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檢測需求插水 優迅醫學前景成疑

這家準備到港股上市的檢測公司,因依靠新冠核酸檢測而營收大增,但其他業務收入出現下滑態勢 重點: 優迅醫學營收連年增長,但主要受益於新冠核酸檢測收入,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緩和,其發展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除了病原檢測外,該公司的其他業務收入下降,近年開始由盈轉虧   斯年 繼臻和科技後,再有醫學檢測公司申請到港股上市。這家企業因疫情催生的核酸檢測需求,享受了短暫的「新冠紅利」,但其他業務收入卻不升反降。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緩和,其發展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這裏說的,是在上周二向港交所遞交初步招股文件的優迅醫學生物科技。它是一家以平台為基礎的生物基因科技公司,從事開發及銷售臨床分子檢測儀器、產品及服務業務,其業務分為產前檢測、精準腫瘤學及病原檢測三大部分。 其中,病原檢測業務是該公司招股文件中篇幅最小的部分,卻是近年的營收「大頭」,主要因為得益於新冠核酸檢測需求大增,令公司成功賺了一轉「快錢」。 如果簡單閱讀招股文件,優迅醫學的營收連年增長,看來如日方中,但仔細分析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卻可能讓投資者憂慮。 在2020年和2021年,優迅醫學分別錄得2.47億元與2.66億元收入,而去年截至9月的收入已達到4億元,和上一年同期相比,翻了接近一倍。 然而,其收入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中國為應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短暫核酸檢測需求。核酸檢測歸屬於優迅醫學的病原檢測業務版塊,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首9個月,該業務分部的收入分別約6,100萬元、8,300萬元和2.71億元,分別佔總收入25.9%、31.3%及67.8%。 毛利率明顯下降 隨著中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在去年12月初開始鬆綁,民眾進入各類場所不再需要出示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在各地的「優迅醫學」核酸亭前,再也沒有出現長長的人龍。其病原檢測業務的收入高增長已成過去,今年更很大機會出現明顯降幅。 更值得留意的是,激增的新冠核酸檢測雖帶來收入增長,但由於新冠核酸檢測的價格需與政府指導水平一致,隨著政府政策的變更,其檢測價格下降,令毛利率不斷降低。 回顧該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已從2020年的74.3%降至2022年9月末的47%。銷售成本方面,相關開支在2020年及2021年佔集團收入25.7%和24.9%,但踏入去年前9個月,由於存貨成本及外包服務成本增加,以及增聘服務供應商協助進行新冠檢測,令銷售成本大增347%至2.11億元,佔營收比例高達53%,加上1.83億元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值虧損,該公司期內的淨虧損達到1.79億元,比前一年同期飆升670%。 事實上,比起營收貢獻更大的核酸檢測,優迅醫學在招股文件用了更多篇幅介紹其另兩項業務──產前檢測和精準腫瘤學。這兩項業務均身處分子檢驗市場規模領先的領域,市場潛力比病原檢測更大,但優迅醫學的競爭力有限,近年甚至出現收入下滑的趨勢。 其他業務難接力 該公司聲稱在產前檢測方面已經成功商業化,並用於產前篩查、遺傳病篩查與診斷,以及妊娠風險評估的臨床實驗室自建檢測項目(LDT)檢測服務;至於精準腫瘤學業務方面,也成功開發或正在開發針對主要婦科腫瘤的各種檢測服務和產品,以及推出一系列針對不同腫瘤的LDT服務。 然而,這兩項業務的營收並不樂觀,其中產前檢測收入從2021年前三季度的1.2億元,微降至去年前三季度的1.13億元,未有受惠於市場規模的增長。精準腫瘤學業務的收入表現更差,從2020年約3,400萬元營收,逐步下降至去年前三季度的約1,500萬元。 在衝擊上市前,優迅醫學曾獲得資本青睞,最新一輪融資是在去年5月成功籌得約3億元的C1/C2輪融資,由德誠資本領投,英飛尼迪資本、美年大健康產業基金、北京中關村科學城等投資方跟投,令公司估值升至28億元。以去年首9個月營收引伸到全年計算,其市銷率約5.3倍,與另外兩家規模接近的檢測商──博暉創新(300318.SZ)的6.34倍,以及實朴檢測(301228.SZ)的5.12市銷率大致相若。 優迅醫學在招股文件中表示,上市募集所得的資金,將計劃用於協助商業化LDT服務和體外診斷設備、投資於在研產品和服務、升級現有技術,以及擴充產能等。看似雄心勃勃,但投資者也應該注意到,該公司所處的各項檢測領域均面臨激烈競爭,在測序儀僅由極少數公司提供的情況下,行業內各公司服務的同質化明顯,要突圍並不容易。 優迅醫學也有推出自家品牌的測序平台,是中國少數擁有國家藥監局批准自由品牌DNA測序儀的公司之一,這個舉措或許是意圖減少昂貴的上游測序儀對其服務帶來的掣肘,並增加收入來源,但目前成效並不明顯。因此,即使優迅醫學將來獲批上市,要在競爭激烈的檢測賽道成功突圍,恐怕也絕不容易。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