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瑞幸咖啡紐約開店 不打低價戰
中國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KNCY.US)正式進軍美國市場,6月30日於紐約曼哈頓開設首兩家門店,標誌其全球化戰略邁出重要一步。 據一財報道,兩家門店均為「即取即走」(Grab‑n‑Go)型態,所採用的設備、飲品配方及支付系統皆針對美國市場作出在地化調整。公司期望藉由紐約試點門市,累積門店選址、產品設計與服務經營經驗,為未來更大規模的國際拓展提供依據。 與在中國主打「性價比」不同,瑞幸在美國並未延續低價策略。從其美國官方App顯示,滴濾咖啡價格約為每杯3至5美元,椰香拿鐵則售約6.5美元,與星巴克在美定價相近,亦與其在新加坡的價格水準一致。不過,瑞幸在門市正式開張前,曾提供每杯0.99美元的優惠券以吸引消費者。 瑞幸成立於2017年,2023年起拓展海外市場,先後進駐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截至今年3月底,瑞幸在全球共設有24,097家門店,其中新加坡有57家直營店,馬來西亞則設有8家加盟店。此次進駐美國,被視為瑞幸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瑞幸咖啡股價過去五日上漲近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瑞幸咖啡一季度同店銷售重回增長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周二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41.2%至88.7億元人民幣(下同),在經歷2024年困境後恢復盈利,並重回同店銷售增長軌道。 瑞幸表示,首季淨新增1,757家門店,總店數較2024年末增長7.9%至24,097家。其中自營門店15,598家,加盟門店8,499家。自營門店收入同比增長41.5%至64.8億元,約佔整體營收的四分之三。 首季自營門店同店銷售額增長8.1%,在經歷四個季度連續收縮後,當中去年一季度曾驟降20.3%,今年首季終能重拾升勢。伴隨經營改善,公司上季成功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5.25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8,320萬元。 瑞幸股價周二下跌2.6%,該股年內累計漲幅仍接近4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中國消費者不愛甜甜圈 Tims天好中國憑貝果逆襲
Tims天好咖啡在中國的運營商去年賣出2,200萬個貝果類產品,並宣布力求在2025年恢復營收與同店銷售額雙增長 重點: Tims天好中國第四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2%,較前季17%的降幅有所收窄 公司正爭取年內實現營收增長,並在EBITDA層面達到盈虧平衡 陽歌 過去以甜甜圈聞名的Tims天好咖啡,於1964年由同名前冰球明星創立,創始人本人據說也鍾愛這種甜食。但在將核心產品從大部分菜單中撤下後,其中國業務Tims天好中國卻憑借外形相似但甜度更低的貝果打開了局面。 作為Tims天好咖啡在中國的運營商,Tims天好中國(THCH.US)近年發展遇阻,在星巴克(SBUX.US)與本土新貴瑞幸咖啡(LKCNY.US)和庫迪咖啡等咖啡品牌的圍剿中難以突圍。不過最新財報顯示,這家公司或已憑借貝果迎來轉機:財報多次提到這種以麵包類的西式主食,並顯示公司或終將在第四季度走出困境。 公司披露,去年共賣出2,200萬個貝果及貝果三文治產品,按約950家門店計算,相當於單店全年日均售出逾60個——對於這種相對較新的差異化產品而言,可謂表現不俗。 資本市場似乎看好該公司的本土化新路徑,推動其股價在財報發布後三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18%。不過該股過去一年仍遭腰斬,當前市銷率疲軟,僅為0.45倍。對比來看,瑞幸咖啡和同樣大舉進軍精品咖啡領域的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市銷率分別高達2.08倍和1.52倍。 Tims天好中國不僅提供搭配傳統奶油芝士配料的貝果,還用貝果代替各式三文治類產品中的麵包。除了在貝果業務上取得成功,該公司的加盟業務表現亦優於直營門店。這一點與多數餐飲運營商形成反差,後者的直營店通常更賺錢,但也會為了加速擴張和節省資本開支而選擇使用加盟模式。 