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ect Diary makes makeup

業務重心轉移奏效 逸仙電商首季獲non-GAAP盈利

這家化妝品銷售商報告,隨著業務重心從彩妝轉向護膚品,第一季度護膚品收入增長近50% 重點: 逸仙電商一季度淨虧損大幅收窄至100萬美元以下,並取得non-GAAP淨利潤 護膚品佔公司當季淨收入的43.5%,高於去年同期的31.7%    譚英 4月,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董事長黃錦峰宣稱公司即將迎來業績拐點,僅僅一個月後,他就用數據向投資者證明瞭這一點。5月16日,這家總部位於廣州的化妝品公司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顯示其營收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增長(此前曾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同時公司連續兩季度實現季度non-GAAP盈利。 儘管公司當季仍錄得淨虧損,但虧損已不足100萬美元,同比大幅收窄。這些積極信號表明,公司近年來對研發以及申請的240項專利(主要集中在護膚品領域)的大筆投資是值得的。黃錦峰在4月接收採訪時說:「上市後,我們經歷了轉型階段。」他續稱:「2021年我們宣布將加大研發投入以擴大護膚品收入,這過程歷時三年,並非易事。如今我們終於迎來了轉變。」  逸仙電商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8%,從2024年同期的7.73億元增至8.34億元(1.149億美元);淨虧損同比收窄95.5%,從1.25億元降至560萬元。營收增長為2025年開了個好頭,因為自2020年上市以來,逸仙電商從未實現過年度營收增長。 推動業績逆轉的主要是逸仙電商的護膚品,該品類當期收入同比飆升47.4%至3.62億元。隨著護膚品增速遠超其他品類,其營收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1.7%躍升至43.5%。這一轉變帶動公司整體毛利率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至79.1%,並實現非GAAP淨利潤71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非GAAP淨虧損8,380萬元。 儘管逸仙電商在公佈季報的同時,宣布價值高達3,000萬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但市場對這份樂觀的財報卻反應冷淡。自上週五公告發佈後,該股在四個交易日內累計下跌逾8%。 逸仙電商目前的股價較IPO發行價跌超50%,市銷率(P/S)僅為0.99倍,遠低於已實現盈利的同行上美股份(2145.HK)的3.88倍,以及同樣處於盈利狀態的珀萊雅(603605.SH)的3.11倍。全球美妝巨頭歐萊雅(OR.PA)儘管銷售額和利潤增長停滯,但市銷率仍高達4.67倍。 逸仙電商成立於2016年,最初憑借完美日記和小奧汀等品牌,瞄准Z世代彩妝線上市場。其護膚品牌完子心選於2019年推出,但公司2020年11月上市時,該品牌的銷售額佔比僅為12.9%。