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orders: leading rice noodle chain Tam Jai to delist from Hong Kong

走不出香港 米線一哥尋求退市

曾經立志將譚仔米線帶向世界的東利多,如今選擇退市,是資本市場的無奈,還是新的戰略布局 重點: 私有化出價每股1.58港元,較停牌前溢價75.6%,但仍低於上市價低約52.5% 截至去年9月底的上半年度,公司收入仍有94%來自香港   李世達 與股市近期的熱鬧相比,香港餐飲業市道顯得格外冷清。上市僅僅三年多的香港米線一哥譚仔國際有限公司(2217.HK),如今也走上退市之路。 譚仔國際周二發布公告指出,持股74.26%的控股股東東利多控股(3397.T)提出私有化建議,每股作價1.58港元,較停牌前的收市價0.9港元溢價75.6%,若以截至2024年3月底止的1.103港元每股資產淨值作比較,有約43.25%溢價,而公司已表明不會加價。 此次私有化涉及最高現金代價約5.56億港元(5.2億元)。計劃生效後,公司將申請撤銷於港交所的上市地位。 高溢價收購的消息,刺激同日復牌的譚仔國際股價飆漲63.33%,升至1.47港元,成交量衝到6,700萬股。 遠低上市價52% 對於退市的原因,東利多控股在公告中表示,是為了在股份交易流通量長期持續偏低的情況下,為投資者退出並變現提供機會,成功私有化也將幫助譚仔國際未來更好地進行業務發展。 這家香港米線一哥,於2021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當時在本地發售獲得28倍超額認購,籌集約14億港元。然而近兩年受消費降級、民眾北上消費等衝擊影響,香港餐飲業低迷。譚仔國際停牌前股價僅0.9元,較上市價3.33港元低近73%,市值縮水至12.12億港元。而如今1.58港元的收購要約價,亦較上市價低約52.5%。 港人耳熟能詳的譚仔雲南米線與譚仔三哥米線,本是來自同一家族,後來因兄弟決裂而分家各自發展。然而命運又將兩個品牌聯繫在一起。2017年,日資「丸亀製麵」母企東利多控股先後收購兩品牌,合共作價近22億港元。兩家米線再度合而為一,成立譚仔國際,隨後於2021年上市。東利多看好譚仔米線潛力,誓言「要將譚仔味帶到世界每個角落」。 但距離當年的雄心壯志僅僅過去三年多,譚仔國際的上市之旅似乎已走到終點。 盈利每況愈下 上市以來,譚仔國際的表現顯然不符期待。2022至2024財年,公司收入分別為22.8億港元、25.9億港元及27.5億港元。2025財年上半年(截至2024年9月底),錄得收入14億港元,儘管收入維持增長,但按年增速已跌至僅1.2%。 盈利方面,股東應佔溢利從2022財年的2.03億港元下滑到2024財年的1.17億港元,2025財年上半年更是按年大跌55.8%至3,606.8萬港元,盈利能力每況愈下。 2020年起,譚仔國際開始在中國內地、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地區開店。截至2024年9月30日,譚仔國際在中國內地、新加坡與日本的門店數量分別為23家、11家與3家。但多年來努力走出香港的譚仔,仍有約94%的收入來自香港本地。 根據公司中期業績,中國内地及海外市場的收入只有8,540萬港元,按年下跌7.2%,香港市場收入雖增長1.7%至13.2億港元,但經營溢利卻按年下跌14.7%至2.24億港元,而內地及海外經營虧損則增加了68.6 %至901萬港元。公司在財報中直言:「目前面對的挑戰有機會是本集團成立以來最棘手的一次」。 短期困局難逆轉 為改變現況,譚仔國際的策略是放慢在中國內地開店進度,並將目標從成本較高的深圳,改為廣州、東莞、中山、珠海等城市,同時著手關閉業績欠佳的門店,但短期內似乎都看不到扭轉局面的希望。 對母企東利多而言,儘管公司上市後業績不斷下滑、股價長期低迷,但公司帳上仍有現金13億港元左右,對比5.56億港元的代價仍是相當划算,而且公司收入仍在增長且持續有盈利,算盤打得確實精。但是對小股東而言,股價自上市後就從未高過發行價,如今半價收購,自然是感覺「被割韭菜」。 港股市場對中小型餐飲股的關注度一直比較低,與其讓譚仔國際在低估值的狀態下繼續運營,不如透過私有化尋求更靈活的資本運作方式,私有化後東利多可更自由運用充裕的資金重塑譚仔品牌,或許能找到新的成長動能。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umaojiu tries franchising

