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anzhu Biopharm set for spin-off in Hong Kong IPO

軒竹生物轉戰港股上市 母企四環醫藥轉型減負

軒竹生物擁有一款已經上市獲批的藥物和兩款遞交上市申請的藥物,但同類產品競爭均相當激烈 重點: 軒竹生物新產品貢獻收入有限,現金流捉襟見肘 四環醫藥自身盈利狀況不佳,不僅營收逐年下滑,自2022年以來更是連年虧損    莫莉 在衝擊科創板失敗的半年之後,創新藥企業軒竹生物選擇了向港股市場再次發起挑戰,彰顯母公司四環醫藥(0460.HK)將其拆分上市的決心。上周一,軒竹生物向港交所正式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為獨家保薦人。 四環醫藥在同日發佈的拆分公告中表示,分拆上市後,軒竹生物將作為獨立創新藥研發及產業化平台公司直接進入債務及股權資本市場,可以增加軒竹生物的財務靈活性並增強其籌集外部資金的能力,以支持其業務的快速增長及產業化發展。 軒竹生物成立於2008年,擁有一個全面的內部研發平台和十餘種正在研發的藥物管線,涵蓋消化系統疾病、腫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包括一款已經上市獲批的藥物和兩款遞交上市申請的藥物,其餘項目則處於臨床試驗或臨床前研發階段。其中,小分子創新藥安奈拉唑鈉於2023年獲批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軒竹生物正努力推進將適應症覆蓋範圍擴大到反流性食管炎。 雖然安奈拉唑鈉是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質子泵抑制劑(PPI)1類創新藥,但是PPI類藥物市場發展成熟,中國有7款獲批的PPI,且其他5款均為仿制藥,售價更低,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根據招股書引述的研報,口服PPI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多年來一直保持在100億元以上,安奈拉唑鈉在今年初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但上半年貢獻的收入僅有1,603萬元,顯示其在PPI市場中所佔份額並不大。 另外兩款進展較快的核心產品均為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XZP-3287針對晚期乳腺癌和XZP-3621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新藥上市申請均已提交,軒竹生物預計這兩款產品分別在202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有望獲批上市。但是,這兩款新藥都將面臨激烈的競爭格局,市場上已存在多款同類產品。 在持續的新管線研發投入之下,軒竹生物長期處於虧損之中。招股書顯示,2022年及2023年、2024年上半年,軒竹生物分別產生淨虧損5.12億元、3.01億元及1.11億元,同期的研發支出分別為4.01億元、2.39億元和7,442.6萬元,研發開支正在快速縮減。這或許與軒竹生物日漸捉襟見肘的資金狀況有關,截至2024年6月底,軒竹生物所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同比銳減89.5%至2,533.9萬元。招股書稱,公司有足夠的營運資金支付未來至少12個月內至少125%的成本。 作為持有軒竹生物56.47%股份的母公司,四環醫藥是為軒竹生物運營資金的主要提供方。除此之外,軒竹生物曾在2021年完成A-1輪、A-2輪和B輪融資,2021年底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為39億元。在2022年9月,軒竹生物擬在科創板上市,但是在經歷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兩輪問詢後,軒竹生物的上市申請在2023年3月被暫緩,直到今年5月,公司選擇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 母公司財務狀況不佳 在分拆公告中,四環醫藥特別強調,分拆後,本公司可以將公司的現有資金與資源專注於培育和發展高增長的醫美業務及其他新業務。四環醫藥自身盈利狀況不佳,不僅營收逐年下滑,自2022年以來更是連年虧損。2022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四環醫藥的營收分別為21.81億元、18.61億元、9.50億元,公司擁有人淨虧損分別為19.15億元、5,401.7萬元和3,342.4萬元。 四環醫藥是一間老牌藥企,曾是中國最大的心腦血管處方藥物供貨商之一。在仿制藥面臨集體採購壓力、創新藥蓄勢待發的背景下,四環醫藥選擇向醫美板塊發力,通過獨家代理肉毒素「樂提葆」建立醫美的渠道和銷售隊伍,再通過自主研發或者引進的方式推出玻尿酸、黃金微針膠原敷料等產品。今年上半年,醫美業務取得收入3.23億元,同比上升66.4%,佔總收入比例提升至34.0%。 招股書顯示,在港股遞表前,除了上海雲鋅之外的其餘12名B輪投資者將所持的軒竹生物股份以總價7.55億元出售給控股股東四環醫藥,相較其2021年融資時的價格而言,年回報率為8%,這批投資者包括陽光人壽、中銀資本等機構資本。 當四環醫藥成功轉型醫美行業,創新藥板塊對集團整體業務的協同作用下降,此時選擇拆分軒竹生物不僅能降低長期輸血的財務壓力,也能將更多資源投入新業務,但軒竹生物上市後的商業化回報,仍高度依賴新產品的市場拓展,建議投資者繼續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ounded in 2001 and listed in Hong Kong in 2010, Sihuan originally specialized in the produc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oncology generic drugs, and is one of the largest cardiovascular prescription drug suppliers in China.

