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降級 鳴鳴很忙趁勢趕上市
這家零食店運營商申請赴港上市,它通過嚴格的成本控制,在下沉城市售賣平價零食 重點: 鳴鳴很忙集團利用持續更新的平價產品組合,吸引小城市的消費者購買其零食,公司已申請在香港上市 這家零食店運營商在2022年至2024年間大舉擴張,收入增長8倍,但去年的毛利率卻非常低,僅為7.6% 譚英 如果說中國消費高昂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在當前的經濟低迷時遭重創,那麼折扣零食的境況則截然相反,尤其是在小城市。這些城市歷來被羅森和7-Eleven等大型跨國連鎖便利店所忽略,甚至也遭到了易捷、天府和崑崙好客等本土巨頭的漠視。 湖南鳴鳴很忙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輕而易舉地填補了這一空白,公司目前正在試水資本市場,計劃在同類公司中率先登陸港股市場。公司在2023年由「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兩個連鎖品牌合併而成,此後其經營超低價零食加盟店這一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合併時,這兩家連鎖店都在快速擴張,憑借低廉的啓動成本(包括廉租門店和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吸引了眾多加盟合作夥伴。 鑒於聯席保薦人是高盛和華泰國際,此次上市的規模可能相對較大,或將募集不低於1億美元資金。上個月,一項涉及早期投資者紅杉資本(原名紅杉中國)的股權轉讓,對該公司的估值為100億元(14億美元)。 鳴鳴很忙集團售賣散裝零食這個細分市場相對較新,產品以小包裝稱重出售,折扣力度很大,通常比傳統超市價格低25%至30%。品種多樣和快速銷售是其商業模式的關鍵。據iMedia的數據,這類門店(中文叫「量販店」)的數量從2021年底的2,500家,激增至今年的45,000家。這一爆發式增長主要歸功於鳴鳴很忙集團,後者目前擁有超過14,000家門店,佔全國門店總數的近三分之一。 鳴鳴很忙集團明亮的黃紅色調門店,在中國的縣城和鄉鎮隨處可見,售賣的零食琳琅滿目,而且門店之間通常只有幾百米的距離。門店的選址優先考慮住宅區、大學和工廠周邊的商業區以及鄉鎮。 2024年,公司門店的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555億元(76.8億美元),交易單數超過16億筆,成為中國最大的休閒食品飲料連鎖零售商。公司按食品飲料GMV計算也是中國第四大連鎖零售商。 該公司未進駐大城市,不過正在考慮進軍北京郊區,並在廣州周邊的城中村開設了100家門店。每家門店面積在100至150平方米之間,過道寬敞、光線明亮的設計意在吸引顧客在各種零食之間流連忘返。聯合創始人兼副董事長趙定喜歡在辦公室牆上掛一塊寫著「世界和平,零食自由」的牌子,這突顯他致力提供即使是薪資最低的工人,也能享用的零食的理念。 鳴鳴很忙集團的超低價,比如一罐可樂1.8元,一包樂事薯片2.8元,常常讓人聯想到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後者的出名之處在於產品週轉迅速,並通過消除中間商和鼓勵買家組團批量購買的方式壓低價格。 配送便捷產品推陳出新 和拼多多一樣,鳴鳴很忙憑借規模優勢,以及由36個配送中心組成的網絡,在壓低價格的同時,還能確保產品廣泛供應至各加盟店。其門店大多分布在配送中心300公里半徑內,且商品運輸無需冷鏈支持。更值得注意的是,鳴鳴很忙集團的庫存週轉率只有11.6天,遠低於傳統商超的30天甚至以上。 鳴鳴很忙的另一個榜樣是蜜雪冰城(2097.HK),這是一家以價格極低著稱的冰淇淋和茶飲連鎖店,比如冰淇淋僅售2元。趙定此前曾宣稱,他希望自己的門店能成為零食界的「蜜雪冰城」。 鳴鳴很忙集團的毛利率相當低,去年僅為7.6%,遠低於蜜雪冰城的32.5%,也低於高端零食公司良品鋪子(603719.SS)的27.8% 。但該公司希望投資者能忽略這一點,轉而相信其快速增長的故事。 鳴鳴很忙集團在2023年合併重組後加速擴張,加盟門店數量從2022年底的1,902家激增至去年底的14,394家,增幅超七倍,業務覆蓋28個省份,加盟商達7,200家。更驚人的是,同期營收從42.9億元(約合5.93億美元)飆升至2024年的393億元,增速更為迅猛。 儘管利潤率極低,但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對較強。去年,它的淨利潤為8.29億元,幾乎是2023年2.18億元的三倍。 狂奔路上不乏勁敵。它的競爭對手包括萬辰集團(300972.SZ),後者整合旗下的幾個區域品牌打造出了「好想來」。好想來的門店網絡規模與鳴鳴很忙集團不相上下,去年底擁有14,196家門店,零食收入為318億元。 鳴鳴很忙集團的合併背後,是兩位企業家的強強聯合,他們認為合併各自的業務能讓雙方都變得更加強大。合併後,兩人中年齡較大的晏周目前擔任公司董事長,他於2017年創辦了「零食很忙」連鎖店,該連鎖店的名字靈感來自台灣流行歌手周傑倫的一首歌。到2023年中,該連鎖店已擴張到3,000家門店。 趙定投身零食界的時間要早得多,早在2008年,他就在自家20平方米的店裡賣各種炒貨、瓜子和花生。後來,他創辦了趙一鳴零食,2022年開始加盟經營時,該品牌有84家門店。到2023年中,加盟店數量增加到2,200家。他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原本只想養家糊口。但他洞察到,隨著消費習慣改變,消費者不喜歡購買大包裝的產品了。於是,他開始轉型小包裝策略,實現銷量翻番。 2018年,29歲的趙定遇到了零食很忙的創始人晏周。後者告訴他,加盟不僅僅是讓別人使用自己的品牌名稱。這讓趙定下定決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最終他創立了用自己兒子的名字命名的趙一鳴零食,該品牌所信奉的理念是提供價格低廉、種類豐富的產品以及良好的購買體驗。現在,趙定和晏周都希望說服香港的投資者相信這種體驗,讓鳴鳴很忙集團成為中國平價零食界的拼多多和蜜雪冰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玉米產品收入增逾五倍 十月稻田迎來豐收
