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rovider of vocational training has posted solid half-year earnings and is focusing on training for the automotive and IT industries.

暫緩擴張降成本 中國東方教育利潤飆

這家職業教育機構不再單純追求規模快速擴張及收入高速增長,而是將重心轉向利潤釋放的優化 重點: 中國東方教育上半年招收的新生人數按年減少了7.7%,公司希望吸引更多高價值新生入學 隨著中國藍領崗位需求增加、薪資提升,未來有望吸引更多學生進入讀職業教育機構   莫莉 在中國經濟環境不景氣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度提升,今年中國的高校畢業生超過1,170萬人,不少大學生轉行做咖啡師、甜品師等藍領工作,更有不少人參加電工、服裝設計等職業院校的短期培訓班,希望有一技之長傍身,令職業教育的受重視程度大增。 上週三,職業教育行業龍頭中國東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公佈今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9.83億元,按年增長1.6%,但淨利潤大增33.2%至2.72億元,主要由於教學相關消耗品、租賃開支及校區折舊等成本下降,在加強廣告成本控制後,銷售費用也按年減少4,900萬元,令上半年的毛利率增加約兩個百分點至53%。 不過,期內招收的新生人數按年減少了7.7%,這可能與公司調整招生策略有關。其業績報告表示,現已優化課程結構,旨在吸引更多高價值新生入學,除了提供西餐西點培訓和化妝美容培訓業務外,教授烹飪技術、資訊及互聯網技術、汽車服務的學校每名學生的年平均學費或服務費均有所提升。 其中,每名學生的年平均學費增幅最大的是汽車服務業務,按年增加7.4%,其中較為火爆的長期課程每年學費從2023年的最低6,800元大幅增至10,800元。報名一年以上、兩年以下長期課程的新生人數大幅增長41.6%至1,212人,而三年課程的新生人數則輕微下降4.3%至6,720人。由於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上游職業培訓需求提升,汽車服務培訓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逐步上升,從疫情前 2019 年 13.6%的比例,提升至 2024年上半年的 22.6%。 在汽車服務、時尚美業學生人數大增的同時,中國東方教育的核心業務烹飪技術分部,則面臨行業變革。隨著中國餐飲業使用預製菜的比例不斷提升,這類流水線作業的半成品,大大降低連鎖餐飲企業的人力成本,讓原本注重手工藝的廚師行業受到衝擊。上半年,為學生提供全面烹飪培訓課程的新東方美味學院,新生人數按年下降11.2%至3.47萬人,西點西餐的新生人數亦大跌12.9%至7,549人,烹飪技術分部貢獻的收入佔比從2023年上半年的81%大跌至63%。 或面臨公校競爭 作為一間提供連續性教育服務的機構,新生人數減少、尤其是超過一年的長期課程學生減少,未來將對中國東方教育的業績產生負面影響。為此,公司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全國現有234所學校及中心,較2023年底減少了11所。公司董事長助理華軍向媒體表示,未來將不再一味追求規模的快速擴張和收入端的快速增長,而是將重心轉向利潤釋放的優化。 在2019年登陸港股時,中國東方教育將集資所得近半用於購買土地和建築設施,以建設區域中心,這些產業園將為集團旗下品牌學校配備先進的教學和實訓設施,以鞏固品牌影響力。最新的財報顯示,位於四川、山東、貴州的職教產業園一期已全面建成並投入營運,江蘇和江西職教產業園的一期工程正在規劃推進。華軍指出,全國各地區域中心已經投入約30億元,未來還計畫投入20億元,預計區域中心建設初期的投入成本與節省下來的租賃成本,將在前三年內基本實現對沖。 職業教育行業一向備受政策扶持,當前藍領職位的需求增加、薪金提升,未來有望吸引更多學生就讀。中國東方教育的長期課程畢業生平均引薦就業及創業率達90%以上,汽車技術品牌和化妝相關品牌的就業率更是高達96.1%和95.3%。但近年來,由於國家積極推進職教改革,公辦的職業教育院校獲得較多政策上的補貼與扶持,再加上公辦院校學費較民辦院校低,在招生與招聘吸引力、教學水平上都會有所提升,未來可能會面臨來自公校的競爭壓力。 對於集團下一步發展,中國東方教育在財報中表示,將會參照市場需求動向及預期未來趨勢,使課程更多樣化,例如開發人工智慧及醫療保健等服務業,以及新經濟的職業技能教育。 該股目前的市盈率為13倍,同行中教控股(0839.HK)的市盈率為7倍,顯示中國東方教育在行業的龍頭地位。公司未來將更加專注於提升利潤,這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或屬正面信號。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nsheng Education issued a profit warning last Friday, forecasting its net profit for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will drop by about 64% from 307 million yuan in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快訊:擴大團隊增加成本 民生教育盈利大挫