就在IPO前夕的2020年10月,逸仙電商通過收購法國高端護膚品牌科蘭黎,強化了護膚品業務佈局。 收購護膚品牌起成效 此後公司又新增三個護膚品牌:達爾膚、伊芙瓏和壹安態,都是2021年收購。護膚品牌完子心選於2023年逐步停產,但即便在該品牌停產後,2024年護膚品營收仍增長至13.9億元,佔公司當年總營收33.9億元的41.1%。彩妝產品仍貢獻了19億元,佔總營收的58%。 但隨著逸仙電商更加註重護膚業務,這一佔比已在穩步下降。 業務重心轉移的原因顯而易見:護膚品是中國4,000億元化妝品市場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數據聚合平台Statista指出,2025年中國化妝品銷售額約為1,260億元,年增長率為4.76%。而2018至2023年間,護膚品市場更是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8年將突破7,000億元。 護膚品跑贏彩妝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一個因素可能是中國消費者對抗衰老和美白產品的重視。在當前消費者支出謹慎的大環境下,這類產品的需求可能更為穩定,而彩妝則可能被當作可有可無的奢侈品。  中國經濟低迷已對國際美妝品牌在華業務造成衝擊,從歐萊雅到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的絲芙蘭均未能幸免。韓國品牌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以外的市場以提振銷售,2024年韓國超越法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化妝品進口來源國。 黃錦峰表示,逸仙電商在中國高度分散的化妝品市場所佔份額只有1%。他指出,公司正努力定位為具有強大科技背景的產品銷售商。逸仙電商也未受中美關稅戰影響,因它的原材料來自國內,而且出口量有限,主要面向東南亞市場。黃錦峰將逸仙電商在當前市場的相對成功,歸因於公司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 黃錦峰在4月的採訪中表示:「中國消費者很聰明,受過良好教育,對新的創新產品有著強烈需求。」 他續稱:「他們追求前所未見的產品創新——這是我們觀察到的消費決策核心驅動力。同時他們對性價比極為敏感,但這並非追求低價,而是尋求更高價值。」   在去年的《CBE·胡潤中國美妝新勢力品牌TOP50》中,護膚品佔了25個。頂尖護膚品牌包括逸仙電商和巨子生物(2367.HK)旗下的可復美,這是一款重組膠原蛋白產品,自詡「更適合亞洲肌膚」。彩妝品牌在榜單中佔19個。  當前市值達836億港元(約合106億美元)、市銷率為14倍的巨子生物,或比傳統彩妝企業更值得逸仙電商借鑒。相比之下,逸仙當前市值僅為4.49億美元。 逸仙電商想必正以艷羨的目光注視著巨子生物的股價,自202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該股已上漲兩倍多。雅虎財經調研顯示,三家分析機構中有兩家給予逸仙電商「買入」或「強力買入」評級,表現尚可;但相較之下,跟蹤巨子生物的分析機構多達20個,且全部給予其最高評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lue Moon to report first annual loss

