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邁進上市輔導 押注AI戰略布局
這個2020年從華為剝離的手機品牌,在上市之路邁出關鍵一步,或於明年登陸A股 重點: 榮耀正推進明年登錄A股的計劃,並重新定位為AI企業,從而吸引投資者 雖中國市場的份額遭對手侵蝕,但這家前華為旗下的企業,在歐洲和亞洲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 陳竹 智能手機廠商日益將人工智能(AI)視作增長引擎,通過漸趨成熟的產品新增互動功能來激活增長。許多企業從傳統硬件製造商轉以AI定位,這種戰略轉型有望為產品打造新賣點,並擴展功能邊界。 對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而言,這一敘事構成其核心戰略,公司今年著重塑造「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企業」形象。隨著上市進程加速,對外釋放此信號更明顯,榮耀期望借上市契機,展現AI布局,並將其打造為吸引潛在投資者的籌碼。 公司上市計劃近期取得重大突破,上周獲准開啓滬市及深市A股上市「輔導」(A股市場主要面向境內投資者)。輔導期全面審核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企業須完成此流程,方可提交正式的招股書。 若成功上市,將標誌榮耀漫長征程的圓滿收官。公司的上市傳聞可追溯至2021年,當時報道稱其正考慮借殼上市。此後類似傳言屢見不鮮,並於去年末,榮耀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再度升溫,此舉通常被視為上市的前置條件。 這家從華為剝離後的公司,上市之路仍需攻堅。中國證監會披露,其上市輔導計劃定於明年1月至3月完成,中信證券擔任輔導機構。據此時間表推測,榮耀最早有望於明年第二季度上市。 國內市場承壓 2013年創立的榮耀,屬華為旗下的高性價比子品牌,而華為的主品牌聚焦高端市場,以抗衡蘋果iPhone。2020年末,美國嚴厲制裁下,危及華為手機芯片及獲取美系的技術能力後,華為分拆榮耀,使後者能維繫美國供應商渠道,助力品牌渡過生存危機。 收購榮耀的財團是國有企業及民營資本混合體,出資方多數來自華為總部所在地深圳。 該策略使榮耀避免了華為手機業務面臨的困境,分拆後數年,榮耀發展迅猛,部分源於填補華為撤出全球市場及國內受挫後的空缺。美國制裁曾重創華為智能手機業務,近年通過替代從美國採購的零部件,逐步恢復元氣。 分拆初期,榮耀表現亮眼。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統計顯示,2022年榮耀以34%的出貨量增速,位列中國前五大手機品牌之首,市佔率達12%,躍居國內市場第二。增長勢頭延續至2024年初,當年一季度銷量增長13.2%後,以17.1%的市佔率登頂國內市場。 不過,此後增長軌跡逆轉。2024年,榮耀的中國市佔率持續下滑,從二季度的14.5%跌至四季度的13.7%。IDC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榮耀的出貨量已跌出國內前五。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榮耀出貨量下滑12.8%,國內排名第六。 榮耀市場受挫之際,恰逢國內對手強勢增長。特別是老東家華為,2023年末攜自研芯片的Mate60系列回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榮耀銷量下滑時,華為出貨量激增28.5%,小米(1810.HK)出貨量增長16.5%。 儘管國內市場承壓,在華為因無法使用谷歌Android系統而失落的海外市場上,榮耀的表現則異常強勁。去年四季度,該公司歐洲出貨量同比大漲77%,以4%的市佔率躍居該區域第四大品牌。 海外擴張構成榮耀的重要增長,有機會成為吸引投資者的核心賣點。公司在東南亞市場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雖未進入區域前五,但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榮耀今年一季度的出貨量達89.3萬台,創紀錄高位,同比增幅高達88%,展現出驚人的增速。 本土市場份額暫時流失,大可不必恐慌,榮耀仍可通過重磅新品實現市場修復。當然,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持續白熱化,且作為榮耀最核心的市場,該區域不容有失。 為突圍同質化競爭,榮耀著力打造AI驅動型的企業形象。今年3月,公司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佈戰略藍圖,未來五年斥資100億美元投入AI研發,加速從手機製造商走向「AI終端生態公司的」轉型。 據國內媒體報道,戰略轉型伴隨重大組織架構調整。榮耀已新設AI產業部門,AI及軟件團隊也擴編至2,600人。 1月履新的榮耀CEO李健向國內媒體表示,智能手機已屬成熟市場,10%至20%的歷史增長率難再現。相較之下,李健將AI手機稱為「藍海市場」,榮耀多年積累的AI算法與硬件研發經驗,將轉化為競爭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AI並非榮耀的專屬賽道,小米、Vivo等競爭者亦推行類似策略,行業趨勢已成。鑒於當前AI功能仍具局限性,分析師多質疑其實用性能,是否真正激發消費者換機意願。 歸根結底,AI戰略轉型或能提升榮耀估值預期,但投資者興趣終將取決於手機業務的基本面。儘管國內市場表現欠佳,榮耀在歐洲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擴張態勢,對潛在投資者仍具吸引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Shein以保密方式提交香港上市申請
