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中國Soul社交平台的Soulgate向港交所申請上市,致力成爲港股市場“元宇宙第一股”

重點:

  • 主打社交元宇宙商業模式的Soulgate放棄到納斯達克上市,轉而進軍港股市場
  • 公司過去主要通過虛擬物品及會員訂閱等增值服務變現,現正積極開源,以扭轉單天保至尊局面

陳嘉儀

元宇宙終於登陸港股市場?

與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一樣,沉寂了半年的港股IPO市場最近十分熱鬧,其中於6月30日向港交所遞表、營運中國Soul社交平台的Soulgate Inc.,因致力爭取成爲港股“元宇宙第一股”,吸引投資者注視。

Soulgate擁有雄厚背景,上市前由科網巨企騰訊(0700.HK)持有49.9%股份。公司去年曾申請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挂牌,以2.5億美元(16.8億元),但最終打退堂鼓,6月初正式撤銷計劃,並改到港交所上市,以减低未來因中美角力而在紐約承受的監管風險。

所謂元宇宙即虛擬現實,是社交平台是最有想像力的發展方向之一。由Soulgate營運的Soul,是中國知名的社交元宇宙平台,早於2015年推出。根據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艾瑞諮詢報告,Soul是中國首個所有用戶均通過虛擬身份,以頭像(Avatars)方式互動的社交網絡平台。該平台會分析用戶人格測試結果,再根據每位用戶的興趣圖譜,向他們推薦感興趣的用家和內容,在“Soul Planets”的虛擬世界中互動,一起探索、遊玩與創作。

Soul重視用戶私隱,玩家毋須透露​​真實姓名、地點或年齡,亦毋須上傳個人資料圖片,沒有曝露真實身份的風險,加上獨創的AI運算法,可以幫助用戶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配合廣泛的小區功能及戲化功能,所以頗受年輕一代歡迎。

去年,Soul的月活躍用戶及日均活躍用戶數目分別爲3,160萬名及930萬名,同比增長51.6%及55.8%;月活躍用戶中,有74.9%爲Z世代(1990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口),而且黏度强,每名日活躍用戶日均花費時長約45.3分鐘,月均三個月用戶留存率爲79.1%。

依賴增值收入

Soul主要通過虛擬物品及會員訂閱等增值服務變現,訂閱成爲會員可享有各種限時特權;用戶亦可使用其虛擬貨幣Soul Coins,購買虛擬物品及會員特權,包括特色頭像、虛擬禮物及增加推薦機會的權限。

過去三年,該公司月均付費用戶數目分別爲26.89萬名、92.93萬名及170萬名,每名付費用戶的月均收入分別爲21.9元、43.5元及60.5元,可見正持續快速上升。

因此,Soulgate收入亦增長迅速,由2019年的7,070萬元,大升17倍至2021年的12.81億元,當中增值服務收入佔93.9%,達12.02億元;同期毛利率也由48.6%增至85.2%。

一切看似美好,但公司的虧損卻連年擴大,由2019年的3.53億淨虧損,增加275%至去年的13.24億元,主要受可贖回股份、以及贖回義務金融負債賬面值變動所影響。Soulgate解釋持續出現淨虧損及現金流出,是由於一直專注通過投資品牌,以及爲用戶創造新的互動方式所致。

長期入不敷支

換個角度說,血流不止的主因,是廣告營銷費用及技術開發費用高昂。以去年爲例,銷售及營銷開支高達15.1億元,爲過去兩年的6.4倍和2.3倍,當中主要是對廣告及推廣工作的投資;至於技術及開發開支亦達4.15億元,同比大升122%。

不過,燒錢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吸引用戶群,是社交平台的常見現象。由於Soul的社交元宇宙正處於探索與嘗試階段,分析用戶互動和行爲的算法需要不斷完善,才有助於留住現有用戶及吸引新用戶,技術上的投資實屬必需,想扭轉局面唯有寄望開源。

爲了開拓收益渠道,Soul於2020年開始通過開放平台能力變現,例如向客戶提供廣告服務。品牌可於Soul的應用程序投放廣告,並提供專享優惠或限量版産品,向購買增值服務的個人用戶推廣。

得益於Soul活躍的用戶生態,其平台上湧現出一批優質的內容創作者。Soul於2020年初推出優質內容創作者SSR(Soul Super Real)標識認證機制,覆蓋音樂、攝影、繪畫等接近30個領域,成爲品牌與SSR之間的橋樑,撮合營銷合作案例;此外,公司計劃將來於創作者中心平台推出專業化商業接單系統,實現SSR、平台與品牌的多贏局面。

另一方面,Soul於2021年第一季推出“Giftmoji好物商城”,讓用戶互相發送實體禮物,成功吸引一批年輕化品牌入駐,公司從中賺取入駐費和商品差價。Giftmoji實現了虛擬和現實的聯動,爲社交産品的變現形式開創了新的可能性。

對社交平台而言,這些仍然是新穎舉措,但隨著時間推移而增長,相信有助於降低Soulgate收入來源過度集中的問題;而爲免隨著廣告增加,用戶體驗感也會隨之下降,Soul的商業化進程可能會更集中聚焦在增值服務和Giftmoji社交電商上。

Soulgate未公布招股詳情,要評估其估值,可與國際同業比較。環顧元宇宙概念股,首選美國上市的國際社交媒體巨擎Meta(FB.US),其最新市銷率約3.8倍,業務性質類似的Roblox(RBLX.US)及Matterport(MTTR.US),市銷率則爲9.8倍和9倍。取其平均約7.5倍,以Soulgate去年收入計算,市值或可達到112億港元(96億元),與該公司去年計劃發行美國預托證券時的估值相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美的第三季度盈收雙升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升9%至118.7億元。 今年首三個季度,累計收入3,631億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億元。 公司首三個季度,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的收入,分別是306億元、281億元及22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團開市升0.06%報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上升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vent’s license deal

信達生物達成百億美元BD  股價為何下行?