九毛九試推加盟求突破

這家餐廳運營商表示,將在交通樞紐和新疆及西藏地區,嘗試開放旗下太二「酸菜魚」的加盟業務 重點: 九毛九嘗試將旗下的太二連鎖和一個新的火鍋連鎖引進加盟模式,開設數量有限的加盟店 中國越來越多的餐飲連鎖開始嘗試加盟業務以推動擴張,九毛九是其中之一       陽歌 九毛九控股有限公司(9922.HK)周日宣布,將從本月起在指定範圍嘗試開放加盟業務,成為最新一家加入這股席捲中國餐飲業潮流的公司。這家時尚連鎖餐廳運營商採此一模式發展似乎再合適不過,該趨勢推動了很多初創連鎖品牌的爆炸式增長。 投資者對於該公司初步擁抱加盟模式的反應不大熱烈。週一開盤時九毛九股價小幅高開,但中午收市時又小幅下跌。該股最近顯然需要一些利好消息。 九毛九一度是投資者的寵兒,股價從2019年IPO時的6.60港元飆升至最高32港元,因為投資者喜歡它旗下太二連鎖餐廳強勁增長的故事,該連鎖餐廳的招牌菜是「酸菜魚」。但後來疫情暴發,迫使餐館頻繁關門,並普遍抑制了外出就餐的熱情。在此背景下,九毛九股價暴跌,並在去年12月首次跌破發行價。 實際上該公司的業務在疫情後強勁反彈,意味著目前遠期市盈率(P/E)僅為7.4倍,實相當便宜。這個數字大約是海底撈(6862.HK)14.7倍的一半。即便是菜式更簡單的面店運營商譚仔國際(2217.HK),遠期市盈率也比九毛九高,為8.6倍,這好像說明九毛九的輝煌時期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九毛九一直以較快的速度開店,據去年8月發佈的中期業績,截至去年6月底,九毛九營業門店621家,同比增長31%。所有這些門店都是自營的,公司之前僅有的加盟經驗涉及旗下一個規模較小的連鎖品牌2顆雞蛋煎餅,後者後來因業績不佳被出售。 九毛九對加盟模式態度謹慎,強調一開始會慎重使用該模式。它表示,一開始會在中國人口稀少、不那麼發達的西部新疆和西藏地區,以及高鐵站和機場等交通樞紐開設新的太二加盟店。該公司還將用加盟經營的方式進軍台灣、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海外市場,擴大由加拿大、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已有門店組成的海外自營門店網絡。 此外,公司表示還將向「山外面酸湯火鍋」引進加盟模式,後者是一個新連鎖品牌。公告稱,該品牌將尋找加盟合作夥伴在若干指定購物中心開店。 九毛九表示將繼續專注於自營店,自營店通常比加盟店更賺錢,但需要更多資源。 公司稱:「本公司認為,加盟及合作模式帶來的好處包括(i)加快品牌擴張及區域滲透;(ii)有效利用合作夥伴的創業精神、當地專業知識及業務網絡;及(iii)與自營模式相比降低了本集團的營運風險。」 加盟熱 餐廳加盟在中國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了,但直到最近才被主要運營商所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現代餐飲業直到世紀之交才真正開始騰飛,當時中國年輕的民營企業開始陸續出現。 儘管如此,大多數公司,尤其是西方大型連鎖企業,出於對品控的擔憂,相對不願在中國採用這種模式。即使採用,像星巴克(SBUX.US)和麥當勞(MCD.US)這樣的連鎖品牌,往往選擇大型的特許經營安排,與全國或中國主要地區的幾個主要合作夥伴合作。 但隨著中國餐飲業的成熟和更多合格運營商的湧現,越來越多的連鎖品牌將加盟經營與自營店結合在一起,某些品牌甚至完全採用加盟的方式,以求實現爆炸式增長。進入中國市場三十多年來,在中國經營肯德基和必勝客連鎖餐廳的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在大部分時間里一直堅持自營,最近才開始採用家加盟模式。 珍珠奶茶連鎖店喜茶和奈雪的茶(2150.HK)等也開始嘗試這種模式,以追趕增長更快的同行。在這方面最積極的企業之一,是已經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蜜雪冰城,它通過純加盟的模式,發展成為在境內外擁有超過3.6萬家門店的龐然大物。 像九毛九這樣的公司可能正羨慕地看著這樣龐大的數字,希望也能通過加盟模式實現類似增長,讓自己的故事重現興奮點。 九毛九自身的增長看起來已經相當健康,儘管投資者似乎希望從該公司獲得更多收益。公司的中期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52%至28.8億元,同期利潤增長約三倍至2.22億元。 但與國內今天幾乎所有企業一樣,該公司也面臨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挑戰。這反映在餐廳的人均支出上,隨著消費者變得謹慎,它三家主要連鎖品牌中的兩家人均支出有所下降。最值得注意的是,佔公司收入約四分之三的太二連鎖店,顧客平均支出從一年前的78元降至75元。 經濟不景氣的一個小小好處是,勞動力成本的下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經歷了多年的持續增長後似乎趨於平穩,甚至有所下降。九毛九稱,去年上半年,勞動力成本佔收入的比例降至24.9%,比上年同期的28.6%下降了逾三個百分點。 總體而言,九毛九的前景是樂觀的,至少對那些想在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上碰碰運氣的投資者來說是這樣的。該公司運營的是一家較受歡迎的連鎖餐廳,謹慎開放加盟業務,可在自營店之外提供新的增長動力。當然,最大的問號還是中國經濟,如果消費者繼續減少消費,可能會導致其門店盈利能力下降。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oho West