巨額促銷碰上經濟下沉 藍月亮被雙殺

在直播渠道上投入巨資,導致這家領先的洗滌用品製造商自從2020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重點: 去年下半年,藍月亮收入增長放緩至僅5.3%,錄得虧損 儘管在直播電商上投入巨資,但這家中國領先的洗滌用品製造商仍受到經濟放緩和人民幣貶值的打擊    陽歌 最近,直播電商推動領先的洗滌用品製造商藍月亮集團控股有限公司(6993.HK)的銷售額創下新高,因為該公司投入巨資,推廣針對年輕一代全新環保品牌至尊。但如此大手筆的支出效果有限,回報很快開始急劇下降——該公司周五發布的盈利預警充分說明這點。 與此同時,新預警表明該公司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衝擊,藍月亮稱其錄得自2020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該公司可能還在質疑其用港元報告業績的決定,儘管幾乎所有業務都用人民幣計價。這個決定現在正在傷害該公司,因為人民幣兌港元持續貶值,後者與美元掛鈎。 但藍月亮的盈利預警充滿了危險信號,包括披露收入急劇放緩,這可以歸因於上述所有因素。首次年度虧損,更是無法讓那些已看跌公司的分析機構安心。 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六家分析機構中,有四家對藍月亮持負面評價,給出的評級不是「跑輸大市」就是「賣出」,這種情況相對少見。更為罕見的是,這些分析機構對藍月亮的平均目標價為2.15港元,實際上遠低於該股上周五2.96港元的最新收盤價。 該股的市銷率(P/S)相對較低,僅為2倍,遠遠落後於領先的瓶裝水製造商農夫山泉(9633.HK)的7.8倍,也不及全球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UL.US)的2.24倍。但它領先於化妝品銷售商逸仙電商(YSG.US)的0.74倍。似乎表明,投資者認為,在當前中國經濟放緩下,水和洗滌劑等基本產品的銷售商,可能會比化妝品等非必需品製造商表現得更好。 投資者對該公司最新的盈利預警當然不太意,在周一的早盤交易中,藍月亮股價下跌逾3%。 公司表示,預計2024年全年營收為85億港元(10.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6%。但用公司去年上半年的年報進行一些計算會發現,公司下半年營收僅增長5.3%,至53.7億港元,較上半年41%的增幅大幅放緩。 藍月亮一般是上半年利潤微弱——常常是虧損——然後下半年業績強勁,完全抵消上半年的疲軟,實現全年盈利。但令人擔憂的是,公司預計2024年全年虧損7億至7.5億港元,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這將是該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按這一區間的中間值計算,公司去年下半年虧損6,100萬港元,扭轉上年同期盈利4.92億港元的局面。 斥巨資推新品牌 在中國的大部分地方,藍月亮都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以其標誌性的藍月亮洗衣液而聞名,它裝在藍色的大塑料瓶里,在傳統的超商,往往放在醒目的位置。但該公司意識到品牌的許多買家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它試圖通過新品牌——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來吸引年輕一代,這是一種濃縮洗衣液,旨在吸引更年輕、更有環保意識的購物者。 由於藍月亮大力推廣新品牌,去年上半年其新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5倍。該公司甚至號稱在去年的「618」網購節期間,在一次直播中就賣出了1,000萬瓶。 但在最新的盈利預警中,公司表示,其新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在2024年全年同比僅增長2.1倍,較上半年的增速大幅放緩。藍月亮在盈利預警中提到了「雙十一」,這是下半年的網購重頭戲。 但與之前對「618」網購節的論述不同,其對「雙十一」的論述更加模糊,沒有提供任何數據,只是說「本集團於多個主流電商平台累計銷售排名第一,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沒有具體數據這一點表明,公司在雙十一期間的直播銷售,沒有像去年的「618」那樣出現爆炸式增長。 儘管如此,藍月亮仍然相信電商和直播是其業務的未來,並將繼續斥巨資推廣這些渠道。公司沒有給出全年的促銷支出數據。但在年中報告中,該公司表示,2024年上半年的銷售和分銷費用同比翻了一番,達到22億港元,相當於當期收入的70%。相比之下,2023年此類支相當於收入的48%,這個佔比雖然也很可觀,但還要較去年中低一些。 這些都表明,藍月亮繼續在推廣新品牌和直播電商方面投入巨資,儘管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似乎已經見頂,並正在迅速放緩。這筆巨額支出不僅影響了公司的利潤,也影響了它的現金狀況。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持有的現金從一年前的73億港元降至53億港元。藍月亮在電商推廣方面的回報放緩,出現了虧損,現金不斷減少,這可能會讓一些人質疑,它是否應該轉向更為保守的戰略,尤其是在周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ao Geping IPO cleared by CSRC

