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ed in 2009 as a vaccine manufacturer, CanSino was listed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in March 2019 and on the Shanghai STAR Market in August 2020.

快訊:康希諾首季度淨虧損擴大

最新: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周一晚間公布,今年首季度的收入按年上升13.7%至1.14億元,但淨虧損擴大21.9%至1.7億元。 利好:該公司期內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按年減少41.25個百分點,主要因為營業收入上升,以及減少新冠疫苗相關投入所致。 值得關注:由於持有的投資項目出現帳面虧損,該公司期內錄得約7,540萬元投資收益損失。 深度:康希諾生物是一家成立於2009年的疫苖製造商,2019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並於2020年8月在上海科創板掛牌。該公司在新冠疫苖方面有多重布局,旗下多種新冠疫苗獲得中國批准註冊申請,曾協助取得可觀利潤。但隨着疫情消退,疫苗需求明顯降低,令收入大減,過去兩年均錄得大額虧損。不過公司隨即把焦點轉移至研發其他疫苗項目,去年底獲得蓋茨基金會超過200萬美元(1,460萬元)資助,用於開發「重組脊髓灰質炎疫苗」項目。 市場反應:康希諾的港股周二下挫,中午收市跌5.2%至17.82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biopharma company that led the way in Chinese mRNA research is battling a wave of lawsuits and financial woes, including court limits on its founder’s spending.

mRNA先行者斯微生物 新冠疫情後艱難轉型

這家中國最早進入mRNA技術領域的生物醫藥企業,如今被追討欠款的官司纏身,創始人也被法院限制高消費 重點: 當資金蜂擁而至時,斯微生物開始匆匆為商業化做準備,不僅建立兩間總年產量可達4億劑的生產工廠,還組建了銷售團隊 新冠疫情帶來的機遇已成過去,斯微生物稱未來將會開展CDMO業務,作為轉型方向   莫莉 新冠疫情過去後,曾經火熱的mRNA疫苗賽道快速遇冷。近日,中國mRNA研發企業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temirna Therapeutics Co. Ltd.,下稱“斯微生物”)陷入財務困境,不僅追討欠款的官司纏身,公司創辦人兼法定代表人李航文,也因無法及時還款被法院限制高消費。 多項法院文件顯示,斯微生物累計被起訴的開庭公告至少有55宗,起訴原因包括買賣合同糾紛、勞動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與服務合同糾紛等,起訴方不僅包括供應鏈上游的企業,還包括疫苗工廠的建設方、幫助招聘的獵頭公司等,而且絕大多數案件發生在2022年10月之後。這意味著,斯微生物的財務危機從去年底就已開始全面蔓延。 斯微生物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最早進入mRNA技術領域的生物醫藥企業之一。2020年2月,斯微生物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構共同涉及開發的新冠mRNA疫苗啟動動物試驗,這也是中國第一批開始新冠疫苗研發的企業。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疫苗成為生物醫藥投資最熱門的選項,而mRNA技術路線更是炙手可熱。2020年2月,斯微生物獲得由君實生物(1877.HK; 688180.SH)和領承創投投資的3,000萬元A+輪投資。同年6月,西藏藥業(600211.SH)宣佈將向斯微生物分階段投資3.51億元,拿下斯微生物在研的新冠疫苗、結核疫苗及流感疫苗的全球獨家開發、註冊、生產、使用及商業化權利。當年12月,斯微生物完成1.4億元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已經突破10億元。 雖然研發起步搶佔了先機,但斯微生物之前的研發重點在於個性化腫瘤疫苗,在傳染病疫苗研發領域的積累不足。直到2021年1月,斯微生物的一代mRNA疫苗才獲得1期臨床試驗批件,當時中國已有多款滅活疫苗獲得緊急使用授權並進入市場。 不過,BioNTech(BNTX.US)和莫德納(MRNA.US)研發的兩款mRNA疫苗因其較高的保護率,在全球多個地區獲批接種,以斯微生物為代表的國產mRNA疫苗企業熱度上升。