地產快訊:新盤開價六年半新低 今天低價是否明天高價?

       劉智恒        ▷ 香港        買YOHO WEST能否笑到最後 上周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焦點,肯定是新鴻基地產(0016.HK)與港鐵(0066.HK)合作,位於天水圍天榮站的項目「YOHO WEST」,首批先推280個單位,折實均價10,888港元,最低入場費不到300萬港元,單位面積208方呎。按折實平均呎價,是六年半以來新盤最低呎價。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更開腔:「普天同慶價,買到就開心」 區內對上一個新盤屬新地的「Wetland Seasons Bay」第3期,去年9月推售折實呎價14,186港元,即「YOHO WEST」較其低約23.2%。至於區內二手呎價,栢慧豪園約10,000港元,慧景軒約9,000港元。 我們可以說YOHO WEST是市價開售,但以目前樓市走勢仍然偏弱,樓價何去何從市場未有方向,明年回望今日的價格時,不知是否仍如雷霆所言:「買到就開」心。 匯豐料港樓價明年跌5% 匯豐發表報告,明年亞洲股市有望上升,但對香港情況有保留,只給予港股中性評級。報告指香港第三季經濟疲弱,多項不利因素持續,該行將香港今年經濟增長由4.3%調低至3.3%,明年則由3.2%調低至2.8%;至於香港樓價,短期跌勢未止,匯豐預測明年續下跌5%。 房地產跟經濟息息相關,經濟轉差,樓市也難獨善其身。按目前情況,在中美爭拗及歐美國家多項針對中資企業措施影響,加上美國利息高企,外資不斷流出中港兩地,相信中國與歐美關係短期難有大改善,資金短期重回香港機會不大,估計本地經濟明年仍難有起色,樓價將持續偏弱。 天璽呎價逾十萬創四年新高 位於九龍站的天璽皇鑽璽81樓B室,實用面積1,545方呎,以1.36億港元售出,每方呎成交價101,546萬港元,創出九龍分層住宅第二高紀錄。至於第一位,是2019年5月時,嘉里建設(0638.HK)位於龍駒道的緹山,當年以每方呎10.18萬港元售出,至今仍未被打破。 這個天璽單位成交價之高,在今天市場上確教人咋舌。不是說香港樓價正續向下行嗎?沒錯,樓市是差勁,但個別豪宅中的罕有單位,仍可創出天價成交,因為超級豪宅的買家取態與一般人不同,正所謂「千金難買心頭好」,他們會因應稀有性、位置、景觀,甚至風水等因素,願意付出與市場有差別的價格。 ▷ 內地        接連出招撐樓市穩信心 內房企業處於水深火熱,一方面債務高企,另外銷售又每況愈下,資金匱乏。內地監管機構準備為房企提供幫助,現正起草一份有50名地產商的「白名單」,據悉當中包括有龍湖(0960.HK),萬科(000002.SZ)及新城發展(1030.HK)等,名單內企業有機可在信貸、債權和股權融資等獲支持。 及後又有消息傳出,為提高房企流動性,金融監管部門考慮容許銀行,向房企提供無抵押貸款,協助化解資金鏈斷裂的問題。貸款可用於日常經營及周轉,好讓房企在應對債務上,能騰出更多資金運用。 政府接連出招,除提供實際幫助外,亦是要給外界信心,避免市場受不利消息拖累影響,令原先財政健康的企業,也因市場恐慌而被拖跨。由於接連有消息救房企,過去一周內房股價大幅反彈,幾家龍頭房企股價相比對上一周都有亮麗升幅,旭輝(0884)升60%、碧桂園(2007.HK)上升26%、龍湖亦升19%。 深圳二套房降首付…
Tam Jai going overseas