中證監開綠燈 毛戈平港上市一步之遙

中國第二大本土化妝品品牌毛戈平的香港上市計劃,已獲中國內地證券監管機構批准 重點: 毛戈平的赴港上市計劃已獲中國證監會批准,但仍需獲得香港交易所批准 這家領先的化妝品製造商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和收入均增長約40%,據報公司計劃通過上市籌集不超過3億美元 譚英 變臉是一種令人驚嘆的川劇絕活,演員似乎只需晃動一下腦袋,臉上的彩繪臉譜就會發生變化。現在,中國最著名的化妝大師之一、曾經的化妝界明星毛戈平,距離通過一次變革性的IPO,讓名下的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變臉」向前邁進一步。中國媒體稱此次IPO籌集的資金可能高達3億美元。 中金公司是此次交易的獨家保薦人,意味此次交易將主要針對中國和亞洲地區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可能比較熟悉毛戈平的工作。 11月7日,毛戈平的上市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網站上正式備案,為毛戈平漫長的上市之路掃清了一道障礙。中國公司在海外上市必須得到證監會的批准,以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它還必須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 赴港上市可說是毛戈平的「第二幕」,公司曾於2016年和2021年兩次嘗試在上海的A股市場上市,均以失敗告終。公司隨後將目光轉向香港,於4月提交IPO申請,並於10月9日對申請進行了更新。 儘管中國的「消費降級」對化妝品等非必需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打擊,但毛戈平似在最新文件中講出了一個好故事,最新文件包括今年上半年的財務信息。 公司上半年的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4億元增長至19.7 億元,增速達41%。同期利潤增幅相當,從3.49億元增至4.93億元,這得益於高達85%的毛利率,以及24%的淨利潤率。 作為中國十大高端美妝品牌中唯一的國產品牌(市場份額為1.8%),以及五大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二的彩妝公司(市場份額為6%),毛戈平的處境相當不錯。最新上市文件中的第三方市場數據顯示,公司所在的中國美妝市場,在2023年的規模為5,798億元。 毛戈平所處的高端市場增長速度快於大眾市場,2023年的規模預計為1,942億元。從產品類型來看,2023年中國彩妝市場規模為1,168 億元,而護膚品市場規模則大得多,達到4,630億元。在毛戈平自己的產品組合中,彩妝佔今年上半年總收入的近四分之三,其餘大部分來自護膚品。 國內市場的轉變 近年來,中國的化妝品行業正逐漸向本土品牌傾斜,這趨勢受到民族情緒和對低價位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推動,毛戈平等著名本土品牌正迎來機遇。隨著中國消費者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變得愈加謹慎,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對該公司來說是個好兆頭。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毛戈平本人就是現實世界中的變臉藝術大師。在戲劇行業工作多年後,他在60歲時將自己轉變為行業偶像。他最近的成就包括作為官方的美容服務提供商,為中國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提供化妝服務,以及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的化妝師。 他早年的職業生涯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他於1983年畢業於浙江省藝術學校,在浙江越劇院擔任專業演員,偶爾還會參演電影,直至1998年。在他成立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前身之際,他還同時創辦了一所形象設計藝術學校,由他的妻子汪立群負責打理,後者同樣也是浙江越劇院的演員。 可以說,公司的最大資產就是毛戈平本人,包括他的名字、名氣和產品設計專長,這些都是公司成功背後的關鍵因素。然而,如果他和公司日後捲入任何爭議,或者毛戈平的聲譽遭受損害,這可能會成為潛在的風險因素。   公司的快速增長,似給其財務狀況帶來了一定壓力。其持有的現金從去年底的11.4億元降至6月底的5.53億元,主要是由於支付了分紅。同時,公司的市場營銷和推廣費用也在不斷上升,從2021年佔銷售和分銷成本29.2%的基礎上幾乎翻倍,到2024年上半年佔46.5%。  除了依賴毛戈平本人外,公司也是一個非常家族化的企業。其董事會和主要股東大多由家族成員組成。隨著毛戈平本人接近退休,公司可能會面臨挑戰,失去他的個人影響力,尤其是他在微博上的話題互動達到60億次,在抖音上達到48億次。 雖然大多數同行都自己開發產品,並在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以跟上不斷變化的市場潮流,但毛戈平並未報告任何研發的綜合支出。也就是說,它的一些子公司似乎是研發服務提供商,公司表示,根據上市文件,它「在委託ODM供應商開展具體研發和產品設計工作時,提供整體方向指導」。 事實上,公司似乎正準備在自主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方面變得更加活躍,並計劃利用IPO所得資金,在杭州及海外建立研發中心。還計劃使用1億元在總部杭州建設生產設施,以減少對ODM和OEM供應商的依賴。 公司表示:「這種方法使我們能夠在發展自身製造專長的同時,確保生產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在一個日趨成熟且競爭激烈的市場,毛戈平和他的公司可能都需要一些運氣和機會,才能受惠最近市場對IPO的積極情緒。化妝品供應商的市銷率差別很大,國內同行逸仙電商(YSG.US)和上美股份(2145.HK)分別只有0.61倍和1.91倍,而全球巨頭歐萊雅 (OR.PA)則高達4.23倍。 2倍的市銷率會讓公司在中國同類企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但落後於全球巨頭,也會讓毛戈平的估值達到80億元左右,也就是略高於10億美元。這低於上美股份的16億美元,但高於陷入困境的逸仙電商的4億美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iordano issues profit warning

