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E makes telecoms equipment

5G設備發展放緩 中興六年首錄收入下降

這家電信設備銷售商的收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下降,第四季度下降了10% 重點: 由於中國無線運營商減少5G支出​​,中興核心業務下滑,去年的收入出現了2018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這家電信設備製造商的人工智能和企業業務前景看好,但利潤率下降和潛在的美國新制裁可能帶來挑戰 陳竹 2018年,美國對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實施的嚴厲制裁,將這家中國電信巨頭推向了崩潰的邊緣,迫使其為了保命而支付了創紀錄的14億美元罰款,並對領導層進行改組。從那時起,公司踏上了一條艱難的復蘇之路,轉向降低對美國供應商的依賴,加強在國內市場的地位,並擴大電信設備以外的產品組合。 到2022年,中興通訊似乎迎來轉機,公司年收入終於反彈到2017年——也就是被制裁前的水平,這預示著公司暫時復蘇。但公司的2024年財報描繪了一幅更為複雜的圖景。收入增長放緩、利潤率壓縮以及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持續的緊張關係,令公司在日益分裂的全球技術格局中復蘇的可持續性蒙上了陰影。 公司上周五發布的2024年財報透露了一個令人警醒的里程碑:中興通訊的年收入同比下降2.38%至1,213億元(167億美元),這是自2018年美國制裁導致其收入暴跌21%以來的首次下滑。這一逆轉結束了五年的復蘇勢頭,此前公司收入增長曾在2021年達到13%的高點,然後在2022年收窄至7%,2023年僅為1%。與此同時,公司去年的淨利潤也陷入萎縮,下降了9.7%,與早前幾年的邊際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從季度來看,中興通訊2024年前兩個季度實現了收入同比增長,但下半年收入卻加速萎縮。第四季度收入下降速度高達10%,僅為313億元。 與同城競爭對手華為形成鮮明對比,華為受到美國更嚴厲的制裁,但通過開發美國之外的替代供應商,並進軍智能駕駛等新領域,實現了更強勁的反彈。中興通訊也做出類似的努力,我們稍後會詳細介紹,但成果卻有限。 投資者對中興通訊的最新財報不太滿意,香港上市的股票在公告發佈後的第二天暴跌12.5%。截至週一收盤,該股目前大致與2018年受美國制裁前的水平相當。 中興通訊業績放緩,恰逢中國電信行業整體下滑。據官方的行業刊物《通信產業報》報道,在大舉投資5G基礎設施多年後,中國三大國有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2024年加起來削減了5.4%的資本支出,這是自2018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下降。 削減支出嚴重打擊中興通訊的核心業務,2024年,其運營商網絡部門(涵蓋電信設備,佔銷售額的一半以上)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5%。去年出現類似困難 的其他公司,包括專注中國市場的電信軟件製造商京信通信(2342.HK)和亞信科技(1675.HK; 688225.SH)。 多元化努力 自2018年遭到美國制裁以來,中興通訊的地區收入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根據公司的最新財報,2024年來自美國和歐洲市場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降至15%,低於2017年的25%。 儘管人們預期中興通訊可能會大舉轉向中國友好的新興市場,但實際取得的進展卻相當有限。例如,非洲市場在2024年對總收入的貢獻僅為5.3%,略高於2017年的3.5%。從擴張緩慢可以看出,雖然這些國家正在加速建設5G基礎設施,但要與華為在這些地區建立起來的主導地位競爭,仍存在諸多挑戰。 相反,中興通訊主要向內看,重新將重點放在本土市場,現在中國市場佔其收入的68%,高於2017年的57%,公司多元化產品組合的努力也集中在中國市場。 這些努力集中在它的政企業務部門,包括服務器和企業軟件。該部門去年錄得37%的強勁增長,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從2017年的9%上升到15.3%。