公司首席財務官李東表示,加盟業務目前貢獻著「穩定的現金流及盈利能力」,而直營門店持續虧損,導致公司整體運營尚未扭虧。 隨著經營狀況改善,公司也對2025年寄予厚望。在經歷2024年初關鍵指標轉負並持續全年後,其致力於年內恢復同店銷售額與營收增長。同時力爭實現全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盈虧平衡,這代表公司主要盈利指標首次擺脫負值。 首席執行官盧永臣表示:「步入2025年春季,我們期待恢復營收增長並繼續擴張,今年計劃新開至少200家門店,其中大部分將通過成功的二級加盟模式實現,同時持續聚焦運營卓越和盈利表現。」 第三季度觸底 總體而言,Tims天好中國的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近年的低迷狀況已於去年第三季度觸底,隨著直營門店完成重大調整及加盟業務步入正軌,公司在年末開啓了復蘇進程。當季營收同比下滑12%至3.33億元(4,560萬美元),較前季17%的降幅有所收窄。 同店銷售額也有相同趨勢:第四季度同比下降13.3%,較第三季度21.7%的跌幅明顯改善。 第四季度,公司達成標誌性里程碑,它在中國的第1,000家門店於上海開業。截至去年底,門店總數已達1,022家。入華六載,Tims天好中國已形成可觀布局,業務覆蓋全國82座城市。 深入剖析門店總量數據可見,該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大刀闊斧關閉低效直營店,直營店數量從2023年末的619家縮減至去年9月底的564家。但第四季度該趨勢逆轉回升,截至去年底直營店數量增至576家。 與此同時,加盟店數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從2023年末的283家增至去年底的446家,佔門店總數的44%。正如我們此前指出,首席執行官盧永臣表示,今年新開門店將主要來自加盟業務,但未透露具體細節。 儘管加盟業務利潤率更高且門店數量有望超越直營門店,但其營收貢獻仍遠遜於直營體系。財報顯示,第四季度直營業務創收2.7億元,同比下滑17.7%,但仍佔總營收的81%。相較之下,主要來自加盟業務的「其他收入」當季同比增長25.8%至6,250萬元,但僅佔總營收的19%。 公司在成本管控方面表現亦可圈可點:第四季度門店成本與費用同比下降18.8%,營銷費用降幅更達35%。 成本管控、閉店優化加上以貝果產品為基礎的定位成功,令Tims天好中國的運營虧損從上年同期的2.18億元收窄至1.17億元,淨虧損由3.11億元降至1.32億元。首席財務官李東強調,公司已「不再像過去幾年那樣燒錢」,且在獲得創始股東新注資後目前現金流充沛。 諸多信號表明,Tims天好中國或已走出困境期,正蛻變為一家業務更聚焦、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盈利的企業。當前要務,是證明在激烈競爭與經濟減速的逆風中,它能夠延續近期的向好態勢。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拋離庫迪擊敗星巴克 瑞幸四季度盈利倍升
去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在競爭極其激烈的市場中尋找新出路,瑞幸咖啡則鞏固了自己作為中國領先咖啡連鎖店的地位 重點: 瑞幸咖啡第四季度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取得三位數的強勁增長,消息帶動其股價上漲8% 隨著消費者拋棄價格高昂的咖啡,轉而選擇廉價咖啡,實力遭削減的星巴克,正為其價值10億美元的中國業務尋找戰略合作夥伴 譚英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在2月20日發布了最新季度業績,比它在本土市場的競爭對手星巴克(SBUX.US)發布最新財報的1月28日晚了幾周,這可能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但這兩份財報截然不同,瑞幸咖啡鞏固了它在過熱的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而星巴克仍處於混亂狀態。 在經歷了持續的價格戰後,瑞幸咖啡及其同行經歷了一段艱難時期,但第四季度該公司的業績可謂十分理想。該季度,瑞幸咖啡營收同比增長36.1%至96億元(13億美元),營業利潤飆升368%至9.95億元,淨利潤增長184%至8.41億元。 季度內瑞幸咖啡自營店同店銷售額繼續下降,但降幅明顯收窄,從上一季度的-13.1%降至-3.4%。另一利好消息是,首席財務官安靜指該指標在12月轉為正值,結束了連續三個季度的下滑。 