據路透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報道,快時尚品牌Shein在衝刺英美兩地上市未果後,計劃本周以保密方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文件。 根據報道,消息人士稱公司或已於上周提交上市文件,另一名消息人士則表示預計最遲周一完成提交。報道補充,此次採取保密申報方式,打破通常公開披露的常規操作。 依據保密程序規定,在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前,Shein無需公開披露任何財務信息,只需在通過上市聆訊後兩至三周內掛牌交易。 2023年融資輪中,Shein錄得估值660億美元,較上年縮水三分之一。公司近期面臨中外競爭對手的雙重擠壓,同時因美國取消「小額豁免」條款而承壓,該條款曾允許其商品從中國直發美國時免繳進口關稅。 Shein創立於中國,至今大量服裝仍是在中國採購,但已將總部遷往新加坡。儘管如此,公司與中國的緊密聯繫下,被要求在境外上市前,必須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藍思科技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手機玻璃供應商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433.SZ)的香港上市已獲內地放行,中證監周二在官網公告備案通知,稱藍思科技擬發行不超過4.31億股。 藍思科技三月首次披露赴港上市意向,幾周後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公司去年營收同比增長28%至7,000萬元,淨利潤增長20%至362萬元。 湖南女商人周群飛於1993年創立藍思科技,為包括蘋果iPhone在內的許多智能移動終端提供玻璃蓋板。消息指,蘋果計劃在未來的可折疊設備上,使用藍思科技提供的超薄玻(UTG),預計藍思科技將獲得約70%的訂單。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盈收下滑的天岳先進 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儘管營收在第一季度開始萎縮,這家碳化硅襯底製造商已獲中國證監會赴港上市備案 重點: 半導體企業天岳先進已獲中國證監會備案,為其推進赴港上市掃清障礙 這家碳化硅襯底製造商在2023年實現強勁營收增長後,去年增速急劇放緩,今年第一季度開始萎縮 陽歌 四個月時間,形勢已然驟變。 半導體企業山東天岳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34.SH)今年2月首次提交港股上市申請時,公司聲稱實現強勁的兩位數營收增長,並將迎來首個全年盈利。公司週五剛獲中國證監會備案的赴港上市計劃,將與其現有科創板上市地位互補(A+H)。 中國證監會放行,為天岳先進進軍港股市場正式鋪平道路。中證監註冊文件顯示,公司計劃發行8,720萬股股票。 此次上市由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聯合保薦,顯示天岳先進新股發行將主要瞄准亞洲投資者。採取這種策略不足為奇,畢竟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正不斷出台禁令,阻止本國投資者購買中國尖端科技企業的股票,當中涵蓋應用於眾多高科技設備的微芯片等軍民兩用技術領域。 天岳先進今年2月首次提交港股上市申請並於次月更新材料時,其上市計劃仍具吸引力。但申請文件僅涵蓋截至去年9月底的財務數據,此後公司業務步入下行通道。 天岳先進及其同行正遭受多重衝擊,公司生產的碳化硅襯底是晶圓製造的基材,最終經刻蝕製成微芯片。其產品廣泛應用於多個產業,最大的兩個應用端是光伏設備與新能源車製造領域。 為滿足蓬勃發展的光伏與新能源車產業需求,天岳先進及其競爭對手近年大肆擴張產能,釀成當下中國尖端產業的產能過剩困局,嚴重衝擊佔該公司營收逾八成的碳化硅襯底價格。 新能源車與光伏領域的類似產能過剩,是令天岳先進及其同行倍感頭痛的另一重壓力。 在經歷了兩年兩位數甚至三位數銷量飆升後,因本土市場漸趨飽和及海外市場構築貿易壁壘,中國新能源車製造商業務增速急劇放緩。價格戰硝煙四起,車企虧損加劇,迫使後者向供應商施壓降價。光伏組件廠商處境如出一轍,很多企業因生產成本超過崩跌的面板價格,紛紛陷入虧損泥潭。 價格壓力在天岳先進3月的上市申請中已顯現,此後態勢持續惡化。