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Truck Alliance reports strong revenue growth

輕資產模式奏效 滿幫盈收雙雙報捷

三季度,該數字貨運平台的貨車司機用戶數量達到400萬,月活發貨貨主總計達284萬 重點: 滿幫集團三季度收入增長33.9%、淨利潤反彈81.4%後,股價上漲14.3% 本季度,貨運應用程序履約訂單量增長22%,達到5,190萬,反映積極的獲客策略和產品創新的成效  譚英 貨運應用程序運營商滿幫集團(YMM.US)上周公布的三季度業績完全符合投資者的預期,儘管中國經濟低迷,但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均錄得強勁的兩位數增長。投資者投桃報李,推動公司股價在公告發布當天上漲14.3%,使其今年以來的漲幅達到42%。 中國國內經濟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後陷入低迷,投資者往往對與中國國內經濟捆綁的股票持謹慎態度。這情況反讓業務全部在中國的滿幫集團的最新業績愈發亮眼。儘管滿幫集團股價上揚,但另一家快遞公司順豐控股(6936.HK)在11月27日的香港IPO中運氣不佳,首個交易日收盤持平。 這似乎表明,投資者喜歡滿幫集團的輕資產商業模式,即運營一個平台,為卡車司機和需要在中國境內運輸貨物的客戶牽線搭橋。相比下,順豐控股的運營模式成本要高得多,它擁有並維護著數以千計的物流車輛和飛機,更不用說數量相當的倉庫,這使其成為中國最大的物流運營商。 與滿幫集團更相似的是拉拉科技,它是總交易額排名全球第一的物流交易平台。拉拉科技最近重新啓動香港上市計劃,如果成功,滿幫集團近期的強勁表現可能預示著它的前景良好。 拉拉科技最新上市文件中的獨立研究顯示,滿幫和拉拉科技所在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公路貨運市場,2023年的總交易額估計為1.19萬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增至1.7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滿幫似乎既沒有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也沒有受到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即將上台,引發的地緣政治焦慮的牽連。公司第三季度淨收入同比增長33.9%至30.3億元,季度淨利潤增長81.4%,至11億元。 由於訂單量和變現率提升,交易服務收入(主要來自貨車司機支付的佣金)增長68.6%至10.5 億元。本季度貨運經紀服務增長19.7%至13億元,而貨運信息發布服務(由托運人支付)則增長4.9%,至2.23億元。 公司增長最快的收入來源之一是增值服務,包括信貸解決方案,本季度增長33.7%至4.8億元,而去年同期為3.59億元。 公司預計第四季度收入介乎29.4億元至30億元間,意味增速在22.3%至24.8%,較第三季度有所放緩。如果按這個範圍的上限計算,公司2024年全年的收入將突破110億元,較2023年增長32% 400萬卡車司機里程碑 本季度,滿幫履約訂單——即平台上所有匹配成功的運輸訂單減去取消的訂單——增長了22.1%至5,190萬,而平台發貨貨主平均月活用戶數達到284萬,同比激增33.6%。  公司首席財務官蔡翀說,公司平台上的貨車司機數量在本季度達到了400萬的新里程碑,留存率為85%。 董事長兼CEO張暉(英文名Peter)將貨主新用戶數量的增長歸功於公司兩個原始品牌之一——運滿滿的品牌全面換新,以及產品改進和積極的廣告宣傳活動。他說,司機增加是利用了 「秒搶好貨+司機會員+行為分」的組合機制的結果。 對於像滿幫這樣的輕資產公司來說,用戶留存至關重要,因為它沒有順豐速運那樣的卡車車隊,也不像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那樣有壟斷的發貨貨主。滿幫經常把自己比作優步(UBER.US),因為它也是中介,在司機和包括貨運代理在內的發貨貨主之間提供貨運預訂服務。 儘管只有49%的用戶是真正的直接發貨貨主,但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滿幫的賣點是提供定制服,並且可以消除推高貨運成本的中間商。蔡翀表示,三季度的新用戶大多數都屬於直接發貨人。 滿幫提供的套餐越有吸引力,愈能帶來好效果,畢竟卡車司機來都希望盡量提高每趟行程收入,同時可以最幅度節省成本。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的數據,因為效率較低的運營商退出,中國卡車司機的數量從2016年的3,000萬下降到2024年中期的1,730萬。滿幫正在全力追逐這個數量日益減少的群體,利用激勵方案等手段來推動新發貨人的增長,例如「委託」服務,讓公司為不太熟悉現有選擇的客戶提供更多服務。 至少就目前而言,滿幫還是一個相對受歡迎的公司。其市盈率為26倍,低於優步的35倍,但它可能是卡車司機應用程序領域最具競爭力的公司。 在滿幫的季報中,幾乎唯一的負面因素是增值稅對成本的巨大影響。但據公司三季度投資者報告顯示,地方政府提供的增值稅退稅補貼超過了稅費。三季度增值稅退稅達10億元,增值稅稅款為13.8億元。該公司沒有披露收到的任何補貼金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通過聆訊 集資最高15億美元