投資者對這份財報感到滿意,在財報發布當天將瑞幸咖啡的股價推高了8%,不過在接下來的四個交易日,它又回吐了所有漲幅。 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場殘酷的市場份額爭奪戰,瑞幸咖啡和其主要的低成本競爭對手庫迪咖啡在過去兩年里你來我往,相繼大幅降價,兩家公司的優質咖啡售價僅為9.9元一杯。這些價格戰的最大受害者是星巴克,後者基本上還在堅持自己高得多的價格。 星巴克報告稱,去年最後三個月,在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中國的收入同比僅增長1%,至7.44億美元。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下降6%,扭轉了上年同期增長10%的局面,而平均單價下降4%,較上年同期下降9%有所改善。星巴克還表示,由於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謹慎,選擇了瑞幸和庫迪等價格較低的咖啡品牌,公司季度內交易量下降了2%,與上年同期21%的漲幅形成了鮮明對比。 儘管困難重重,星巴克並沒有完全放棄中國市場,而是繼續開店。截至去年底,國內門店數量為7,685家,同比增長10%,不過似乎落後於到2025年門店量達9,000家的目標。相比下,截至去年底,瑞幸咖啡門店數量為22,340家,同比增長37.5%,這有助解釋其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收入幾乎持平的原因。 在中國業務搖搖欲墜之際,星巴克並沒有閒著。長期以來的中國區負責人於1月離職,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尼科爾證實,他正在尋找戰略合作夥伴來幫助扭轉業務局面。據稱對這個估值約為10億美元的業務表現出興趣的公司包括美團(3690.HK)、華潤集團以及私募股權公司太盟投資集團、KKR和方源資本。 咖啡之戀 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門店,開啓了星巴克與中國這個飲茶國度的咖啡之戀。到2024年底,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已佔到全球門店總數近五分之一,因為中國的千禧一代對這些門店趨之若鶩,既是為了星巴克的咖啡,也是因為它高級的都市形象。 但中國經濟放緩改變了一切,促使消費者轉向價位更低的選擇。瑞幸咖啡和庫迪咖啡正是迎合了這類消費者的需求,兩家公司最近都表示不打算停止9.9元的咖啡大戰。 儘管競爭激烈,但大家都在眼巴巴地盯著一個有著巨大增長潛力的市場。根據Statista的數據,儘管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三倍多,但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的估值為160億美元,僅為美國900億美元市場規模的五分之一。 雖然瑞幸咖啡以閃電般的速度迅猛增長,但因驚天財務醜聞而蒙羞的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創辦的庫迪咖啡,發展速度更快。庫迪咖啡表示,目標是到2025年底門店數量達到5萬家,此目標部分通過在便利店和餐飲場所嵌入咖啡商亭來實現。 庫迪咖啡首席戰略官李穎波在去年11月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公司已為該計劃招募了50家零售合作夥伴,包括連鎖便利店美宜佳、快餐運營商華萊士和經濟型酒店運營商首旅如家,總共有可能新增10萬家門店。 該公司距離實現5萬家門店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去年10月,庫迪表示全球門店數量已達1萬家,其中95%位於中國。但該公司實現這一里程碑時,距離在福州開出首店僅過去兩年。 瑞幸咖啡的戰略包括投資供應鏈和生產設施以擴大業務,它目前約三分之二為自營店,三分之一是加盟店。去年11月,瑞幸與巴西貿易投資促進局,簽署一項價值13.8億美元的協議,後者將在五年內供應24萬噸咖啡豆,這是對衝咖啡價格上漲的重要舉措。去年4月,瑞幸還在蘇州啓動了一個佔地5萬多平方米的烘焙基地,五個月後又在青島開建一個投資30億元的烘焙和供應鏈中心。 瑞幸還宣布了國際擴張計劃,首先從新加坡開始,目前在那裡擁有51家門店。截至去年底,瑞幸咖啡在馬來西亞還有兩家門店,並且據報道它正在瞄准美國市場,這將是進軍星巴克主場的大膽舉動。 儘管瑞幸咖啡在中國咖啡市場的領先地位得到鞏固,但與星巴克相比,其估值仍然顯得不溫不火。目前,瑞幸咖啡的市盈率為24倍,估值84億美元,與星巴克1,300億美元的市值和37倍的市盈率相去甚遠。