快訊:公布大手回購股份 四環醫藥股份急漲

最新:四環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460.HK)周日宣布,計劃於未來一年內於市場回購公司股份,總額不超過5億港元。 利好:該公司表明自主研發的近20款創新藥及糖尿病生物類似藥產品已獲批上市,對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而這個也許是管理層決定回購股份的原因。 值得關注:該公司計劃回購股份的資金,約佔截至今年6月底約40億元現金水平的11%(約4.5億元),可能間接令日常經營和未來投資資金減少。 深度:四環醫藥於2001年創立,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過去專注於生產心腦血管及腫瘤仿製藥物,是中國最大的心腦血管處方藥物供應商之一。2021年2月,該公司進軍醫學美容業務,其獨家代理的肉毒素「樂提葆」上市銷售,是第四款在中國獲批上市的A型肉毒素。今年上半年,受仿製藥收入下挫近三成影響,該公司的整體收入下降10%至9.5億元,但其來自醫美產品的收益大增66.4%至3.2億元,反映業務轉型已見成效。 市場反應:四環醫藥周一股價大漲,中午收市升23.6%至0.89港元,創52周新高。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developer of drugs for advanced or recurrent cancers has already conducted nine financing rounds, but will not start generating commercial revenue before 2026, as all its products are still in the trial stages.

藥捷安康曾9輪融資 事隔三年再衝港交所

這家專注於發現及開發腫瘤、炎症及心臟代謝疾病小分子創新療法的藥企,至少要等到2026年才有望進入商業化回報階段 重點: 藥捷安康過去十年的主要業務收入來自一項對外授權合作,但該合作已於去年終止 公司2023年2月完成最後一輪D+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45.9億元,並且第二次申請在港股上市   莫莉 隨著創新藥高估值泡沫破滅,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的腳步去年曾明顯放緩。不過,在A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不斷收緊之際,相對活躍的港股市場成為眾多內地企業、尤其醫藥公司的重要募資管道。近期,藥捷安康(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一次遞表失效三年後,第二次向港股發起衝刺。 初步招股文件顯示,藥捷安康是一家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處於註冊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發現及開發腫瘤、炎症及心臟代謝疾病小分子創新療法,目前暫無商業化上市產品。公司擁有6款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的候選藥物管線,以及一款處於臨床前研究的管線。 其中,研發進展最快的核心產品Tinengotinib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在中國進行的一項臨床試驗,此後或將提交上市申請。換言之,藥捷安康至少要等到2026年,才有望進入商業化回報階段。 這款Tinengotinib是獨特多靶點激酶(MTK)抑制劑,有潛力治療膽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膽道系統癌症等各種復發或難治、耐藥實體瘤。招股文件稱,Tinengotinib是針對膽管癌世界首個、而且唯一一個針對FGFR抑制劑復發或難治性膽管癌患者,並已進入註冊性臨床階段的研究藥物。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膽管癌患者人數約28萬人,當中約25.2%的膽管癌患者出現FGFR變異,對於一款抗癌藥來說,約7萬人的市場規模並不算大。 在這個有限的市場中,Tinengotinib還面臨其他已上市的競爭對手。目前,美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准三種FGFR抑制劑用於膽管癌的治療,中國市場則僅有信達生物(1801.HK)引進的佩米替尼獲批用於治療膽管癌。招股文件稱,獲批准的FGFR抑制劑,無法解決對前代FGFR抑制劑的耐藥性,因此Tinengotinib或將滿足FGFR抑制劑耐藥後的臨床需求。 藥捷安康成立於2014年,公司現任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吳永謙2016年入股公司,兩年後Tinengotinib開始啟動在美國的一期臨床試驗,此後研發進展加速。現年61歲的吳永謙擁有逾27年生物醫藥行業經驗,曾在2014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四環醫藥(0460.HK)的首席科學家,亦有醫藥企業管理營運經驗。 收入靠對外授權 由於暫無產品收入,藥捷安康過去十年的主要業務收入,來自一項對外授權合作。2020年8月,公司與韓國LG Chem達成對外授權合作,LG Chem以總計3.5億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獲得TT-01025在中國和日本以外的全球獨家開發及商業化權利。2022年4月,TT-01025針對健康受試者的一期臨床試驗結束,試驗結果顯示其具有安全性和良好耐受性,但是LG Chem與藥捷安康在2023年終止了這項合作,招股書並未披露具體原因。 自從吳永謙2016年接手公司以來,藥捷安康的融資步伐不斷加速,幾乎每一年都引入新的投資者,共完成9輪融資。從最初的融資3,000萬元,到最高的D輪融資6.43億元。2023年2月,藥捷安康完成最後一輪D+輪融資,籌集了2.6億元,投後估值達到45.9億元。 從藥捷安康的股東背景來看,不少資金為南京的政府及產業基金,例如公司所在地的江北基金、南京鷹盟等,同時亦有中銀資本等機構投資者。 藥捷安康持續融資的原因在於缺乏穩定收入來源。在2022年和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2.4萬元和118.1萬元,由此可見,前述與LG Chem的合作並未給藥捷安康帶來太多收入。然而,2022年和2023年的虧損,分別為2.52億元和3.43億元,其虧損主要來自研發支出。截至去年底,公司手持的現金及其等價物餘額僅有4.97億元,按當前的管線進度,未來研發開支還將繼續增加。 因此,藥捷安康寄望於在港股上市後獲得更大規模的融資支持。招股文件稱,IPO融資所獲資金的61%將用於核心產品Tinengotinib的研發,20.4%將用於其他管線產品的研發,8.6%將用於元件商業化網路,其餘10%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藥捷安康尚未披露招股詳情,但港股市場對於無上市產品的未盈利生物企業的估值並不高。例如,2020年上市的嘉和生物(6998.HK)已有一款獲批上市產品,但到2023年仍沒有營收,其最新市值僅有5億港元,遠低於當年上市的115億港元。因此,藥捷安康如果希望以超越最後一輪估值的市值在港股上市,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ihuan Pharmaceutical announced Tuesday that four non-PVC solid-liquid double chamber bag products developed by its Beijing Ruiye affiliate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2023 edition of China’s National Reimbursement Drug List under the nation’s health plan.