嚴重依賴中國市場 佐丹奴上半年利潤暴跌

這家服裝零售商預警稱,由大中華區市場銷售額下滑,今年上半年淨利潤下降幅度高達47% 重點: 佐丹奴國際表示,今年上半年淨利潤介乎1億至1.3億港元之間,較去年同期的1.9億港元大幅下降 愈來愈多的零售商感受到中國消費支出疲軟的壓力,該品牌是其中最新一家 梁武仁 儘管佐丹奴國際有限公司(0709.HK)的名字聽起來很國際化,但業務仍然嚴重依賴全球的一個特定地區,即大中華區。隨著中國內地消費者日益謹慎,導致該市場迅速失去光彩,這種依賴給該公司帶來了壓力。 上周四,佐丹奴發布盈利預警,稱今年上半年淨利潤介於1.1億港元至1.3 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1.9億港元大幅下降。雖然一次性支出和韓國合資企業的利潤下滑是部分原因,但內地和香港的銷售疲軟才是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 佐丹奴一直試圖讓自己與聽著頗為國際化的名字相符,雖然起源於香港,但這個名字會讓人聯想到意大利高級時裝。儘管公司已進入其他市場,但中國內地和香港對該公司來說仍至關重要。最新的盈利預警沒有透露各地區的情況,但內地和香港(以及澳門和台灣,加起來組成大中華區)佔今年一季度總收入的約42%。截至6月的三個月里,這個比例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 今年一季度,來自內地和香港的貢獻同比確實下降了,降幅高達5個百分點。但這更多地指向該公司大中華區業務存在問題,而非海外業務。 今年前三個月,佐丹奴大中華區銷售額同比下降約13%,而東南亞和澳大利亞銷售額增長約9%,佔公司總收入的41%左右。海灣合作委員會地區的中東國家銷售額增長約10%。大中華區以外地區的增長還不錯,但也算不上出色,尤其是在中東,佐丹奴雖已進入該地區30年,但並沒有獲得太多關注。 考慮到佐丹奴進入東南亞也相當早(在上世紀80年代,也就是它在香港成立不到10年的時間),來自該地區的收入有些令人失望。 國際擴張步伐緩慢導致佐丹奴只能在國內發展,嚴重依賴內地和香港來推動收入增長。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並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那三十年里,這沒問題。但過去兩年隨著增長大幅放緩,消費者控制支出,這就成了問題。 在約佔佐丹奴去年收入17%的中國內地,今年6月零售銷售額增長放緩至僅2%,創下2022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連前一個月已經疲軟的3.37%都不及。香港的消費者信心更差,5月的零售銷售額同比暴跌11.5%。 對實體店的依賴 佐丹奴還受制於嚴重依賴實體店網絡,這使它在面對擁有大量線上業務的公司時處於劣勢,更不用說像拼多多(PDD.US)和快時尚品牌Shein這樣的純線上零售商。 佐丹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1年,由《蘋果日報》創始人黎智英創立。該公司一直在努力跟上Shein和優衣庫等大型快時尚連鎖店崛起的步伐,今年早些時候,董事會還上演了精彩的內鬥戲碼。4月,持有佐丹奴24%股份的香港房地產巨頭新世界發展背後的家族出手,趕走了佐丹奴的CEO和董事會主席劉國權,兩年前,該家族曾經試圖將佐丹奴私有化而未果。 顯而易見,佐丹奴需要地域擴張,以緩衝香港和內地高度關聯的經濟放緩導致的衰退。感受到壓力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服裝店,汽車和珠寶等非必需品的零售商也紛紛報告銷售放緩。本月初,化妝品銷售商逸仙電商 (YSG.US)在給出最初指引不到兩個月後,突然大幅下調了第二季度營收預期。 意識到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佐丹奴似乎正在努力加快海外擴張的步伐。在這方面的最新舉措,是在一月宣佈與Bridgelinkx Ventures達成合作,拓展加拿大市場。同時,它還試圖將印度的業務增加一倍。 佐丹奴的股價已從2013年的高點下跌80%以上,目前市銷率(P/S)遠低於1倍。其市盈率(P/E)也在7倍左右。不過,公司的股票表現優於困境艱難的競爭對手思捷環球(0330.HK),後者的市盈率為6.3倍,市銷率僅為0.06倍。 而且,Esprit現在的表現遠不如佐丹奴,一直在關閉門店,剝離資產,試圖以此輓救瀕臨破產的局面。 佐丹奴尚未陷入這樣的危機狀態,但對公司來說,要穩定未來,全球擴張似乎仍是必要。雖然佐丹奴已經朝這個方向邁出了步伐,但最新的盈利預警顯示,儘管數十年來一直在努力拓展業務,但佐丹奴依然相當依賴大中華區。 收購可能有助於佐丹奴在海外快速發展,但目前遠不清楚公司是否具備這麼做的資源。畢竟,去年其現金持有量縮減至9,200萬美元左右。多年來,佐丹奴一直受益於中國消費者對廉價而時尚的服裝需求。但時代變了,現在該公司需要擺脫曾經培育過它的中國市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atsen downgrades Q2 revenue outlook