公司的消費電子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增長了16%,但27%的收入佔比仍低於2017年的32%。 在2024年的財報中,中興通訊強調政企業務的增長潛力,指出在人工智能熱潮中,對人工智能服務器和軟件服務的需求激增。它還強調了通過「東數西算」等政策獲得的政府支持,這是國家倡議在全國範圍內擴展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但在這些領域,該公司仍需與更具優勢的巨頭競爭,包括本土競爭對手聯想集團(0992.HK),以及戴爾科技(DELL.US)等外國競爭對手。 利用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中興通訊迅速抓住了DeepSeek帶來的勢頭,DeepSeek近期的突破性成功,引發了全國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需求。上個月,中興通訊推出了AiCube訓推一體機,這是一個結合了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功能的硬件系統,旨在支持各種計算場景,並加快客戶的人工智能部署。 然而,進入這一業務領域也帶來了挑戰。公司政企業務的利潤率明顯低於電信設備業務,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服務器及相關基礎設施的組件成本較高。中興通訊2024年的財報顯示,該部門去年的毛利率僅為15%,遠低於傳統電信設備業務51%的利潤率。利潤率的差異是公司去年淨利潤減少的關鍵因素。 除了運營挑戰外,在中興通訊向這些新領域擴張時,投資者可能還希望權衡地緣政治風險。 人工智能服務器業務說明瞭這種脆弱性,因這些系統嚴重依賴英偉達等美國供應商提供的人工智能芯片,或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國產芯片。儘管中國仍可在當前規則下,進口某些低級別的英偉達芯片,但美國出口管制的不可預測性,為這一業務線帶來了持續的不確定性。 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特朗普新政府執政期間,美中緊張關係升級,中興通訊有可能成為美國限制措施的犧牲品。雖然中興通訊最近的供應鏈多元化,可能有助於避免2018年危機的重現,但挑戰依然存在。 儘管中興通訊尚未完全披露其緩解策略,但據中國媒體報道,公司已加大了國產芯片的採購。在中興通訊的2024年財報中,董事長李自學強調公司致力發展自主核心技術。這種關注體現在中興通訊的研發支出上,從制裁前相當於佔收入的10%,增加到去年的20%,翻了一番。 從短期看,中興通訊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不是潛在的制裁,而是如何應對國內電信設備支出的放緩。隨著中國5G網絡的基本建成,加上國內運營商預算收緊,中興通訊的成功,將取決於它能多快地做大新的增長領域,如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企業解決方案,同時擴大在非西方市場的業務。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聯想沙特建製造基地 預計2026年投產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0992.HK)周三公布,與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公司Alat已完成3年期20億美元(146.6億元)無息可換股債券投資,及達成此前於2024年5月公布的戰略合作協議。聯想集團將在當地新建一座製造基地,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年產個人電腦及服務器數百萬台。 聯想表示,交易完成後,將在沙特首都利雅德設立中東及非洲地區總部,並在該國新建一座可持續的製造基地,助力創造上千個就業機會,為該地區乃至全球客戶提供服務。 2024年5月,聯想宣布與Alat達成戰略合作和投資計劃時,還同步公布計劃發行3年期11.5億份認股權證。目前,認股權證已全部認購,所得款項總額為16.45億港元(2.12億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novo's AI layout begins to pay off, but “geopolitics” keeps haunting