玉米產品熱銷成為去年十月稻田業績的最大亮點,也突顯品牌在健康食品趨勢下的轉型潛力 重點: 去年公司錄得淨利2.04億元,成功扭虧為盈 公司玉米產品收入按年激增5.3倍至8.15億元 李世達 十月是收成的季節,中國人說:「金秋十月」,形容秋天穀物成熟低垂,一片金黃的豐收景象。來自中國東北、以十月為名的十月稻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76.HK),近日公布的年度業績報告,就呈現了一幅豐收的景色。 民以食為天,隨著中國消費市場逐步邁向品質與健康導向,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吃得飽」,而是更加關注「吃得好、吃得安心」,帶動了中高端大米與粗糧產品的快速興起。憑借東北廣袤的黑土地優勢,十月稻田將東北大米品牌化,並通過電商平台等多種銷售渠道,將東北大米賣向全國,成為網紅「高端大米」品牌。 根據年報,去年公司收入57.45億元,同比增長18%;錄得淨利2.0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6,486萬元成功扭虧為盈,毛利率則由2023年的12.7%增加至去年的17.7%。其中,公司收入約69.9%來自大米銷售,去年大米產品收入按年增長4.8%至40.14億元。 玉米產品爆發式增長 不過,真正帶動公司業績實現扭虧為盈的,是玉米。根據年報,去年玉米產品收入由2023年的1.3億元按年大增5.3倍至8.15億元,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亦由2023年的2.7%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14.2%,玉米品類的快速增長格外搶眼。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全穀物食品、營養均衡的飲食持續增加。玉米憑借低脂肪、高纖維的優點,日益受到消費者歡迎,正成為國民餐桌上的新主食。公司便針對這一趨勢進行玉米品類創新,把帶有「傳統主食」「健康粗糧」標籤的玉米轉向輕食化、零食化方向,切換到全新的快消品賽道。 在此趨勢下,十月稻田推出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以及黃糯玉米、白糯玉米、鮮食水果玉米等30多款玉米產品,其中光是「黃糯玉米」單品,在抖音平台上截至2025年3月的累計銷量就超過1,300萬單。 銷售渠道結構調整 此外,十月稻田能夠在一眾國營企業和老字號品牌間突圍而出,靠的是與眾不同的銷售渠道。十月稻田趕上電商崛起的大潮,與電商及網紅合作,透過直播電商渠道與更多消費者接觸。品牌逐漸為人熟知後,十月稻田也開設網上自營店。 年報顯示,去年公司來自電商平台的收入佔比,從2023年的58.4%,下降到41.6%,線上自營店的收入佔比則從9.6%提升至21.1%,同時超商渠道的收入也由13.4%增加到17.6%,顯示公司的銷售正逐漸多元化,不再依賴單一渠道,也帶動公司去年毛利增加64.8%至10.2億元,毛利率上升5個百分點至17.7%。 不過,儘管業績有所改善,十月稻田仍面臨一些潛在風險。首先,佔收入近七成的大米,成長漸漸乏力,原因是大米市場飽和及進口大米增加,去年大米收入增速4.8%已屬較好表現,公司正持續調整產品結構,增加中高端大米產品的銷售比重。而靠玉米產品支撐增長,可能導致業績波動風險增加。 其次,部分投資項目如入股茶百道(2555.HK),已令公司出現虧損。去年半年報顯示,十月稻田在4月23日茶百道掛牌當日,斥資3.6億元獲得茶百道2,232.34萬股,折合每股購入價與茶百道的發行價17.5港元基本一致,誰知道茶百道「上市即巔峰」,首發當日就跌了38%,隨後股價一路下跌,這筆投資至今已賠掉約1.6億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半年報中將茶百道列入重大投資項目,但在年報中卻未提及。 競爭層面看,金健米業(600127.SH)、北大荒(600598.SH)等擁有強大的產地與國資背景優勢,但品牌調性偏向傳統,與當代消費者連結能力較弱。而三隻松鼠(300783.SZ)、良品鋪子(603719.SH)等新興食品品牌有更強的電商優勢與高認知度,但在主食類產品上較欠缺。 目前十月稻田市盈率約為29.5倍,高於北大荒的22.4倍及三隻松鼠的28.4倍,顯示市場對公司的盈利能力保有一定的信心。十月稻田所處的預包裝主食市場正處於升級轉型階段。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健康屬性與品牌形象,十月稻田是具有一定品牌積累與供應鏈基礎的企業,如果能進一步強化與消費者的互動連結、優化產品結構,相信具備較大成長潛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衛龍估值一年削半 上市大計‘不夠美味’?
有“辣條第一股”之稱的衛龍美味即將展開港股上市大計,但受市況影響,其估值比去年大減近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