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 重點: 信達生物在核心資產IBI363上採取 「Co-Co」模式,共同承擔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 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有望成為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    莫莉 近期,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對外授權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種「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從7月的榮昌生物到10月的諾誠健華、翰森製藥等公司,多筆大額對外授權合作公布後,資本市場的反應普遍冷淡。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創新藥頭部企業信達生物製藥(1801.HK)在上周三達成的超百億美元重磅大單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後當天股價在高開後迅速走低,最終收盤下跌1.96%。 10月22日早間,信達生物公布一項被業內譽為「歷史級」的BD協議:公司與全球制藥巨頭武田製藥(4502.JP)達成一項涉及三款在研產品的全球戰略合作。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在首付款中還包括武田制藥認購的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認購價較協議日期前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溢價20%。 這筆交易的合作方武田制藥是全球知名跨國藥企,2024年營收達306億美元,在美國市場擁有深厚的根基和豐富的商業化經驗。無論是首付款比例和總成交金額,還是合作方的過硬能力,信達生物這筆交易可謂貨真價實。可是,資本市場卻並不買單,消息公佈後 信達生物的股價竟然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累計下跌2%。市場的矛盾表現背後,既有市場對BD交易結構的短期誤讀,也隱藏著當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面臨的估值壓力。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創紀錄的交易組合的管線產品,信達生物此次將三款核心在研產品 以「打包」形式授權給武田制藥。其中,最重磅的IBI363是全球首創的PD-1/IL-2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在PD-1/L1抑制劑之後,IBI363所在的領域被寄予厚望成為腫瘤免疫的下一代基石療法。IBI363已進入多項註冊臨床開發,包括一項小細胞肺癌的全球III期註冊臨床研究,II期臨床試驗的數據顯示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IBI363已獲中國突破性療法認定,計劃於2026年向美國FDA申請加速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IBI363這一核心資產,信達生物並未採取大多數BD常見授權海外權益、收取銷售分成的方法,而是採用「Co-Co」模式(共同開發),雙方將按武田60%、信達生物40%的比例共同承擔IBI363在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尤其在美國市場,雙方將進行共同商業化,並按同樣比例分享利潤或分擔虧損。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以外市場,信達生物將商業化權益授予給武田制藥。 此外,信達生物還將一款靶向CLDN18.2的抗體偶聯藥物(ADC)IBI343和靶向B7-H3和EGFR的雙特異性ADC IBI3001授權給了武田制藥。CLDN18.2是近年來消化道腫瘤領域最熱門的靶點之一,競爭激烈,武田獲得了IBI343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獨家權益。IBI3001尚處於臨床I期早期階段,臨床前數據顯示出廣闊且高安全性的治療窗口,武田則鎖定了大中華區以外的獨家選擇權。 市場擔憂「共同開發」成本 股價下行的背後,或許反應了市場對於IBI363 「Co-Co」模式的成本擔憂。有觀點認為,信達生物仍需承擔40%的海外開發成本,需要有持續的、巨大的現金流出,相較於直接將權益賣出、只收取銷售分成的「輕資產」模式,Co-Co」模式可能稀釋短期利潤,顯得「不划算」。 但是,市場所不看好的模式恰恰代表了信達生物重視的長遠發展,董事長俞德超在電話會議中強調,在「Co-Co」模式中,BD金額不是首要的,未來走向會如何才是關鍵。這意味著信達生物並非被動等待分成,而是能深度參與全球臨床試驗設計、決策和執行,這對於一家志在成為全球性生物制藥公司的企業至關重要。另一方面,IBI363核心適應症已進入臨床後期,後續開發成本的確定性較高,武田承擔60%後也能緩解信達的現金流壓力。 本次交易的另一大亮點也與共同開發模式直接掛鈎,因為信達生物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這使其有望成為繼百濟神州之後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這標誌著中國藥企出海從簡單的權益授權,邁向了更深層次的、建立在自身商業化能力基礎上的國際合作階段。 回顧信達生物2025年中期財報,其營收達到59.5 億元,同比增長50.6%,國際財務報告標準下盈利8.34 億元,現金流狀況持續改善。當前信達生物的市銷率約為11倍,而創新藥另一大巨頭百濟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的市銷率約為7.5倍,顯示前者已得到較高溢價。當12億美元的首付款落地,信達生物的財務實力將得到極大增強,為其他管線的研發和自身的商業化建設提供充足「彈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第三季淨利大減87%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達289.67億元(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但淨利潤僅2.64億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計,收入總額達1,005.2億元,同比增長11.63%,淨利潤降至53.22億元,按年下滑32.69%。期間營業成本大增30.08%至698.11億元,增速遠高於收入增幅。 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減少77.9%至17.77億元,主要因購買商品、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報268.01億元,按年減少15%。 中興通訊A股周三低開7.9%,至中午休市報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眾假期休市。該股在深證及港股在過去六個月均上漲近5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步計劃投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香港IPO

據彭博社周二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巨頭優步科技(UBER.US)計劃投資中國兩大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將在香港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优步可能在小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資約1億美元,但未披露對文遠知行潛在投資的金額。 小馬智行擬在香港上市籌集近10億美元資金,而文遠知行的集資目標約為4億美元。兩家公司預計將於11月6日在香港掛牌交易。 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均於約一年前在美國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來越多在紐約掛牌的中資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資兩家公司在美國的IPO,並與它們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周二,小馬智行美股上漲11%,較IPO發行價累升約68%;文遠知行股價同日亦漲5%,但仍較其美國上市價低約2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