逸仙「618」失利 急調二季度營收預期

完美日記化妝品店的運營商將二季度營收預期下調10%,集團的營收持續下跌 重點: 逸仙電商將截至6月的三個月營收預期下調10%,或是因在 “618”電商購物節業績不佳 調整後的預期,意味公司的營收再次開始萎縮,在連續兩個季度短暫增長後,又恢復了之前三年的趨勢 陽歌 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恢復增長的道路本就艱難,本周隨著公司突然下調二季度營收預期,情況進一步惡化。作為廣受歡迎的完美日記連鎖店的運營商,公司稱預期下調10%是出於「謹慎」,或許是希望平息投資者的擔憂。 若真是如此,那它似乎成功了。公司股價在週三發布公告後確實上漲了3.5%,並在週四繼續小幅上漲。該股今年波動很大,反映出中國經濟不穩定,似乎一時顯示出有生機的跡象,下一刻卻跌入低谷。該股在3月底的交易價格低至2美元,但一個月後上漲至最高4.84美元。 過去兩周,該股漲幅達35%,投資者原本估計或許比這次下調營收預期還要糟糕。 逸仙電商表示,目前預計二季度營收約在7.73億元至8.16億元,較5月22日預測約8.59億元至9.02億元的區間低約10%。這次調整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調整後的數據同比下降5%至10%,導致逸仙電商重回收入萎縮時期。相比之下,早前的預測是同比持平,最高增長5%。 逸仙電商的營收在2021年達到頂峰,此後一直呈穩步下降趨勢,去年下降了8%,原因是該公司遭受雙重打擊,一是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抑制消費,二是中國經濟在多年高速增長後迅速放緩。公司終於在去年第四季度恢復了營收增長,在疫情後的反彈中增長了6.7%。但今年一季度,這一勢頭迅速消退,營收僅增長1%。因此,從某些方面來說,修正後的預期只是該公司在疫情後短暫反彈失去動力的最新信號。 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兩家分析機構仍預計,該公司今年的收入將增長5.4%,不過根據逸仙電商下個月公布的二季度業績,我們很可能會看到變化。 那麼,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發生了什麼,導致公司的預測如此低迷?畢竟,逸仙電商做出最初的預測時,這個季度已經過去了超過一半。這表明,5月下半月和6月的業務一定特別疲軟。 逸仙電商沒有透露業務突然下滑的原因。但有兩個因素看上去可能是其中的原因,首先是今年「618」購物節全行業銷售疲軟。另一個因素似乎與逸仙電商至少一家外國競爭對手即將上調價格有關,這可能導致消費者在漲價之前囤積競爭對手的產品,因而傷及逸仙電商。 購物節表現低迷 今年「618」購物節的疲軟表現,似乎是導致逸仙電商下調收入預期的罪魁禍首。這個購物節是中國第二大網絡購物活動,僅次於一年一度的「雙11」。後者歷史更久一些,自大約十年前成為購物節後迅速興起,很多人因此將它比作西方的「黑色星期五」。 與之前相比,去年「雙11」的銷售情況相當平淡,今年的「618」也與之類似。為保持收入增長,許多電商將今年「618」的開始時間提前到了5月20日。在5月召開的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逸仙電商的高管指出活動將提前開始,並表示該購物節「將比去年持續更長時間」。 因此,延長的購物節剛好在逸仙電商發佈最初的營收預測,和第二財報季結束之間。公司尚未對「618」期間的銷售情況發表評論,但零售數據提供商星圖數據報告稱,今年「618」收入同比下降7%至7,428億元,這是公司2016年開始跟蹤這個購物節以來,首次錄得收入下降。 我們前面提到的另一個因素是,據報道,雅詩蘭黛從7月1日開始在中國提價10%至20%。中國消費者爭相購買雅詩蘭黛和其他即將提價的產品,可能助推了中國化妝品銷售額在5月份躍升18.7%,達到406億元,這是一年多來最快的增長,也創下了當月的最高紀錄。 儘管月度銷售額普遍飆升,但逸仙電商顯然未能躋身受益者行列。公司一直努力追隨最新的消費趨勢,將重點從傳統的完美日記實體店轉向網購。隨著這一轉變,截至去年9月底,其傳統實體店僅剩123家,比2021年的286家減少了一半以上。 根據公佈的財務數據,公司只有一次實現了年度盈利,那是在IPO前不久的2019年。自那以來,它的股價已經下跌了約三分之二,不過與許多互聯網和科技股下跌至少90%相比,又要強出不少。 經歷了今年的股價波動後,逸仙電商目前的市銷率為0.83倍,遠不及國內同行上美股份(2145.HK)的3.65倍和珀萊雅(603605.SH)的4.48倍,也遠遠落後於全球巨頭歐萊雅(OR.PA)的5.26倍。我們應該稱贊逸仙電商如此迅速地下調營收預期的做法,投資者似乎也對這一更新表示贊賞。現在,所有人都在關注該公司可能會在下個月發佈的三季度預測,以及該預測是指向收入反彈還是萎縮加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atsen Holding, parent of the “Perfect Diary” cosmetics community, reported Wednesday its revenue rose 1% year-on-year to 773 billion yuan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this year.

