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服務競爭日烈 訊眾上市謀拓東南亞
這家小規模的雲通信服務提供商申請在香港上市,並簽約星展銀行作為主承銷商,以提高其在東南亞的知名度 重點: 訊眾股份遞表港交所,報告稱由於中國雲服務市場競爭激烈,其營收和客戶數量雙雙下滑 公司計劃效仿很多已進入東南亞的中國競爭對手的做法,將首次公開募股的收益,用於通過收購在東南亞擴張 譚英 上月底,雲通信服務提供商北京訊眾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了在香港上市的申請,獨家保薦人是新加坡最大銀行旗下的星展亞洲融資有限公司。上周,公司通知香港交易所,再加入中央匯金和中信支持的任中信建投(國際)融資為保薦人。 那麼,這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呢?通常,中國公司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至少會有一家國內承銷商向國內投資者出售股票。因此,像中信建投這樣人脈廣泛的公司加入,針對的就是這個市場,同時也暗示出發行規模可能相對較大。 與此同時,選擇星展銀行顯然與訊眾股份在東南亞擴張(極有可能是通過收購來實現)的計劃有關。在那裡,它將追隨市場領導者阿里雲、華為雲和百度人工智能雲的腳步,據Daxue咨詢公司稱,這三家公司去年在中國300億美元的雲計算市場中,佔據了近80%的份額。 東南亞通常是中國科技公司向海外擴張的第一站,阿里巴巴和華為都在該地區130億美元的雲市場投入了巨資,提供的服務價格比同樣活躍在該地區、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的美國公司低20%到40%。阿里雲於2023年1月在新加坡成立了國際總部,承諾在未來三年投資10億美元,支持那裡的全球合作夥伴。 全球擴張的部分原因是國內巨大的成本壓力。阿里雲在2023年4月率先開始大幅降價,一個月後騰訊雲和中國電信也進行了類似降價。今年2月,阿里雲進一步降價。公司在去年底決定取消從母公司阿里巴巴分拆出去的計劃,激烈的競爭可能是部分原因。 讓我們再回到訊眾股份,儘管規模相對較小,但它仍努力向投資者推銷自己的潛力,即便競爭迅速侵蝕了它的收入。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公司專注於最賺錢的客戶,使它能保持利潤率和利潤。 訊眾股份自稱在「全棧式」雲通信服務的細分市場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1.8%。訊眾股份稱該細分市場相當分散,截至2023年底,中國約有800家雲通信服務供應商。更重要的是,公司稱去年在五大供應商中淨利潤最高。其報告稱2023年利潤為7,660萬元,營收為9.16億元。 相比下,阿里雲報告稱,截至今年3月的最新財年收入高達1,063億元。阿里雲不公布自己是否實現淨盈利,因為它不是上市公司。但它在最新財年取得了61億元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A),比截至2023年3月的財年增長了49%。 客戶群萎縮 國內市場激烈的價格競爭也在削弱訊眾股份。它的客戶數量從2021年的3,515家下降到去年底的2,437家。同期收入也呈現類似走勢,從9.935億元降至9.16億元。今年前三個月,其收入從上年同期的1.89億元下降20%至1.52億元。 期間,公司的利潤保持穩定,從2021年的7,430萬元小幅上升至去年的7,660萬元,因為它把重點放在利潤最高的客戶身上。 訊眾股份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其通信平台即服務(CPaaS),目前提供約85%的收入。在這一領域,它在電信基礎設施提供商與它的客戶之間扮演中間商角色,有時候這兩者也會出現重疊。 它還試圖在智能通信解決方案領域擴展業務,為客戶建立私有基礎設施。但這個領域似乎也遇到麻煩。來自這個細分市場的收入規模相當小且正在萎縮,從2021年的2,270萬元降至去年的1,370萬元。 綜上所述,我們將回到之前提到的東南亞故事,訊眾希望這個故事能緩解投資者對其在中國收入萎縮的擔憂。公司表示,計劃利用首次公開募股的收益將其CPaaS業務擴展到東南亞,公司稱2023年東南亞此類服務的總市場價值為84億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110億元的規模。 另一項主要業務的聯絡中心,訊眾也對東南亞持有類似的樂觀預期,聯絡中心為客戶運營消息和語音中心。預計該市場每年將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到2028年達到20億元。 