聯想AI布局初見成效 「地緣政治」續縈擾不休

上半年盈利大增41%,聯想在AI技術上的布局正在獲得回報 重點: 公司截至9月底止的半年度盈利大增41% 上半年度,公司非個人電腦業務收入佔總收入比重達46%,創下歷史新高   李世達 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近日重申對AI技術的信心:「AI不是泡沫,是可持續的發展的機會。」受惠於對混合式AI技術的成功布局,聯想集團有限公司(0992.HK; LNVGY.US)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對AI技術的投入,已成為科技公司競爭力的關鍵,聯想最新的業績報告似乎證明了這一點。根據公司截至9月底止2024/2025財年上半年度業績,期內收入332.9億美元(2,406.9億元),按年升22%;股東應佔溢利6億美元,大增41%。其中第二季度錄得178.5億美元收入,年升24%;股東應佔溢利3.6億美元,年增44%,增長相當迅猛。 報告期內,公司三大業務板塊,包括「智能設備業務」、「基礎設施方案業務」,以及「方案服務業務」,均全數錄得兩位數增長。 「智能設備業務」方面,受惠個人電腦與智能手機的快速增長,收入年增14.5%;其中個人電腦業務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至24%,對第二位的領先優勢擴大至四個百分點。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業務收入亦分別實現43%和19%的增長,表現強勁。 AI PC將佔主導地位 公司指出,於5月推出兩款AI PC(人工智能電腦),目前已佔集團在中國區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的兩位數份額。公司預計,到2024年底,AI PC將佔出貨量的10%,並預計到2026年將上升至60%、2027年則會升至80%。 根據行業研究機構IDC的數據,今年7月至9月,全球PC出貨量按年下滑1.5%,但聯想卻實現逆勢增長,同期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成長3%,主要競爭對手戴爾(DELL.US) 和蘋果(AAPL.US)出貨量則都出現下降。 另外,公司在「基礎設施方案業務」上,受惠客戶加大AI基礎設施投資,收入按年大增65%,虧損則較去年同期減少36%至7,300萬美元。 「方案服務業務」方面亦錄得12%的收入增長,主要受「即服務」及人工智能驅動解決方案的強勁需求帶動。 三大業務快速增長背後,是聯想在AI技術、全球市場擴展和多元化業務上的深入布局。 在楊元慶看來,AI不只在雲上面,聯想看好的AI是混合式AI(Hybrid AI),是「公共智能」和「私域智能」的結合,也就是「雲」和「終端」的整合,才是未來的大方向。 今年10月,楊元慶與輝達(NVDA.US)執行長黃仁勳在Lenovo Tech World 2024 大會上,共同發布了企業級AI功能全堆疊式平台「Lenovo Hybrid AI Advantage with…
Jinko signs Saudi Arabia joint venture

夥沙特企業設合資 晶科能源進軍中東

公司宣布與兩家當地企業成立一家價值10億美元的合資企業,在中東生產尖端太陽能電池板 重點: 晶科能源與沙特阿拉伯兩家合作夥伴成立一家10億美元的合資企業,年產10吉瓦太陽能電池和10吉瓦太陽能組件 此次合作正值中國太陽能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擴大製造規模,沙特阿拉伯也在能源之外發展多元化經濟 陽歌 太陽能電池板巨頭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 688223.SH)成為最新一家踏上中國出口列車的公司,這列車越來越多地途經中東,並在沙特阿拉伯停留,沙特阿拉伯是該地區最富有的國家,同時也有著清潔能源雄心。 這家領先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周二宣布,與兩家當地合作夥伴在沙特成立一家10億美元的合資企業,生產尖端太陽能產品。其中一家合作夥伴是Renewable Energy Localization,被譽為該國「可再生和綠色能源技術製造領域全國龍頭」,由該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全資擁有。另一家企業是Vision Industries,這是一家沙特投資機構,專注於綠色能源技術。 