2021年6月,斯微生物獲得近2億美元(14.6億元)融資,由招商健康、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景林投資、藥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共同領投,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加入董事會。 當資金蜂擁而至時,儘管斯微生物手中沒有一款獲批的產品,但公司卻開始匆匆為商業化做準備。2022年1月,斯微生物董事長李航文在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已經在上海建立了兩個現代化生產工廠,可實現大規模量化生產,預計年產量可達4億劑,同時也正在組建銷售團隊。事後證明,這一步「未雨綢繆」的棋,給斯微生物埋下了債務危機的地雷。 轉型開展CDMO業務 當時間推進到2022年底,中國新冠疫情管控政策突變,全國各地同時經歷感染高峰,也讓中國快速實現群體免疫,疫苗接種需求銳減。如今,中國已有近20款國產新冠疫苗獲批,唯一一款國產新冠mRNA疫苗由石藥集團(1093.HK)研發。斯微生物雖然早著先機,但並未能擠入新冠疫苗的市場,業務前景岌岌可危。 今年7月,斯微生物宣佈,因外部客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已無新冠疫苗需求,為降低企業營運成本,位於上海周浦的工廠已暫停試運行,相關人員待業,只保留少量必要人員維持工廠的基本營運、現場看護等工作;另一家建好的工廠,也尚未投入使用。 新冠風口已過,斯微生物的故事還沒結束。2023年5月,公司宣佈完成數億元的Pre-D輪融資,該筆融資主要用於加快腫瘤治療疫苗及傳染病疫苗管線的開發,人工智能演算法及mRNA序列設計優化技術佈局。但令人疑惑的是,公司不僅沒有披露 Pre-D輪融資的數額,就連投資方的名字也沒有提及。 8月24日,斯微生物再次宣佈新動向,稱公司將會開展研發生產外包模式(CDMO)業務,依靠公司多年積累的mRNA平台技術和mRNA生產體系,可賦能全球合作夥伴實現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全過程。李航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補充稱,除了CDMO外,斯微生物還會開展合同定制研發機構(CRO)業務。 斯微生物也是繼康希諾(6185.HK; 688185.SH)之後,又一家做CDMO代工生意的新冠疫苗企業。今年8月,康希諾宣佈與跨國藥企巨頭阿斯利康(AZN.LON)合作,將會向對方提供合同開發和生產服務,以支援其mRNA疫苗項目。對於斯微生物而言,當資本熱潮退去,若能更好地利用在mRNA領域的積累,轉型成為CDMO公司,也可以說是不錯的選擇。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anSino Biologics announced on Tuesday it has entered into a grant agreement with 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over $2 million to support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s recombinant poliomyelitis vaccine based on one of its virus-like particles.

快訊:康希諾獲蓋茨基金會資助研發疫苗

最新: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周二公布,獲得蓋茨基金會超過200萬美元(1,460萬元)資助,用於開發「重組脊髓灰質炎疫苗」(CS-2036)項目。 利好:公司將按照開發計劃,以及蓋茨基金會要求的里程碑時間點,加速推進該疫苗的臨床開發,不排除基金會有更進一步的資助。 值得關注:由於臨床試驗過程中不可預測因素較多,臨床試驗、審評和審批的結果以及時間都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該公司無法保證能成功開發或商業化CS-2036。 深度:康希諾生物是一家成立於2009年的疫苖製造商,2019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並於2020年8月在上海科創板掛牌。該公司在新冠疫苖方面有多重布局,除了吸入用疫苗外,旗下重組5型腺病毒載體技術的新冠疫苖克威莎,也獲得中國批准註冊申請。不過,隨着新冠疫情消退,疫苗需求明顯降低,其收入今年上半年大挫96.7%,更錄得12.8億元淨虧損。 市場反應:康希諾的港股周三曾漲5.7%,中午收市升幅收窄至1.1%,報22.9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虧損陰霾不散 君實發GDR籌34億