招股書稱,在CPaaS及聯絡中心業務方面,「作為我們東南亞發展計劃的一部分,我們計劃在東南亞尋找與我們類似業務領域的目標,以通過收購少數股權進行擴張。」該公司還說,理想的目標公司是員工超過100人,年營收不低於5,000萬港元。 訊眾尚未披露任何股票發行或定價計劃,這是香港上市公司在這個階段的慣例。截至2022年3月,公司已進行了五輪融資,籌集資金2.53億元。 2019年,達華智能(002512.SZ)提出以12億元的價格收購訊眾,收購要約後來被取消。當然,自那以後,中國雲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最引人注目的是競爭加劇。訊眾股份自2015年以來一直在交易清淡的北京新三板(NEEQ)掛牌交易,按其在那裡的最新收盤價計算公司市值為6億元,是達華智能發出收購要約時的一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5G網絡支出放緩 京信通信即陷虧損
這家網絡設備供應商表示,今年上半年將虧損1.6億港元,這是公司自2021年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重點: 由於中國三大無線運營商繼續削減5G網絡支出,京信通信上半年出現虧損 這家電信設備供應商自稱財務狀況“維持穩健”,儘管公司去年取消了末期股息,並報告現金持有量下降20% 陽歌 在推出5G電信服務並掀起短暫的支出狂潮五年後,中國迅速對新的網絡建設踩下剎車,此舉讓那些憑借在高速發展期間的支出而短暫受益的公司感到寒意。宣佈今年上半年因放緩而陷入虧損的京信通信系統控股有限公司(2342.HK),成為最新一家遭遇這種寒意的公司。 京信通信並非唯一一家因中國電信支出迅速放緩而受影響的公司。上月,它的競爭對手亞信科技(1675.HK)宣布,今年上半年將出現自2018年在香港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公司期內營收下降7%至13%。 突然陷入虧損並不令人意外,反映依賴中國規模龐大的國有行業,如能源和電信服務的公司面臨的一大風險。雖然這些行業通常有幾個主要參與者,但實際上都是作為一個統一的實體運行,根據北京方面不斷變化的戰略重點做出決策。 在本例中,2019年5G服務首次推出時,中國決心成為全球領導者,並下令國內的三大運營商投入巨資,迅速建立世界領先的網絡。但現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這三大運營商正在迅速削減支出,因它們的網絡覆蓋已經相當廣泛,且利用率不足。 中國移動宣布今年的資本支出計劃削減4%,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分別將支出下調了3%和12%。三大運營商在網絡支出上的削減幅度更大。中國電信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在移動網絡上的開支縮減了15.2%。 更糟糕的是,中國移動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它將把部分5G設備使用延長,並納入未來的6G網絡。這導致使用5G設備的時間比此前預期的要長,這意味下一波的大型投資能還需要四五年時間,而且到時網絡的規模都可能較小。 所有這些都讓京信通信和亞信科技等公司面臨嚴峻的形勢,因為它們嚴重依賴中國電信企業的網絡支出。 京信通信週五發布的盈利警告在財務預測方面相當簡略,僅表示公司今年前六個月虧損將高達1.6億港元,扭轉了去年同期1.12億港元的盈利。這將是公司自2021年以來首次虧損。 京信通信將這一逆轉歸咎於全球網絡建設計劃的放慢,儘管看起來大多數放慢都發生在中國。「董事會認為,本集團維持穩健的財務狀況及充足的營運資金。」公告的補充,試圖緩解人們對即將出現的資金短缺的擔憂。 但如果情況繼續惡化,看起來很有可能,那麼京信通信的處境遲早會變得難以為繼。截至去年底,公司的現金持有量已經從2022年底的15億港元,下降了約20%至12億港元。在去年利潤暴跌後,公司董事會決定不派發末期股息,這暗示了其日益增長的擔憂。 投資者紛紛拋售 公告發佈後,投資者紛紛拋售它的股票,導致該股週一早盤在香港的跌幅高達10%,抹去了今年以來的微弱漲幅,過去52周該股已累計下跌近40%。 早些年,伴隨中國努力追趕世界其他地區,中國的電信支出更為穩定,京信通信和同業的狀況看起來要好得多。公司2003年在香港上市時,中國正在建設3G和4G網絡。在上市後的頭8年里,公司股價上漲了兩倍。但此後,該股逐步下跌,目前的交易價格比IPO價格低了約50%,對於過去二十年持有該股的人來說,這可不是多得的回報。 最近的盈利下滑並不意外,因為京信通信的業績去年就已經在惡化了。