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vin光環漸退拖累 復朗中期虧損續擴大

受累於核心品牌Lanvin 銷售同比大跌42%,復星國際旗下的復朗集團披露,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22%
重點:
- 復朗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22%,毛利率收縮四個百分點,虧損進一步擴大
- 在實施關店策略並迎來新總裁後,復星國際預計下半年奢侈品業務將企穩回升
陽歌
復星國際(0656.HK)旗下奢侈品業務復朗集團(LANV.US),是否需要考慮更名?
復朗集團(Lanvin Group)以法國標誌性奢侈品牌Lanvin命名,後者不僅是其最具認知度的資產,更曾長期穩居業績支柱地位,但這一局面在今年被打破。一周前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在整體遇冷的全球奢侈品市場中,Lanvin品牌光環正加速消退。該品牌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大跌42%至2,790萬歐元(約合3,250萬美元),營收貢獻排名從榜首跌落至第三位。
本季度業績「亮點」是美國品牌St. John Knits母公司St. John,營收僅微降0.8%至3,970萬歐元,躍居復朗集團第一大營收來源。Wolford部門上半年營收下滑23%至3,300萬歐元,同樣超越Lanvin躋身次席。
儘管我們認為復朗集團尚未會因品牌貢獻度變遷而更名,但其轉型進程顯然遠未完成。該業務前身為復星時尚集團,復星國際2010年代後期通過系列收購整合而成。2021年10月,復星國際將之更名復朗集團後, 2022年末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實現在美上市。
上市後,復朗集團經營持續承壓,高管層與創意團隊頻現人事動蕩。今年初,原St. John品牌首席執行官Andy Lew擢升集團執行總裁。此前,復朗集團開始推展節流措施,除關店及削減行政支出外,市場推測進一步將會裁員。今年上半年,降本行動仍在持續,據首席財務官 David Chan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披露,集團共「精簡」29家門店。
當前,只有一位分析師覆蓋復朗集團的股票,且僅給出「持有」評級,這絕非積極信號。更令人憂慮的是,據電話會議記錄,因無分析師參加,本次財報會異常簡短,全程僅由Lew和Chan宣讀既定文稿。
客觀而言,行業系統性困境難辭其咎。現實是全球奢侈品市場自去年起遭遇疫情後首度萎縮,今年頹勢更顯加速。頭部企業路威酩軒(LVMH, MC.PA)上半年營收下滑4%,古馳(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Kering, KER.PA)跌幅更達16%。
營收領跌者
復朗集團以22%的同比跌幅領跌同業,上半年營收報1.33億歐元。公司將業績不振歸咎於「全球奢侈品行業普遍疲軟」及自身「戰略調整」。Lanvin銷售大跌42%構成最大拖累,其他品牌同樣全線下跌:前述St. John微降0.8%,Wolford下滑23%,Sergio Rossi大跌25%,Caruso亦回落11%。
經營困局中,復朗集團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從58%收窄至54%,同比收縮4個百分點;經調整EBITDA虧損由4,200萬歐元擴大至5,200萬歐元。
按區域劃分,歐洲及大中華區表現尤為疲弱。北美市場相對堅挺,這解釋了以美國為主戰場的St. John為何表現優於其他品牌。
復星曾冀望借力中國渠道優勢,將旗下奢侈品業務打造成全球巨頭,彼時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催生全球最蓬勃的奢侈品市場。2021年,貝恩-意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Bain-Altagamma)曾預測,2025年中國將佔據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25%至27%的份額。而其今年最新分析顯示,中國佔比僅12%,不足原來預期的一半。
因中國市場收效甚微,Lew正著力在歐洲籌建集團第二總部,與復星所在地上海形成戰略互補。
中國策略折戟同時,頻繁的人事動蕩亦也重創復朗集團。今年初,Lew升任執行總裁之際,上任僅逾一年的首席執行官Eric Chan突然離任。Lanvin品牌去年6月任命巴黎世家前高定總監Peter Copping為創意總監,填補自2023年4月以來的職位空缺。
復朗集團將Lanvin品牌銷量大跌部分歸因於「消費者持幣待購」,等待Copping在今年1月巴黎時裝周首秀的新作。雖未披露新品市場反響,但公司預計整體業績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築底回升。
復朗稱:「正在推進的戰略舉措包括優化零售佈局、提升運營效能、升級產品矩陣、啓動高影響力營銷活動,以及深化批發合作夥伴關係。」集團續稱:「這些行動已初見成效,其積極影響預計將在下半年日益凸顯。」
財報發布後五個交易日,復朗集團股價大漲約10%,但僅回升至上月水平。自2022年12月通過SPAC上市以來,公司市值已蒸發約四分之三。當前,其市銷率(P/S)僅0.78倍,不足開雲集團(1.84倍)的一半,僅為路威酩軒(3.14倍)的四分之一,反映投資者對公司轉型故事持保留態度,亟需實質證據佐證經營觸底反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