這家生物製藥公司計劃到瑞士發行GDR集資34億元,是短短半年來的第二次大額融資 重點: 君實生物第一季財報表現慘淡,營業收入按年大降近六成,淨虧損擴大37% 該公司被寄予厚望的新冠口服藥銷售收入微薄,短期內恐怕難以收回成本   莫莉 中國和香港股市持續低迷,創新藥企業股權融資不易,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77.HK; 688180.SH)將目光投到了歐洲資本市場。上週一,君實生物發佈公告稱,計畫發行不超過6,800萬股全球存托憑證(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簡稱GDR)在瑞士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集資折合約34億元。 君實生物此時公佈新的融資計畫,或與其不太理想的財務表現有關。根據第一季財報,該公司期內營業收入為2.55億元,按年大降59.47%,淨虧損更擴大37%至5.43億元,主要因為研發費用高達5.28億元。由於營收增速乏力,但研發和銷售費用的支出仍在增長,讓手持49.85億元現金餘額的君實生物頗感壓力。 在此之前,君實生物已經多次在資本市場融資。2018年12月、2020年7月,君實生物分別在港交所及上海科創板上市,實際集資額約29.44億港元(26.8億元)及44.97億元,還曾進行多次定向增發,最近的一次發生在去年11月底,君實生物在A股市場利用定向增發股份集資37.77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君實生物上次定向增發未使用資金仍有34.46億元。在公佈GDR發行消息後,君實生物的A股和港股股價明顯下挫,當日收市均跌逾5%,或顯示投資者對該公司於短短半年內兩次大額融資感到不滿。 再看看君實生物此次融資的新工具GDR,它是由託管銀行發行、代表中國人民幣計價A股的憑證,經過120天的鎖定期後,可以轉換為目標A股,在上海和深圳的交易所出售。瑞士GDR的發行及審批流程較為簡單,通常在三至四個月內即可完成,發行總成本更低於其他境外IPO。今年以來,已經有康希諾(6185.HK; 688185.SH)、中國醫藥(600056.SH)等醫藥企業宣佈擬在瑞士發行GDR。 新冠藥銷量遇冷 從第一季財報來看,君實生物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2018年獲批的PD-1抗體藥特瑞普利單抗,貢獻收入1.96億元,佔整體營收76.9%。雖說特瑞普利單抗獲批的適應症不斷增加,令其第一季營收按年增長77.84%,但是該藥物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別貢獻營收2.18億元和2.14億元,按季比較,仍處於下降區間。 另一邊廂,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新冠口服藥VV116營收遠不及預期,該產品今年1月獲得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上市後,第一季銷售收入僅為1,150萬元,而國盛證券曾預計其年銷售額超過176億元。由於VV116獲批之前,中國各地已在去年12月開始經歷了一輪大範圍新冠病毒感染,反映君實生物已錯失銷售黃金期。 據之前的財報透露,該公司已為該藥累計投入3.91億元研發費用,預計總投資將達8.8億元;從當前的銷售進展來看,恐怕短期內難以收回成本。 其餘兩款已商業化的產品中,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的銷售收入約2,908萬元,該藥物去年3月獲批上市,5月才開出首張處方,仍處於商業化初步階段。2021年2月,君實生物的新冠中和抗體埃特司韋單抗與禮來公司(LLY.US)旗下bamlanivimab的雙中和抗體療法,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曾協助君實於2021年的業績收入大增。 但到了2022年1月,由於雙中和抗體療法對於新冠奧密克戎變異病毒療效不足,FDA修改緊急使用授權範圍,埃特司韋單抗的收入銳減,目前已不再產生營收。 加速出海拓銷路 君實生物連年虧損,重金押注的新藥又未能如預期般帶來高額回報。業內有觀點認為,該公司自身「造血能力」較弱,只能依賴外部融資,但這種發展模式恐難有持續性。 不過,雖然君實生物當前僅有四款商業化產品,但公司手握覆蓋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疾病、神經系統等領域的近50款研發管線,除了三款進入臨床三期的待上市新藥之外,還有20款藥物處於臨床前階段、24款藥物處於臨床一期,兩款藥物處於臨床二期。龐大的研發管線需要極高的資金投入支持,其資金壓力可見一斑。 