此次合作對晶科能源和沙特來說都是個好主意,也是中國製造業與沙特阿拉伯資金之間關係日益甜蜜的一部分。 從晶科能源的角度來看,新工廠將擴大其全球生產設施網絡,它們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將避開西方對中國產品日漸增長的保護主義。對於沙特阿拉伯來說,這座大型工廠將幫助它實現自己的綠色能源生產目標,同時還能利用晶科能源領先的N型太陽能電池技術,躋身全球太陽能製造陣線。 這個消息公佈之際,中國太陽能行業供應著全球80%以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卻因全球價格戰而遭受重創,而這場價格戰,是過去十年中國積累起來的過剩產能後果。美國和歐盟都呼籲中國減少或停止對產能建設的強力政府支持,稱這扭曲了全球市場,令它們國家的製造商處於不利地位。 美國更進一步,從下個月開始把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關稅,從之前的25%提高到50%。歐盟尚未採取任何類似行動,不過它最近出於類似原因,對中國電動汽車(EV)開徵反傾銷關稅。 晶科能源宣佈成立新合資企業,為其陷入困境的美國上市股票注入了一些急需的活力。在週二的交易中,該股上漲7.3%,但由於對價格戰和保護性關稅的擔憂,股價仍接近四年來的低點。 分析機構對該公司也相當悲觀,對於這種高增長新興行業的公司來說,這種情況很少見。雅虎財經調查的四家分析機構中,沒有一家推薦該股。其中一家對其評級為「持有」,兩家將其評為「表現不佳」,最後一家將其評為「賣出」。 這種悲觀情緒反映在晶科能源的市盈率(P/E)上,僅為3.3倍,這是紡織或鋼鐵等利潤率低、增長潛力有限的傳統行業會出現的情況。這個數字在太陽能行業處於墊底的水平,落後於阿特斯太陽能(CSIQ.US)的5.8倍,也遠不及中國隆基綠能(601012.SH)和美國第一太陽能(FSLR.US)的23倍。 重大新增產能 從投資10億美元,計劃年產10吉瓦太陽能電池和10吉瓦太陽能組件來看,在沙特的這家新工廠規模相當大將大大提高晶科能源目前的N型電池產能。去年底,公司的N型電池產能約為70吉瓦。這種電池被視為業內最先進的產品,也是新合資企業的重點。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表示:「此次合作是我們全球化戰略執行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將進一步幫助我們優化全球製造和營銷基礎設施,並提升我們的全球競爭力。」 沙特工廠將成為晶科能源在美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的其他海外製造設施的補充,是中國太陽能公司增加海外製造趨勢的一部分。晶科能源是進軍沙特的第一家大型企業,不過在越南和馬來西亞設廠的隆基綠能表示,它也可能考慮在這個中東國家和美國設廠。晶科能源的競爭對手天合光能(688599.SH)在泰國和越南有廠,晶澳科技(002459.SZ)也在馬來西亞有廠。 雖然東南亞通常是中國廠家的熱門市場,但沙特阿拉伯的崛起才剛剛開始。這很大程度要歸因於該國利用其龐大的現金儲備,在石油和天然氣外發展多元化經濟,進入新能源和遊戲等新興產業。中國個人電腦巨頭聯想集團(0992.HK)於5月宣布了一項類似的合作,將與公共投資基金管理的另一家實體Alat合作,在沙特阿拉伯建設一座大型工廠。 雖然最新消息給晶科能源的股價帶來了一些急需的提振,但至少從其財務狀況看,投資者短期內很難對該公司興趣大增。由於全球需求旺盛,年出貨量近乎翻一番,該公司去年的收入增長了43%,達到1,190億元。由於我們之前提到的產能過剩和價格戰,預計增長將在今年陷入停滯,分析機構預計它的收入實際上會比去年略有下降。 公司的利潤率和利潤趨勢看起來也不太樂觀,原因同樣是價格戰。晶科能源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為11.9%,較去年同期的17.3%下降了5個百分點以上。公司一季度的利潤,也從去年同期的7.89億元下降至6.09億元,分析機構預計今年的年利潤將比2023年下降一半以上。 總言之,這家新合資企業是晶科能源的一個小亮點,但在開始投產前的至少一年內,它不會給業務帶來任何有意義的貢獻。該公司的超低估值,可能也會為認為其股票超賣的投資者帶來一些激勵。但從商業角度來看,我們可能還需要再等至少一年或更久,才能看到公司有更積極的故事可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novo makes critical calculation with Middle East pivot