快訊:四環醫藥聯營公司 四款產品納入醫保

最新:四環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460.HK)周二宣布,其聯營公司北京銳業開發的四款非PVC粉液雙室袋產品,獲納入2023年國家醫保目錄。 利好:北京銳業已獲批上市的9個非PVC粉液雙室袋產品中,已有7個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相信有助爭取更多市場佔有率,增加母公司的未來收入。 值得關注:進入醫保藥物目錄的產品,基本都會面臨大幅降價,因此即使能提高藥企收入,也不一定有利於利潤表現。 深度:四環醫藥於2001年創立,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過去專注於生產心腦血管及腫瘤仿製藥物。為了擴充收入來源,該公司於2021年進軍醫學美容業務,其獨家代理的肉毒素「樂提葆」上市銷售,是第四款在中國獲批上市的A型肉毒素。由於成功實現業務轉型,管理層把該年稱為「拐點」之年。然而,由於錄得巨額資產減值虧損,加上新冠疫情影響醫美業務,該公司在2022年轉盈為虧,去年上半年則再度虧損4,964萬元。 市場反應:四環醫藥周三股價上升,中午收市漲3.3%至0.62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ihuan Pharmaceutical announced Wednesday it expects to record a loss before tax of no more than 40 million yuan from continuing operation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快訊:四環轉盈為虧 醫美業務改善

最新:四環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460.HK)周三宣布,預計今年上半年的持續經營業務錄得不超過4,000萬元除稅前虧損,表現遠遜去年同期的5,600萬元除稅前利潤。 利好:該公司旗下醫美平台成功通過3.0版本的銷售升級,引領收入大幅上升,預計上半年醫美分部營收不低於1.9億元,按年大增超過95%。 值得關注:由於仿製藥板塊集體採購降價,加上部分產品被納入重點監控目錄,令售價和銷量下滑,該公司預計上半年收入不低於10億元,按年減少不超過30%。 深度:四環醫藥於2001年創立,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過去專注於生產心腦血管及腫瘤仿製藥物,是中國最大的心腦血管處方藥物供應商之一。2021年2月,該公司進軍醫學美容業務,其獨家代理的肉毒素「樂提葆」上市銷售,是第四款在中國獲批上市的A型肉毒素。管理層更把該年稱為「拐點」之年,實現了「從傳統仿製藥公司向創新藥及醫美領先公司的轉型」,並把部分仿製藥業務逐步出售。 市場反應:四環醫藥周四股價下跌,中午收市軟2.7%至0.73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