為了拓展收入空間,君實生物積極「出海」。6月1日,該公司公布已順利完成FDA對其生產基地的許可前檢查(Pre-License Inspection,即PLI),合作夥伴Coherus(CHRS.US)正在準備特瑞普利單抗在美國商業化的相關工作。Coherus預計特瑞普利單抗將在今年第三季度獲批,該藥物有望成為首個成功出海美國的國產PD-1。另外,君實生物在3月28日宣佈,與康聯達生技設立合資公司,在東南亞地區9個國家合作開發和商業化特瑞普利單抗。 受限於商業化變現成果不佳,君實生物股價已經不斷下跌,最新的港股股價已經較2021年2月的高位跌去四分之三,其最新市銷率約13.8倍,略低於創新藥龍頭百濟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的14.8倍。儘管百濟神州也未實現盈利,但其第一季營收顯著增長57.4%。如今,擺在君實生物面前的難題重重,高投入的產品銷售額不佳,出海之路漫長,研發管線亟待輸血,未來應該如何找到新的故事,重新吸引投資者垂青呢?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冠疫苗明日黃花 復星康希諾營收兩極化

這兩家曾經因新冠疫苗受惠的醫藥公司,在疫情落幕後的首個季度,業績表現各走極端 重點: 受惠於產品多元化,復星醫藥第一季收入輕微上升,但淨利潤大增116% 康希諾同期營收大挫八成,更轉盈為虧,主要因為營銷及研發開支沉重   莫莉 隨著新冠疫情走向尾聲,曾經因疫苗銷售而賺得盆滿缽滿的醫藥企業風光不再,對於全面佈局製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的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來說,疫情紅利的衰退,並不足以引起收入大幅變動;反觀依靠新冠疫情晉身「疫苗巨頭」的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卻不得不面對業績被打回原形的尷尬局面。 復星醫藥和康希諾都曾受惠於新冠疫苗。2020年,復星醫藥向德國生物醫藥企業BioNTech(BNTX.US)引進了復必泰疫苗在大中華地區的商業化權益,雖然該疫苗最終未能引入中國內地市場,但是在港澳地區的銷售額,已足以為復星醫藥帶來大額收入,僅在2021年,復必泰的銷售規模就已超過10億元。 康希諾則在過去兩年分別推出肌肉注射式和吸入式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扭轉連續5年虧損的頹勢,其中2021年實現淨利潤19.1億元。 如今,中國新冠疫情在今年初終於消退,國內疫苗需求明顯降低,海外市場也在大幅萎縮。雖然近期中國不少地方出現二次感染病例,方正證券的研報認為,為了做好應對新冠二次感染的準備,相關疫苗和藥物儲備的需求或將短期回升。但是,此刻的疫苗市場競爭已經相當激烈,國內不但已有15款疫苗獲批,亦有多款可以預防Omicron 變異株的多價新冠疫苗獲准銷售,相信康希諾等疫苗企業難以復製2021年的輝煌業績。 復星醫藥產品線豐富 最新公佈的第一季財報顯示,「家大業大」的復星醫藥所受影響並不明顯,期內收入按年增長4.7%至108.7億元,淨利潤更飆升116%至9.8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經調整淨利潤則上升14.8%至9.19億元。 然而,康希諾的業績則大幅下滑,第一季營收約1億元,對比去年的4.99億元急降79.9%,期內更轉盈為虧,錄得1.4億元淨虧損,而去年同期盈利1.2億元。 先看看復星醫藥的業績,財報將第一季淨利潤的快速增長歸功於創新藥收入上升,其中2021年獲批上市的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漢曲優第一季銷售5.39億元,按年增加66.7%;於2022年3月在中國境內開始銷售的抗癌PD-1藥物漢斯狀,今年第一季收入2.5億元,期內還新增獲批用於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為全球首款獲批該適應症的PD-1藥物。 除此之外,復星醫藥在其他疫苗、腫瘤和醫美等多個領域的研發管線也在逐步邁向商業化。其控股子公司研發的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今年2月在國內III期臨床完成入組,ADC藥物FS-1502國內啟動乳腺癌的III期臨床,一款用於中重度皺眉紋的肉毒桿菌毒素在中國的上市註冊申請獲得受理。 康希諾轉型另闢蹊徑 至於季績不容樂觀的康希諾,對於營收和利潤的大幅變動,管理層在財報中解釋,主因是新冠疫苗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以及產品價格調整。除了兩款新冠疫苗之外,康希諾的現有管線包括2021年11月與2022年6月推向市場的兩款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以及腺病毒載體伊波拉病毒病疫苗。