庫迪咖啡仍是一家私營公司,由於策略激進並且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幾乎可以肯定還在虧損。 數十家分析機構關注星巴克,它是全球消費經濟的風向標,而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中只有四家關注瑞幸咖啡,後者在2020年爆出會計醜聞後從美國退市,目前在場外交易。但這些分析機構都大舉押注該公司,在三家給予瑞幸咖啡評級的分析機構中,兩家給出了「買入」評級,而另一家則給出了「強力買入」評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熱潮退燒 茅台冰淇淋或全面退市
曾經一杯難求的茅台冰淇淋近日傳出停產,有消息稱多地茅台冰淇淋店關店,其在京東、天貓與抖音上的商店也已關閉。貴州茅台(600519.SH)近日回應,指茅台冰淇淋在培育年輕消費群體上已取得成效,公司在戰略上選擇主動收縮。 據財經媒體財新報道,除少數門店仍在經營外,包括旗艦店在內的多家門店均已關閉。此外,在「i茅台」App上,多款茅台冰淇淋產品已經斷貨。貴州茅台表示,未來消費者仍可以在茅台旗下酒店、度假村等線下銷售渠道購買冰淇淋產品。 茅台冰淇淋是茅台在2022年推出的年輕化產品之一。該款冰淇淋添加了2%左右的53度飛天茅台,售價為55元至66元一杯。除冰淇淋外,茅台在2023年和連鎖咖啡品牌瑞幸(LKNCY.US)聯名推出茅台口味的「醬香拿鐵」,產品開售首日即賣出542萬杯,銷售額突破1億元,刷新了該品牌的單品紀錄。不過,隨著話題熱度退燒,「醬香拿鐵」銷量低迷,去年已傳出陸續自門店下架。 現任貴州茅台董事長張德芹上任時表示,「近年茅台做了很多嘗試,但發現不合適就要馬上調整,要相信茅台的糾錯能力」。主導推出多款聯名產品的前任董事長丁雄軍,於去年4月調任貴州市場監督管理局。今年1月,丁雄軍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在內捲市場掙扎求存 星巴克無奈或回歸合作模式
在獨立運營中國業務七年後,星巴克正考慮回歸合作關係的商業模式 重點: 星巴克考慮為中國業務引入合作夥伴,因為在中國激烈的咖啡價格戰中,其同店銷售額暴跌 這家咖啡巨頭在中國面臨多重挑戰,從疫情期間的嚴格限制措施,到今天行業的激烈的競爭,以及消費者心態日益謹慎 肖林 在波濤洶湧的水域,穩住一艘船需要的往往不止一隻槳。星巴克(SBUX.US)似乎就是這種情況,這家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正在集團第二大市場的中國,探索潛在的合作夥伴關係。 在發給媒體的一份聲明中,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公司表示,它正努力尋找在中國恢復增長的最佳途徑,其中包括探索戰略合作夥伴,公司旨在應對中國市場與日俱增的挑戰,這裡曾是它增長最快的市場。合作關係中的另一方,通常是中國本土公司,在大部分餐廳運營商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陌生的中國市場時,這種合作關係是常態。 彭博新聞社上周四報道,星巴克已對來自包括中國本土私募股權公司在內的潛在投資者進行了非正式評估。公司表示:「我們全力服務於我們的業務和合作夥伴,以及在中國的增長。」之後,星巴克在一份發送給眾多媒體的聲明中透露:「我們正努力尋找最佳增長途徑,包括探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除了全球私募股權,星巴克可能還會考慮將部分中國業務,出售給中國企業集團或其他具備行業經驗的中國本土公司。 上周四公布這一消息後,星巴克的股價小幅上漲。過去12個月,該股基本持平,市盈率仍高達31倍,領先於麥當勞(MCD.US)的25倍和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的21倍,後者是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在中國的運營商。 1999年在北京開設第一家門店時,星巴克不僅面臨比以往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還面臨著一項同樣巨大的挑戰,即向飲茶文化銷售咖啡產品,而雀巢速溶咖啡已經定義了這一文化中的大多數人,對其招牌產品的理解。為更好地在這個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出路,星巴克與中國本土合作夥伴成立了一系列合資企業,但後來又將合作夥伴的股權全部買斷。 