聯想中東尋出路 引沙特基金一石多鳥

聯想與沙特基金旗下的Alat合作,除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設地區總部外,亦能獲取對方的資金助力 重點: 聯想加強在中東與非洲的發展,以減低美國業務的風險 Alat認購聯想20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後者得以強化財務狀況   劉智恒 這次並不是沙特王子來香港開設家族基金的鬧劇,而是紮紮實實的「強強聯合」! 自從中美爭拗發生後,不斷有外國投資者將資金撤走,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2023年外資在中國的股債市場減持量,總計淨流出達822億美元(5,945億元)。正當歐美資金調離中國時,中東的資金彷如沙漠中的清泉,為內地財金市場注入動力及生氣。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9922.HK)近日就公布,與沙特阿拉伯王國的主權財富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旗下的Alat,訂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Alat主要負責創建電子和先進工業領域的全球業務,擁有達1,000億美元的投資預算。 根據協議,聯想將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設立中東和非洲的地區總部,包括一個客戶中心和一個面向該區的研發中心,同時集團將在沙特興建個人電腦與服務器製造基地,進一步擴大全球佈局。Alat為聯想提供支持和協助,以確保戰略合作順利實施。 另外,聯想向Alat發行20億美元三年期可換股零息債券,換股價每股10.42港元,到期時可悉數轉換成14.99億股,相當於聯想擴大後股本約10.78%。換股價較公司過去30個交易日的平均加權價有10%溢價,但較公布協議前的交易日卻有10.3%折讓。 聯想董事會同時亦批准發行 11.5億份三年期認股權證,發行價1.43港元,集資16.4億港元。認股權證行使價每股12.31港元,較公布前一天的收市價有5.9%溢價。 市場猶豫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示:「通過這次強有力的戰略合作,聯想集團將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財務靈活性,進一步加速轉型並拓展業務,把握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巨大增長機會。」 或許是可換股債券的行使價較公布協議前一天收市價有較高折讓,又或大市氣氛轉淡,市場有點猶豫,公布發出當天,聯想股價不升反微跌近1%,收報11.52港元。不過,聯想今年股價整體表現向好,上周五收市報10.65港元,較2月的低位7.8港元上升36%。 事實上,聯想早前公布的第四季度業績,雖然收入及盈利按年分別上升9%及118%,但按季就下跌12%及26%,與第二季度比較,亦低4%及0.4%。目前投資銀行給予聯想的目標價在12至14港元水平,與現價貼近,未來股價能否再進一步,需視乎未來一兩季的業務情況,才可清晰確定未來走向。 一舉多得 今次與Alat的合作,對聯想來說或許是一個突破口,而且對集團下一步走向有一定幫助。首先,中國與西方國家持續緊張的關係下,聯想的發展實在蒙上一層陰霾。一如之前,美國也有聲音要求政府部門禁用聯想的電腦,雖然最終沒有甚麼特別迴響,但不穩定性始終存在,畢竟中國在半導體、光伏、醫藥甚至電動車等,都先後被歐美等國家制裁或打壓,很難保證聯想會否成為另一個目標。 因此,聯想逐漸加大在中東及非洲的發展,成立大型總部及基地等,都有助減低地緣政治的風險,特別生產地設在當地,也較少引起歐美國家針對產品來源地的口實。 目前聯想地區收入最大是美洲,佔去年全年收入的34%,中東非洲的佔比沒有清楚列出,只將兩地與歐洲一併計算,佔比是28%。然而中東國家近年銳意拓展科技,而非洲國家經濟又不斷發展,毫無疑問是一個頗具潛力的市場。經濟學人智庫較早前發表的報告預計,非洲經濟增長將由2023年的2.6%升至2024年的3.2%,位居全球第二。聯想與沙特的合作,若能早著先鞭,其部署有機會能迎著兩個地區的發展而受惠。 業務以外,是次合作帶來20億美元資金,大大堅實聯想的現金基礎。集團也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償還現有債務、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據去年財報披露,聯想年內有多項債券到期,總金額近36億美元,雖然流動資金也有相近數目,但今次新發行的可換股債券,可以完全償還債項之餘,增加許多額外資金額,為集團未來拓展及研發提供了支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gend Holdings to report big loss