公司最新的年報稱,它在海外設有20個辦事處,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中國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加上中國的蜂窩基站運營商中國鐵塔,佔了京信通信去年收入的近一半。京信通信最大的其他收入來源是「國際客戶及核心設備製造商」,佔去年收入的40%,其中可能還包括大量中國客戶,如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 隨著中國電信網絡支出放緩,京信通信去年的收入從2022年的63.6億港元下降6%至59.8億港元。公司在最新公告中沒有提供今年上半年的收入預測,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下降速度較去年有所加快。 去年的增長放緩全部來自中國,中國移動和聯通都削減了逾四分之一的京信通信訂單。國際客戶及核心設備製造商的支出增長約10%,部分抵消了這一放緩。 隨著中國市場的支出暴跌,京信通信去年的毛利率從2022年的29.4%降至27.8%。導致其利潤從2022年的1.9億港元降至僅670萬港元。目前,該公司股票的市銷率(P/S)僅為0.4倍,低於亞信科技的0.5倍和中興的0.6倍。但這三家公司都沒有什麼值得興奮的,隨著中國在未來兩三年內繼續大幅削減電信支出,它們各自的市銷率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上市後首現虧損 亞信短期未許樂觀
這家電信軟件開發商表示,今年上半年營收下降約10%,自2018年香港上市以來首現虧損 重點: 亞信科技表示,預計2024年上半年營收下滑7%至13%,期內虧損7,000萬元至1.2億元 公司是中國經濟放緩,以及三大運營商減少5G支出的受害者 陽歌 我們寫了很多關於消費者日益謹慎,導致很多零售商收入萎縮並出現虧損的文章。現在,可以說電信服務面臨的光景也是如此,上周五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營電信軟件提供商之一的亞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675.HK)發布盈利預警,就可見一斑。 預警公告顯示,公司近期業務惡化的趨勢延續到今年上半年,這是公司自2018年在港上市以來首現虧損。亞信科技於2000年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是中國電信行業的先驅,在2014年私有化前,作為紐約上市公司的14年里總體上是盈利。 因此,2024年上半年陷入虧損,對這家借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而迅速崛起,並從沒虧損的老牌電信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光彩的里程碑。這不令人意外,隨著三大主要客戶開始控制支出,亞信科技的業務從去年開始惡化。 根據收盤後發布的盈利預警,亞信科技預計今年上半年淨虧損7,000萬元至1.2億元之間,扭轉去年同期2.12億元的盈利局面。公司表示,期內營收同比下降約10%,從上年同期的32.8億元降至28.5億元至30.5億元間。 亞信科技將其歸咎於來自三大電信公司業務的不確定性,並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在30年的高速增長後放緩,三大電信運營商都加大了自主研發力度,以圖節省資金。公司還表示客戶也紛紛推遲訂單,加劇亞信科技的營收壓力。 雖然陷入虧損是第一次,但公司營收萎縮可以追溯到去年下半年。亞信科技2023年上半年營收增長5.6%,達到32.8億元。但用公司數據進行計算會發現,下半年公司陷入萎縮,營收下滑0.4%至46.1億元。 儘管營收開始萎縮,但公司去年全年仍設法保持盈利。但就連這個指標也開始從上半年增長12%,下降至下半年萎縮50%。因此,最新虧損和營收萎縮加速,只是延續了早前的趨勢。 亞信科技股價在週一早盤大跌20%,這是公告發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該股今年下跌了約50%,自2018年IPO以來已縮水逾半。目前,其市盈率(P/E)為8倍,與在香港上市的國內同行中興通訊(0763.HK; 000063.SZ)持平,但落後於全球網絡設備和軟件巨頭思科(CSCO.US)的16倍。 不景氣的電信軟件市場 雖然亞信科技的處境看起來不容樂觀,但我們應指出,全球電信軟件市場的情況看上去更糟。大多數類似的中型電信軟件開發商目前都在虧損,意味著亞信科技是最後幾家的堅守者,最近它才陷入了虧損。 從全球看,傳統電信硬件製造商和軟件開發商的衰落已經持續多年,因它們的主要客戶,即大型電信公司隨著新一代小型企業級網絡的興起而停滯不前。