如今,在中國擁有7,500多家門店的星巴克,正努力應對更加節儉的消費者,和來自中國本土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這促使它考慮回歸合作模式,以度過困難時期。這類合作夥伴不僅可提供更多資源,還能幫助分散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業務的風險。 如果覺得星巴克在中國的180度大轉彎耳熟,那是因為它並不是第一家,在華發過程中改變策略的大型外國連鎖店。2017年,麥當勞因銷售額開始下滑,加上食品醜聞拖累全球銷售額,在進入中國近三十年後,將中國內地和香港業務52%的多數股權,出售給了一個由國有企業集團中信和美國投資公司凱雷集團(CG.US)牽頭的財團。 咖啡綠洲 25年前,星巴克在北京國貿附近開設了首店,由於當時不允許外商獨資經營餐廳,因此該店由它與北京美大咖啡合資經營。這家店的卡布奇諾咖啡售價約為19元,大致相當於當時人均月收入的5%。後來,它又成立了兩家合資企業:與美心的合資企業取得星巴克在香港和華南省份廣東的代理權,與台灣統一集團的合資企業取得上海及周邊地區的代理權。 2004年底,中國開始允許外國餐飲運營商全資擁有在華業務,這是它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所作的承諾。星巴克開始收購中國本土合作夥伴的股份,到2017年,星巴克獲得對在華業務的完全控制權。 到那年底,星巴克在中國擁有近3,000家門店,每15小時就有一家新店開業,為日益富裕和注重身份的中產階級服務。2017年,該公司在中國和亞太地區的收入增長了10%,前一年則增長了23%。 隨後兩年進展順利,2018年,星巴克在華淨收入增長38%,2019年增長19%,中國成為其第二大市場。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許多門店在疫情開始後被迫關閉。2021年,隨著中國成功控制住新冠疫情,星巴克在中國強勢回歸,收入增長了42%。 但在過去的兩年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範圍,情況都變得艱難起來。受中國業務下滑14%的拖累,截至9月的最新季度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了7%。 截至9月的12個月里,星巴克的總收入為362億美元,中國貢獻了9%。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尼科爾告訴投資者,他需要在中國花更多的時間去瞭解這個市場面臨的種種挑戰。 苦苦掙扎的行業 在中國,面臨困難的當然不是只有星巴克和餐飲業。過去幾年里,多個行業遭遇一連串監管打擊,而經濟放緩又傷害了消費者情緒,結果所有企業都深受影響。 但餐飲業受到的打擊更大,在2023年初中國解除疫情防控措施後,外出就餐曾有一段繁榮期。據媒體報道援引的工商登記數據,2024年前六個月有100多萬家餐廳關閉。 咖啡行業受到的打擊比很多餐飲同行更加嚴重,因為瑞幸咖啡(LKNCY.US)和庫迪咖啡打起了價格戰,它們的很多優質咖啡一杯只賣9.9元,約合1.40美元。加入這場咖啡大戰的還包括百勝中國,它旗下的肯德基連鎖推出的肯悅咖啡,緊挨著肯德基門店銷售。就連電子商務也在涉足優質速溶咖啡,比如三頓半,它們主要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等平台上銷售,價格甚至更低。 雖然中國現在的平均月收入是1999年的50多倍,但一杯售價30元左右的星巴克卡布奇諾,對消費者來說可能依然昂貴,因為他們只用花三分之一的錢就能買到瑞幸或庫迪。隨著消費者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變得更加節儉,這一現實變得越來越明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瑞幸出海庫迪寸土不讓 海外大戰一觸即發
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正加速進軍海外,而成立兩年的庫迪咖啡也不甘後化要進軍海外市場 重點: 由於國內競爭依然激烈,需求疲軟,瑞幸咖啡在新加坡邁出海外擴張第一步後,計劃向美國和其他市場擴張 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內,這家廉價咖啡連鎖店的季度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41% 肖林 「走出去」過去是,現在也依然是中國企業在尋求新的增長機會、擺脫國內激烈競爭時的口頭禪。但隨著中國企業在海外也越多地碰到國內對手,這情況中的後半部分,即為了逃避競爭而走出去,正迅速成為明日黃花。 先是智能手機生產商,然後是珍珠奶茶和電動汽車製造商。