最新:中國職業教育營運商民生教育集團有限公司(1569.HK)上周五發表盈利預警,預計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將較去年同期的3.07億元減少約64%。 利好:該公司成本上升,源於對業務作出更大投資所衍生的相關成本,此舉或有助增加未來收入。 值得關注:其盈利下降的主因,是擴大教學團隊規模令教學團隊的成本大幅上升、稅費增加,以及旗下在線教育業務淨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深度:中國政府2021年推出教育「雙减」政策後,教育行業深受打擊,但職業教育卻是官方一直鼓勵的行業。隨着官方明確奠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並支持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作為民辦職業教育集團,民生教育的業務亦得以受惠。該公司過去三年的收入穩定維持在23億元以上,但隨着成本增加,其收入近年出現下降趨勢。 市場反應:民生教育股價周一大挫,中午收市跌11.2%至0.174港元,創52周新低。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provider’s half-year earnings were well received by investors, aided by a broader rally on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中教利潤重回增長 財務狀況相對穩健

財報公佈後,適逢港股氣氛轉熱,中教控股的股價持續上升 重點: 最近兩年,中教控股已經暫緩收購新學校腳步,但半年來在新校區建設方面的資本開支高達20.3億元 中教控股帳上的現金儲備總額為45.3億元,有息負債率為24.7%,財務狀況較為穩健   莫莉 在中國的教育類股票中,民辦高職教育一向因學費高、收費週期長,而且銷售費用低,被視為具有穩定收益的投資目標。即使在2021年中國政府的「雙減」監管風波中,高職教育由於面向大學生而獨善其身,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更獲得資本青睞。但是,隨著中國宏觀經濟放緩,行業內部競爭加劇,部分民辦教育集團也陷入大幅並購擴張後,無力還債的困境。 作為港股民辦高校市值最高、擁有學校最多的企業,中國教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教控股,0839.HK)有著「三本之王」的稱號。上週五,這間企業公佈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的中期業績。期內實現收入32.84億元,同比增長18.3%,淨利潤也上漲9.6%至10.71億元,重新回到增長軌道。 財報發佈後,適逢港股氣氛轉熱,恒指連續上揚,截至上週五,中教控股的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上行,累計漲幅為11.5%,一掃過去半年來因淨利潤下滑帶來的陰霾。中金、華西證券、東吳證券等券商均對中教控股的財報給予正面評級,中金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該企業內生增長穩健,截至2月29日,全日制新生人數同比增長8.5%至27.1萬人,主要得益於提前擴容量、提高教學品質、國際化產教融合等方面的投入。 從具體業務分部來看,由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組成的國內市場分部貢獻了26.68億元,同比增長19.2%,主要由國內市場的在校學生人數及學生平均收入增長帶動;國際市場分部則表現平平,期內貢獻收入1.05億元,同比下降1.86%。 對於民辦高等教育集團而言,學生規模和學生的平均學費是決定收入的兩大關鍵指標。因此,收購相對成熟的學校是擴大學生規模,提升品牌影響力的捷徑。中教控股在2017年12月登陸港交所時,旗下僅有三間院校,之後通過多次融資,在2017年至2021年間收購至少11間學校,擴大公司業務規模。目前,中教控股不僅在中國境內擁有8所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四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澳洲和英國亦有高校佈局。 雖然近兩年,中教控股已經暫緩收購新學校的腳步,但是在新校區建設方面仍投入了大量資本。最新財報顯示,期內公司的資本開支高達20.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6.6%,主要與興建現有校區新樓宇以及山東省及廣東省擴建容量相關,其中山東省的擴建是指煙台科技學院正在建設的新校區,一期的規劃面積700餘畝,計畫於2024/25學年投入使用;廣東省擴建則是指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在肇慶的新校區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一期和二期建設,正在新購入的372畝的土地上建設新校區第三期。 據東吳證券的報告,這些新校區建設完成後,預計可增加學生容量5.2萬名,其中在2024/25學年,肇慶和煙台的學校新生學額將分部增加至1.28萬人和8,154人,預計未來兩個學校隨著更多面積投入使用,在校生容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財務較同業穩健 近期,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價值3.24億美元的零息可轉換債券違約,債權人在3月27日已經向香港法院提交清盤申請書。雖然從申請清盤到清盤令的頒佈之間尚有複雜的法律程式,但高職教育賽道的投資者仍然感到風聲鶴唳,中教控股、民生教育(1569.HK)的股價也在3月下旬接連下挫。 相比同行,中教控股的財務狀況更加穩健。財報顯示,截至2月29日,中教控股帳上的現金儲備總額為45.31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及債券為89.33億元,其中短期負債約為15億元,長期負債為74.25億元。此外,在今年3月28日之前,中教控股已經將2024年到期的23.55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全部贖回,目前有息負債率為24.7%。 不過,受到師資和教學投入的增加,以及新校區和樓宇投入使用導致折舊費用增高的影響,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減少1.4個百分點至56%。中教控股的市盈率約為8倍,略高於民生教育的市盈率7倍,位於行業中上水平。 雖然目前公司現金狀況穩定,但是長遠來看,中國人口進入負增長時代,加上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情況增加,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都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學費普遍偏高的民辦高校性價比不如公辦學校,恐怕將受到更大衝擊。中教控股作為民辦高教集團的龍頭,能否依靠規模效應抵抗行業下行的風險,值得投資者長期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ounded in 1999 and headquartered in Beijing, New Higher Education is a leading provider of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s in Southwest China.