然而,這些疫苗推廣時間不長,難以彌補新冠疫苗收入銳減後帶來的空缺。 可是,在收入驟降的同時,康希諾仍保持著高額研發投入和銷售費用,導致其營業總成本高達3.38億元,其中研發費用僅減少5%至1.5億元,甚至比1億元的營收還要高,而銷售費用甚至大漲60%至5,498萬元。 或許康希諾管理層已經意識到公司不合理的支出規模,最近網上便流傳一份通知,聲稱上藥康希諾新冠疫苗生產基地「因外部市場環境變化,決定從4月4日開始暫停產線生產,期限約180天。」上藥康希諾由康希諾持股約49.8%,原本用於生產康希諾研發的兩款新冠疫苗。 在新產品青黃不接、疫苗銷售難有起色,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尚餘39.7億元的情況下,康希諾選擇另闢蹊徑尋找發展機會。4月21日,康希諾公告稱,將與其他合夥人共同出資發起設立私募基金,重點投資疫苗等生物醫藥領域的上游產業鏈、以及創新技術平台等項目。本次投資設立的基金目標籌集規模上限5億元,公司以自有資金認繳出資1.4億元,出資比例約28%。 藥企參投私募基金並非新鮮事,例如復星醫藥就曾多次參與設立或認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於擁有豐厚資金的企業而言,投資初創公司不僅可以獲得新的收入增長點,也有機會實現低成本的業務轉型,康希諾參投的私募聚焦疫苗產業鏈,就正是公司深耕的領域。 從估值來看,復星醫藥的市銷率僅1.2倍,反而康希諾的市銷率卻高達9.3倍,醫藥龍頭企業恒瑞醫藥(600276.SH)的市銷率更高達14倍,復星醫藥估值明顯偏低,可能與其創新藥大多來自控股子公司或授權引進有關。如今,新冠行情已經落幕,曾經曾享受過市場紅利的醫藥企業需要拿出更多成果,才能讓投資者恢復信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冠疫情退潮 石藥mRNA疫苖生不逢時?

石藥集團的SYS6006是中國大陸首款獲批的mRNA疫苗,但這款創新產品的上市並未帶給投資者信心 重點: 由於欠缺大規模III期臨床試驗,加上上市速度被質疑過急,沖淡了石藥mRNA新冠疫苗獲批的利好消息 隨著大多數國民都接種過新冠疫苗,加上疫情已趨於溫和,mRNA疫苗的市場空間急劇萎縮,前景難被看好   斯年 2022年營收上漲,重磅新冠mRNA疫苗獲批上市,股價卻迎來大跌。石藥集團有限公司(1093.HK)或許未預計到,兩個看似利好的消息,投資者卻表現得如此悲觀。 3月22日,石藥集團發佈公告,表示經國家藥監局組織論證同意,旗下新冠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SYS6006獲納入在中國緊急使用。這宗本來是中國大陸地區mRNA疫苗「從0到1」獲批的里程碑事件,卻讓石藥的股價在翌日大挫7.3%至7.74港元,市值降至900億港元(192億元)邊緣。 事實上,隨著大多數中國人口都接種過新冠疫苗,加上官方在去年12月初解除一系列嚴格的防疫舉措後,新冠疫情沒有再出現大規模暴發,疫苗市場空間隨即急劇萎縮,投資者的負面反應確實不足為奇。 石藥是一家集創新藥物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大型藥企,旗下產品眾多。據公司官方網頁顯示,其銷售過億元的單品就有36個,覆蓋多個疾病領域。 在mRNA新冠疫苖宣布獲批使用的同一日,石藥發佈了去年業績,過去一年,集團整體收入增加11%至309.37億元,其中成藥業務營收按年增長8.1%至245.2億元,原料產品營收上升16.5%至44.5億元。 臨床試驗不足一年 神經系統和抗腫瘤產品是集團營收的主力。根據財報,該公司去年在神經系統領域的產品營收最高,達到81.1億元,按年增速依然達到7.5%:抗腫瘤領域藥物收入則下降3.8%,貢獻營收74.2億元。 石藥的研發管線眾多,而且持續有新產品推出,去年上市的新藥包括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多恩達,以及治療濾泡性淋巴瘤的克必妥。此外,該公司還有多款仿製藥在中國官方的集中採購獲選,帶來新的收入貢獻,亦使產品結構更為均衡。 至於最令市場關注的,始終是其新冠病毒mRNA疫苗SYS6006獲納入緊急使用,這是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獲得緊急授權使用的mRNA疫苗產品。 根據石藥披露的資訊,SYS6006是在2022年4月獲得國家藥監局的應急批准進行臨床試驗,在短短幾個月內,便完成了I、II期和序貫加強免疫臨床研究,證明了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護效力。 