約3,765萬美元的里程碑款項。 相比於2021年Coherus從君實生物與引進特瑞普利單抗和兩個可選項目選擇權、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許可時付出的首付款1.5億美元來說,此次出售加拿大權益可謂是平價變賣。這或許顯示出,Coherus對於特瑞普利單抗後續商業價值的信心不足。 在君實生物的儲備管線中,值得關注的重點是Tifcemalimab,作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抗BTLA抗體,在近兩年的國際學術會議上展現出極大的腫瘤治療潛力,現已經進入臨床三期。 君實生物當前的市銷率約6倍,低於同樣主推PD-1創新藥的同行信達生物的8倍。君實生物要讓投資者重燃信心,看來需要進一步提升國內和海外的銷售業績,加快推出下一代王牌產品。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百濟神州營收增七成 逆市擴張策略見回報?
這家創新藥生產商今年第一季來自產品銷售的收入達到7.47億美元,按年增長82%,王牌產品全年收入有望衝擊20億美元 重點: 百濟神州旗下替雷利珠單抗在第一季的「出海」進程順利,預計下半年在美國上市 當醫藥同行紛紛大裁員,其員工數目反而按年增加1,400人,達到10,600名 莫莉 在中國創新藥行業,百濟神州有限公司(BGNE.US; 6160.HK; 688235.SH)是特殊的存在。一方面,這間公司手持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重磅炸彈」藥物(Blockbuster drugs),營收連年創新高;另一方面,它堪稱最捨得花錢投入研發的藥企,公司成立以來長期虧損,何時能為股東帶來盈利回報仍是未知數。 今年5月8日,百濟神州公佈今年第一季財務業績,期內總收入達7.52億美元,按年增長68%,其中來自產品銷售的收入達到7.47億美元,按年大升82%。期內,公司仍錄得2.51億美元淨虧損,但較去年同期的虧損3.48億美元收窄27.9%。財報公佈後,其美股連續兩日上揚,累計漲幅約5%,顯示投資者對這份財報看法積極。 從產品收入來看,百濟神州的王牌產品澤布替尼銷售增長強勁,作為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已經成為同類最優(Best-in-class)藥物,繼去年收入突破10億美元後,今年第一季銷售額達4.89億美元,全年收入有望衝擊20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貢獻的銷售額達到3.52 億美元,按年上升153%,主要得益於該產品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中的市場份額提升,歐洲市場也亦貢獻6,680 萬美元收入,按年大增243%。 另一款產品替雷利珠單抗的潛力也不可小覷,第一季銷售額為1.45億美元,按年增長26%。雖然增速無法與澤布替尼相比,但替雷利珠單抗在第一季的出海進程順利,獲得多項市場准入批准。歐盟委員會批准該藥物用於治療三項非小細胞肺癌(NSCLC)適應症,包括一線及二線治療。 3月,替雷利珠單抗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既往接受化療後的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二線治療,這也是第二款在美國市場獲批的國產PD-1抗體藥物。替雷利珠單抗當前尚未在歐美市場實現商業化,公司正在自建海外銷售團隊,預計下半年在美國上市,有助進一步擴大收入來源。 目前,百濟神州在研藥物的管線超過60款,覆蓋多種技術平台和藥物模式,包括單抗、雙抗/多抗、ADC、細胞治療、mRNA等,涉及血液瘤以及肺癌、乳腺癌、胃腸癌等實體瘤領域。下一步值得期待的自研管線包括Sonrotoclax,這款BCL-2抑制劑已經開展了4項註冊臨床,包括聯合澤布替尼用於一線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R/R CLL)患者的一項全球關鍵性三期試驗。 逆市擴張 加大投入 在高息環境下,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熱潮冷卻,資本希望創新藥企能更好地平衡規模和盈利之間的關係。有投資者指出,國內龍頭創新藥企業在資本助力下,營收已經做到幾十億元規模,可是仍然在虧損,高度依賴外部輸血,或無法令投資者信服公司能從產業層面實現正回報。 對於何時能實現盈利,百濟神州的管理層一直封口不談,因為公司擁有龐大候選管線,堪稱一台「燒錢機器」。由於臨床前項目推進至臨床、早期臨床項目推進至後期發展階段,第一季的研發支出按年增加13%至4.6億美元。澤布替尼的銷量大增背後,也離不開水漲船高的銷售及管理費用,這部分支出按年上升30%至4.3億美元,而研發費用和銷售管理費用,已占當季收入達61.2%和57.1%。 在連年虧損之下,百濟神州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也從2021年底的43.76億美元,降至第一季末的28.07億美元。隨著持續進行候選藥物開發、尋求監管機構批准、擴張生產及製造設施以及商業化在研藥物等,公司的支出還將進一步上升。投行建銀國際在最新研報中指出,考慮到提升產品收入所需的銷售成本,將百濟神州2024至2026財年的銷售和行政成本預測分別上調10%、13%、27%,並且將明年的淨虧損預測上調2%至4.49億美元。 事實上,除了研發和銷售的正常支出外,百濟神州也沒有停下擴張步伐,距離削減成本、實現盈利的道路似乎越來越遠。當醫藥同行紛紛大裁員時,其員工數目卻按年增加1,400人,達到10,600名全職員工。此外,最新財報還披露,百濟神州將投資7,400萬美元,在上海建設一個新的研發中心。 堅定的逆市擴張策略,顯示出百濟神州對自身業務發展以及融資能力的信心,但新藥研發相當艱巨,候選管線藥物中,能否再出現像澤布替尼的重磅炸彈藥品?百濟神州的市銷率約為6倍,低於同樣手握出海PD-1藥物的君實生物(1877.HK; 688180.SH)的8倍港股市銷率。百濟神州下半年的產品出海道路能否順利、成本控制能否有進一步效果,值得投資者持續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