多元化拖累 聯想控股業績下滑

這家投資控股公司預警稱2023年將出現巨額虧損,因旗下公司盈利下滑,部份甚至出現虧損 重點: 聯想控股預警稱,2023年淨虧損可能高達40億元,與上年盈利11.7億元相比發生巨大逆轉 旗下多家上市公司2023年前9個月收入和利潤雙雙下降,在投資初創公司的損失可能有所擴大 梁武仁 投資控股公司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3396.HK)的經歷表明,整體並不總是大於部分之和,至少在商界是這樣。 公司有著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包括長期控股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0992.HK),這有助於降低過度投資單一行業的風險。但公司作為一個整體的表現,有時可能遠不如它旗下的一些明星企業,去年顯然就如是。 上周五,聯想控股預警稱,預計2023年淨虧損最高可達40億元,與上一年盈利11.7億元相比發生巨大逆轉。聯想控股將逆轉歸因於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旗下公司的利潤受市場及行業因素影響同比下降,另外是市況問題影響它投資的業務出現虧損。 除聯想集團外,聯想控股還持有在深圳上市的聯泓新科(003022.SZ)和佳沃(300268.SZ),以及位於盧森堡歷史最悠久的私人銀行盧森堡國際銀行。它將這些投資歸類為「產業運營」。在「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公司還運營著多只基金,它們投資初創企業,並持有多家公司(其中不乏上市企業)的少數股權。 儘管聯想控股擁有廣泛的資產,但它收入的最大份額仍然來自聯想集團,這是它持有最久的資產之一。聯想控股的中期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這家電腦製造商佔聯想控股總收入的88%以上,佔其產業運營淨利潤的38%左右。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則出現虧損。 由於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虧損,聯想控股去年上半年整體營收下滑,淨利潤暴跌近70%。但去年下半年一定是情況急轉直下,公司才會陷入如此嚴重的虧損。用公司數據進行計算後顯示,下半年虧損額從對上一年同期的9.61億元劇增至46.7億元。 聯想控股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業績提供了一些線索,說明瞭為何下半年虧損大幅增加,但也留下了疑問。 三家公司的收入均出現下滑,其中作為中國最大海產品公司之一的佳沃食品,業績的惡化尤其突出。截至去年9月的九個月里,收入同比下降12.8%,幅度相對溫和。但歸屬於聯想控股權益持有人的淨虧損為6.52億元,而上年同期為淨利潤8,700萬元。上個月,佳沃食品預計2023年全年淨虧損最高可達13億元,這表明受三文魚價格下跌和飼料成本上漲的打擊,它的業務在第四季度急劇惡化。 食品業務 聯想控股還有其他食品業務,包括水果,與佳沃食品一起,隸屬於佳沃集團。水果業務的利潤足以讓整個食品部門在去年上半年保持盈利。佳沃集團在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39億元,儘管佳沃食品同期報告了3.76億元的淨虧損。所以,稍做計算就可以看到,非海產業務必須賺取約6.15億元的利潤才能抵消佳沃食品的虧損。 聯泓新科去年前9個月的利潤也同比下降80%至1.256億元,遠超營收23%的降幅。 作為聯想控股投資項目中的領頭羊,聯想集團雖然續有盈利,但也面臨增長放緩。在聯想控股的投資項目中,盧森堡國際銀行是最賺錢的,去年上半年以最小的收入基數,獲得了最大的淨利潤。因此,它不可能是公司巨額虧損的根源。 除了海產業務陷入困境,去年下半年虧損不斷擴大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的虧損不斷擴大。