公司披露,去年1至9月其碳化硅襯底均價為每片4,185元(合583美元),較2023全年4,798元的均價下滑13%,相比2022年5,110元的水平跌幅近20%。但其銷售成本持續攀升,自2023年前三季度的7.10億元增長34%至去年同期的9.54億元。 營收步入萎縮區 天岳先進初始上市申請頗為亮眼,受新能源車及光伏行業需求激增推動,公司2023年營收較上年增長兩倍,並啓動最新8英吋碳化硅襯底量產。成立於2010年的天岳先進初期生產2英吋碳化硅襯底,於2015年及2021年分別新增4英吋和6英吋產品。襯底尺寸越大,微芯片產出率越高。 公司表示,去年已研發首片12英吋碳化硅襯底,但產品尚未實現量產。 當兩大核心客戶群去年初現疲態時,天岳先進並非唯一推新品擴產能的企業。多重因素疊加下,公司2024年增速急降,儘管去年前三季12.8億元的營收同比增幅達55%,仍屬可觀。 結合申請上市的文件數據與上交所年報推算,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增速驟降至14.3%。據其提交上交所的一季報顯示,這種頹勢延續至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萎縮4.25%,自去年同期的4.26億元降至4.08億元。 利潤率與盈利走勢與此趨同,公司毛利率在2023年轉正至14.6%,去年1-9月進一步升至25.5%。同期,公司亦實現扭虧為盈,去年前三季淨利潤達1.43億元,遠優於上年同期的6,820萬元淨虧損。但今年一季度利潤同比大跌82%,從去年同期的4,610萬元降至852萬元,預示企業年末或將重返虧損。 天岳先進稱研發支出增加是利潤驟降的部分原因,相關支出佔營收比重確實從去年同期的5.2%升至今年一季度的11%。 自2022年登陸科創板以來,天岳先進的股價表現欠佳。上市初期,股價雖短暫衝高逾50%,但此後盡數回吐漲幅且深度破發。今年一季度業績暴雷引發拋售潮後,目前股價較發行價累計跌逾30%。 黯淡業績恐難提振投資者熱情,尤其是天岳先進需在香港市場與多家同行爭搶關注度。競爭對手包括自去年末上市以來漲幅約20%的英諾賽科(2577.HK),以及同樣瞄准港股上市的廣東天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股份有限公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證監未放行 Shein上市棄英轉港
路透社周三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在線快時尚零售商Shein因未獲中國證監會批准,已放棄倫敦上市計劃。報道另外稱,公司現擬轉戰港股市場,計劃在後數周內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 Shein最初計劃在紐約上市,但遭美國政界阻撓而放棄。隨後轉戰倫敦市場,在突破類似阻力後獲得進展,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已於上月批准。 中國證監會審批被認為是公司最後一道重要監管,據路透社報道,證監會最終未予放行,報道未說明具體原因。Shein創立於中國,後將其總部遷至新加坡,但其主要運營仍在中國境內,且大部分服裝產品採購自中國製造商,這可能是其需要證監會審批的原因所在。 公司在2023年完成一輪融資後估值達660億美元,由於市場競爭加劇及主要西方市場業務壁壘高築,其估值此後可能有所縮水。即便如此,其上市計劃仍有望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浙江三花獲證監會批准赴港IPO
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請,為這家制冷空調元器件製造商的IPO計劃掃清關鍵監管障礙。 根據證監會官周一網上的備案通知書披露,三花智控擬發行約4.77億新股。 該公司於今年1月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與華泰國際擔任聯席承銷商。財務數據顯示,其去年首九個月營收同比增長8.4%至2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0億元有所增長;當期淨利潤從21.6億元增至23億元,增幅達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去年原計劃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終由於市場環境變化而改道為香港資本市場。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微牛上市變狂牛 中國風險仍揮之不去