現在,中國兩家最具進取心的咖啡連鎖企業瑞幸咖啡(LKNCY.US)和庫迪咖啡準備在海外展開廝殺。庫迪咖啡是瑞幸咖啡的克隆版,由瑞幸咖啡最初的兩位創始人,在會計醜聞被掃出門後所創立。 庫迪在中國發起一場殘酷的價格戰,它的大部分咖啡每杯只賣9.9元,約合1.26美元,促使瑞幸咖啡也加入戰團,採同樣的價位。由此引發的咖啡大戰傷害的不僅是瑞幸咖啡,也傷害了中國的整個咖啡行業,包括全球巨頭星巴克(SBUX.US)。 上周公布的最新季度業績顯示,儘管在海外擴張的第一站新加坡(去年,瑞幸首家海外門店在新加坡開業)遭遇虧損,但它表示正在美國和其他市場探索機會。與此同時,公司還報告稱,得益於大舉開新店,收入增長強勁,而且在加入這場價格戰一年多後,利潤率趨於穩定。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謹一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國際市場充滿機遇,但也帶來了嚴峻挑戰。」《金融時報》報道稱,瑞幸最早可能會在明年開出美國首店,目標是紐約等有大量中國留學生和遊客的城市。咖啡售價在2美元或3美元,向星巴克和其他價格更高的連鎖店發起挑戰。據國內媒體報道,該公司還計劃進入香港,在那裡開兩家新店。 進軍美國市場對瑞幸來說,是某種程度上的回歸,因公司在2020年因涉及22億元銷售造假的醜聞而被納斯達克摘牌,並被罰款1.8億美元。 近五年後,瑞幸在新管理層的帶領下似變得更強大。它已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店。但它仍然受到兩位聯合創始人陸正耀和錢治亞的困擾,他們在庫迪大力複製瑞幸的策略。 中國初創公司對價格戰並不陌生,自2010年代初以來,它們就利用這種燒錢的策略迅速擴張,打造出了滴滴和拼多多等科技巨頭。憑借低價而聲名鵲起的瑞幸,現在正從庫迪那裡品嘗自己做成的苦果。這個更年輕的競爭對手,在福州開出首家門店僅幾個月後,就於去年初開始了它的9.9元定價策略,迫使瑞幸加入戰場。 閃電式擴張 自那以來,庫迪以閃電般的速度開設新店,上月門店數量突破1萬家,並計劃到明年底再增加4萬家門店。據多家媒體報道,庫迪採取了讓瑞幸走到今天的那種激進策略,包括獎勵在後者附近開設門店的特許經營商。 激烈的價格戰正在擠壓瑞幸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同店銷售額,不過最新財報顯示價格戰的影響有所放緩。 瑞幸最近一個季度的收入總計102億元,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41.4%。儘管這個增長讓人覺得很厲害,但仍落後於該公司同期門店擴張的速度——門店增長了61%,達到21,343家。 由於新店開張速度很快,瑞幸的運營費用也居高不下,佔總收入的84.7%。這些費用較去年同期增長38.2%,與收入增長大致持平。 價格戰和快速擴張的影響,在公司的同店銷售額中表現最為明顯,三季度同店銷售額下降13.1%。儘管這一數據看似不佳,但實際上比前兩個季度有所改善——前兩季度均出現了逾20%的跌幅。去年同期同店銷售額增長了19.9%。 星巴克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也受到影響,在截至9月的最近一個季度下降了14%。 一個積極的跡象是,瑞幸的門店利潤率在三季度顯示出企穩的跡象,經營利潤率甚至從去年同期的13.4%提高到三季度的15.3%。幫助公司在本季度實現淨收入13億元,高於去年同期的9.88億元。 瑞幸的股票仍在紐約場外交易,財報公佈後,它的股價連續兩天上漲,週五回吐了部分漲幅。儘管中國股市最近出現了一輪牛市,但瑞幸的股價仍較去年下跌了約25%。公司股票的市盈率為24倍,低於星巴克的30倍,但高於快餐運營商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的22倍,後者也在大舉進軍咖啡領域。 瑞幸的海外擴張始於2023年3月,當時它在新加坡開設了兩家門店。據媒體報道,僅過了九個月,庫迪就出現了,開出了新加坡首店,一杯咖啡3.99新元,比瑞幸5新元的均價低20%。 瑞幸表示,截至三季度末,該公司在新加坡開設了45家門店,今年前九個月在新加坡錄得約7,630萬元的虧損。 庫迪搶先進入美國市場,去年在夏威夷開設了第一家門店,今年初在洛杉磯開設了第二家門店,以2.99美元的價格售賣美式咖啡。 瑞幸預計短期不會從國際擴張中盈利,公司會遵循在中國市場採取的戰略,首先爭取顯著的規模。公司表示,鑒於在美國將面臨來自老牌企業的激烈競爭,將通過「審慎考慮和嚴格的執行計劃」來進軍當地市場。 董事長郭謹一表示:「需要耐心、時間和持續投入。」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