破中港放緩困局 譚仔拓海外商機

港人北上消費及內地市場經濟放緩,令香港米線一哥開始尋求更多海外機會 重點: 譚仔減緩內地擴張步伐,將目光瞄準澳洲、菲律賓等海外市場 獲獨家經營母企旗下日式烏冬品牌「丸龜製麵」,開拓米線以外新版圖      李世達 經歷疫情寒冬,香港餐飲業迎來復蘇。但受到港人北上消費及內地市場經濟放緩等影響,香港米線第一品牌「譚仔米線」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獨創麻辣口味雲南米線的譚仔,是許多港人心中「平靚正」的代表。特色湯頭加上首創十種辣度選擇,還有多種精美配菜,30多元低消費便可享受「私人訂製」,是譚仔米線1997年創立以來經久不衰的賣點。 從最初的家族經營,到後來兄弟分家成「譚仔雲南米線」與「譚仔三哥米線」兩個品牌,2017年被日本烏冬麵品牌東利多(Toridoll)一併收購,於2021年在香港上市,飄香20多年的譚仔米線開始走向海外市場尋求新增長。 復蘇表現遜對手 從今年譚仔國際有限公司(2217.HK)中期業績,可以明白公司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原因。截至今年9月底止,譚仔收入按年升10%至約13.9億元(12.9億元),收入增幅主要受餐廳網絡淨增加14間所帶動。期間溢利按年跌1.4%至8,163萬港元(7578萬元)。若撇除去年政府補貼,期內溢利則增加153%至8,145萬港元(7,561萬元), 不過,相較本地整體餐飲行業的復蘇步伐,譚仔國際的增長卻跟不上市場步伐。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第三季食肆總收益錄得12.5%的顯著升幅,第二季更高達24.3%。競爭對手大家樂集團(00341.HK)表現也優於譚仔國際。大家樂今年中期股東應佔溢利為兩億港元,同比增長約84%,若剔除疫情資助,股東應佔溢利約為去年同期三倍。 譚仔增速不如預期的主因,公司歸咎於香港本地業務的復蘇緩慢。譚仔指出,雖然已走出疫情陰霾,但香港飲食業在2023年上半年仍面對複雜多變且困難重重的經營環境,香港外遊人數龐大,周末前往內地鄰近城市的人數增加,導致飲食業收益復蘇較預期慢。今年上半年,來自香港的收益同比只增長8.2%至近13億港元,低於包括疫情期間在內,過去五個財政年度的複合年增長12%。 與香港相比,譚仔於2023年在中國內地新開設七間餐廳,分別位於廣州、東莞、中山、珠海等大灣區城市,內地餐廳總數來到24間。上半年來自內地市場的收益較2022年同期大幅增加58.6%。海外市場方面,期內新加坡市場收益較按年比較亦增長38.8%,日本業務也有22.2%的增長。表現都優於香港市場。 來自中國内地及海外市場的經營虧損,在2023財年中期同比大幅收窄68.3%至近535萬港元。 譚仔表示,為了支持海外擴張策略,決定更改上市時所得款項用途,將原來建議用作擴充自營餐廳網絡的用途,擴大至在海外以合營或特許經營模式開設餐廳。 特許經營進軍澳洲 譚仔在11月1日發出公告,宣布與澳洲餐飲集團ST Food Group訂立合營協議開拓澳洲市場。ST Food Group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持有九個國際品牌的獨家特許經營權及持牌經營權,包括「一風堂」、「貢茶」等,在各主要地區市場共設有173間餐廳。譚仔與ST Food Group將成立一家合營公司及訂立合營協議,譚仔間接持有合營公司49%股權,雙方正商討授權「譚仔三哥米線」在澳洲與紐西蘭經營。 另外,今年8月,譚仔也與菲律賓綜合企業集團Suyen Corporation的一間附屬公司訂立意向書,擬以特許經營合作方式進軍菲律賓市場, 為應對內地市場經濟放緩,譚仔計劃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財年餘下時間,減緩擴張步伐,新增的餐廳將主要集中在廣州及大灣區等城市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有三間深圳餐廳因業績欠佳結業,深圳餐廳總數減至十間。 協管「丸龜製麵」賣烏冬 香港業務方面,譚仔將與日本控股公司東利多訂立特許經營協議,在香港獨家經營「丸龜製麵」餐廳,初始協議為期三年。譚仔表示,進軍日式烏冬業務,將有助公司壯大香港業務的營運。而且,東利多在日式烏冬行業擁有豐富的知識及經驗,將有利譚仔成功營運,並降低初始時所需投入的時間及成本。 東利多於2017收購譚仔股權,並於2021年推動上市,其後東利多亦首度將譚仔品牌引入日本,是次特許經營合作,則是相反將母公司在日本的餐廳品牌引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