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抵擋住了該趨勢,三大國有電信公司繼續在政府的指令下投入巨資,建設先進的5G網絡。 實際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均報告今年一季度營收繼續增長,不過三家公司的營收增幅都不超過5%。它們均報告一季度在網絡上的支出同比略有增長,不過似乎正在減少從亞信科技等更小、更通用的公司採購,轉而專注於更新、更專業的產品。 亞信科技正試圖通過專注於這些更新的業務來提振自己,公司將這些業務分為三類:數智運營、垂直行業數字化和網絡支撐系統。去年,來自這三個領域的收入增長12.7%,遠高於2%的總收入增幅,約佔全年收入的37%。相比之下,公司較老的核心業務支撐系統(BSS)軟件的收入去年開始萎縮,全年下降0.9%,至48.8億元。 在去年的年報中,亞信科技稱外部經濟形勢「嚴峻複雜」,並指出很多通信公司正在努力降低開支,加大產品自主研發力度。 這些信號可能表明,三大電信公司在過去幾年,按照政府的命令大力建設5G網絡後,正在放緩支出。幾年前5G網絡開始推出時,北京方面將建設5G網絡列為重中之重,導致電信公司投入巨資,儘管很多觀察人士表示,這種超高速服務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並沒有必要。 這些運營商現在都運營著全國性的5G網絡,儘管很多網絡可能未得到充分利用。與此同時,隨著不確定性增加,中國消費者正在控制支出。最新的政府數據顯示,6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2%,創下自2022年12月以來的最低增速。雖然化妝品和汽車等非必需品類別受到的打擊最大,但很多消費者可能也在下調手機資費套餐,以便每月能省點錢。 最重要的是,今年剩餘時間,亞信科技的收入萎縮和虧損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並且可能還會持續到明年。表現更好的新業務可能會抵消部分損失,但由於它們在公司整體收入中所佔比例相對較小,因此作用有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中央「組合拳」救市 股市暫擺脫弱勢
中國內地與港股市今年開局不利,恒指一度跌破15,000點關口,上周終於迎來好消息 重點︰ 中央上周連續出台多項提振經濟和穩定股市政策,刺激恒指上周累漲4.2%,扭轉今年開局連跌三星期的弱勢 官方把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考核,同時鼓勵央企透過回購及增持,刺激央企股價大漲 歐美美 終於,中港股民等到了好消息。 1月8日,上證指數率先跌破2,900點關口,上週一進一步失守2,800點,至於香港恒生指數今年開局非常不利,在外資持續沽貨下,連港交所(0388.HK)行政總裁歐冠升也公開表示市場對港股欠缺信心,已跌至接近「投降點」。市場信心不足,恒指上周曾跌破15,000點,最低曾見14,794點,距離2022年10月底創下的14,597點的低位只差約200點。 正當市場萬念俱灰之時,外媒《彭博》於1月23日突然引述消息稱,中央正考慮一系列穩定股市措施,當中最令市場感到意外的是,這些措施包括設立高達兩萬億元的平准基金,以不同方式投資A股,包括滬港通及深港通,資金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機構;另外,政策也將包括支持人民幣匯率,並通過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或中央匯金,向A股投資最少3,000億元的本地資金。 消息一出,恒指當天曾反彈超過550點,最終收市漲392點,重回15,000點以上。翌日,人民銀行連放大招,行長潘功勝罕見地親自召開記者會,並在會上宣佈降準50個點子,幅度比市場預期的高出一倍,並向市場釋放一萬億流動性,反映中央全力提振經濟及阻止股市繼續下滑的決心,刺激中港股持續反彈,恒指再漲545點。 其後中央的政策浪接浪,先是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及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並將普惠小微貸款的認定標準由單戶授信不超過1,000萬元,放寬到不超過2,000萬元;為支持房地產企業保交樓,人民銀行聯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共同公佈,將允許經營性物業貸款用於償還存量房領域的相關貸款及公開債券,提高內地房企的資金流動性,一度刺激內房股全線飆漲。 最令市場振奮的,是將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考核,同時鼓勵央企透過回購、增持等方法向市場傳遞信心及穩定市場預期,該政策相當於國企負責人如果想「升官」,其中一個考核便是公司的股價,股價過低將影響個人升遷。 