這家在線券商的股票在借殼上市後價格飆升,但其與中國的關聯以及不斷加劇的經濟不確定性可能會成為重大風險 重點: 微牛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上市後的第二個交易日,股價飆升375%,公司市值達到300億美元 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美國,但其起源於中國,且超過一半的員工仍在中國 梁武仁 說起上市後的強勁開局,那就不得不提微牛公司。 微牛公司(BULL.US)上周藉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而在紐約上市,首個交易日漲幅驚人。但在過去一年里,公司與中國的關聯引起多個美國政府機構的關注,更別說它在增加收入和維持盈利能力所面臨的根本性困境,這些因素可能最終會給微牛帶來麻煩。 這家在線股票經紀公司的移動應用程序主要面向美國散戶投資者,跟Robinhood Markets(HOOD.US)類似。它於4月11日通過與SK Growth Opportunities Corp合併,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次日,公司股價飆升375%,估值近300億美元。但漲勢並未持續,隨著交易量下降,該股已回吐大部分漲幅。儘管由於估值過高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但該股仍比合併完成後首日收盤價高出一倍多。 撇開上市頭幾天的戲劇性表現外,微牛借殼上市的一個技術細節可能會讓不瞭解其情況的人感到困惑。它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批准其SPAC上市,中證監於4月8日予以批准,這顯然為交易的完成和在紐約的上市交易鋪平了路。 對於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這一監管程序是強制性,但對微牛而言,似乎沒有必要,因為嚴格來說,它並非一家中國公司。它的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大部分收入來自美國。微牛公司的對外代表是一位非中國籍高管——公司總裁兼美國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德尼爾(Anthony Denier),他在領英上的資料,顯示他此前的工作經歷主要是在歐洲的金融公司。 但公司確實與中國有關連,因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湖南福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自由市場信息提供商,由阿里巴巴的前員工王安全於2016年在中國創立。 次年,微牛透過在特拉華州成立的一個實體開展經紀業務,這是其目前以美國為中心的業務模式的開端。公司網站顯示,除美國外,其在英國、南非以及香港、新加坡、日本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地區都設有辦事處,足見其未來的發展雄心,但中國並不在這些地區之列。 儘管如此,根據SK Growth上個月提交的招股說明書,微牛表示,它是自願尋求中國證監會批准的,並指出中國監管機構的規定有待解釋。SK Growth和微牛於去年2月簽署最初的合併協議,當時雙方預計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交易。 微牛尋求中國證監會支持的決定,可能是導致上市計劃延遲的原因,這在此類監管程序中並不罕見。但它確實突出了公司的中國根源,雖然公司可以在紙上淡化這段歷史,但現實情況是,公司60%以上的員工仍由其中國子公司發放工資。 與中國的關係 微牛與中國的關係也引起了美國當局的關注,因為數據安全對中美雙方來說,都是一個高度敏感的領域,印第安納州的總檢察長對微牛管理美國客戶數據的情況展開了跨州調查。兩個月後,田納西州禁止在所有政府發放的設備上使用該公司的應用程序。去年12月,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致信安東尼·德尼爾,表達對公司與中國存在「深厚關聯」的擔憂。 微牛表示,其所有美國客戶信息都存儲在當地。德尼爾上周四接受CNBC採訪時重申了這點,強調微牛從作為股票經紀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受到美國當局的監管。 他說:「我非常有信心,所有這些調查最終都會妥善解決。我知道我們為客戶提供了非常優質的服務,而且客戶的信息是安全的。」 在疫情期間,居家的民眾有閒有錢(政府發放的紓困支票),對炒股興趣激增,微牛的業務隨之迅速發展。據招股說明書,它的應用程序迄今已被下載超過5,000萬次,全球用戶超過2,300萬。 與Robinhood一樣,微牛對交易美股不收取佣金。相反,它通過將交易訂單轉給特定的莊家來獲取收入,這些莊家會為這項服務付費。此外,它還向客戶收取如保證金交易和做空等更高級功能的費用。 與大多數股票經紀商一樣,微牛擴大營收的能力與經濟和市場狀況直接相關,對該公司而言,這可能是比與中國聯繫更緊迫的問題,因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政策給全球經濟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公司去年前9個月的收入,實際上比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而運營費用卻有所增加。因此,它在2024年前9個月出現淨虧損,與一年前的淨利潤相比倒退了。 綜上所述,對於似乎與韓國企業集團SK集團相關聯的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