內地綜合物流龍頭的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2352.SZ)上周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初步估計集資介乎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計劃本周展開上市前路演,最快本月底在港掛牌。 聆訊後的資料披露,公司上半年盈利4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15%。另外,順豐早前在深交所公布的第3季業績,收入達725億元,同比升12.1%,盈利則上升34.6%至28億元。 按2023年收入計,順豐是中國及亞洲最大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在全球則排名第四。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T ditches low-price strategy to focus on customized deliveries

極兔轉策略 「進村進廠」替代價格戰

為扭轉增收不增利的問題,極兔不打價格戰,轉策略求扭虧為盈 重點: 集團上半年中國市場日均包裹量達4,850萬件,按年增長36.3% 2023年推出「兔優達」客製化產品,服務不同產業客戶 李世達 憑藉低價策略在短時間內殺入中國快遞市場並闖出一片天的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正在改變其低價策略,轉向「進村進廠」、瞄準「產業帶」的服務模式,推出客製化快遞服務,希望扭轉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根據極兔最新公布的二季度經營數據,公司上半年全球累計包裹量達110.2億件,同比增長38.3%;日均包裹量6,050萬件,同比增長37.5%;上半年中國市場包裹量88.4億件,日均包裹量4,850萬件,同比增長36.3%。 其中第二季度包裹量合計59.8億件,按年增長30.7%;日均包裹量6,580萬件,同比增長30.7%;中國市場日均包裹量達5,380萬件。公司表示,與一季度相比,極兔在國內市場二季度包裹量增勢放緩。但綜合上市快遞企業數據來看,極兔的業務量仍低於申通(002468.SZ),但增速已領先通達系各家。 然而,業務規模雖持續成長,且在5月底被正式納入港股通交易名單,公司股價依舊在低位徘徊,今年以來已跌去55%。 股價低迷的原因,一部分因為公司持續增收不增利。2023年,公司收入由2022年的72.7億美元(526.7億元)上升至88.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1.8%,但仍錄得期內虧損11.6億美元(84億元)。 極兔過去採取「以價換量」的競爭模式,以「送一單虧一單」的代價搶佔市場,一度引發中國快遞業一場價格戰,直到有關部門出台法規才告一段落。此外,今年3月1日,《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實施,快遞企業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將面臨30,000元以下的罰款。新規之下,以低成本代收模式為主的極兔受到直接衝擊。 事實上,極兔自己也深知問題所在,自2023年開始漸漸轉變經營策略,持續降低單票成本,實現毛利轉正。 2023年,極兔中國市場單票收入提升至0.34美元,單票成本則較2022年下降了0.06美元至0.34美元。同期,極兔在中國市場的包裹量上升27.6%,同時實現5,882萬美元毛利,而2022年中國市場為毛損6.6億美元。 兔優達「進村進廠」 為了滿足不同電商客戶的需求,極兔在2023年推出了價格更高的「兔優達」產品,在全流程營運網絡上進行一些差異化操作,提供專屬面單(快遞單據)、綠色通道、優轉優派、按需派送等客製化服務。 以極兔貴州為例,便針對貴州酒品產業在酒品轉運過程中的各環節,進行差異化操作,比如實現酒水產品專屬面單優先交件、綠色通道優先中轉、優轉優派時效保障、獨立仲裁優質售後,提升客戶全流程寄遞體驗等。 今年上半年,極兔貴州全省酒水快遞業務發貨量達400萬件以上,同比增長40%,客戶數量同比增長39%。 除了貴州酒業,極兔也開始「進村進廠」,在2023年底實現全國200個區縣的特產專線覆蓋,包括貴州脆李、延安蘋果、贛南臍橙、福建平和蜜柚等。     極兔不再靠以量取勝策略,開始以「客制化解決方案」參與到不同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對不同產業的客戶來說,客制化方案能夠將產品保質保鮮送到消費者手上,值得付出多一點費用。 新市場包裹量大增 目前中國市場營收佔極兔整體營收近六成,在包裹量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下,極兔已站在有利位置。與此同時,極兔連續四年在東南亞市場維持市佔率第一,並積極發展沙特、阿聯酋、埃及、墨西哥與巴西等新市場。 中東與拉丁美洲電商業務發展潛力巨大,同樣都需要物美價廉的中國貨。今年上半年,極兔在新市場(中東、拉美)網點量增加800個,日均包裹量同比大增63%至74.9萬件。今年5月,極兔完成一筆數千萬美元的增資,將進一步用於優化提升包括阿聯酋和沙特在內的中東及北非市場,繼續擴大國際版圖。 市盈率方面,儘管去年錄得虧損,其預測市盈率仍高達84倍,高於順豐(002352.SZ)的18倍與中通(2057.HK)的12倍,反映市場對極兔未來盈利能力的信心。 極兔的目標並不是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快遞業者,而是成為全球性的快遞供應商。在海外市場方面,極兔已搶佔先機,中國市場的表現也在快速成長,加上與中國電商公司的良好關係,公司未來的增長值得期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TO’s global expansion drives into Central Asia with KazPost

