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電商喜憂參半 量化派再挑戰上市
中國知名消費平台「羊小咩」的母公司,再次申請到港股上市 重點: 量化派開拓「商品交易賦能」新業務後,收入與經營利潤均明顯增加 公司在努力轉型的同時,「羊小咩」平台卻接獲大量用戶投訴,可能會影響投資者信心 劉明 在中國「擴內需、穩經濟」的政策指導下,金融機構紛紛加碼消費信貸業務,市場上出現個別機構的貸款年利率低至3.4%左右,消費信貸市場出現升溫趨勢。在這個大環境下,消費平台「羊小咩」的母公司量化派科技有限公司再一次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可能是一個合適時機。 量化派順應中國官方擴大內需的戰略,主營業務正是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為消費行業助力。公司能為金融機構找到目標客戶,以及為商品供應商及本地商家匹配目標客戶,以賦能商品及服務的銷售;此外,量化派可生成與終端用戶需求及業務夥伴目標客戶特徵互相匹配的產品推薦,為終端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購物體驗。 然而,量化派在去年6月首次申請上市時,便被市場質疑其盈利能力是否穩固,原因是在2020年,公司因為當時第二大客戶終止合作,加上貴州省整治網絡借貸風險,令其來自金融機構客戶的收入減少,該年營業收入按年大跌47%至1.97億元,淨利潤也減少64.4%至2,233萬元。 或許因為這個契機,令量化派探索轉型,把旗下平台改名並推出新業務。該公司於2020年11月把旗下「信用錢包」轉型為「羊小咩」,並展開協助業務夥伴營銷商品及服務的「賦能商品交易」業務,通過旗下平台專有的人工智能(AI)算法,將商品推介給用戶,然後平台可賺取最多為售價30%的「商品加成」。 羊小咩是主攻年輕人市場的生活消費電商平台,包括提供「限時搶購」、「小咩熱榜」等資訊,並會提供消費優惠。它會不定期向隨機用戶發放臨時消費貸款額度(臨時額度),這種新穎的模式,令該平台在網上引發不少討論,也成為它成功吸引大量年輕用戶的主因。 減少依賴大客戶 公司推出這項「商品交易賦能」新業務後,它在2021年斬獲了8,146萬元收入,佔公司整體營收23.2%;該業務翌年增長加快,收入貢獻達2.07億元,按年大升154%,對公司整體營收貢獻增至43.5%。反觀一直貢獻最大的「數字化營銷」業務收入佔比,已從2020年的99.4%,逐步下降至去年的56.5%。 除了重新啟動增長引擎外,新業務也有效減少量化派以往過分依賴單一客戶的潛在風險。在2019年,公司最大客戶佔收入達53.8%、五大客戶佔收入更高達94.2%,可以說是失去任何一個客戶,也會對公司帶來重大影響。但回顧去年,其最大客戶的收入比例已降至7%,五大客戶收入佔比也只有19.2%。 從量化派在最新的上市文件披露,該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上升35.4%至4.75億元,比轉型前的2020年收入約1.97億元翻了超過一番;經營利潤為8,297萬元,也比兩年前大增268%。由此可見,在業務「雙軌並行」的模式下,確實為公司帶來好處。 但值得留意的是,量化派拓展電商仍然荊棘滿途,除了要面臨行業老大哥如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京東(JD.US; 9618.HK)和拼多多(PDD.US)的競爭外,其品牌及聲譽也可能因為客戶的不當行為而承受損害風險。就在該公司去年6月首次遞交上市申請時,已流傳羊小咩電商平台差評不絕,當時的報道指出,「在新浪旗下的消費者投訴平台上,有3,763條關於羊小咩的投訴,有網友聲稱貸款後遭遇暴力催收、電話騷擾,甚至遭遇虛假發貨、不能退貨等。」 「羊小咩」投訴大增 經過大約8個月時間,羊小咩的用戶評價未有改善。截至今年2月21日,該投訴平台顯示羊小咩的投訴量多達6,883條,其中暴力催收、電話騷擾、無視協商等投訴內容仍然佔絕大多數。 另外,從其業績也可以看到,即使經過兩年努力轉型,其「數字化營銷」業務仍獨佔逾半收入份額。該業務模式是以用戶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再向商家付款為基礎,公司再透過AI算法、SaaS等數字化技術,在這基礎上提供服務並收費。 然而,隨着《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保護個人信息的新規落實,首度列明數據處理活動的義務邊界,量化派在新規影響下,也需要與金融機構客戶簽訂新合約,以更新協議內容。但去年新冠疫情肆虐,量化派的更新進度緩慢,導致與金融機構客戶的數字化營銷量減少。 該公司透露,目前已與五大金融機構客戶中的其中兩名完成更新,正與另外7家金融機構就技術設置與更新進行磋商。一旦進度未如預期,公司的收入或會持續受到不利影響。 總括而言,隨着中國網上金融行業的生態因應新法規而出現轉變,公司旗下的消費金融中介業務能否繼續穩定發展,仍然有待觀察;至於轉型至電商的道路除了面對激烈競爭,旗艦平台羊小咩亦面臨大量投訴,反映新業務的前景仍然未明朗。 面對質疑聲音,即使該公司最終能如願獲批上市,管理層或需多下一番苦功,以消除投資者的質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