序貫加強所指的,是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接種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中國目前絕大多數國民已經接種過新冠疫苗,當中以國藥(1099.HK)和科興(SVA.US)的滅活疫苖,以及康希諾(6185.HK; 688185.SH)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為主,對mRNA路線的新冠疫苗而言,序貫接種效果的研究顯得更有意義。 石藥指出,在疫情期間開展的4,000宗序貫加強免疫臨床研究中,以重組蛋白疫苗為對照,觀察加強接種後7至28天,SYS6006的保護效力為70.2%,到14至28天時,其保護效力更升至85.3%。此外,在兩劑或三劑滅活疫苗基礎上接種一劑SYS6006,對包括OmicronBA.5、BF.7等在內的病毒株,都有很好的交叉中和作用。 疫情緩和影響需求 然而,這款創新產品的快速上市,卻引起了投資者的擔憂。首先,該疫苗至今尚未完成重要且規模最大的III期臨床試驗,欠缺大規模試驗和過於快速的上市速度,恐招致外界對其真實效果的質疑;另外,即使這款疫苗安全有效,在全球新冠疫情退潮的背景,其市場空間非常有限。 作為疫苗的創新技術路徑,輝瑞(PFE.US)聯手BioNTech(BNTX.US)、以及莫德納(MRNA.US)獨自研發的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期間分別上市,點燃市場熱情,例如輝瑞財報顯示,其新冠mRNA疫苗在2022年為公司貢獻了378億美元(2,600億元)營收,佔其總營收近四成。 但兩款海外上市的mRNA疫苗,至今未能進入中國內地市場。2020年3月,復星醫藥(2196.HK; 600196.SH)曾向BioNTech支付數千萬美元的許可費,獲得大中華地區獨家開發和商業化復必泰疫苗的權益,但三年過去,該疫苗卻僅僅進入了港澳及台灣地區。 因此,中國本土企業研發新冠mRNA疫苗始終熱情不減,眾多新老藥企及疫苗企業紛紛入局。佈局較早的艾博生物在2021年先後獲得逾7億美元和3億美元融資,估值已突破200億元。而在今年,康希諾生物、沃森生物(300142.SZ)與國藥中生均先後發佈旗下新冠mRNA疫苗的進展。不過,作為「後來者」的石藥卻成功奪得mRNA頭籌,SYS6006臨床試驗不到一年就火速獲批。 但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是,隨著全球新冠疫苗廣泛接種,疫情趨於平穩,包括mRNA在內的新冠疫苗的市場空間已經急劇萎縮。例如去年營收突破千億美元大關的輝瑞已經下調今年的業績指引,預計營收為670億至710億美元,而下調原因完全來自於新冠產品的預期收入將會下滑;中國疫苗企業康希諾更因為新冠疫苗市場開始萎縮,去年業績已由盈轉虧,股價從2021年450港元的巔峰下跌近九成。 由此可見,儘管石藥的mRNA疫苗上市,對該公司和中國疫苗發展有突破性意義,但對於市場而言,其整體前景很難被看好。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康希諾吸入用新冠疫苖 不會帶來業績大幅增長

最新: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旗下吸入用新冠疫苗,最近在上海及江蘇省13個城市開始為群眾接種,但該公司周四表示,基於當前的免疫策略及國內加強針接種率較高的情況,預期該款疫苗不會為公司帶來業績大幅增長。利好:截至該公告披露日,公司日常經營情況正常,而且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值得關注:該公司表示,由於新冠疫苗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加上產品價格調整,今年1至9月對存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5.26億元,預計將令公司2022年度合併報表減少4.57億元淨利潤。深度:康希諾於9月宣布,旗下吸入式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作為加強針在中國納入緊急使用。由於該款疫苖不僅可激發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還可以誘導黏膜免疫,更毋須進行肌肉注射,在有效性及便利性等方面擁有獨特優勢。由於官方最近堅持新冠病毒「清零」政策,加上該款疫苗最近在多個城市開始接種,刺激康希諾的港股自10月24日連升8個交易日,截至本周三已累漲197%;至於該公司在上海上市的A股也在8個交易日內大升98.8%。市場反應:康希諾的港股周四中午收市大挫26.5%,報103.6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區間;但即使在拋售之後,其股價仍然是展開升勢之前的大約兩倍。至於其A股跌幅較溫和,中午軟7.9%至233.53元。記者:何仲尼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