消息一出,中國電信(0728.HK; 601728.SH)一馬當先表態,稱正積極研究市值管理;中海油(0883.HK; 600938.SH)首席執行官及總裁周心懷也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一直按市場監管局和國資委要求,積極謀劃市值管理工作,更有專門團隊跟蹤研究。 隱憂是中美博奕 一眾「中特估(中國特色估值股票)」全線抽升,成為這次引領大市回升的主要動力,中海油連漲四天,累升約11.3%,其A股也漲了11.8%;中石油(0857.HK; 601857.SH)更累漲16.5%,A股升幅更大達20.6%;連走勢較落後的中國石化(0386.HK; 600028.SH),其AH股在四天內都累漲約10%。 其他「中字頭」股份如中國移動(0941.HK; 600941.SH)、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0762.HK),分別累升約5%、7%及11%;至於煤炭股中國神華(1088.HK; 601088.SH)也累漲11.3%,市值較低的中鋁國際(2068.HK; 601068.SH)更曾單日狂飆超過40%,就連股價長期橫行的內銀股都升百分之三至四,相當誇張。 中央連環出招後,恒指全周累升643點或4.2%,扭轉1月開局後連跌三周的弱勢。投行美銀引述EPFR的資料,截至1月24日的一個星期內,中國股票基金錄得119億美元資金淨流入,規模創下2015年7月以來新高,至於追蹤中國股票的最大交易所基金之一的安碩中國大型股ETF(FXI.US),其看漲期權在上周更錄得一年多以來最高成交額,反映市場看好中國股票。 「人民銀行最近的政策非常積極,下一步或許在農曆新年後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及貸款基礎利率(LPR)。在中央一連串的穩定股市政策下,中港股市的氣氛開始好轉,估計恒生指數短期低位已經確認。」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說。 不過中央救市也非萬能,中港股市過去三年陷入漫長熊市,除了因為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外,最困擾市場的仍是中美博奕。例如恒指成份股中的聯想集團(0992.HK)及藥明生物(2269.HK),1月26日便突然傳出可能受到美國制裁,前者有報道稱美國政府將禁用聯想電腦,後者則因為美國議員擬將提交法案,限制藥明生物等中國生物科技企業獲得聯邦合約,藥明系股份一度急挫超過20%,拖累恒指表現。 黃德几都認為,現時投資者都像驚弓之鳥,「金融市場一遇到不明朗事件,肯定先沽貨,就算藥明管理層有回應,也無阻跌勢,反映在中美博奕的大前提下,市場非常怕美國制裁帶來的影響。美國今年總統大選,政策大方向仍會針對中國,投資者應儘量避開相關股份」。他稱,「中特估」可能是投資者的理想之選,因這類股票不受美國影響,而且估值低息率高,防守性較強。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競爭激烈毛利率不高 白山雲吸引力一般
中國第二大獨立邊緣雲供應商白山雲正式提出上市申請,爭取成為港股「邊緣雲第一股」 重點: 公司2022年營收21.3億元,期內虧損1.9億元 前期網絡基礎設施及前期投資成本,佔同期收入八成以上 李世達 隨著雲計算業務的持續蓬勃發展,用戶對雲計算的需求更加廣泛,服務與業務的結合也更加緊密。在5G、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成長下,提供更快傳輸速率的邊緣計算服務愈來愈受到重視。 中國第二大獨立邊緣雲(edge cloud)服務供應商白山雲控股有限公司,趕在2023年結束前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挑戰成為港股「邊緣雲第一股」。中金公司(3908.HK)和海通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邊緣雲是最近從雲服務行業快速興起的新型基礎設施及服務類別。傳統雲計算與邊緣雲的差異,簡單來說就是「集中」與「分散」。傳統雲計算提供更集中的資源供給,透過數據中心和服務器提供服務;而邊緣計算則利用數量龐大的邊緣設備(edge device),在更靠近資料的位置處理資料,為用戶提供更快的信息傳輸和處理速度。 成立於2015年的白山雲,主要提供邊緣雲網絡服務、安全和計算兩大類服務。網絡服務主要包括邊緣全站加速網絡、邊緣下載交付網絡及邊緣流媒體交付網絡。通過這項服務,該公司幫助客戶連接全球數十億終端用戶,加快内容的傳輸速度,增強用戶體驗,實現提質增效。 