快訊:中國新高教盈利 受惠業務多元化

最新:民辦高等職業教育企業中國新高教集團有限公司(2001.HK)周三公布截至2月底的中期業績,期內淨利潤按年增長10.6%至4.32億元。 利好:受惠於學費收入及住宿費收入穩步增長,該公司期內總收入增加13.8%至13.1億元。 值得關注:由於持續進行校園環境升級改造,加上優化師資成本結構,以及加強高質量師資隊伍建設,其主營成本增加12.9%至7.9億元。 深度:中國新高教創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北京,是大陸西南地區領先的高等教育服務提供商。受惠於官方持續支持職業教育,該公司於2021年開設了八大新專業,其中智能製造工程、大數據技術、網絡與新媒體等,正好迎合科技發展趨勢;同時,它也加强了民生緊缺的專業培訓,新增社區康復、嬰幼兒托育服務和早期教育等新專業,培育專業人才以填補行業空缺。因此即使面對新冠疫情,其收入及盈利自2021年持續上升。 市場反應:中國新高教周四股價下跌,中午收市軟1.3%至2.26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概要:國家力推職訓 中國東方教育有望受惠

這家領先的職業教育機構,去年的新生人數增長13.8%,但學費收入的增長僅及新生增長率的三分之一 余特莉 職業教育機構中國東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 (0667.HK) 去年招收了大批希望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提升技能的學生,而公司也要面對經濟放緩下,學費收入面對一定壓力。 公司上周公佈2023 年年度業績顯示,去年新生人數增長 13.8%,超過 15.2 萬人。但學費收入僅增長 4.2%,至 39.8 億元(5.51 億美元),人均學費僅增長 1.3%。不過,這一增幅較2022 年人均學費下降 6.5% 有所改善。 中國東方教育總部位於合肥,在中國內地和香港擁有245所學校,提供烹飪技術、數據和信息技術、時尚和美容,以及汽車維修等職業培訓。 去年,中餐烹飪教育項目繼續成為其最大的收入來源,佔總收入的 46% 以上,儘管該部門的收入較上年略有下降。 由於教師工資和福利成本上升,公司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 49.5% 降至去年的 48%。公司淨利潤從 2022 年的 3.68 億元下跌25.8%…
XJ International bondholders demand repayment