圓通國際之路不易走 夥哈國郵政拓中亞

圓通國際與哈薩克郵政服務機構合作,成立合夥企業在哈國及中亞發展快遞服務 重點: 合資企業法定資本為100萬美元 將合力發展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地區市場 劉智恒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時,發言表示要「維護發展權利」及「攜手抵制外部干涉」,把本國前途命運、地區和平發展「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言下之意,是倡議組織內的國家要同心合力發展。就在此時,圓通國際快遞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宣布與哈薩克斯坦國家郵政服務機構KazPost成立合夥公司,聯手於哈薩克及中亞地區發展快遞服務,法定資本為100萬美元(727萬元),圓通佔六成,KazPost佔四成。 在中國內地物流市場發展空間已經有限,加上業內強大企業林立,要再進一步拓展,海外發展是主要的出路,圓通國際就是圓通速遞(600233.SH)進軍海外的旗艦,於2017年借殻先達物流上市,不過業務始終未能有突破,反之更有愈做愈向下走之勢。 收入持續下行 圓通國際過去兩年的業績表現持續下滑,2022至2023年的收入為67億港元及52.9億港元,按年下跌11%及21%,盈利分別為1.37億港元及9,678萬港元,按年跌50%及29%。集團解釋,之前因疫情影響,多地封關,以致空運及航運價格大幅上升,當回歸正常後,海空服務在市場的供應增加令費用回落。 去年集團海運業務出現嚴重跌幅,收入較2022年勁跌62.7%至6.48億港元,主要是市場對海運服務需求下降,導致費用下跌。 空運收入亦按年跌22.3%至28.6億港元,但因為成本控制得宜,毛利反而增長22.8%。不過,即使如此,成本管控畢竟有限度,若市場持續不理想,空運業務今年亦難樂觀。 面對業績日走下坡,所謂窮則變,集團今年三月公布業績時,同日宣布孫建辭任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由今年一月才加入圓通速遞的周建接任。他曾於杭州百世任高級副總裁及國際事業部總經理,加入圓通前是順豐網速運的行政總裁。選擇周建,顯然是他在國際物流方面有一定經驗,特別百世一度在海外的業務做得頗為不錯。 競爭對手強勁 不過,要在海外市場爭一日長短,對圓通來說並不是易事,在資源、網絡及人手上都落後於競爭對手。目前正申請在港上市的順豐,已劍指海外多年,單就飛機數量已達103架,去年在國際業務的收入629億元,而圓通國際去年收入只是區區52.9億港元。 若退一個階梯去比較,極兔速遞(1519.HK)是另一家海外業務做得較佳的物流公司,它在東南亞及新市場的收入,去年已達到215億元,也遠勝圓通。 今次圓通國際與KazPost合作拓展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地區市場,是否會有突破,仍有待時間證明。畢竟,哈國2022年的GDP只有2,260億美元,人口2,000萬人,比馬來西亞還小,更別說與中國2022年18兆美元的GDP和14億人口相比。不過哈薩克斯坦位處中亞北部,地跨歐亞兩洲,具一定戰略地位,但主要產出是石油、天然氣、礦產及糧食,在快遞方面的發展潛力如何,確實是一疑問,畢竟經濟模式及市場需求並不如東南亞及西方等地。 世界經濟放緩 再看看整體市場環境,世界銀行今年1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測世界經濟增速將從去年的2.7%降至今年的2.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認為,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亦從去年的3%微跌至2.9%。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3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8萬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8萬億,同比增長0.6%,進口近18萬億元,下降0.3%。即整體在停滯水平。 在全球經濟及中國進出口放緩下,對拓展海外市場的物流企業來說,並不具備有利條件。 圓通國際已定下一套全球網絡的布局,其策略是「一主九從、3+3」為關鍵節點,所謂「一主」是以嘉興「東方天地港」為全球航空核心樞紐及多式聯運中心,「九從」是以澳門(橫琴)、合肥、義烏、廣州、昆明、南寧、海口及綏芬河、霍爾果斯為國內綜合樞紐。「3+3」則以洛杉磯、里約、悉尼、曼谷、迪拜、布達佩斯為國際核心節點,以空鐵海構建輻射全球的網絡。 但再看,公司最主要的核心點,即是嘉興的「東方天地港」,要到今年才全面建成,明年才可以全面投產,至2026年才可全面見效,要在3至5年才可建成聯接世界的基礎設施,相對於競爭對手,是否起步太遲了。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Bamboo Works provides news on Chinese companies listed i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a strong focus on mid-cap and