海外業務帶動增長 根據申請文件,2020年至2022年,白山雲的收入分别為18億元、22.7億元及21.3億元。2023年上半年,白山雲實現營收10.8億元,同比增長7.9%。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於貴州的白山雲在海外發展快速。海外市場貢獻佔比從2020年的7.9%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的26.2%。截至2023年6月30日,白山雲控股在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城市,部署了1,700多個全球邊緣節點,網絡帶寬超過80Tbps。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2022年海外收入計算,該公司是具有成熟海外業務的中國獨立邊緣雲服務供應商中,增長最快的一家。 2022年,白山雲收購了藍汛控股已建立的海外客戶網絡,以及其銷售與營銷團隊資產。白山雲創始人兼CEO霍濤曾在藍汛任職十年,2015年出任COO,負責銷售業務在內的總體運營工作。 此外,為進一步發展海外業務,白山雲自2022年第三季度起建立獨立品牌EdgeNext,擁有獨立的運營團隊來進行客戶開發及服務。客戶中還包括知名的遊戲發行商steam。 設施投資拉低毛利率 儘管如此,改善虧損仍是公司首要課題之一。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白山雲的期內虧損分別為1.8億、1.7億、1.9億元及3,590萬元。 申請文件表示,虧損主要因為業務迅速擴張,網絡基礎設施的前期投資及其他成本與費用相對較大。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用於帶寬及機架租賃的成本分別為15.9億元、19.6億元、17.9億元及8.7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88.4%、86.3%、83.8%及79.9%。 從毛利率來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白山雲毛利率分别為4.3%、7.4%、9.1%及12.7%,雖整體呈上升但仍偏低。 另一問題是,白山雲存在客戶過於集中的問題。根據申請文件,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戶合計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76.9%,其中最大客戶佔比更高達47.9%。而有兩客戶同時也是公司主要供應商。也就是說,一旦主要客戶流失,公司業績將會受到顯著的影響。 競爭對手強大 雖然白山雲是邊緣雲領域的先行探索者,但公司面對的挑戰者相當強勁。根據申請文件,白山雲在中國邊緣雲服務行業排名第九位,2022年的市場份額約為3.1%。排在前面的有中國移動(0941.HK)、中國聯通(0762.HK)、中國電信(0728.HK)等三大電信運營商,以及多家大型雲服務商。公司坦言,面對資源龐大的競爭對手,能取得多少市場份額難以預測。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中國邊緣雲市場跟蹤研究,2023H1》報告,2023上半年,中國邊緣雲市場規模總計45億元,同比增長46.3%。報告提到,在互聯網音視頻客戶加速自建流量分配體系,以及服務商加大向本地客戶供給邊緣資源等因素驅動下,邊緣雲市場在過去兩年得以高速增長,並成為整個雲計算市場中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 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聯網總數將達到252億個,將會生成大量的數據。要求網絡更穩定、傳輸更快速、更低時延的場景,都在增加市場對邊緣雲服務的期待。 CEO霍濤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曾言,白山雲的定位是「獨立第三方」,與中心雲是合作關係,組成生態。「客戶愈大,愈不希望被一家雲公司綁定」,因此邊緣雲未來會更有價值,「將成為萬億雲計算市場的下一個決勝點」。 邊緣雲是貼近用戶與資料產生處的網絡服務,因此客製化、場景化會是重要關鍵。對白山雲來說,前期大量的邊緣節點部署將是未來發展的優勢之一,而在海外市場的業務成長,也將幫助公司建立起全球影響力。 持續拓展服務網絡加強研發技術能力,是白山雲募得資金後的首要任務,隨著邊緣雲價值的凸顯,白山雲的先發優勢或會顯現。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