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一減再減 瘦身還債停不了
經歷2022年的流動性危機,復星國際持續「減重瘦身」,最新舉措是出售跨國保險公司Ageas股權 重點: 截至去年底,復星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為50.4%,較上年下降2.9個百分點 過去兩年復星出售資產回籠現金573億元 李世達 「我們以前在全世界『探礦』『開礦』,現在已經有足夠的『好礦』給我們挖,並且在這些領域是有優勢的。」復星國際有限公司(0656.HK)董事長郭廣昌,今年3月底在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如此說。 不再「找礦」,而要「挖深礦」、「挖好礦」是這家廣受矚目的中國民營集團自2022年以來的核心策略,換句話說,就是要減輕資產、甩掉負債,聚焦具有優勢的核心領域。而出售跨國保險公司Ageas最多8.19%股權,就是復星國際減重的最新舉措。 復星國際近日公告,向法國巴黎銀行(BNP)旗下的法巴人壽(BNP Cardif)出售歐洲保險公司Ageas最多1,540.1萬股或8.19%股權,總作價介乎6.26億至6.7億歐元(約48.5億至51.6億元),所得款項將用於一般資金用途。 復星國際表示,是次出售目標是精簡投資組合,聚焦公司核心業務,預計交易將帶來稅前利潤6,000萬至6,500萬歐元,而復星仍將持有Ageas的195.2萬股,持股比例跌至約1.03%。 這是復星國際繼1月出售葡萄牙商業銀行5.6%股權後,今年第二次出售金融資產。 兩年套現573億 今年1月,復星國際以2.35億歐元出售葡萄牙商業銀行(Millennium bcp)的5.6%股份,仍保留20%以上的股份。隨後至今年3月中旬,有消息稱復星國際願意進一步出售剩餘的20%股份,約值8.4億歐元,目前未有進一步消息。 自2022年遭穆迪列入下調觀察名單後,復星集團一改「買買買」策略,提出多項「瘦身」計劃,持續變賣子公司股權及資產,包括南鋼股份、建龍股份、泛亞航運、Ameritrust Group等。2023年全年回籠現金273億元,加上2022年的300億元,復星這兩年已收回573億元現金。 儘管出售資產的行動持續,復星確實在減債瘦身的道路上取得成果。 截至2023年末,集團合併報表層面的有息債務為2,119.2億元,較2022年末降低150億元,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為50.4%,較2022年12月31日下降2.9個百分點。在去年半年報中,復星便已宣布未來12個月已無大額美元債償付壓力。2023年中,標普將復星國際評級展望上調為「穩定」。 不過,雖然集團的中長期債務佔總債務比例,由2022年底的53.2%提升到55%。不超過12個月的短期債務也從2022年底的1,062.8億元減少至953.7億元,但仍高於集團持有現金924.6億元。 核心業務漸趨穩定 因此割肉還債還要繼續,而郭董從不吝惜出售優質資產。 路透社上月報道,復星國際正考慮出售復星旅文(1992.HK)旗下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或全部資產,以及核心資產Club Med部分股份。要知道,這兩大核心業務去年都創下歷史新高,可說是集團重要的「搖錢樹」。而復星對此消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但至今尚未有進一步消息。 翻開復星國際2023年年報,去年集團總收入達1,982億元,同比增長8.6%,股東應佔溢利13.8億元,2022年虧損8.3億元。旗下四大核心子公司豫園股份、復星醫藥、復星旅文和復星葡萄牙保險等均收入穩健,對復星營收貢獻率佔比達72%,核心產業的業務能力顯著提升。 花旗本月發布的報告指出,集團資產組合獲利能力改善,也帶動資產管理部分虧損收窄。 花旗認為大部份負面因素已在股價中反映,將其目標價由7.1元下調至6.3元,維持買入評級。 最重要是活下去 除了頻繁出售資產,復星也持續進行戰略布局,尤其是在醫藥與文旅領域。 去年7月,復星醫藥(2196.HK)與深圳坪山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要在坪山建設「復星醫藥大灣區總部」,打造復星醫藥「全球第二總部」。 今年3月,復星醫藥與深圳市引導基金等其他七方投資人,擬共同出資設立5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復星醫藥旗下復健資本通過深圳市公開遴選中標,獨家管理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