去年上半年,該板塊的虧損從上年同期的300萬元猛增至4.05億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投資者最好將資金投向聯想控股旗下盈利的上市公司,而不是聯想控股本身。過去一年,聯想集團的股價上漲了約29%,而同期聯想控股的股價下跌了22%,包括發佈最新預警後的兩天內下跌了3.5%。聯想集團的五年平均股息收益率為4.7%,高於聯想控股的3.7%。 在聯想控股的其他投資項目中,聯泓新科雖然去年市值下跌,但往績市盈率仍然超過了48倍,相比之下聯想控股只有6.4倍,這表明投資者更青睞聯泓新科,而不是它的母公司。 有效管理多元化業務的難度,大於管理規模更小、業務更集中的一組企業,所以企業集團的估值通常會低於其各個部分的總和。聯想控股最近的盈利預警再次提醒人們,要注意這種風險。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novo on AI PC makes it or breaks it

聯想成敗還看四個字母:AI PC

聯想第三季業績公布後,投資銀行對其未來並不看好,紛紛調低目標價 重點: 聯想第三季度純利3.4億美元,按年跌23% 集團強調人工智能電腦有機促進新一輪換機熱潮   劉智恒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0992.HK)公布第三季業績後翌日,一開市即時受壓,股價拾級而下,一度跌見8港元關口,低見8.02港元,大挫9.3%。午後股價逐漸回穩,但收市仍跌3.3%至8.55港元,位列當天藍籌股中跌幅第二大,僅次於九倉置業(1997.HK)。 究竟發生甚麼問題?翻開財務報表,聯想第三季度的收入及盈利為157億美元(1,228億元)及3.37億美元,公司表示收入已連續三個季度環比錄得增長,盈利亦按季增長35%。 然而,若按年比較,收入只微升3%,盈利更下跌23%。今年首9個月,按年收入更跌13%,盈利跌49%。 投行看淡股價跳水 聯想的業績雖然在近季度不斷改善,但投資銀行對公司前景仍有保留,對其增長能否持續有所懷疑,多家劵商將其目標價調低,降幅度由4%至19%不等,當中以美銀調幅最大,由11.2港元調低至9.1港元,中信里昂亦由10.9港元下調至9.6港元,更將聯想的評級由「買入」下調至「跑贏大市」,而瑞銀則仍維持「沽售」評級。 投行普遍意見是看淡其伺服器業務,因研發負擔沈重,該業務在未來幾季仍將處於虧損階段,勢將減緩其盈利的復蘇步伐。另外,是認為聯想的季度業績指引遜預期,故需調整目標價。 云云投行中,只有匯豐獨排眾議,將目標價由11.4港元調升至11.7港元,維持「買入」評級。匯豐指出聯想經營利潤率勝該行及市場預期,集團的全球伺服器出貨量於2025年可達收支平衡。 對AI PC寄以厚望 市場雖對聯想短期股價不看好,但對於集團在AI PC(人工智能電腦)的發展上,都寄以厚望,倘若未來銷售能成功,聯想的盈利將會相當可觀,持續增長也不成問題。 以戴尔(DELL.US) 为例,由于公司报告透露,因人工智慧的需求旺盛,公司的伺服器销售强于预期,戴尔上周五股价上涨32%。 聯想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示,相信混合式人工智能的興起,將可促進換機潮,帶動AI PC的銷售。他充分相信混合式人工智能興起,將促進換機熱潮,刺激AI PC人工智能電腦的需求,料至2026年將有逾半數的個人電腦,具備人工智能功能。 為進一步增強聯想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優勢,集團將續加大創新投資力度,研發人員數量會逐年增加,直至佔總員工數量的25%以上,而財年的研發費用率,亦有望達到歷史新高。 集團的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於投資者電話會議中透露,在今年4月舉行的創新科技大會上,會發布一款AI PC產品,售價預計介乎1,000至1,500美元。聯想能否靠AI PC再次撬動市場的需求,或許下個月就會有更明朗的線索。 市場有懷疑聲音 在一片看好下,亦有市場聲音懷疑AI PC的實際需求,以及能否帶動PC的增長。按IDC的報告顯示,雖然2024年AI PC會推出,但全球PC市場的復蘇有限,估計增長只不過3.4%,IDC還估計到2027年,PC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只有3.1%。換句話,即使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