快訊:東南亞業務理想 極兔速遞虧損收窄

最新: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周五公布,去年非國際會計準則計算的經調整虧損為4.32億元,按年減少71%。 利好:該公司去年收入增長21.8%至88.5億元,主要因為來自中國、東南亞及其他新市場的營業額上升,其中在東南亞市場的包裹量達32.4億件,以25.4%的市佔率在行業排名第一。 值得關注:如果計算可轉換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以及與股權交易相關以股份為基礎的開支,該公司去年錄得11.6億元淨虧損,遠遜2022年的15.7億元淨利潤。 深度:成立於2015年的極兔速遞,一向被認為是中國快遞業的攪局者,因為該公司曾在2021年以每票收費低至0.8元的「割喉價」震驚市場,令這個競爭早已白熱化的行業天翻地覆。極兔上市前經過9輪融資,前期投資者包括騰訊(0700.HK)、博裕資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及招銀國際等,甚至連競爭對手順豐(002352.SZ)也是投資者之一。該公司去年10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集資淨額為35.3億港元。 市場反應:極兔速遞周一股價下跌,中午收市軟1.1%至11.3港元,比上市價12港元下跌5.8%。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TA spends heavily on marketing

從監管阻力中復蘇 滿幫加大投資力度

這家貨運平台運營商第四季度銷售和營銷支出增長50%,是營收增長的一倍 重點: 滿幫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增長25.3%,淨利潤則在強勁的投資收入和新用戶增長的帶動下增長兩倍 在第四季度銷售和營銷支出增長加速至49.8%後,公司表示今年將繼續在這方面投入大量資金      陳竹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監管力度加大,現在很多中國企業都停止新投資,選擇把精力放在提高效率上。但不要和貨運平台運營商滿幫集團(YMM.US)說這些,公司的最新財報顯示,儘管環境充滿挑戰,但公司仍打算保持快速擴張的步伐,至少目前是這樣。 2022年中期,在數據安全審查而停止新用戶註冊一年後,政府允許這家連接卡車司機與貨主的數字平台運營商恢復新用戶註冊。此後,公司去年大幅增加銷售和營銷支出。根據上週四發佈的最新季報,去年全年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增長37.3%,其中僅第四季度就同比大幅增長49.8%,達到4.21億元。 這種大舉支出有助於大幅增加收入,儘管收入增速慢於營銷開支。公司2023年全年和四季度的銷售額均增長25.3%,分別達到84億元和24億元。 投資者似乎對滿幫的戰略和業績看法不一。上週四財報發佈後,公司股價下跌5.3%,但第二天又回吐全部跌幅,而且還稍微上漲了一點。 經歷了這些波動,該股目前的市銷率(P/S)為6.26倍,幾乎是傳統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3.23倍市銷率的一倍,和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的競爭對手快狗打車(2246.HK)低至0.24倍的市銷率相比,更是遙遙領先。高估值突顯了投資者對滿幫輕資產物流運營方式的信心,相比之下,傳統公司由於擁有大型送貨車隊,資本成本更高。 