希教債務臨門 急謀對策渡困境

這家職教機構表示,它發行的2026年到期的零息可轉換債券持有人要求提前贖回 重點: 希教國際控股價值3.15億美元的未償還可轉換債券的持有人要求該公司贖回全部債券 該公司表示正在尋求外部財務資源來滿足這一要求,根據這批兩年後到期票據條款中的贖回選擇權,這一要求是允許的       梁武仁 對普通人來說,近乎不要利息地借錢給一家公司以換取未來股價可能上漲的做法,聽起來一定像是一場冒險的賭博。然而,在美聯儲不久前為抑制通脹而快速加息之前漫長的低利率時期,此類融資方案層出不窮。現在,職業教育巨頭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給投資者上了一課,讓他們認識到這個做法的危險。 上周四,該公司(在本月突然更名之前,一直叫希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表示,價值3.5億美元於2026年到期的零息可換股債券的持有人,按照選擇贖回權,要求公司於3月2日贖回債券。它表示正在尋求外部財務資源及探索不同方案,以滿足債券持有人的要求,這表明它缺乏足夠的資源贖回債券。該公司表示,還準備與債券持有人討論「可行的解決方案」。 希教國際控股於2021年通過一家全資子公司發行了這批債券,籌集資金3.5億美元。後來,公司回購了3,490萬美元的債券,將未償還總額減少至3.15億美元。 這些票據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們是零息可轉換債券,在贖回或到期之前不支付利息。儘管它們在贖回或到期之前不會給持有人帶來任何收入,但如果投資者相信在此期間公司的股價會上漲,他們可能仍會被這些債券吸引。如果公司股價上漲,債券持有人可以按照購買債券時設定的換股價購買股票,並將這個價格與股票最新價格之間的差價納入囊中,賺取利潤。 在美聯儲2022年初開始加息之前,零息可轉債在美國發展迅速,因為在早前的低利率環境下,大部分債券的收益率已經相當低了。當時,包括福特、Twitter和 Spotify在內的知名公司紛紛加入這一融資潮流,用股價上漲的可能性吸引希望獲得比普通計息債券更高回報的投資者。 自從美聯儲開始加息以來,中國以外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在中國國內,隨著政府努力應對經濟放緩和通貨緊縮,利率仍在下降。在中國目前的環境下,如果投資者相信股價會上漲,那麼中國公司發行的零息可轉換債券對他們仍然具有吸引力。 但在當前環境下,這是一個大大的「如果」,在過去兩年里中國股市是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希教國際控股也不例外。截至週二收盤,它的股價僅為0.34港元,較2021年2月創下的歷史高位下跌了近90%,也遠低於可轉債每股3.85港元的換股價。 由於該股不太可能在未來兩年內反彈到接近換股價的水平,可轉換債券的持有人顯然決定在下個月行使贖回選擇權,要求公司按本金的約103%贖回債券。 履行承諾 現在,希教國際控股必須想辦法履行承諾。截至去年8月底,該公司持有28億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僅夠償還欠債券持有人的債務。但可轉換債券並不是希教國際的唯一債務。該公司的其他負債,包括銀行貸款和應付賬款,總額超過116億元,大大超過了公司的股東權益。 在截至8月的上一個財年,希教國際控股為可轉換債券計提了巨額估值損失,導致其淨利潤下降,儘管同期收入有所增長。這表明,由於公司負債的增長速度快於股東權益的增長速度,該公司的信用風險感覺有所增加。 畢竟,自發行可轉換債券以來,該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本原因是疫情期間的業務降溫,以及疫情始終揮之不去的影響。上月底,希教國際控股簽署了一項協議,出售兩個子公司和一所學校,以籌集5億元資金,這看起來像是一次為加強財務狀況而進行的籌資活動。 去年7月,希教國際控股還終止了旗下一家實體向另一家實體貸款,用於購買學校用地的交易。該公司沒有說明取消交易的原因,但這可能也預示著它的財務出了問題。 希教國際控股的財務狀況不穩定是它的股票遭拋售的主要原因。眼下,隨著中國經濟陷入困境,該公司不是唯一一家不再受股票投資者青睞的公司。在2021年打擊教輔服務提供商之後,一些投資者可能也在回避教育類股票,儘管希教國際控股因屬於職教機構而沒有受到影響。 事實上,該公司提供職業教育的定位,使其受益於政府鼓勵民營企業提供此類服務的激勵措施。在截至去年8月的最近一個財年,這個定位幫助該公司的收入增長18%,至35.8億元,毛利潤也增長了20%,達到16.8億元。 希教國際控股的市盈率仍然高達12倍,相比之下,中教控股(0839.HK) 的市盈率較低,約為7倍,而民生教育(1569.HK)的市盈率只有2.8倍。自2021年以來,所有這些股票都大幅下跌,反映出投資者普遍不看好此類股票。 希教國際控股創始人汪輝武最近一直在買進該公司的股票,本月的更名可能也表明他有一些重振業務的大計劃。但該公司首先必須解決一個更緊迫的問題,即如何償還其可轉換債券持有人的債務,這將進一步加劇其財務壓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Online Q&A site Zhihu announced Monday that Wang Han has been named as the company’s new CFO. Meanwhile, previous CFO Henry Sha has resigned from that position and will become the company’s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快訊:知乎首席財務官換人

最新:網上問答網站知乎(ZH.US: 2390.HK)周一公布,沙大川辭任該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及執行董事職務,並獲委任為首席投資官,而王晗則獲委任為首席財務官,即時生效。 利好:王晗在資本市場擁有豐富經驗,曾任職私人投資公司Access Industries的全球投資平台,亦曾擔任高瓴資本副總裁及君聯資本董事。 值得關注:這次高管人事變動可能顯示該公司的整體佈局調整,王晗作為新任首席財務官,將負責財務規劃及管理工作,而沙大川則轉而專注於投資事務。 深度:知乎被稱為「中國的Quora」,分別在2021年及2022年在紐約及香港上市。該公司以往依賴廣告營收,近年努力拓展其他收入來源,例如提供優質內容和訂閱服務的付費會員業務,並取得優異成果。此外,知乎憑藉收購職業教育業務,並提供多元化線上課程,其「職業培訓」新板塊收入持續上升,以去年首三季為例,便大增142%至3.96億元。 市場反應:知乎的港股周二下跌,中午收市軟1.5%至11.98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