快訊:首季轉盈為虧 逸仙電商股價大挫

最新:中國網紅化妝品品牌「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YSG.US)周三公布,今年第一季的總收入上升1%至7.73億元,並轉盈為虧,錄得1.25億元淨虧損。 利好:由於毛利較高的產品銷售額上升,該公司期內的毛利率為77.7%,比去年同期的74.3%高3.4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該公司的行政開支大增244%至1.4億元,佔總收入比例從去年同期的5.3%增至 18.1%,主要因為轉回已確認以股份為基礎的補償費用,以及去年同期的行政費用異常偏低。 深度:中國國產化妝品牌激爭激烈,為了突圍而出,行業普遍利用「砸重金打品牌」的策略提升知名度,因此令該行業的行銷費用高企,作為網紅品牌的逸仙電商也不例外。不過該公司近年推行改革,在優化自營線下門店的同時,也加大在抖音等社交媒體的宣傳,由於網路營銷活動的效率提高,令相關費用減少,對集團財務狀況帶來正面作用。不過,即使中國經濟已從新冠疫情後復常,但該公司的收入仍未能回到2020年及2021年的高水平,而且上市至今仍未能扭虧。 市場反應:逸仙電商周三大挫27.9%,報3.28美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atsen's results

快訊:商譽減值拖累 逸仙四季度虧損擴大

最新:逸仙電商(YSG.US)周三發布去年第四季度業績,收入按年增長6.7%至10.7億元(1.49億美元),虧損按年擴大至4.95億元,主要因期內有商譽減值所致。 利好:第四季度的毛利率按年上升2.6個百分點至73.7%,全年毛利率亦上升近6個百分點至73.6%。 值得關注:全年收入下跌7.9%至34.1億元,虧損7.2億元,較2022年收窄8.6%。 深度:成立於2016年,屬內地新銳國貨美妝集團,2020年在紐交所掛牌,旗下主打品牌為完美日記。集團的護膚業務佔比超過5成,第四季度收入增長理想,升17.6%至5.5億元。逸仙重視研發,去年全年研發費用達到1.1億元。公司預計,今年首季度總收入將在7.65億元至8.04億元間,按年最多升5%。 市場反應:逸仙周三在紐交所開市即上升一成,但隨即受壓下跌,收報0.55美元,跌近8%,公司股價處於52周的低位水平。 記者:劉智恒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