然而,從長期看,公司的股價呈下跌趨勢,與在美上市中概股的普遍走勢一致。該股週五報收於6.52美元,僅為2021年6月上市時的發行價19美元的三分之一。 在暫停新用戶註冊一年期間累積了相當的需求,公司利用此契機,加大營銷支出,從用戶增長的角度看得到了回報。於2021年,中國開始要求對在海外上市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進行數據安全審查,滿幫遭打壓。這場打壓最終導致滴滴出行退市,距離它在紐約上市還不到一年。 滿幫2023年第四季度發貨貨主月活(指在公司平台上發布至少一份運輸訂單的註冊賬戶)達224萬人,較2022年同期增長18.7%。 由於市場飽和,互聯網在中國的廣泛使用增加了獲客的難度,在此之際,這個漲幅明顯超過了很多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相比之下,領先的搜索引擎百度(BIDU.US;9888.HK)的核心搜索應用程序,第四季度的月活用戶僅增長3%。 強勁的利潤 滿幫用戶增長強勁,推動了季度內其他主要運營指標的增長。完成訂單(指其平台上所有匹配的貨運訂單,不包括已取消的訂單)同比增長40.4%,達到4,580萬份。首席財務官蔡翀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這一激增直接歸功於公司月活發貨貨主基數的擴大。 支出的增加並沒有影響滿幫的利潤,因為它設法通過投資收益增長,以及一般及行政費用下降35%,抵消了大部分營銷支出的增加。公司第四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兩倍,達到5.88億元,但非公認會計原則營業收入增長相對溫和,為60.6%,達到3.99億元。 公司將利潤增長的部分歸功於創新技術的採用,使得定價和交易效率得以提高。公司指出,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工具的使用,有助於制定更符合當前市場狀況的推薦價格,從而提高在其平台上完成貨運交易的可能性。 恢復強勁增長標誌著滿幫已經從之前的監管阻力中恢復過來。儘管中國經濟放緩,但它仍致力於積極投資,這可能也會吸引一些尋求增長故事的投資者,增長故事在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越來越難找到。但長期維持這一戰略,需要它在用戶、訂單量和收入方面持續顯示出切實的增長,而這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投資者還將密切關注公司如何在日益加劇的競爭壓力下保持優勢。它面臨著來自福佑卡車等老牌競爭對手,以及物流巨頭順豐、貨拉拉和快狗打車等新入局者的挑戰,快狗打車去年宣佈加快向數字貨運市場擴張的計劃。 展望未來,滿幫表示繼續大規模投資以保持領先地位。首席財務官蔡翀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將繼續實施積極的獲客戰略,擴大用戶基礎,優化平台資源利用率」。 公司表示,預計本季度將繼續以類似的速度增長,截至3月份的三個月收入將同比增長至少23.9%,不少於21.1億元。 滿幫相較對手的優勢還在於它強勁的現金狀況,截至去年底,它的現金總額達276億元,較上年同期略有增長。這將為該公司提供充足的燃料,使其能夠繼續投資以捍衛領先地位,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TO underperformed quarter-on-quarter despite robust year-on-year gains

亮麗背後存隱憂 中通季績環比倒退

面對中國經濟放緩及快遞行業競爭激烈,中通快遞第三季度收入及盈利均按年增長 重點: 中通第三季度雖賺23.5億元,但與第二季度比較,下跌8.4% 公司亦預計,年度的增長率未能達到之前的承諾      劉智恒 中通快遞有限公司(2057.HK, ZTO.US)剛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90.8億元,按年上升1.5%,盈利則上升21%至23.5億元。 期內,包裹量達到75億件,同比上升近18%,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2.2%,主要是包裹量增長所致。中通第三季度的市場份額按年提升至 22.4%,能在中國經濟放緩下,交出一份這樣亮麗的季度成績表,可謂交足功課。 跟同業比較,中通亦並不失禮,甚至可以說冠絕同業。雖然收入不及其它主要競爭對手,順豐(002352.SZ)高達646.5億元、圓通(600233.SH)、韵達(002120.SZ)及申通(002468.SZ)都超過百億元,等但說到盈利,中通竟然能在幾大巨頭中脫穎而出,較順豐的20.9億元還要高出一成二,更它的更難項其背。 純利拋離對手,與中通第三季度的毛利率高企不無關係,中通毛利率高達29.8%,遠遠拋離順豐、圓通及韻等介乎11%至12%的毛利率,更別說是申通的3.1%。 中通能做到如此高毛利率,公司解釋主要是成本控制得宜,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表示:「面對加劇的價格競爭,中通專注於提升服務質量,並堅持獲取有盈利的業務增量。中通的數智化和精細化管理舉措持續推動分揀和運輸成本效益的提升。」 首席財務官顏惠萍亦表示,集團利用標準化和數字化管理設施,將單票分揀加運輸成本下降 11%,超出預期。同時,銷售管理費用佔收入比重穩定在 5%左右。 股價不升反跌 然而,業績公布當天,股價表現非但未能上升,反之更跌穿180元關口,最終收報179元,跌4.3%,之後股價持續受壓,過去一周足足跌了超過一成。 投資者似乎對中通未投下信心一票,沒錯,若按年度,中通確實教人眼前一亮;但細心看,以公司本身的季度業績比較,業務或許已現疲態,甚至出現倒退。中通第二季度收入達97.4億元,盈利25.4億元,第三季在兩方面都出現下跌。 第三季度毛利率接近30%,按年升了近3個百分點,但相對於上季度的34%,原來是倒退了4.2個百分點。業務上也開始有點停滯不前,包裹量都由第二季度的76.8億件,微跌至第三季度的75.2億件。 價格競爭再出現 面對市場的壓力,公司重申全年業務量可達到292.7億至302.4億件的指引,全年增長20%至24%。不過,原本公司堅持的市場份額年度增長目標為1.5個百分點,但考慮到市場環境出現價格競爭,要爭取有盈利的業務增量變得不再合理或可行。 今年快遞行業雖有所回暖,但過去曾出現的價格競爭,又再次在個別地區出現,今年首三個季度,快遞公司的單票價格有下滑趨勢,9月份圓通、韻達及申通的平均單票價為2.34、2.29及2.11元,同比分別下跌7.32%、12.93%及13.52%。至於中通的單票收入,亦大跌13.5%。按目前的價格走勢看,今年第四季度很大機會單票價會續走低。 除了行業環境的問題上,部份投資者仍對中通存有戒心。今年3月時,沽空機構灰熊對中通的指斥,認為公司有造假之嫌,其中就針對中通較行業對手超高的毛利率,以及有虛報企業人手以降低整體成本。 投資者有戒心 對於灰熊的指控,中通當時只發出簡單回應的公告,指沽空報告並無依據,並包含許多錯誤、無根據的推測以及誤導性結論和詮釋。其亦缺乏對公司業務模式及財務報告結構的基本了解,缺乏對公司公開文件的全面解讀。到今年4月,中通表示獨立調查完成,根據調查結果,審計委員會認為該份賣空報告及補充沽空報告所作指控均無事實依據。 不過,對於灰熊重點指控的幾點問題,集團未有一個詳細的回應。事實上,早在2017年,美國伯明翰養老基金對中通及它的承銷商摩根士丹利與高盛集團提起集體訴訟。其中指控中通使用一個「網絡合作夥伴」系統處理利潤率更低的包裹收發服務,令更不賺錢的業務,得以從公司賬本上消失。 由於牽扯在太多的造假新聞中,站在投資者立場,有懷疑自然是先避為妙。特別在今天市場疲弱的環境下,一有風吹草動,投資者都先沽為上,又或抱觀望態度。基金的卻步,加上減價戰如箭在弦,第三季度中通業務又有轉弱態勢,各項原因都了影響集團的長期股價表現。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